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精选 4 篇)【篇一】村产业发展规划 村产业发展规划(一):一、基本情景:*河村是地处赤岩镇最边远,自然条件较差的一个贫困村,现有十个村民小组,423 户,1418 人,由原蒿坪、金坪山、付家坡、低房、岭沟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与白河县相连,南与双河口村接壤,西至天宝寨、马保村,北与金寨镇交界。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发展滞后,是首批被省确定的贫困村之一。目前全村有贫困户 203 户,561 人,通村水泥路沿河而过,现已修通三条到组路,都是土路,一遇风雪天气就无法通行。低压网改,只改到各组的中心点,边远村庄院落未改到位。饮水工程,近几年靠老百姓投资投劳,水利局扶持水质,修了
2、两处小型水塔,沿河道解决了近百余户饮水问题,全村还有 20%农户饮水问题尚未解决。村主要经济来源,以劳务输出、烟草、蚕桑、畜牧,粮食生产为主。截止 2013 年底,全村种粮面积2450 亩,产量 412 吨,劳务输出约 300 余人,收入近 600 万元,种烟 350 亩,产值 25 万元,人均纯收入 3000 元左右。二、产业布局(一)烟草以四组、十组为主,二组为辅,每年种烟 350亩以上,收入近 80 万元,其中二组种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眼光、气候、土质,技术基础都适宜烟草的发展。但由于交通不便,导致肩挑背驮的实际困难,至今未能解决烟草路,该组农户纷纷放弃种烟,致使近年来烟草面积不断下滑。
3、(二)蚕桑生产分布三、四、七、九组,在 2009-2012 年发展量高达 300 多张,但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整户外出,放弃了桑园管理,造成发种量有所下滑。(三)劳务输出,因受自然条件影响,部分组基本上都以外出务工为主,劳务输出全村约 300 余人,收入近 600 万元。(四)畜牧养殖业,在 2008-2009 年间,我村有 6 户建立了养猪场,但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起伏不稳定,造成此刻无专业户。可是我村发展畜牧养殖还是有必须的基础,对猪、牛、羊、鸡的大力发展有必须潜力,有待进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技术培训,扩大规模。(五)茶园建设,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以五、六、七组每组连片 100 亩,全村
4、到达 500 亩。(六)中药材,计划在两年内以一组、三组、八组为主,发展丹参和其他中药材,面积达 200 亩,基本构成组组有产业、样样有规模。三、当前群众所期盼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基础设施建设 1、通村水泥路、因 2012 年夏季我村遭受了百年不遇自然灾害,通村水泥路部分路段遭到毁灭性破坏,在上级各部 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恢复。由于受毁坏的程度大,资金不到位,造成了水泥路断板、裂缝、塌陷,导致大小车辆无法通行和无法维修的现状。2、十组的烟路又是与白河接通的跨县路,里程 4 公里,四组的道路 2 公里,总计 6 公里需要硬化,保证雨雪天正常通行。3、通组路,我村二组是全村发展烟草最适宜的组之一,
5、烟草面积能到达 150 亩以上,群众进取性很高。近几年来群众多次提出强烈要求解决通组路,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解决,有待尽快落实。里程 2 公里,预计资金 20 万元左右。4、便民桥,三组农户分布在一河两岸,阴坡居住的农户占40%,一遇河坝上水,学生无法上学,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初步预计资金 4 万元左右。八组要求解决通组路心切,自行组织筹劳筹资已修通 1.5 公里道路,但由于道路便民桥工程量较大,预计资金约 6 万元左右,此刻是路、桥不通,已修的无通用价值。5、移民搬迁已实施数年,根据国家整体推进原则,能人进镇、富人下山的思路,我村已有 30%的农户改善了居住条件。但近年来由于到镇集中安
6、臵房价地基昂贵,价格太高,农民又不愿意远离土地,制约群众想改善居住条件又无法解决。现农户强烈要求、期盼在本村范围内解决移民开发点的问题,根据本村实际,加强力度,尽快解决。6、低压网改,十个中心组基本都整改组中心点,由于山大人稀边远院落,全村大约有 10 公里未改到位。原金坪山、付家坡、低房三点变压器需要更换 100 伏安以上,有待进一步协调,以解决边远农户电力不足问题。7、饮水工程,近几年全村仅在沿河道建了两座小型水塔,水利部门只解决扶持水质,农户投劳投资,解决了近 100 余户饮水问题。山上组、院落饮水问题应及时地进一步规划、分期实施群众饮水难的实际问题。四、我村扶贫工作的优劣势分析 1、优
7、势明显,大多数群众思想比较开放,发展产业各组都有自我的潜力和基础,能进取主动地配合镇村工作,盼望脱贫致富的愿望较强。2、劣势也是村上工作面临的困难。由于受各项惠农政策的影响,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意勤劳干活的人增多,本来自我能解决的问题,都要靠上头的扶持,种地干活的人也少了,讲吃喝、贪图享乐的人多了,异常是个别好逸恶劳的户享受低保和得到各种扶持,产业啥都不抓。本来比较勤劳的人看到此类情景,也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地制约了我村的经济发展。其次是技术资金缺乏,比如在养殖业方面等,还有部分居住在高山的贫困户,投入很多资金修路是不贴合现实的,如何引导下山居住,靠什么方式生存,这些都是摆
8、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五、抓好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以本次扶贫工作未契机,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一次教育,并加大宣传力度,治贫先治愚,教育贫困户拜托等、靠、要的懒惰行为,让他们懂得现实真正的脱贫致富,单靠国家的扶持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改变思想观念,致富要靠自我勤劳的双手。2、结合本村实际建立相应的扶贫机制,使每户扶贫户都有一个相应的包抓帮扶人,至少要有一个脱贫致富项目,由帮扶包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资金,用扶贫致富事例引导群众进行发展。3、村委会要定期召集贫困户到村上理解农技知识培训,请求帮扶单位邀请相关技术人员授课,并到户到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使每个农户真正掌握一至两门农业
