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运用本课优美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想办法。
2、 积累、运用本课优美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法、读悟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导入:
1、 猜谜语,导入课题。
(1) 头发乱蓬蓬,样子很威风,抬头吼一声,百兽躲进洞。
(2) 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
2、 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在你的印象里,狮子和兔子各是什么样子的?
生自由回答。
3、 这样一只威武凶猛的狮子和这样一只聪明可爱的兔子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了解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4、 出示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一、自主读识:
1、要求:
(1)标出自然段号。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2、检测自学成果。
(1)指名(后进生)读词语,如果他读对了,就跟着读两遍。
(2)齐读词语。
(3)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余学生正音。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段。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
指名说。
2、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它感觉怎么样?
指名说。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又疼又痒”。
3、合作读议:
分角色朗读第3--7段,小组交流汇报:课文中写到了几种赶走红蚂蚁的方法?分别是谁想出来的?结果怎样?
三 、展示:
1、指名小组汇报:第一种办法是什么?结果怎样?谁想的办法?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筋疲力尽“,并指名造句。
2、第二种办法是什么?谁想的办法结果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种方法是兔子想的?
引导学生说说”提醒“的意思,并指名造句。
3、那么兔子是怎么提醒狮子的呢?读4、5、6段 。思考:兔子在笑什么?
四 、解疑:
1、 兔子笑是想让狮子明白什么呢? 齐读最后一段
2、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办法,说说哪种办法好?为什么?
五、我的收获:
学习这课,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该多动脑筋想办法。
六、拓展: 我爱动脑筋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该多动脑筋想办法。
1、乒乓球掉到了一个口很小的瓶子里,你的手又塞不进去,你会怎么做?
2、狐狸想吃葡萄,可葡萄架太高,他够不着,怎么办?
七、达标检测:
1、给下列生字加上拼音。
痒 怒 嘻 凭
2、 听写词语:
讨厌 提醒 解决 咬住
八、课堂小结:
凶猛威武的狮子自认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但面对叮咬它的一群红蚂蚁,它只靠力气、发脾气,结果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也没赶走红蚂蚁,后来在小兔子的提醒下,结果轻松的赶走了红蚂蚁。看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动脑筋、想办法。
九、作业布置:
1、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并选择一个造句。
3、推荐阅读:《同步阅读》第101--113页。
十、板书设计:
狮 子 和 兔 子
跳、吼、蹦、翻滚 纵身跳进河里
筋疲力尽 立即(轻松)
赶不走 冲走了
凭力气、发脾气 动脑筋、想办法
教后反思:
《狮子和兔子》是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通过兔子提醒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
根据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和新课标中对低段阅读的要求,我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到解决问题要动脑筋这个道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词语,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有感情朗读需在理解词语“又疼又痒”的基础上进行。为此,我充分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又疼又痒”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抓住“疼”和“痒”,巩固以前所学部首病字旁表示的意思,抓住“一群”来让学生体会狮子被红蚂蚁叮咬的难受,练习读好这个词,从而读好这段话。第三自然段讲了狮子被蚂蚁咬得筋疲力尽却没有办法赶走红蚂蚁,与后面四到八自然段兔子教狮子动脑筋后解决了问题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主要从抓住描写狮子动作的词语来感受狮子的难受。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表演“跳”的动作,明白“跳”、“吼”、“蹦”、“翻滚”这四个动作是力量的象征,也是狮子想赶走红蚂蚁的办法。在表演的基础上,通过观看动画,反复朗读来感受狮子此时的难受与愤怒。由于用尽了力气,所以筋疲力尽。对“筋疲力尽”的理解也就变得不再困难。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此时烦躁的举动被一只不起眼的兔子看见,昔日的八面威风到现在只能变成“恼羞成怒”。因为气恼,因为羞愧,所以愤怒。让学生再带着对“恼羞成怒”的理解来读出狮子此时的愤怒。最后引出兔子想出的办法,明白用力气和发脾气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的道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觉能力。”这节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通过理解词语来读好课文和带着画面来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心理活动,理解看似简单却含义深刻的道理。
这节课我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教学特点。可是由于经验不足、临时紧张等因素,在教学中的过渡语显得不够自然,对学生的评价也缺乏一定的引导性。
。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
河南省灵宝市西闫乡第一小学
张 娜 娜
2014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