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渗透型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处理剂试验研究.pdf

上传人:w****8 文档编号:55890 上传时间:2021-06-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6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渗透型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处理剂试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渗透型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处理剂试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渗透型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处理剂试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渗透型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处理剂试验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渗透型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处理剂试验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1 5 年 第 1 1期 (总 第 3 1 3 期) N u mb e r 1 1 i n 2 0 1 5( T o t a l N o 3 1 3 ) 混 凝 土 Co nc r e t e 原材料及辅助物料 MATERI AL AND ADM I NI CLE d o i : 1 0 3 9 6 9 i s s n 1 0 0 2 3 5 5 0 2 0 1 5 1 1 0 1 8 渗透型 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处理剂试验研究 廖国胜, 杨海波 , 何正恋。 赵鹏飞 ( 武汉科技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6 5 ) 摘要: 利用合成改性水玻璃溶液为主要原料 , 并

2、将一定比例的渗透剂 、 增强剂 、 p H值调节剂等混合制得渗透型多功能混凝土 表面处理剂。 通过在不同龄期的 C 3 0 混凝土试块表面进行涂刷 , 测定其 回弹强度和碳化深度 , 并进行抗渗试验。 试验结果表 明: 表面处理剂的最佳涂刷时间为拆模后 7 d , 混凝土2 8 d 抗压强度提高了2 0 , 提高了一个抗渗等级 , 6 0 d龄期的碳化深度减少了 3 m m 。 关键词: 多功能; 表面处理剂 ;回弹强度 ; 碳化深度 中图分类号 : T U 5 2 8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3 5 5 0 ( 2 0 1 5 ) 1 卜0 0 6 1 0 4 R

3、e s e a r c h o f p e r me a b l e mu l t i -f u n c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a g e n t o n c on c r e t e s u r f a c e LI AO Gu o s h e n g,YANG Ha i b o,HE Zh e n g l i a n, ZHAO Pe n gf e i ( S c h o o l o f Ur b a n C o n s t r u c ti o n , Wu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4、e c h n o l o g y , Wu h a n 4 3 0 0 6 5, C h i n a ) Abs t r ac t : W i t h mo d i f i e d s od i u m s i l i c a t e a s t he ma i n r a w ma t e ria l , a d d i n g a c e r t a i n a mo u n t o f pe n e t r a t i n g a g e n t ,r e i n f o r c i n g a g e n t , p H v a l u e r e g u l a t o r s t

5、 o c omp o u n d d i f f e r e n t tre a t me n t a g e n t Br us h e d d i f f e r e n t t r e a t me n t a g e n t o n the C3 0 s t a n d a r d c o n c r e b l o c k s u rfa c e a t di f f e r e nt p e rio d s , a n d e x t e r mi na t e d the r e b o u n d s tre n g t h a n d c arb o n a ti o n d

6、 e p t h of the t e s t b l o c k s , i mpe r me a bi l i t y t e s t wa s a l s o c a r rie d o ut Th e r e s u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he be s t t i me t o b r u s h t r e a t me n t a g e n t i s 7 d l a t e r a f t e r c o n c r e de mo u l d i n g Th e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re n g th of

7、 2 8 d i n c r e a s e d b y 20 i mp e r me a b l e a bi l i tie s r a i s e d a l e v e 1 a n d t h e c arb on a t i o n d e p t h o f t h e 6 O d r e d uc e d b y 3 mm Key wor ds: mu l tif u n c ti o n; s u rfa c e tre a tm e n t a g e n t ; r e b o un d s t r e n g t h; c arb on a t i o n d e p t

8、h 0 引 言 混凝土建筑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使得老化病害的问 题 日益突 出, 大多数的病害与混凝 土的表面有关 , 为了提 高混凝土强度和结构的耐久性 , 混凝土的早期表 面防护及 处理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 。 随着 对结构设计要求越来越严格及混凝土要求越来越高 , 普通 的单一功能表面处理剂已经难以满足要求 , 多功能 的表 面处理剂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 但是 , 国内外有关 多功能表 面处理剂 的研究较少 。 周子 昌等人 的研究表 明 : 硅酸 盐系列复合表面处理剂向混凝土内部渗透时, 与混凝土内 部相关组分发生化学反应, 其表面形成致密的封闭层, 起 到阻止气体、 水

