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基本知识 商品与货币 价格与消费重点一:商品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社会属性,反映人与人的关系。消费者获得使用价值,生产者获得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相互替代比较大小。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 (商品生产者要重视商品质量与安全,重视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健康及其他权利;监督企业,提高信誉。)练习:1.判断解释“优质优价”“质优价廉”质,质量,使用价值。质量好的商品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多,价值大,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形式,价值决定价格,因此“优质优价。”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价值小,价值决定价格,实现“质优价廉”。练习:2.判断说明:优质优价,因此价格是产品质量决定。第一,质,质量,使用价值。题目认为价格是产品质量决定,不对。第二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相互替代比较大小,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决定价格的是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不同商品的价值没有质的区别,可以比较量的多少。第三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质量好的商品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多价值大。优质优价的实质还是价值决定价格。练习:3. 判断说明:供求关系和商品自身的价值都是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第一,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3、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第二,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扩大生产,供求平衡;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第三,无论是上涨还是下降价格不会偏离价值太远。重点二:货币:本质、职能、纸币与通货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基本职能价值尺度(第一,含义:表现衡量其他一切价值大小。第二,只需观念上的)流通手段(第一,现实的。第二,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钱货分离:地租、利息、税、工资)、世界货币。练习:1判断.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越多越好分析:货币流通公式、纸币含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影响2判断.流通手段就是商品流通分析:w-g-w3判断.货币执行
4、流通手段职能时不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分析: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首先确定商品的价值。交换双方通过观念中的货币衡量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了价值制度的职能,尽管人们没有察觉。如果是纸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没有价值不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4判断.货币的职能与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一回事 错5判断.商品价值大小可以通过自身表现出来。 错 纸币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由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导致流通中的纸币与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不一致,造成通胀和紧缩,都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通货膨胀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纸币流通速度加快。经济运行中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情况
5、。适度的通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过度的通胀危害:纸币贬值、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解决通胀的方法: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固定资产规模,抑制消费基金快速增长;加强市场体制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经济衰退。适度的紧缩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过度的紧缩影响:不利于投资与消费、市场不景气大量资金闲置,容易导致价格恶性竞争,不利企业正常经营和经济长远发展以及人民的长远利益。紧缩解决方法: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
6、、扩大需求,适当增加货币供给量,推进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改善供给。练习: 判断: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分析:通胀含义 通胀一定物价上涨 反之不一定 何谓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
7、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5元的货品及服务。CPI3%就是通货膨胀;CPI5%,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何谓弹性需求弹性需求是指当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有所变动时,市场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也发生明显变动的状况。具备弹性需求的产品或服务通常面临市场竞争激励、替代产品较多、非生产生活必需品等特征。如消费类电子产品,对于同一功能品质的数码相机,如果价格有一定幅度下调,通常会激发更大规模的销量增长,如果这种调价是由一家或个别厂商发起,则这种弹性需求产生的增量会被首先降价的厂商获取。所以,有弹性需求特征的行业里经常会受价格战的困扰。良性的弹性需求状况是产品或服务的
8、降价是靠有效降低成本带来的,而非低价竞争,刺激需求。与弹性需求对应的状况是刚性需求。 重点三:说明关系:单位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 (本部分要求主要是头脑清楚会做选择题) 练习:判断说明:1.个别劳动时间不决定商品的价值,因此其变化没有实际意义。分析:第一,什么决定价值:第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分为高低两种情况说明对生产者的实际意义。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看不见摸不到,对商品生产者没有实际价值。 (本题思路同上题)重点四:价格 (谁决定谁影响价格、价格又影响谁)价格的决定因素:
9、价值。直接影响因素:供求关系;间接影响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文化、习俗、心理。价格的变化影响生产、生活。价格对生活的影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生活必需品价格上升,人们往往不会立刻减少购买,因此说人们对必需品价格变动敏感,国家可以建立价格干预机制,这与“市场形成价格”并不矛盾; 对高档耐用品影响大。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调节生产规模(本行业与相关行业),引导劳动力生产资料在各部门的流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获利减少压缩生产调节产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获利增加扩大生产增加产量。第二,提高劳动生产率,依靠科技加强管理。第三,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实