9、科技知识,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促使经济快速发展。4、为扶贫项目实施工作打好基础,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首先要将全村的扶贫人口和扶贫户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出来,准确掌握各户家庭的实际状况,制定帮扶措施。二是要谋划全村扶贫工作的总体方案,解决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分类排队、分类分期帮扶。同时加强与县驻村单位和扶贫工作相关单位的衔接力度,加快我村发展规划编制,早日研究制定扶贫工作计划,进取争取相关扶贫政策,加强和相关帮扶单位的联系,进取争取扶贫项目落实。【篇二】村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2011-
10、2015 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一、规划的背景和依据(一)背景和依据 1、背景。定新乡是喀斯特溶岩山区,石漠化及为严重,石漠化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 85%,生态和生存环境恶劣,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为改变这一现状,定新乡抢抓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契机,在实施石漠化治理的同时,大力推进自然生态和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0 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 4372 万元,农产品加工产值 3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3158 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定新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处于贫困落后状态。2010 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工业强省和统筹城乡发
11、展的重大战略,又为定新乡农业产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挑战。2011 年,黔西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行省的工业强省和统筹城乡的战略部署,并以工业强县、以工促农作为全县工作的主导思想,赋予了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更多的内涵和要求,明析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为定新特色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个经济急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特色就是发展动力,2 特色就是产品生命力,特色就是市场竞争力。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定新乡农业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2、依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2、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意见、毕节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黔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二、农业产业概况 定新乡位于黔西县东北部,距县城 24 公里,辖 13 个行政村(中心社区),年降水量 1005mm。2010 年底,全乡人口22856 人,其中农业人口 22378 人,劳动力 13535 人;全乡土地面积 141750 亩,耕地面积 16190 亩,属喀斯特溶岩山区农业乡,土地贫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72588 亩,粮食播种面积50327 亩,产量 6310 吨,其中玉米面积 10655 亩,产量
13、3734吨;稻谷面积,1237 亩,产量 524 吨;小麦面积 7800 亩,产量297 吨;蔬菜面积 5220 亩,产量 1541 吨;油菜面积 4200 亩,产量 128 吨;烟叶面积 3229 亩,产量 342 吨;生猪出栏 4800头,产量 432 吨;家禽出栏 13660 只,产量 20.6 吨;水产品产量 8.5 吨。几年来,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0 年底农业总产值 4372 万元,比 2005 年增加 1998 万元,比增 84.2%;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0 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 3158 元,比 2005 年增加 1307 元,比增 70.6%。3 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
14、员的不断增加,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土地利用率逐年下降,农业发展受到很不利的影响。三、规划现状 一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副生产加工等总量小,无法形成规模,发展滞后,参差不齐。二是定新现有耕地 16190 亩,林地 3469.5 亩,荒山荒坡200 亩,退耕还林 11584.5 亩,未利用水域约 750 亩。从目前的土地和资源利用率看,全乡土地和资源利用率较低。三是现有产业规模小,技术指导、综合管理及资金投入短缺,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不强,产业发展的定位偏离市场,与发展不相适应,没有形成独特的农业产业品牌,无发展后劲。四、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
