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范文(精选 10 篇)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篇 1 奋力拼搏绘蓝图-*县*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村位于县城西 2.5 公里处,滨河路北侧,靠近县城,交通十分便利。风光秀美,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 600 毫米,是天然的消夏避暑圣地。*村属 2021 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历史悠久,水美,广聚人气,全村共有 175 户,508 口人,劳动力 238 人,党员34 名。全村土地总面积 4.5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347 亩,林地面积 2752 亩,粮食播种面积 331 亩,粮食总产量 68.2 吨,人均纯收入 5848 元。*村以创建“美丽、生态、宜居”村为目标,近年来
2、,全面加强基础设施、产业转型、文化、卫生、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建设。目前,该村村容村貌整洁、美丽,民情敦厚,民风淳朴。并先后被省、市、县评为“旗帜示范党支部”、“新农村建设红旗村”、“计划生育先进村”、“文明示范村”“卫生整治先进村”、“新能源建设先进村”、“公路建设先进村”、“省级健康村”等。一、强抓班子建设 村两委班子明确提出了团结保稳定,实干促发展,建设坚强有力党支部村委会的响亮口号。一是村支两委班子着手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制度办事,规范了党支部工作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相关制度,实行了村级事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真正做到村里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事事有着落
3、。二是每季度召开党支部大会,研究讨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干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完善了*村村规民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形成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永葆组织的先进性。二、致力转型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快主导产业的转型发展,一是对村办煤矿进行了改制,明确了村集体、村民、煤矿的利益,维护了村集体、村民和煤矿的各自利益,保证了村办煤矿的健康发展。二是采取地下支持地上、转型发展的原则,投资 400 余万元,新建800 吨蔬菜保鲜库,由传统农业和资源业向其他产业转移,对采摘的蔬菜进行保鲜保存,带动了周边设施蔬菜的发展。充分利用城郊优势,积极鼓励村民大力
4、发展交通运输业。目前,全村有 80%的农户开着四轮车跑运输,近 70%的妇女被安排在煤矿和蔬菜大棚工作。通过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组织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活动,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三、加快生态发展*村是一个以煤炭和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村,为加强生态发展,改变群众传统生活习惯。一是集中新建大型沼气池 3 口,积极宣传节能吊炕,全村 100%的农户用上干净的沼气,睡上了节能的吊炕。二是大力推行农村“四改”工程,全面完成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三是生产便道覆盖全村,电网改造、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网络全覆盖、自来水管改造全面完成,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全体村民的水费
5、、电费、电视费都由村集体交纳。四是按照“外突出特色,内优化功能”的要求,对全村农户房屋进行统一粉刷。四、狠抓环境卫生*村、支两委始终把环境卫生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投资 18000 元配置了保洁车一辆,专职保洁员四名,每人负责一片,每天早上 8 点定时清理垃圾,保证垃圾一日一清,并有专门的垃圾填埋场。除此之外,村、支两委每月 25 号组织村民对河道进行清淤,对花木、草坪进行打理。至 2021 年实行以来无论天阴下雨、过时过节从未间断过,久而久之在井玉沟才村形成了惯例,大街小巷处处干净整洁。污水主要是生活用水,每家每户都接有下水管道同县城管道相连进行排放。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呈现在眼前的井玉
6、沟村是宽敞笔直的通村公路、整洁干净的大街小巷、别致新颖的农房民宅、林立耀眼的节能路灯和靓丽美观的文化广场。五、强化公共实施*村紧紧围绕中央新农村建设的 20 字方针,对新农村进行整体建设规划,高标准规划了住宅区、绿化带、休闲区、活动室、文化娱乐场等设施。先后投资 200 多万元,完成街道硬化 29600 多平方米;投资 185 万元,完成了河道整修 1100 米;投资 172 万元完成了休闲公园建设,投资 37 万元完成了绿化带建设;投资 40 万元完成了门牌楼建设,投资 29 万元安装完成了街道亮化工程,投资 18 万元完成了村电力增容、网络通讯整修工程;投资 23 万元完成了文化大院建设、
7、便民超市和村卫生所建设,投资 120 余万元完成了了学校、办公楼建设。六、调动村民积极参与 一是按照*村村规民约,适时开展了八荣八耻学习、十星级文明户和平安家庭创建、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提高村民素质。二是组织发动村民义务进行卫生清扫、堆放物清整、垃圾清理等,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使村域环境卫生秩序得到彻底改观。如今,全村已评选出了文明户100 户,遵纪守法光荣户90户。井玉沟村连续十年无一例计划外生育,连续四年被评为“综治先进村”。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目标,正确树立了群众的争创意识,提升了群众参与和示范创建的积极性。七、
8、奋力拼搏实现美好乡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打造“美丽、生态、宜居”村的步伐。依托井玉沟村,交通便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靠近*山、麻衣寺等旅游景区的特点,打造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一体模式的美丽新农村。一是打造生态旅游地。预计投资 100 万元,新建占地 100 亩的绿色采摘园,投资 150 万元新建农家乐休闲中心。采摘园和农家乐休闲中心内设新鲜果蔬园、棋牌室、茶艺厅、餐饮区、自助烧烤区、土特产品区。在这里,春可观花,夏可纳凉,秋可品果,冬可赏雪。亲近自然,寄情于山水。真正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地。采摘园和农家乐休闲中心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创建,村集体和每户村民都占有股份,带动了
9、村民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完善公共服务。投资 300 万元,建设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集居住、养老、医疗、保健、文体等功能于一体,内设居住区、康复区、医疗室、文化室、健身广场、花园等,能为老年人家庭提供一个高标准的生活居住环境,极大的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倡导并实际践行“品质养老”的服务理念。同时,建立老年人管理与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助老、扶老活动、老年人文体活动的辅助性、服务性工作;开展对贯彻落实老龄政策法规、实施老年人优待、老年人生活状况等的调研工作;提供老年人咨询服务;负责有关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
