1、八年级下册教学知识点蛟河市漂河九年制学校 孙立芳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知识结构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5年)1、内容:制定共同纲领,起历史宪法作用;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国旗、国徽、国歌、国都;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意义:为开国大典做了准备。二、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人民称为国家的主人;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2、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巩固政权(一)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二)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1)原因:美国侵略朝
2、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2)抗美援朝的司令员: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3)胜利意义:粉碎了美帝侵略者侵略朝鲜的阴谋,保卫了中、朝的独立和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三)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1、必要性:没收封建地主土地,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2、经过:1950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完成。3、意义: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称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第2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结构一、一五计划(19
3、531057年)1、目的: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根本任务: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成就:超额完成,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三大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农业、手工业采用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2、1956年底,国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的任务,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2、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原因: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3、成就:大庆油田的建成4、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人民好战士雷锋。第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知识结构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1、背景:十年文革已经结束;党的某些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继续推行“左”的错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的大讨论。2、内容:思想上重新确
5、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政治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二、改革开放(一)对内改革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二)对外开放1、目的:引进外国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2、格局:经济特区(4个)沿海开放城市(1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6、义(一)形成: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提出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2、十二大(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十三大(1987年):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4、南巡讲话(1992年):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二)确立1、十四大(1992年):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2、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规定以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四、民主法制的发展1、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2、农村和城市基层民主进一
7、步扩大。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4、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补充归纳:1、领导集体的形成: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十四大上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十六大上形成了以胡锦涛为核心的领导集体。2、党的历史上四次转折性会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第4、5、6、7单元知识结构一、民族团结1、状况: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2、民族政策:提出时间:筹建
8、新中国的时候政治上:少数民族区域自治 意义: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西藏成为五大牧区之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为经济上:各民族各同发展政策 第二橡胶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援藏干部代表:孔繁森二、祖国统一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邓小平,一国两制最初提出是针对台湾问题)2、成就:香港回归(1997.7.1)、澳门回归(1999、12、20);血洗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目标:实现国家统一。4、台湾问题:1、我党为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提出的方针:(1)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要解放台湾(2)20世纪50年代确立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3)
9、改革开放后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推进统一大业(4)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2、海峡两岸为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所作的努力及其结果:(1)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2)先后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两 岸关系协会,进行广泛对话,并就“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3)“汪辜会谈”将“加强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重要一步。3、处理两岸关系的指导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三、军事1、人民海军、空军、陆军建立,导弹部队发展。2、多兵立体防御体系建立;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四、外交1、外交政策:独立
10、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成就:(1)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3)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5)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6)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7)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8)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3、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我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方针,同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外交活动五、科技
11、成就1、成就(1)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66年10月,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3)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4)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5)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6)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7)1986年,制定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8)20世纪末,互联网发展迅速。2、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1)政府的重视(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投入及海外学者的回归(3)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六、教育成就(1)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2000年,
12、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3)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4)九年义务教育称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5)20世纪90年代,启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工作,高校科技工作者成绩显著。七、文艺体育成就1、1956年,我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毛泽东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3、1990年我国首次举办亚运会;2008年将举办奥运会八、社会生活1、衣食住行的变化及其原因2、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3、改革开放以后,“铁饭碗”被打破,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改革要求人们不断学习。4、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出了步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