15、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促成大宗土地流转,劳动力就地转移,最终形成农户外出经营催生土地流转项目引进劳动力就地转移或培训输出促进土地流转农民回乡创业现代特色农业落户定新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规律,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规划期限 2011 年至 2015 年。规划范围:全乡 13 个村(中心社区)。建设内容:1、特色种植业。规划种植辣椒 50000 亩,种植高粱 7500亩,种植魔芋 3000 亩,杂交玉米育种 2500 亩,种植特色蔬菜2500 亩,种植脱毒马铃薯 30000 亩。2、特色经济林。规划种植核桃 18980 亩,种植刺梨 1000
16、0亩,种植黄金梨 460 亩。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 4000 亩,种植仿野生天麻5000 亩,种植半夏 1000 亩。六、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特色农业基地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逐步建立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创新一切有利于发展思维体制和机制,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走循环、高效、可持续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二)基本原则
17、 1、坚持生态高效的原则。依托定新的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坚持市场取向的原则。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瞄准现实和潜在两种需求,立足多样化、优质化,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市 5 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农产品。3、坚持特色竞争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突出重点,优中选优,走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之路,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农业。4、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在汲取继承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设备,现代的市场营销管理进行创新和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优势农产
18、品内在品质,提高特色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经济效益。5、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把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全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全面提高整个区域发展的协调程度,坚持规划目标的适当超前性,规划措施的可操作性,加大对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力度,实现优化配置。6、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村经营制度,消除影响和束缚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增效、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增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活力。(三)发展目标 按照以长养短、以长促短的发展目标,以短期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长期产业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产业转型,促使全乡农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从 2011 年起至 201
19、5 年,通过实施特色种植业、特色经济林和中药材三大经济种植产业,全乡农业年均产值可达到 11355 万元,增幅 1倍以上,农民人均纯 6 收入达到 3773 元;经济林产业达到盛产期间后,全乡农业产值可达到 50346 万元,增幅 10 倍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645 元;建成三大特色产业带后,可使 70%的村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1、特色种植产业产值规划目标估算。辣椒种植。2011-2015 年共实施 50000 亩,2011 年起每年实施 10000 亩,年均产值达 2500 万元。高粱种植。2011-2015 年共实施 7500 亩,201
20、1 年起每年实施 1500 亩,年均产值达 750 万元。魔芋种植。2013-2015 年共实施 3000 亩,2013 年起每年实施 1000 亩,年均产值达 400 万元。优质玉米育种。2011-2015 年共实施 2500 亩,2011 年起每年实施 500 亩,年均产值达 100 万元。夏秋蔬菜种植。2011-2015 年共实施 2500 亩,2011 年起每年实施 500 亩,年均产值达 190 万元。脱毒马铃薯种植。2011-2015 年共实施 30000 亩,2011 年起每年实施 6000 亩,年均产值达 3000 万元。2、特色经济林产业产值规划目标估算。核桃种植。2011
21、年实施 9780 亩,2012 年实施 9200 亩,到达盛产期后,核桃种植年均产值达到 31680 万元。刺梨种植。2011 年实施 10000 亩,到达盛产期后,刺梨种植年均产值达到 3900 万元。7黄金梨种植。2011 年实施 460 亩,到达盛产期后,刺梨种植年均产值达到 91 万元。3、中药材种植产业产值规划目标估算。仿野生天麻种植。2011-2015 年共实施 5000 亩,2011年起年均实施 1000 亩,仿野生天麻种植年均产值达到 3335 万元。2、金银花种植。2012-2013 年共实施 4000 亩,到达盛产期后,仿野生天麻种植年均产值达到 1600 万元。3、半夏种
22、植。2011-2015 年共实施 1000 亩,2011 年起年均实施 200 亩,半夏种植年均产值达到 80 万元。七、总体布局 根据定新乡的气候、土质、地理特征、农业生产条件等,对全乡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将其划分为三个特色农业产业带。(一)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林种植带。1、规划发展核桃种植 18980 亩,其中群星村种植 1468 亩,元田村种植 2342 亩,庄子村种植 1453 亩,马骖村种植 2920 亩,新村村种植 749 亩,英雄村种植 1187 亩,青杠村种植 671 亩,安乐村种植 2318 亩,新山村种植 982 亩,三好村种