9、分 、 离子向混凝土 内部渗透 的作用 , 使得表 面的透气系数大大降低 , 从而达到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 耐久性 的效果。 本研究以改性水玻璃为主要原料, 加入一定量的渗透 剂 、 增强剂 、 p H值调节剂等来 配制不 同的渗透型混凝土表 面处理剂 , 使其更快更深地渗透人混凝土 内部并与水泥水 化产物相关组分 发生化 学反应 , 生成 新 的物质堵 塞住孑 L 隙, 增加混凝土表层密 实度 , 从 而增加混凝土 强度并且有 收稿 日期: 2 0 1 5 0 1 0 8 基金项 目: 长江科学院开放研究基金( C K WV 2 0 1 4 2 1 1 K Y) 效地阻止外界腐蚀性介质入侵。

10、 并将不 同浓度 的处理剂对 混凝土标准试块表面进行涂刷 , 测定达到相应龄期 的标准 试块的回弹强度与碳化深度指标并加 以对 比分析, 从而得 到最佳的表面处理剂配合 比和最佳的涂刷时间。 并对效果 最好的试验组进行抗渗试验。 1 试验材料 1 1 改性水玻 璃的制备 1 1 1 水玻璃 水玻璃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碱金属硅酸盐, 由不同比例 的碱金属 和 二 氧化 硅 组成 , 是一 种 气 硬 性 无 机胶 凝 材 料 。 本试验选用硅酸钠水玻璃 , 模数 为 1 。 1 1 2 水玻璃改性剂的合成 在常温下按照适 当的比例分 别将水溶性 淀粉 、 糊精 、 尿素、 三聚磷酸钠、 亚硫酸钠等加

11、入水溶性聚丙烯酸钠树 脂溶液 中, 搅拌并且反应 1 h , 即可 以得 到黏稠的 、 浆状 的 改性剂 。 1 1 3改性水玻璃溶液的配制 将制得 的水玻璃改性剂 与普通水玻 璃按 照 1 : 5的 比 例在常温下搅拌均匀, 放置 1 2 h后即可使用。 61 1 2试 验 助 剂 表 1 试验助剂 2试验 方案和试验仪 器 后 0 、 3 、 7 、 2 8 d 分别对试块涂刷 3 遍处理剂 , 检测时间分别 对应为 3 、 7 、 2 8 、 6 0 d 。 试验分组及表 面处理剂 配合 比如表 4所示 。 3试 验 数 据 测 定方 法 3 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根据 J G J

12、T 2 3 _2 0 l l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 术规程 的相关规定来测定 昆 凝土 回弹强度 。 然后根 据该 试验所用? 昆 凝土等级为 C 3 0 , 配合 比见表 2 。试块采 测区 回弹平均值 R 与碳化深度 d , 依据相关测强 曲线来 用 自然养护 , 即模拟现 阶段条件下的实 际工程环境 。 拆模 计算该测 区混凝土强度。 表 2 C 3 0混凝土配合比 酣 3 NVYNz 度 k 3 2碳化深度检测方法 待回弹值测定完毕之后 , 根据测定 的回弹值选定代 表 性位置, 按照 G B T 5 0 3 4 4 -2 0 0 4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 准 对试块进行碳化深度检

13、测, 利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定 碳化深度值 。 4结果与讨论 4 1 3 d和 7 d 龄期不同处理剂的渗透深度 拆模后水泥水化作用还不是很充分 , 昆 凝 土内部含有 大量 的水分 , 不利 于渗透剂 的渗 入 , 故在拆模后 3 d龄期 和 7 d 龄期对混凝土标 准试块涂刷不 同配合 比处理剂 来 测定渗透深度 。 试验结果如图 1和图 2 所示 。 A B D E 组别 图 1 3 d龄 期涂刷 的处 理剂 渗透 深度 由图 1 可以看出, 掺人渗透剂的表面处理剂在混凝土 中的渗透深度最高能达到 9 mm, 明显高于不掺入渗 透剂 的 A组 , 说明渗透剂能有效增加表面处理剂 的渗透能力

