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 和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 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2、;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 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4)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是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5)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 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 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
3、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三、简述:(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特点。(1)1、教学内容综合化;2、教学内容过程化;3教学内容现代化。2)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与标准。1、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2)1、科学标准性,2、可行性标准,3、社会作用标准,4、教育作用标准。四、谈谈你对数学新课程所提倡的评价方式与方法的认识。(1)评价的内容由重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的并重,由重认知转向知识、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标准指出: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评价的主体方式由单元化转向多元化。标准指出: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改变单一的书面测试模式。(3)评价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4)评价结果的出现不再是单纯的分数或等级,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五、写出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一 填空(1)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活动、合作交流(2)基础性、普及性、发
5、展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多元化、多样化、结果、学习过程。(4)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5)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
6、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三、简述:(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特点。(2)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与标准。答:(1)1、教学内容综合化;2、教学内容过程化;3教学内容现代化。(2)1、科学标准性,1、可行性标准,3、社会作用标准,4、教育作用标准。2、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四、谈谈你对数学新课程所提倡的评价方式与方法的认识。(1)评价的内容由重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的并重,由重认知转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标准指出: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评价的主体方式由单元化转向多元化。标准指出: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改变单一的书面测试模式。(3)评价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4)评价结果的出现不再是单纯的分数或等级,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五、写出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