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而”字的用法.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559031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而”字的用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而”字的用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而”字的用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言虚词“而”字的含义与用法一、表承接方法示例含义与解析承接的本质是先后关系,常用在两个动词之间,或者是两件事之间,判断其承接关系成立的关键是两者是否存在先后关系。一般译成“就”“然后”“从而”(译作“从而”时,一般兼有因果之意),少数译成“才”。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始得西山宴游记)动作间的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事理间的承接。有的句子中的“而”的承接关系不是非常明确,但仔细体会,它也还是一种承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排除法,一种一种放进去理解,最合情理的一般就是正确的。穷山之高而止。(始得西山宴游记)全句译成“爬到山的顶峰才停止”,停止这个行为发生在爬到山顶之后,理解为修饰

2、、转折、并列、因果都不对。二、表修饰方法示例含义与解析修饰的本质是“而”字前的词语与“而”字后的词语构成偏正关系,即它只修饰限制中心词,这个中心词往往是动词性的,而修饰部分表示这个动作发生的方式、人物的情态等。翻译时一般译作“地”。客喜而笑。(赤壁赋)译为“朋友开心地笑了”。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成“慢慢地行走,随意地游览”,表动作发生时人物的情态。三、表转折方法示例含义与解析转折关系就是“而”字后的意思没有顺着“而”字前的意思说,翻译成“但是”。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始得西山宴游记)“而”前面说天色渐渐昏暗,天色昏暗理论上应该下山回家,但是作

3、者说不想回,这就构成转折关系了。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译成“借助车马,没有使脚步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既然脚步没有加快,正常情况就不可能到达千里之外,但后面没有顺着前面这一层意思说,而是说到达千里之外,所以是转折关系。四、表并列方法示例含义与解析并列与承接比较容易混淆,并列关系前后可以调换,而承接是先后关系不可以调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这个“而”就是并列,第一句话只是说明蟹有六着脚两只螯,至于先说二螯还是六跪,不影响蟹的形状和功能,也不影响后面要表达的意思。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译成“更何况我和你在江上打渔砍柴,以鱼虾

4、为伴,以麋鹿为友”。这里只表示人与鱼虾和麋鹿为朋友,至于哪个先说哪个后说,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因此是并列关系。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秋声赋)两个“而”字都是承接关系,草遭遇了秋霜就色变,叶遭遇秋霜就凋零,前后是非常明显的先后关系。五、表递进方法示例含义与解析递进关系的本质就是后一层比前一层要在程度范围等上要进一层,一般译作“而且”“更”。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即使是最愚昧无知的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明智的人呢”,连最愚昧无知的人都知道“根不固却想要树木茂盛”是不可能的道理,更何况聪明人呢,后一层比前一层要进一层。六、表因果方法示例含义与解析因果关系

5、即“而”字前是原因,后是结果,一般译作“所以”“因而”等。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译成“贿赂秦国所以国力受损,这是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七、表假设方法示例含义与解析“而”字前后构成假设关系,一般译作“如果”。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译作“雕刻如果放弃,腐烂的木头也不会折断;雕刻如果不放弃,金石也可被雕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翻译成“人如果连信用也没有,不知道这个人还能办成什么事”。答案与详解一、根据所学,分析并指出下面各句中的“而”字的用法。1冰,水为之而(表转折)寒于水。(劝学)译句: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2君子博学而(表递进)日参

6、省乎己,则知明而(表递进)行无过矣。(劝学)译句: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3人非生而(表承接)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译句: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表转折)耻学于师。(师说)译句: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5爱其子,择师而(相当于“以”,表目的)教之。(师说)译句: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6小学而(表转折)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译句: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7群聚而(表修饰)笑之。(师说)译句: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7、,而(表转折)不知其所止。(赤壁赋)译句: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9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表承接)登仙。(赤壁赋)译句: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10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表修饰)歌之。(赤壁赋)译句: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11下江陵,顺流而(表修饰)东也。(赤壁赋)译句:夺得江陵,沿长江向东进军。12盈虚者如彼,而(表转折)卒莫消长也。(赤壁赋)译句: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13耳得之而(表承接)成色,目遇之而(表承接)成色。(赤壁赋)译句: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1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表并