14、 。 而且随着改性水玻璃浓度 的增加 , 渗透深度减小 , 说 明高 62 浓度 的处理剂渗透能力较弱 。 A B C D E F 组 别 图2 7 d龄期涂刷的处理剂渗透深度 由图 1和图2可知 , 7 d龄期涂刷的表 面处理剂 比 3 d 龄期涂刷的表面处理剂 的渗透深度要小 , 说 明随着 昆 凝土 龄期 的增加 , 表面处理剂 的渗透 能力会 越来越弱 。 水化作 用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加越来越充分 , 导致 混凝土 内部越 来越密实 , 表面处 理剂进 入混凝土 内部 的通道 变少 , 所 以 表面处理剂的渗透能力会变弱 。 4 2 不同配合比处理剂在不同龄期试验结果与分 析 在 3

15、、 7 、 2 8 、 6 0 d分别对经过表面处理剂处理 的混凝土 标准试块进行 回弹和碳化深度检测 , 通过对测得数 据进行 回弹角度修正和修正碳化深度对强度影响 , 得到以下试验 结果。 4 2 1 3 d龄期试验结果与分析 由图 3可知 , 相对空 白组 K, 各组 的t 昆 凝 土强度均有 一 定 的提高。 改性水玻璃能够渗入混凝土 内部与相关物质 O 8 6 4 2 O 日目 、 醛 0 8 6 4 2 0 s【 u , 醛 发生反应, 生成物能够堵塞混凝土孔隙, 增加混凝土表面 的密实度 , 从而 提高了强度 。 从 B 、 c、 D 三组数据 可 以看 出, 改性水玻璃浓度越高

16、 , 混凝土的强度越小 。 改性水玻璃 浓度从 3 N 5 时强度从 1 4 5 MP a 减少 到 1 3 7 MP a , 减 少 了5 5 。 而浓度从 5 到 1 0 时 , 强度从 1 3 7 MP a 减少 到 1 3 5 MP a , 减 少 了 1 5 。 改 性 水玻 璃 胶 粒 一般 为1 6 I,x m, 而混凝土孔径小于 0 5 m 的孑 L 占总孔数 的 6 0 以 上, 掺人渗透剂以后虽然能够分散改性水玻璃粒径 , 但是 大部分 的改性水玻璃粒径还是大于混凝 土孔径 , 所 以能够 有效渗进混凝土 内部 的改性水玻璃很少 。 还 可以看 出 , 随 着改性水玻璃浓度

17、的增加 , 渗透剂对改性水玻璃胶粒的分 散性会降低 , 从而导致改性水玻璃溶液浓度升高时混凝土 强度反而下降。 盏 l 鲢 鼎 K B C D E F 组别 图 3 3 d龄期 强度值 由 图 4可 知 , 空 白组 K 和 B E组 碳 化 深 度都 为 1 mm, 而 掺 有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的 F 组 碳 化 深 度 仅 为 0 5 mm。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渗透入 到试块 的表面时 , 先 与涂刷在混凝土表 面的氢氧化钠发 生反应生成少量碳 酸 钠 , 而生成 的碳酸钠 可以填 塞混凝土表 面的孔隙 , 把一部 分二氧化碳 隔绝在外面 J , 所以能够有效减少碳化深度 。 1

18、0 0 8 吕 鑫 0 0 2 0 组 别 图 4 3 d龄期碳 化 深度 4 2 2 7 d龄期试验结果与分析 由图 5和图 6可知 , 与 K组相 比, B F组试块的强度 有明显增加 , 碳化深度有 明显 的减 少。 K组混凝 土试块的 碳化深 度 为 3 n l n , 而其 他 组 的碳 化 深度 最 大值 为 2 5 mm, 最小值仅 为 1 5 IT l n 。 K组混 凝土试 块的强 度为 2 0 MP a , B F组 中强度 最小值为 2 1 MP a , 比 K组增 加 了 5 。 图 3中 E组试块 强度 比 B组低 0 5 MP a 。 而 图 5中, 添加 了增强剂