10、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项目实施后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周围区域的城乡面貌,还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文化社会经济效益。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对失地农民和无地、无收入、无保障、重度残疾等人员进一步完善农保、低保等制度,确保人人有保障。对全村70 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给予 500 元的生活补贴,并且在年终进行慰问,确保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建立健全助老制度。随着*村全体村民的齐心协力,干部群众的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一个村风文明、生产发展、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在梁余大地迅速崛起。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篇 2 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石佛村,又名龙田坎,位于重庆市江北区下半段,郭家
11、沱街道东部。东与郭家沱街道大坝村交界,西与望江厂石马岗相连,南与郭家沱街道琏珠村交界,北与鱼嘴镇望龙村交界。我村原隶属于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2010 年10 月划归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管辖。全村辖 10 个合作社,户籍总户数 470 户,总人口 1285 人,幅员面积 3600 亩,其中耕地面积 468 亩,林地 1300 亩。村内现有两条社级公路郭鱼路和石兴路,实现了社社通公路。在农网建设方面,我村实现了通讯、有线电视的大幅面覆盖;塘库堰全部实现承包管理;劳务输出不断增多,经济收入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4900 元。我村近年来引进的企业主要以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以“重庆
12、市隆盛达食品厂”和“重庆市方伟机械厂”为代表。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石佛村村民的就业问题,为村民就近就业提供了便利。村现任两委班子成员共 7 人,除主任、书记、计生专干、综治专干、会计 5 人外,还包括驻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各1 名。近年来,村两委按照科学发展观、“314 总体部署”、“1595 战略”等宏观政策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摸索科学的发展路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村两委班子积极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三项制度”,认真完善“三薄两单”,同时还配套设置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零距离访谈室”等,把为民办事真正落到实处。在我村发展的战略部署方面,村两委一贯重视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3、我村早在 1998 年就被江北区人民政府授予“小康村”称号,在 XX 年曾被评为“区级文明村”。延续一贯的“经济与社会并重发展”的指导思想,我村委会对此次“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申报高度重视。我们深刻认识到这对进一步增强村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规范村务管理,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维护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促进我村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件大事,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石佛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小组”)以村支部书记付优优为组长、村主任李文云为副组长,村两委其他相关人员为小组成员。小组结合“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指导标准”,以建设“
14、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从本村实际出发,以服务广大村民为宗旨,从各方面切实加强我村民主法治建设,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初步形成了“村级组织健全有力”、“民主制度规范完备”、“法制教育扎实有效”、“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一、加强村党组织及两委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我村以服务村民为根本宗旨,结合当前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切实加强党组织及两委自身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立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两委为主导、各社社员为主体的村组织体系。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我村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一方面
15、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建设,利用村图书角及远程教育室定期对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培训;另一方面建立了相关实体组织,如“石佛村计划生育协会”、“石佛村花椒合作社”、“石佛村社会保障服务站”、“石佛村社会治安综治治理组织”、“石佛村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及民主理财小组”等,切实提高村党组织及村两委服务广大村民的水平。二、规范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按照“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村不断规范民主管理制度,合法产生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同时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决策等方面都切实做到按制度按规章办事。按照相关要求,我村定期召开村民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此类会议,对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实行民
16、主决策,切实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和决策责任追求制度。在财务方面,实行定期审计和定期公开,确保村民对村社财政情况的知晓度。对于村干部的管理,实行民主评议,落实奖惩及责任追究制,确保村干部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和村民对于干部的满意度。三、法制教育扎实推进,村民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按照“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村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采取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及法制教育,切实提高村民知法守法意识。我村不仅有效利用图书角加强对广大民众的法制教育,还依据本村实际,设立法制宣传组,指定各社的法制宣传员和法律明白人,保证法律宣传教育在群众当中的覆盖率。在“法进家庭、法进村户”的
17、活动中,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在民众中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健康生育观。除此之外,我村还积极配合郭家沱街道派出所做好农村安保工作,设立了专门的治安巡逻队,确保我村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四、发展经济、促进和谐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村积极发展集体经济,结合本村实际,建立了“花椒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激励和调动具有不同优势的村民发展经济,帮助村民致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村还十分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健全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落实养老扶幼、扶贫助残等工作,给予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残疾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