23、植 529 亩,堡堡寨村种植 2356 亩,新海村种植 2005 亩。2、规划发展刺梨种植 10000 亩,其中群星村种植 800 亩,元田村种植 800 亩,庄子村种植 800 亩,马骖村种植 1700 亩,新村 8 村种植 800 亩,英雄村种植 500 亩,青杠村种植 1800 亩,新山村种植 500 亩,堡堡寨村种植 800 亩,新海村种植 1500 亩。3、规划发展黄金梨种植 460 亩,在青杠村水红花实施。(二)特色种植业产业带。通过区域化布局,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以辣椒、高粱、魔芋、脱毒马铃薯等特色种植业为重点的绿色、无公害、高效农业,建设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带,使特色农产品全部
24、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1、全乡规划辣椒种植 50000 亩,每年种植 10000 亩,其中群星村种植 800 亩,元田村种植 800 亩,庄子村种植 800 亩,马骖村种植 1700 亩,新村村种植 800 亩,英雄村种植 500 亩,青杠村种植 1800 亩,新山村种植 500 亩,堡堡寨村种植 800 亩,新海村种植 1500 亩。2、规划高粱种植 7500 亩,每年种植 1500 亩,其中安乐村种植 1000 亩,三好村种植 500 亩。3、规划魔芋种植 3000 亩,2013 年起每年种植 1000 亩,其中新山村种植 300 亩,三好村种植 300 亩,堡堡寨村种植400 亩。4、规划
25、优质玉米育种 2500 亩,每年 500 亩,在青杠村王家槽实施。5、规划夏秋蔬菜种植 7500 亩,每年种植 2500 亩,其中群星村种植 250 亩,元田村种植 150 亩,庄子村种植 150 亩,马骖村种植 300 亩,新村村种植 200 亩,英雄村种植 200 亩,青杠村种植 300 亩,安乐村种植 200 亩,新山村种植 100 亩,三好村种植 150 9 亩,堡堡寨村种植 200 亩,新海村种植 300 亩。6、规划脱毒马铃薯种植 30000 亩,每年种植 6000 亩,其中群星村种植 400 亩,元田村种植 400 亩,庄子村种植 400 亩,马骖村种植 1000 亩,新村村种植
26、 400 亩,英雄村种植 300 亩,青杠村种植 1100 亩,新山村种植 400 亩,堡堡寨村种植 800 亩,新海村种植 800 亩。(三)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带。1、规划仿野生天麻种植 5000 亩,每年种植 1000 亩,其中安乐村种植 300 亩,三好村种植 200 亩,新山村种植 300 亩,堡堡寨村种植 200 亩。2、规划金银花种植 4000 亩,2012-2013 年实施,其中群星村种植 500 亩,元田村种植 300 亩,庄子村种植 300 亩,马骖村种植 200 亩,英雄村种植 600 亩,青杠村种植 500 亩,安乐村种植 300 亩,三好村种植 400 亩,堡堡寨村种植
27、600 亩,新海村种植 300 亩。3、规划半夏种植 1000 亩,2014 年实施,其中群星村种植100 亩,元田村种植 200 亩,庄子村种植 100 亩,马骖村种植200 亩,英雄村种植 200 亩,青杠村种植 200 亩.八、保障措施(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实行“统一协调,10 分工负责”制。加强组织协调,定期检查和评审考核规划实施情况。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全社会主动参与规划实施。(二)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引导社会投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适当运用经济的、政策的手段,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我乡特色
28、农业产业建设,推动我乡特色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三)优化农业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政府在特色农业产业建设中的能动作用,为特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辣椒、高粱、核桃、刺梨等特色产业建设项目,以辣椒种植为龙头,积极推进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五)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坚持土地(山林)承包期长期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户土地承包权入股等办法,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六)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鼓励农民自愿依法成
29、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资金、技术、实物等入股,依法兴办各类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成立各种行业协会。(七)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循序渐进的发展信誉联结,推行合同联结,引导产权联结,完善组织机制;运用“公司+农户”的方式,由龙头企业给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等有偿支持,解决因资金短缺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制约。(八)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推进产业经营,选择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都要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意愿和经营决策权。引导企业和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和契约意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规范和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篇三】村产业发展规划