19、的 E组强度比 B组高 0 5 MP a , 说 明增强剂 与混凝土反应是个很缓慢 的过程。 F组试验效果最 好 , 强 度 比 K组增加 了 1 7 5 , 而且其碳化深度只有 1 5 mm, 为 K组碳化深度的一半 。 主要有两方面原 因: 其一 , 试块表面 的氢氧化钠与空气 中的二氧化碳 生成的碳酸钠堵塞 了试 块表面的孔隙 , 阻止了一部分二氧化碳 的渗入 ; 其二 , 氟硅 酸钠与改性水玻璃和混凝土反应 的生 成物也堵塞 了一 部 分孔隙。 以上数据分析可 知 , F组表面处理剂 增加混凝 土 强度和减少混凝土碳化深度的效果最好 。 3 2 K B C D E F 组别 图 5 7

20、 d龄 期强 度值 3 O 3 6 34 乏3 2 挂 鲢 嘣 3 0 28 加 E d 苫、 越 暇 组提高了 1 3 6 。 从 B D组数据可知 , 随着表面处理剂浓 度的增加 , 混凝土强度提高越来越 小 , 说 明低浓 度 的表面 处理剂效果更好。 图 1 0表明 , K组混凝土后期 的碳化深度 会有较大的增加 , 但是涂刷了表面处 理剂 的试验组 的碳化 深度很 明显比 K组低 , 其 中 E组和 F组碳化深度最小 , 仅 为 4 m m。 同时考虑强度和碳化深度 , F组试验效果最好 。 38 37 36 35 嚣 s 3 3 3 2 3l 3 0 K B C D E F 组别

21、图 8 2 8 d龄 期碳 化深 度 K B C D E F 组 别 图 9 6 0 d龄期 强度 值 K L D E 组 别 图 1 0 6 0 d龄期碳 化深 度 4 3 F组 性 能试 验 4 3 1 强度 试验结果表 明, 各个试验组使用 的表面处 理剂都 能够 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减少碳化深度 , 其 中 F组效果最 好 。 图 1 l 为 F组各龄期强度相对于空 白组 的增加率。 由图 1 1 知 , F组不同龄期 的强度值 均有较 大的增加 , 前期和后期的强度增加 比较小 , 而 中期 的强 度增加较大 , 说 明拆模后 7 d涂刷 , 2 8 d 检测 的效果最好。 F 3

22、组强度增 加率较少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早期含有大量的水分 , 堵住 了 表面处理剂进人混凝土内部的通道 。 由图 1和图 2 知 , F 2 8 组 的表面处理剂渗透深度虽然 比F 7组要小 1 m m, 但是增 效剂 发 挥 作 用 , 使 得 混 凝 土 强 度 增 加 率 比 F 7组 多 了 2 5 。 F 6 0 组强度增加率较低 , 主要原 因是水 泥后期水化 作用比较充分, 使得混凝土内部孔隙较少, 表面处理剂渗 透深度减少。 另外后期碳化深度的增加也会使折算后的强 度值有所降低 。 64 2。 1 8 霍 妥 釜 1 2 1 O 1 3 6 130 - _ _ F 3 F7 F2

23、8 F 6 0 F 组不同龄期, d 图 1 1 F组各 龄期 强度增 加翠 4 3 2 抗渗试验 抗渗性是混凝土的一个很重要 的性质 , 它 除了关系到 ? 昆 凝土的防渗透性外 , 还影 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性及抗腐蚀 性 , 所 以需对试块进行抗渗试验。 由于 F组表面处理剂 的使用效果是最好 的, 故在 2 8 d龄 期对 F组进行抗 渗试 验 , 并与未使用表面处理剂的 K组试块 的抗渗能力进行对 比分析。 试验从 0 1 MP a 开始 , 每 隔 8 h增加 0 1 MP a 水 压 。 结果如表 5所示 表 5抗渗试验结果 由表 5知 , K组试块在水压增加到 0 9 MP a 时

