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峨边彝族自治县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77047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峨边彝族自治县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峨边彝族自治县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峨边彝族自治县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 物 理 2016年1月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全卷共五道大题,满分80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5分,共4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的科学家是(  ) A.托里拆利 B.沈括 C.奥斯特 D法拉第 2.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B.可以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 C.换灯泡时,要先切断电源 D. 用湿布擦拭插座 3.小明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观察发现:(1)凸透镜距光屏为14cm(2)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缩小的像。那么,他用的透镜焦距可能为( ) A. 7cm B. 9cm C. 14cm D. 18cm 4. 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能够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雷声的响度比人声的响度大得多 D.声音传播的速度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快 5.甲、乙两灯分别标有“220V 40W”和“36V 40W”的字样,这两只白炽灯正常发光时( ) A.甲灯比乙灯 B.乙灯比甲灯亮 C.两灯一样亮 D.无法比较 6.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 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 C. 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7. 妈妈做饭时,小丽在旁边观察.于是联想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了 B.饺子上捏出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C.把鸡蛋往碗沿一撞,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碗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8.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9.水平面上放有三个规格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刚好盛满酒精、水和硫酸.则杯底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已知:ρ硫酸>ρ水>ρ酒精 ) A.装酒精的杯 B.装水的杯 C.装硫酸的杯 D.三杯一样大 10.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 ) A.示数变大,示数变小,与示数的比值不变 B.示数变小,示数变小,与示数的比值不变 C.示数变小,示数变大,与示数的比值变小 D.示数不变,示数变小,与示数的比值变大 11. 小明发现当给家中的电灯通电后,灯丝热得发光,而与灯泡串联的导线温度几乎感觉不到变化,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通过灯丝的电流大些 B.电流在导线中不发生热效应 C.制成灯丝的材料电阻较小 D.导线和灯丝中的电流相同,但灯丝电阻更大 1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13.如图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是( ) A.给冷水加热 B.压缩空气温度升高 C.下滑时臀部发热 D.搓手取暖 14. 如图是有关电与磁实验的装置图,其中用来研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是( ) 15.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100s内将重为400N 的物体G匀速提升10m,每个滑轮的重均为20N.不计绳重及摩擦, 此过程中( ) A.F甲做的功大于F乙做的功 B.F甲做的功小于F乙做的 功 C.F甲做功的功率小于F乙做功的功率 D.F甲做功的功率等于F乙做功的功率 16.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电流表两次示数之比是1∶5,由此可知, 电阻与阻值之比和电功率之比分别是( ) A.4:1;1:4 B.1:4;4:1 C.1:5;5:1 D.5:1;1:5 得 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8分) 17. 我国古代有许多对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等,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疑水浅”是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 18.如图试管内水蒸气将塞子推出的过程,水蒸气的 _____ 能转 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_____ 冲程与上述能量转化过程相同。 19. 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V,通过它的电流为0.3A,其电阻为 Ω,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5A时,其电阻为 Ω. 20. 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水深为10cm,水的质量 为5kg,再放入一块重3N的木块,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杯接住.则水溢出后溢水杯底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Pa,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_______。 (g取10N/kg) 得 分 评卷人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 画出斜面上“不倒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并画出重力相对于O点的力臂L (黑点表示“不倒翁”的重心) 22. 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N、S 极及磁感线的方向。 得 分 评卷人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3.某实验小组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滑轮 重G动/N 钩码重 G物/N 钩码上升高度h物/m 有用功 W有用/J 动力 F动/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动/m 动力 做功 W总/J 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 η 1 0.53 1 0.1 0.1 0.7 0.3 0.21 47.6% 2 2 0.1 0.2 1.1 0.3 0.33 60.6% 3 4 0.1 0.4 2 0.3 0.6 66.6% (1)请你在图中画出本实验的绕绳方法。 (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功 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变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_______。 (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_______。(填 字母)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4)由本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推断: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跟物重均有关。 24. 在做“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电路连接完整.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填公式) (3)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______;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最______端(填“左”或“右”). (4)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流表指针均无偏转,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这可能是由于______造成的. (5)调节滑动变阻器,把测量的几组数据描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则该电阻的阻值R=______Ω. 得 分 评卷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5. 木块A的体积为500 cm3,质量为300g,用细线拉着浸没于盛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的底面积为100 cm2,容器内水面高度为30 cm。如图所示, 求: (1)物体受到的浮力;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3)绳子的拉力; 26.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为4.5V。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压表V1的示数为3V。当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求: (1)电压表V2的示数和R1的阻值。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 (3)滑片移到最右端时,V1的示数及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峨边县大堡中学:骆向军 峨边彝族自治县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 物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5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B B C B D C C B D D A D D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8分) 17.反射 折射 18. 内能 做功 19.10 10 20. 1000 3N 三、作图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 22.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1)如图 (2)分 23.( 7分) (2)相同;大;大;(各1分) (3)C(1分) (4)不能(1分) 24.(7分) (1)电路连接如图(2分) (2)R=u/I(1分) (3)断开 右(各1分) (4)电阻R断路(1分) (5)3(1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5.(6分) 解:(1)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ρgV=1000kg/m3×10N/kg×5×10-4m3=5N.(2分)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gh=1000kg/m3×10N/kg×0.3m=3000Pa.(2分) (3)F浮=G+F拉,∴F拉=F浮-G=5N-mg=5N-0.3kg×10N/kg=2N.(2分) 26.(6分) 解:(1)V2测电源电压,电压恒定不变,故V2的示数为4.5V;(1分) R1两端的电压为:U2=U-U1=4.5V-3V=1.5V;(0.5分) 由欧姆定律得:R1=U2/I2=1.5V/0.5A=3Ω(0.5分) (2)由欧姆定律知:R1+Rmax=U/I2(1分) Rmax=U/I2--R1=12Ω;(1分) (3)V1的示数U1'=Rmax×I2=12Ω×0.3A=3.6V;(1分) 电路上消耗的总功率P总=UI2=4.5V×0.3A=1.35W.(1分) E—九年级物理试卷第8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