30、 目录 第一章总则2 一、*基本情景2 二、存在的问题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5 五、规划目标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5 二、土地利用规划6 三、产业发展规划6 四、配套设施规划7 五、农房建设规划7 六、环境保护规划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提议9*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景(一)地理位置*村位于*县南部,*乡境内,东靠*,南邻*,西依*,北接*。(二)地形地貌*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 550 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三)范围及人
31、口 全村幅员 6306 亩,耕地 1368 亩,其中:田地 80 亩。全村共有 6 个组,352 户,总人口 1333 人,人均耕地 1.02 亩。(四)经济与产业*村村域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有蔬菜、玉米、水稻、洋芋等,经济作物以核桃、柑橘、桃等水果为主,现全村已发展柑橘 100 亩,核桃 100 亩,桃 80 亩,畜牧产业以黄羊、生猪、小家禽饲养为主。(五)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道路现状 全村现有进村主干道一条,全长 4.5 公里,红线宽度为 4米-5 米,为泥碎石路面;现有社道 15 公里,宽度 3.5 米-4 米。现有 3.2 公里入户
32、礼貌路。2、电力现状 全村由县电力公司统一架设的农网供电,设有一个变电站,电力供应能够满足需要。3、给排水现状 各农户现生活用水全依靠井水(红层找水)和使用涧水解决,水质一般。厕所以旱厕为主,个别农户建有沼气池,人畜粪便部分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污水仍已直排为主。4、通信、有线电视 全村已接通固定电话线,部分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已通移动电话。有线电视用户极少。5、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 该村有村委会办公室一处、小学一所、医疗点一个,均分布在三社,无固定垃圾堆放点。(六)村庄现状情景分析 1、全村土地构成分析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字库村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1 农用土地 11
33、 耕地小计 1368 112 水田 80 114 旱地 1288 12 园地小 计 370 121 果园 280 125 其他园地 90 13 林地小计 780 131 有林地 580 132 疏林地 200 15 其他农用地小计 129 153 农村道路 115 154 坑塘水面 9 156 农田水利用 5 2 建设用地 20 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小计 89 203 农村居民点 89 26 交通用地 262 公路用地 27 水利设施 271 水库水田 3 未利用地 31 未利用地 3111 荒草地 3567 合计 6306 2、全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该村范围内,居民居住较为分散,村委会所在地相对
34、集中有 5 个居民点,但都规模较小,最大的居民点居住有 20 户左右,全村居民点分布较乱。3、农房建设质量分析*村除 8%属砖混结构村民住宅外,其余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住宅,均为村民自建房,建筑时间参差不齐,建筑风格各异,配套设施不全,人畜未有效分离,总体质量较差。4、居住条件分析 村内无公共绿地,无专门的公共活动场所,社会生活单调,居民生活、采暖以山柴为主要燃料,无统一垃圾回收和处理点。村内交通状况相对较好,6 个社均通社道,90%的入户路为泥结石路,以公路和礼貌路为主的村社路网基本构成。5、经济发展分析*村属*乡规划确定的蔬菜,干果、水果规模发展区,今后乡域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
35、和市场化发展来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方面,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科技投入,继续发展以柑橘、核桃为主。在发展主业的基础上,持续扩大南江黄羊、生猪、小家禽的种养规模,增加收入。二、存在的问题(一)人多地少,全村人均耕地仅 1.02 亩。(二)无支柱产业,农副产品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低,二、三产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服务水平低。(三)村民居住分散,人均宅基地面积大,住房平面布局较为混乱,利用率低,土地资源浪费。(四)公共设施不全,无农民集中活动地点,无集中绿化和安全管理机制。(五)基础设施不配套,村道路系统不完善。环境卫生差,禽畜养殖方式和养殖地点安排不合理,农户生活垃圾没有规范处理,环境污染
36、严重。三、规划依据与原则(一)规划依据 1、国家与四川省的村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村庄规划标准;3、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材料;4、*乡集镇规划;5、*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6、*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8、国家、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9、县委、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二)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经过有效的措施发展村庄自身建设,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此基础上到达发展经济、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逐步发展成为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规划原则 1、根据