10、现优胜劣汰。练习:1.判断说明:“物以稀为贵”因此供求决定价格。分析:第一,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其他条件不变,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第二,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甚至低于价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甚至高于价值。从供求关系与价格的相互影响上看“物以希为贵”有道理。 2. 判断说明: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增加。(关键:怎么变)重点五: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1、。 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价格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表现出来。练习:判断:1.等价交换是指每次商品交换都是等价的。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完全是由供求关系引起。(分析:完全改为主要)重点六:如何理解“市场形成价格”“市场形成价格”主要是强调市场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依靠价值规律发生作用实现的。人们通过价格的变化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手段(杠杆)是价格、供求、竞争。市场机制的优点能够及时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调动商品生产者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
12、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遵循市场交易原则能促进经济发展。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信。诚信作用: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必不可少条件,诚信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经济衰退。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存在自发性(为了钱不顾一切)、盲目性(盲目跟风)、滞后性(赚钱还是赔本事后才知道)等固有的弊端。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
13、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利率税收国债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金融政策、价格杠杆)、法律、行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汇率政策、税收政策;法律手段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法律监督。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标、行政规章和条例。 重点七:汇率与币值汇率的含义“汇价”两种货币之间的对换比率。汇率的变化根据经济形势而定。外汇储备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是是贸易顺差。汇率的作用:同财政税收利率一样是重
14、要的经济杠杆。通过升高降低调节进出口贸易;影线国际资本的流向和数量。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货币升值的作用:(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单位外币可以兑换较少的人民币。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利于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效果,缓解过高的外汇储备,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升值过快的影响:出口商品价格升高,不利出口,有利进口,国际收支不平衡。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减少,影响对外旅游业、不利于本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升值有利之处:减轻本国的外债压力进口商品降价。刺激国内企业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走品牌发展战略。利用好外汇储备
15、支持“走出去”“引进来”。汇率稳定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带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能物价稳定,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练习:判断说明:人民币汇率甚高,国际购买力增强是好事。重点八:消费:消费由生产决定客观受收入与物价影响;主观受消费心理影响。影响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其他条件不变可支配收入越多,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幅下降消费增幅下降。消费水平不仅取决当前收入,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预期乐观(需要健全社保)则消费增多。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收入差距密切相关。差距大,
16、总体水平低。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支出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价影响消费。收入既定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需求减少。在经济全球化,稳定物价有利于提高我国应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商品性能外观也影响消费。这启示我们:提高消费水平根本途径是生产力发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保制度。减少城乡差距,关注三农,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稳定物价;影响消费主观因素是消费心理:消费心理的形成是客观因素(经济社会文化)和主观因素(个人性格、爱好、兴趣)的结果。分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
17、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绿色消费的核心是持续性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消费结构生产经济发展收入增加,生存资料比重下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结构优化,生活水平提高。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扩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由主要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为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如何扩大消费:(新补)1
18、. 宏观调控,积极财政政策(税少债多)宽松的货币政策2. 扩大就业增长收入3. 完善社保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虽然投资率、生产总值、居民收入都有增长,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市场萎缩、如何增收:第一,优化投资性消费,增加生产消费,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居民尤其是农民合法收入,增加中低收入居民家庭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消费能力。第二,稳定物价。重视农业生产,保证商品供应。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哄抬物价。第三,宏观调控,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第四,完善社保体系,加大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的财政支持,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共
19、享改革成果,维护社会稳定;第五,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保证消费者合法权利。增收的意义:扩大消费、拉动经济、扩大就业、改善生活、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练习:判断说明:1.倡导信贷消费就是超前消费。2.预期消费就是超前消费3.勤俭节约就是限制消费4.生活水平提高,勤俭节约过时了。5.家庭消费是个人的事,与国家无关。分析:.贷款消费以社会信用为基础,社会信用制度是否完善制约消费的发展。区分贷款消费与超前消费。贷款消费作用:满足消费者个人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在经济低迷时期,有利于扩大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头脑风暴:1. 食品安全:(三聚氰胺)商品基本属性、价值规律、公司经营与社会责任、市场经济弱点、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秩序(准入原则、竞争规则、交易原则、信用制度)2. 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价格供求竞争3. 金融安全:纸币发行规律、汇率、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生产消费扩大内需4. 限塑令:绿色消费5. 节约型社会:消费观6. 金融危机保增长:消费作用7. 消费券:价格与价值甲流物品提价:价格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