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杜玉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三中学 730919)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的持续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情绪和兴趣。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最优的数学教学效果。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教学 ;整合 ;最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这样的特点,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直观演示激起了他们探知欲望。所以将现代教
2、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必将产生与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这一教学过程就是抓住教材的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生活实际,恰当地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电化教育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服务于总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最优化原则。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的教学经验及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现分别论述如下: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
3、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学生而言不强调知识的构建及其形成。整个教学活动进程由教师主宰,而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中的成功和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学数学。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
4、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并举,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真正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明显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肯学了、会学了。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了最佳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真正成了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单纯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打破了由教师主宰整个教学活动进程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
5、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我开始了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了时分的认识之中。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
6、生,而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实物图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话音刚落,马
7、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他们都有四条边。”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条线段都叫做边。”“他们还都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我一直在一旁微笑地听着,最后说:“嗯,这几位同学观察得很细心,说得也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那一段时间这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
8、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的见,还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获得多,获得信息量的多少是和掌握知识成正比,即获取的信息量大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看到内容50%,在交流过
9、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 这就是说 ,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它所具有的多重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尤其在路程问题和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应用的淋漓尽致。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动画:有两辆汽车,由动画显示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果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
10、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多媒体(见课件)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这一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课,利用多媒体教学(见课件)解决了“纸上谈兵”的问题。化静为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小数点向右移,原数
11、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就缩小”的实质。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多媒体的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使学生的知、情、意、行都保持了良好的状态,打破了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模式。使知识面不断扩大与更新,有效激发了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电教媒体的参与,把一本由枯燥的文字表达形式的教材书变成了图文、声形并茂的活教材。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节时,在实物展示仪上引入一些实物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圆柱、圆锥的现实原型,使其建立直观表象,感性认识。在具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其相关概念。这种通
12、过原型进入有关概念的教学比直接运用模型教学更有益于学生形成和理解准确的有关立体图形的概念。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呈现于屏幕上,不知比传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要好多少呢。又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 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多媒体在屏幕上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13、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课堂容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 通过“屏幕教学”增大了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工具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了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的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书方式、速度的影响,尤其是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做的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对课堂的速度起到了较大的制约,
14、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已存在的隐去;可以随机做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个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
15、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变“同步教学为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展个性,推动了小学数学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齐步前进,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即优秀生可以快一点前进,学困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充分地发挥个性,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学困生放慢速度而使优生“吃不饱”,也不至于因为要照顾优生加快速度或加大难度而使学困生“吃不消”,优生和学困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
16、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差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又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学困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来启发感染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能主动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
17、在,及时改正缺点赶上优等生。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求知识发展自己;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而融为一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了。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之点,有效地促进了他们主体性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 弄成了电教“满堂灌”。参考文献:1 赵绪清. 加快推广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思考.教学艺术J .2000(1):2325.2 李先启,任祖林. 发挥课堂整合功能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学艺术J.2002(2):1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