3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结合该村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统筹兼顾,综合布署该村的各项建设项目。2、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使村庄的各项建设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相适应。3、合理用地,节俭和集约使用土地;4、合理布局,配套建设,有利生产,方便生活;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统一规划村庄产业、绿化、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设施。6、保护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突出地方和民俗特色。7、遵循:“规模适度的村庄布局,川北民居的建设风格,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规模发展的产业结构”的规划原则,大力实施“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
38、、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乱,产业发展治多”,确保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变。规划年限:近期:2006 年至 2010 年;远期:2006 年至2020 年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一)规划重点 1、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土地整合,对原有破、危房进行拆除整理,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就近集中,规范建设。2、完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公建,满足居民生活、生产的需要,铺设给、排水管网,电力、电信、光纤、电视线路,生活污水的分散(沼气)处理,对村内水沟、水塘、堰渠等水利设施进行整治和修缮,村内设置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点等设施。3、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重点处理好人畜关系,采取适当措施美化环境,在
39、适当地点增加公共绿地,满足村民修闲娱乐活动的要求。(二)基本思路 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整治村容,突出特色,加快建筑风貌构成,主要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五、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标美公路进村、礼貌道路入户;人饮工程进村、安全用水入户;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环境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特色产业进村、富民项目入户;科教文化进村、礼貌新风入户;民主法制进村、遵纪守法入户;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帮扶入户;(二)经济发展目标:经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字库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40、。(三)社会目标:经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字库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合理配套,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得以巨大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四)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目标:示范点内道路硬化率达100%,用电普及率达 100%,安全饮用水合格率达 100%,电视通讯信息网络基本实现配套,配置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生活服务设施。(五)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清洁能源普及率达 100%,生活污水沼气化处理达 80%以上,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 90%,实现垃圾集中堆放清运。第二章*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一)*村的发展性质:立足生态优势,以“蔬、果、牧”生产为重点,推
41、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劳务输出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按照适当集中和个别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配套设施和村容整治力度;以农副产品规模生产和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团体和民营企业,逐步将字库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二)村庄各规划年限人口规模:近期 2010 年村庄人口1380 人,远期 2020 年村庄人口 1420 人。(三)同规划年限相对应的用地规模:2010 年,农业用地2756 亩(其中耕地 1400 亩),建设用地控制在 100 亩以内,2020 年农业用地 3750 亩(其中耕地 1620 亩),建设用地控制在 110 亩以内。二、土地利用规
42、划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近期用地远期用地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面积(亩)1 农用土地 11 耕地小计 14001620 112 水田 100120 114 旱地 13001500 12 园地小计 4001050 121 果园 300500 125 其他园地 100550 13 林地小计 800900 131 有林地 600700 132 疏林地 200200 15 其他 农用地 小计 156180 153 农村道路 140160 154 坑塘水面 1013 156 农田水利用 67 2 建设用地 20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小计 100110 203 农村居民点 100110 2