24、就发生 了渗透 , 抗渗等级 为 P 8 , 达 到抗 渗混凝土的要求。 而 F组 试块在水压达到 1 1 MP a 时才发生渗透 , 抗渗等级为 P 1 0 , 达到了抗渗混凝土的要求。 F组比K组提高了一个抗渗等 级 , 说 明使用 了表面处理剂 的混凝 土试块具有更好的抗渗 性能。 原因是 : 使用 了表面处理剂 的试块, 其表面的孑 L 隙被 处理剂与混凝土 的生成 物堵 塞 , 变得更加密实 , 从而 阻断 了水进入混凝土 内部 的通道 。 而渗透剂的使用使得表面处 理剂能够渗透进混凝 土约 8 mm, 这更增加 了水 进入混凝 土内部 的难度 。 5 结 论 ( 1 ) 渗透型多功

25、能混凝土表面处理剂使用效果最好 的 为 F组 , 其配合 比为 : 3 浓度改性水玻璃 + 0 7 浓度氟硅 酸钠溶液 + 1 浓度 的氢氧化钠溶 液 + 3 浓度 渗透 剂。 从 综合性能提高上考虑 , 最佳的涂刷时问为第拆模后 7 d 。 ( 2 ) 渗透型多功 能混凝 土表 面处理剂 能够有效 增加 C 3 0混凝土 的抗压强度约 2 0 , 并在 3 、 7 、 2 8 、 6 0 d龄期减 少混凝土表面的碳化深度分别为 0 5 、 1 5 、 2 、 3 m m。 ( 3 ) 渗透型多功 能混凝土表面 处理剂能提 高 C 3 0混 凝土一个抗渗等级 。 参考文献: 1 3毕长刚 浅议

26、如何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J 科技信 息, 2 0 1 2 ( 2 0 ) : 3 8 4 下转第 6 8页 5 4 3 2 l O 髓媾 器 O I I 圈I 圳 8 6 4 2 O 蜷 谨 后也将形成超叠效应 , 导致强度 比单掺 或不掺橡胶粒 、 粉 煤灰时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因此 , 改性橡胶粒表面 、 控制 粉煤灰掺量 、 加强养护条 件和龄期对于增长双掺 橡胶粒 、 粉煤灰 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大有裨益。 ( 2 ) 橡胶粒粒径对再生 昆 凝土立方体抗 压强度的影响 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与橡胶粒径之 间的关系 见图 6。 蠢 营 图 6 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橡胶粒径

27、的关系 在橡胶粒 、 粉煤 灰掺量相 同的情况下 , 随着橡 胶粒径 的减小 , 再生 昆 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呈现减小 的趋 势。 R CB 2 01 5 、 R C C 2 01 5的立方体抗 压强度 比 R C A 2 01 5分另 降低 了 7 9 、 2 7 7 , R C B 2 0 3 0 、 R C C 2 0 3 0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比 R C A 2 0 3 0分别下 降了 6 、 3 2 5 。 这是因为橡胶粒径越 小 , 比表面积越 大 , 与水泥基体 的界面黏结薄弱区域就越多, 从而降低了其强度; 同时, 橡 胶粒径越小 , 混凝土 内含气量越 大 , 硬化后混凝土

28、内部 的孑 L 隙越多, 进一步 降低其强度 。 3 结论 ( 1 ) 随着橡胶粒或粉煤灰掺量 的增加 , 再生混凝 土的 坍落度逐渐增强; 由于两者的超叠效应 , 双掺橡胶粒、 粉煤 灰的再生混凝土坍 落度 比单掺或不掺橡胶粒 、 粉煤灰将有 较大的提升 ; 在橡胶粒 、 粉煤灰掺量相同的情况下 , 随着橡 胶粒径的减小, 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逐渐降低。 上接第 6 4页 2 元成方 , 牛荻涛 , 段付珍 碳化过程中混凝土模拟孔溶液 p H值 变化规律研究 J 硅酸盐通报, 2 0 1 1 ( 1 0 ) : 1 1 2 6 1 1 3 0 E 3 隋虹 , 周志刚, 周月 新型表面处理剂的

