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新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行为 网络转载 我们的学生考起试来,分数是高的;实际工作起来,能力却不高。我们的中学生在国际大赛中屡屡获奖,而我们却与诺贝尔奖无缘。为什么?难道是我们的学生不聪明?不,问题出在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行为。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过程的研究,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却忽视启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开发,甚至遭到了扼杀。早就听说以色列和中国家长对放学后问的不一样,一个是“作业做完了没有”,一个是“你问老师问题了吗”,简单的一句话就透出教育理念的不同。这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导致国民素质的差异。 如果我们仍停留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改变教师的教育
2、行为,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就会一直进行下去。我们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热情、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立即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 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是教育活动的指南,是教育行为的向导,也是动员人们为之努力的精神力量。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育行为,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因此我们至少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更新教育理念: 1变传授知识为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因为要保护和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2变希望学生掌握知识为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知识不是一层不变的,知识的本质并不在于它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恰恰相反,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变化,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学习科学知识很重要,而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更重要。所谓开展态度,就是事实求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应该知道智慧比知识更
4、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3变重视基础知识为追逐知识前沿。基础知识是重要的,但如果不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可怕的。随着人类知识的越来越多,随着学科的基础越来越厚,我们要学习和教学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如果我们恪守按部就班的知识教学程序,如果不谋求跳跃式学习,将有一个极大的危险:我们离当代的知识、离知识的前沿会越来越远,永远接触不到科学的研究前沿。我们一直强调要打牢基础,强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对于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缜密的思维有很大好处。但对于创新思维、对尽快接触科学前沿却成为障碍。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既然教育理念有了更新,我们的教学行为也必
5、须有相应的调整。 二、教师应如何确立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是在一定教学理念支配下,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转变教学行为,就是抛弃传统教学中不科学的、落后的方式,吸收当代教学中科学的、先进的方式,形成一种符合当今社会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 笔者以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发生转变: 1“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作为教师我们习惯于问学生:“懂了吗?”如果学生回答“懂了”,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了。我们就会沉浸在自我肯定、自我陶醉之中,因为我们把学生的问题解决了。殊不知,这种“去问题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可能潜移默化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导致学生在
6、独立处理问题时不自信。既然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那么我们就应该不是帮助学生“去问题”,而是帮助“发现问题”。现在我们许多老师已经注意到用问题来贯穿教学,但这个所谓的问题与我们所讲的问题还是有距离的。问题是教师带来的,而非学生带来的,而且都是在课堂上当场解决的,实际上是花架子,是做给人看的。真正的“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所说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由自己产生的问题,是在社会生活产生的,由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并能产生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独立见解。 2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教学。传统教育可以概括为“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本,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只重视由教
7、师单向传授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学会生存),这就是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即在学校教室这个舞台上,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成为主角,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变成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与学是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愉快、和谐的。对教师而言,意味着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
8、中的首席”,所言所行,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的凸现,心灵的开放,个性的张扬,潜能的释放。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再不能搞“师道尊严”;学生对教师也再不迷信、盲从,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3以传授“学生最需要的知识”进行教学。“学以致用”是学习的一项原则,也是学习的动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即使穷其一生也不能把所有的知识学完。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到最有用的知识才是我们必须要做的。长期以来我们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的教给学生,而学生愿不愿意都不重要。因为我们的教学是直线教学,也就是
9、说教学内容完全安排好了,不能随便跳过也不能随便旁骛。而国外则比较重视散点教学,他完全是另外一种思路,另外一种内容的编排方式,它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生,而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确实,没有必要让学生现在就掌握每一项知识,有些知识,也许他根本就用不到,即使不掌握也没关系。而有些知识虽然今天不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理解力的提高,社会生活的需要,到时候他会弄懂的。所以,不需要对教材规定的内容虔诚地、一成不变的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地、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这样也许能使
10、学生有限的精力掌握更多最需要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所学知识的效用。4以“启迪学生智慧为目的”进行教学。传统教育着眼于知识,现代教育则应着眼于智慧。如何启迪智慧?第一、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关注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要敢于和善于给学生必要的、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学生的思维就像一张白纸,当你在这张白纸上画上过多的东西时,这张白纸的空白处就小了,想像力和创造力就被挤掉了。只有有了充分的空闲时间,才能产生辽阔无边的奇思妙想,只有在独立思考时,才能让创新意识有萌芽的机会。第二、应从重教师“教” 转向重学生“学”,即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要变传统的声音形态的说教,为启迪学生智慧的领悟。努力促使学生自己去体验、观察、探究。第三、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重要得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人猎物,不如给一把猎枪。方法习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习得。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方法,知识的获得将是无限的。 总之,教育应着眼于人的发展,应把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作为出发点。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行为,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能力的提高,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