43、6 交通用地 262 公路用地 27 水利设施 271 水库水田 3 未利用地 31 未利用地 3111 荒草地 34502446 合计 63066306 规划建成蔬菜种植基地近期用地 500 亩,远期用地 700 亩;规划建成柑橘种植近期用地 100 亩,远期用地 100 亩;规划建成核桃种植近期用地 100 亩,远期用地 200 亩;规划建成桃种植近期用地 100 亩,远期用地 100 亩;规划建成牧草种植近期用地 300 亩,远期用地 500 亩。三、产业发展规划(一)发展重点:一是蔬菜。建立和发展钟家湾基地,以特色大棚蔬菜为主;二是果园。在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建立干、水果产业带
44、,以柑橘、核桃种植为主,发展特色干、水果产业;三是养殖。发展五社的黄羊养殖,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养鸡、生猪养殖为主,扩大养殖规模;四是劳务。每年劳务输出 300 人,以专业劳务为主,壮大劳务输出产业。规划近期黄羊年出栏 3000 只,远期年出栏 4000 只;规划近期生仔猪年出栏 4000 头,远期年出栏 6000 头;规划近期小家禽年出栏 115000 只,远期出栏 20000 只。(二)经济发展目标:到 2010 年,全村人均 GDP 到达9000 元,工业生产总值到达 90 万元,年均增长速度 10%,农业生产值到达 600 万元,年增长速度 10%,第三产业总值 532 万元,
45、年均增长速度 10%。到 2020 年,村级生产总值到达 230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 9%,农业生产总值到达 1200 万元,年增长速度为 9%,第二产业总值到达 200 万元,年增长速度 10%,第三产业总值 1100 万元,年均增长速度 10%。以 2006 年为基础,人均纯收入 2100 元,按每年 8%的增长速度,到 2010 年人均纯收入到达 3000 元,到 2020 年到达4200 元。(三)社会发展目标:把*村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村,主要指标为: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近期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 1%,远期控制在 0.8%。
46、人均公共绿地到达 3.0m2 以上。道路铺装或硬化率到达 80%,自来水普及率到达 100%,农村沼气使用率到达 100%,电话普及率到达 100%,电脑普及率到达 50%。每户建沼气池,合理布局建公厕和垃圾收集点,坚持村容整洁卫生。配套建成完善的小学,幼儿园、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期内 100%的青少年完成高中或中等专业学业,65%的劳动力具有专业技术水平。四、配套设施规划(一)综合交通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结合各功能分区,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新农村道路网络。路网结构:以村道、社道相结合为骨架,各组穿插环状加放射状的路网结构,完善村域道路结构;道路等级
47、:村道路分为两级,由村级公路和礼貌路组成。村主要道路宽度 6-6.5 米,村内组团之间联系的环状及放射状道路宽度为 44.5 米,礼貌路宽度为 1-1.5 米,村公共服务中心均设置停车场。道路建设要到达标美路的标准,做到沟通、路平、坡缓、涵洞通。(二)供水工程规划:新建社区用水按规划要求由村民自建净水设施供给,用水综合指标按 300L(日.人);居民点供水管网最小管径为 DN50PVC 管,按用户区位埋地敷设于地下。保留村民点用水由现有的自设取水水井作为生活用水和畜禽用水水源,并按照统一要求进行改造;水塘和水渠建设按农田水利灌概的统筹规划要求实施建设。(三)排水规划:雨水应顺地沟沿道路边沟就近
48、排放,宅院内雨水经雨水沟汇集排入整治后的雨水沟渠。规划区内现有雨水明沟底宽 0.5 米均为土沟,规划整治采用 30cm 厚水泥沙浆砌片石呈梯形明沟。污水近期经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 80%计算,污水管布置于村道路侧,支管接至每栋建筑物,材料用钢筋砼圆管。(四)“三电一广”规划:供电由县城 110kv 变电站统一供给,改造现状供电网络,三相电网络覆盖率为 100%,生活及公建用地量标准按 300w(日.人),生产用电按 2000kw.h 万元的标准配送。邮政电信规划设村邮政电信代办点一个,承担报刊杂志等邮政业务和代办电信业务。规范村内电信线路走向,完善数字通信和光纤网络。提
49、高电脑的普及率,增加村民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努力构建电脑信息网络系统。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系统,规划该村逐步同县城联通闭路广播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使有线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 90%以上。在村域内适当选址安装高音喇叭,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五、农房建设规划(一)对于一些不适合入住和生活的房屋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力求具有川北民风,又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适应现代化生活。(二)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碎石铺路,砖块砌墙,白灰沙浆勾缝等。(三)路面处理,铺设应就地取材,选取自然古朴,却又透着当地民族文化气息的道路铺装,形式以现有道路为模板,加以拓宽、平整,体现农村自然风景。(四)外观上采用川北民居风格,
50、屋顶局部由坡顶进行装饰。建筑风格应坚持其地方特色,建筑宜小体量、低层数,变化丰富,均应采用坡屋顶,与山型地势相协调,依山就势而建。建筑层高不超过 3.4 米,建筑层数不能超过 2 层,建筑脊顶坡度按 1:2.5 计。功能组成庭院空间空间界定 人居环境 1、拆除了一些剩余的空间(如一些经常不用的附属房),增加了一些不够用的功能的房间(如一些不够用的设施房);2、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功能空间进行了调整(如一些与家居房没分开的家畜房间进行了分开处理);3、每家每户都设置一个卫生间。打造庭院经济,局部设置花卉、蔬菜种植空间,并在庭院内部布置休闲空间,能够让村民尽享天伦之乐。对内部交通通行系统、绿化空间、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