29、研制 J 辽 宁化工, 2 O L O ( 5 ) : 5 2 3 5 2 5 4 周子昌, 吴振琏 , 陆苏 , 等 水工混凝土表 面防护处理技术的研 究 J 水利水电技术, 1 9 9 5 , 3 3 ( 1 0 ) : 1 9 E 5 朱航征 混凝土结构物表面处理技术研究 J 建筑技术开发, 2 0 0 7 ( 1 1 ) : 7 3 7 5 6 Z H A O Y X, D U P F , J I N W L E v a l u m i o n o f t h e p e rf o r ma n c e o f s u r f a c e t r e a t me n t s o n

30、c o n c r e m d u r a b i l i t y J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i e n c e A( A p p l i e d P h y s i c s a n d a mp ; E n g i n e e r i n g ) , 2 0 1 0 ( 5 ) : 3 4 9 3 5 5 7 蒋正武 昆凝土结构的表面防护技术 J 新型建筑材料 , 2 0 0 4 6 8 ( 2 ) 双掺橡胶粒、 粉煤灰后, 再生混凝土仍然具有良好 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 ( 3 ) 随着 橡胶 粒或

31、 粉煤 灰掺量 的增 加 , 再 生混 凝 土 2 8 d 立方体抗压强度随之减小, 但粉煤灰对强度的降低幅 度大于橡胶粒 ; 双掺橡胶粒 、 粉煤灰后 , 再生混凝土立方体 抗压强度 比单掺或不掺时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 ( 4 ) 在橡胶粒、 粉煤灰掺量相同的情况下, 随着橡胶粒 径的减小 , 再 生混凝 土的立方 体抗压强 度呈 现减小 的趋 势 。 参考文献 : 1 肖建庄 再生混凝土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8 : 1 0 1 1 2 蒋连接, 杜彬, 佟彤 废橡胶粉在混凝土中的资源化利用 J 混 凝土, 2 0 1 4 ( 6 ) : 1 0 8 1 1 1

32、3 王武祥, 程清波 粉煤灰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J - I 混 凝土与水泥制品, 2 0 1 0 ( 1 ) : 4 8 4 王社良, 于洋 , 张博 , 等 粉煤灰和硅粉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 影响的试验研究 J 混凝土, 2 0 1 1 ( 1 2 ) : 5 3 5 5 5 范鹏飞, 许家文 , 李珠 橡胶颗粒再生混凝土抗压和抗拉性能 试验研究 J 混凝土 , 2 0 1 4 ( 1 1 ) : 9 0 9 2 , 9 9 6 3王静, 石元, 陈爱玖 橡胶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J 混凝土 , 2 0 1 4 ( 4 ) : 7 4 7 7 7 3张卫东 , 王振波,

33、 何卫忠 橡胶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J 硅酸盐通报 , 2 0 1 4 ( 8 ) : 1 9 1 5 1 9 1 9 8 杨春峰, 王培竹, 孙明博 废旧橡胶集料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 及坍落度的试验研究 J 混凝土 , 2 0 1 4 ( 1 1 ) : 5 3 5 5 第一作者 联 系地址 联 系电话 蒋连接( 1 9 8 3一) , 男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主要从事新 型建筑材料的研究工作。 江苏省宿迁市黄河南路 3 9 9号 宿迁学院建筑工程系 ( 2 2 3 8 0 0 ) 1 3 1 0l 8 6 9 3 98 ( 2 ) : 1 21 4 8 吴黎 在役公路桥梁技术状

34、况检测及评定方法的研究 D 武 汉 : 华中科技大学 , 2 0 0 6 9 何娟 , 杨长辉, 吕春飞, 等 水玻璃 一 矿渣水泥砂浆的抗碳t k g l 能 J 硅酸盐通报 2 0 1 0 , 2 9 ( 3 ) : 7 8 8 2 1 0 张李黎, 柳炳康, 胡波 再生混凝土抗渗性试验研究 J 合肥工 业大学学报 , 2 0 0 9 ( 4 ) : 5 0 8 5 1 0 第 一作 者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廖国胜( 1 9 7 1 一) , 男 , 副教授, 研究方向 : 新型建筑材 料。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城建 学院( 4 3 0 0 0 5 ) 1 5 5 2 7 2 6 21 5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安全文明施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