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马说》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引入课题
学生观看《伯乐识马》的故事。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而在唐代,却有一位文人在翘首以待伯乐的到来,他就是韩愈。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 《马说》,看韩愈在这篇短文中表达了些什么。 (教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
1、了解作者概况:
韩愈(768——824)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了解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相当于杂文。过去我们学过类似的课文《爱莲说》。
3、初读课文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说明纠正
注意通假字
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
(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质疑解难疏通文义,最后进行课堂交流。
……然后(在这以后)有千里马……故(所以,因此)虽(即使)有名马,祇(只)辱(辱没)于(在)奴隶人之手,骈(一并)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因为,凭借)千里称也。
一食或(有时)尽粟一石,食(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这)马也,虽(即使)有千里之能,才美不外见(表现,表露),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不可得,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策(鞭打)之(指代千里马)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才,才能),鸣之(无实在意义)而不能通其意,执策(马鞭)而临之 其(难道)真无马邪,其(大概,或许)真不知(认识)马也。
(四)品读课文,体会思想
1、自主探究
(1)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2)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教师提示: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真不知马也。
2、合作探究
(1)作者对千里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对“食马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千里马:同情;对“食马者”的愚蠢无知进行讽刺、针砭和控诉。
作者的这一感情主要体现在哪几句话?请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
教师导学:《马说》表面上是写马,可是读着读着,就感觉到作者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似乎言在此而意在彼了。
(2)结合创作背景分析文中的“千里马”、“伯乐”和“食马者”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创作背景: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
明确:本文就以千里马喻贤才,以“伯乐”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以“食马者”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同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作者的这一感情主要体现在哪几句话?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
(3)总结:本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说说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文章?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和好处?
明确: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这种写法赋所托之物以某种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类似这种写法我们还在《爱莲说》、《在山的那边》等课文中学过。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的道理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曲折、含蓄地表达中心,能激发读者的想像。
(五)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1、教师导学: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当然有观点,请大家从文章中找一找中心句。另外本文在结构上很有特点,也请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围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不知马也”哪个是中心句的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不妨让大家争论一下,进行思维和口语训练。
教师提示:
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但本文的着眼点却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经过层层论述,最后得出“其真不知马也”的结论,中心句当是“其真不知马也”。
在结构方面,本文脉络清晰,丝丝入扣,全文围绕“其真不知马也”这一中心层层推论。
(六)拓展延伸,各抒己见
教师导学:
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再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怎样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尽其才?
(小组讨论,找出中心发言人课堂交流)
教师提示:
在封建社会里,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如同痼疾,是很难避免的,因而韩愈的希望更是难以实现。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当今社会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主要是有了宽松的育人环境,英雄因有用武之地而能大展宏图。
(七)课堂小结,当堂训练
韩愈的《马说》因其笔势犀利,表意恳切,文辞练达而传诵于世。其思想内容对封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即使是在当今社会,也有其意义。更可赞叹的是作者本人,他不因自己的不公遭遇而妄自菲薄,而是直言力谏,自强不息。我们不仅要从他的文章学到知识,更应从作者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课堂训练: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总结评价:各小组记分员报分,点评。
结语:愿同学们都能成为驰骋于生活中的一匹千里马。再见!
十、板书设计:
23、马 说
千里马 常 有 ------- 人 才 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伯 乐 不常有 ------- 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写法:托物寓意)
食马者 不知马 --------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讽刺和控诉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