8、列)吾与子之所共食。(赤壁赋)译句: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15觉而(表承接)起,起而(表承接)归。(始得西山宴游记)译句: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16到则披草而(表承接)坐,倾壶而(表承接)醉。(始得西山宴游记)译句: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17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表转折)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译句: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18攀援而(表修饰)登,箕踞而(表修饰)遨。(始得西山宴游记)译句: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19悠悠乎与灏气

9、俱,而(表转折)莫得其涯。(始得西山宴游记)译句: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20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表修饰)亡者,其实亦百倍。(六国论)译句: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21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表并列)三胜。(六国论)译句: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22惜其用武而(表转折)不终也。(六国论)译句: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23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表因果)亡,诚不得已。(六国论)译句: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24下而(表承接或假设)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0、是又在六国之下矣。(六国论)译句: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25骊山北构而(表承接)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译句: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26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表转折)气候不齐。(阿房宫赋)译句:一天之中,一宫之内,气候却不相同。2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表转折)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译句: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鉴戒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28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表因果)予不得归矣。(后序)译句: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29以小舟涉鲸波出

11、,无可奈何,而(表转折)死固付之度外矣。(后序)译句: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是没有办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30予之生也幸,而(表转折)幸生也何为?(后序)译句: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3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表修饰,因果?)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译句:(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于这件事的。32其疾病而(表修饰)死,死而(表承接)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墓碑记)译句: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太多了。33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表修饰)相逐。(五人墓碑记)译句: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

12、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34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表修饰)詈之。(五人墓碑记)译句:然而,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着中丞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了。35大阉之乱,缙绅而(表转折)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译句: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偌大的国家,能有几个人呢?36待圣人之出而(表承接)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五人墓碑记)译句:直到当今的皇上即位,(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37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表并列)又有剪发杜门。(五人墓碑记)译句: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

13、也有剪发为僧,闭门不出。3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表因果,承接也通)为之记。(五人墓碑记)译句: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39今急而(表承接,译作“才”)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译句: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40夜,缒而(表修饰)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译句: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41若亡郑而(表承接)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译句: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42因人之力而(表转折)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译句: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43昔取之而有

14、余,今守之而(表转折)不足,何也?(谏太宗十思疏)译句: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44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表转折)不怀仁,貌恭而(表转折)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译句: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45宏兹九德,简能而(表承接)任之,择善而(表承接)从之。(谏太宗十思疏)译句: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46鸣琴垂拱,不言而(从语意的准确性来看,表转折更妥当,单从句意看,表承接也可)化。(谏太宗十思疏)译句:皇上弹着琴垂衣拱

15、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47其势必不敢留君,而(表递进)束君归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句: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48秦强而(表并列)赵弱,不可不许。(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句: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49秦以城求璧而(表转折)赵不许,曲在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句: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50城入赵而(表承接,译作“那么”)璧留秦。(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句: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51今以秦之强而(表假设)先割十五者予赵,赵岂敢留璧而(表承接)得罪于大王乎?(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句:如今凭着秦国的强

16、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52秦王与群臣相视而(表修饰)嘻。(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句: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53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而(表转折)绝秦、赵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句: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5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表承接)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句: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55今人有大功而(表转折)击之,不义也。(鸿门宴)译句: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56臣与将军戮力而(表修饰)攻秦。(鸿门宴)译句: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57项王按剑而(表修

17、饰)跽。(鸿门宴)译句:项王握着剑挺起身。58哙拜谢,起,立而(表修饰)饮之。(鸿门宴)译句: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59劳苦而(表递进)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译句: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60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表并列)轻伯夷之义者。(秋水)译句:而且我还曾听说认为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和轻视伯夷的节义的话语。6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表修饰)叹。(秋水)译句: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62邦分崩离析,而(表转折)不能守也;而(译为“反而”,兼有转折和递进之意)谋动干戈于邦内。(季氏将伐颛臾)译句: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63弃甲曳兵而(表修饰)走,或百步而(表承接)后止。(寡人之于国也)译句: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64然而(表转折)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译句: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