18、弱势群体特别的帮助和关怀,进而确保了我村社会和谐。总的来说,通过村基层党组织及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社员的积极配合,我村在“村级组织”、“民主制度”、“法制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为此,我村积极参与此次申报“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希望通过此次申报,在肯定我村成绩的同时,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挥优势,同时也寻找到需要改进之处,以便进一步加强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石佛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篇 3 XX 行政村位于 XX 镇 XX 部,全村 XX 户、XX 人,党员 XX 人。为了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发挥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作用
19、,XX 村班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充分利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全村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机制;对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担当,明确职责要求,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划分责任区,包片包户,充分发挥了党员的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动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村民团结稳定。XX 村村集体经济以光伏发电和车间、大棚、土地、集体资产出租等收入为主,2018 年底村集体收入达到 30 万元,2019年预计可达到 40 万元。全村以木制工艺品加工和大棚种植为支柱产业,木制品加工以小规模、分散式特点为主,产业发展方式灵活。目前,XX 村已有木制工艺品加工个户 XX 户,能够提供
20、近 200 个就业岗位,有力地带动了 XX 村及周边村的村民就业和收入的提高。大棚种植主要以 XX 和 XX 为主来带动本村农户发展大棚种植。XX 村是 XX 镇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自 2018 年7 月份 XX 村开始建设美丽乡村以来,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硬化路面、种植植被,美化环境。XX 村动员全村村民,进行村居环境清理和打扫,提高村民绿色、健康和卫生的生活意识;XX村有树林百余亩,常年栖息有白鹭和灰鹭,生态优美宜居。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篇 4 党的十九大首次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并再次强调,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
21、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回顾新农村建设发展历史,从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具体要求开始;到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到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条件”;直至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把“新二十字”方针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从新农村建设的脉络延续可以看出,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具
22、体要求进行了升华,提出了更高目标,也能非常清晰的看出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如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伟大构想,XX 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进行了探索,寻求了一条产业发展为载体,乡村旅游为龙头,挖掘农俗文化,走上了一条产旅结合、文旅结合发展之路。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报告。一、近年来 XX 乡乡村振兴探索推进情况(一)乡村旅游促进发展 杨家河景区已经形成规模,旺季日均接待游客达到 3000 人次,竹筏和乌篷船项目日均营收入 2000 元以上,全年实现村集体经济 70 万元。打造松林塘村漂流项目,目前共实现收入 60余万元。开办农家乐 8 家,培育带动松林塘、杨家河、周公
23、寨三村 50 多户贫困户就业或发展。贫困户、留守老人在景区售卖农副产品,也能稳定增收,实现了旅游富民。2018 年 12 月 19日,XX 市长调研杨家河乡村,对旅游促进脱贫攻坚给予高度评价。XX 局也通报表扬我乡旅游促进脱贫攻坚工作,XX 日报两次刊载 XX 乡村振兴。(二)产业转型升级 全乡已完成香桃种植 4000 亩,其中最早批次 2000 亩今年就将挂果,XX 将以此举办首届桃花节。贫困户户户都有种植(政府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无劳力贫困户由村代管和入园分红),解决了长效增收问题。杨家河香桃产业园 1000 亩,贫困户稳定分红,青河村奔康产业园种植猕猴桃 400 亩,贫困户全部入园。周公
24、寨村众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香桃、蜜柚600 亩,兴鑫养殖专合社养山羊 400 余只,种皇梨 500 亩,两个园区吸收群众 40 多人入园务工,发放工资 30 余万元。皇梨参加省农博会,受到 XX*、X*好评。引进蜜生元蜂业项目,建成 XX 西部最大中蜂养殖基地,带动群众养殖中蜂 400 余箱。我乡还发展柑橘、李子、枇杷、李、杏等水果种植(规模均在100-600 亩之间),打造川北水果之乡。产业转型与乡村旅游互为补充,为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挖掘民俗文化 近年来,XX 乡按照生态美、设施美、产业美、人文美的要求,不断挖掘民俗文化。将打夯、碾米等古老的农村生产生活场景展示给游客;同时
25、在节假日时期还举办牛灯竹马等民俗表演。积极探索民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把文旅结合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推动美丽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二、XX 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涉及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解决问题需要全方位、一体化通盘考虑,统筹实施。通过我们调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主要有 4 个方面。一是产业不强的问题。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也是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就 XX 乡来看,农业领域民营经济总体来看还很不发达,农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二是收入不高的问题。
2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实现乡村振兴,农民的收入上不去,会直接带来民主管理、居住环境、农村乡风的一系列问题。三是农村环境差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把二十字方针中“村容整洁”调整到“生态宜居”,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要求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越。近几年,尤其是 2016 年以来,我乡虽然通过持续不断的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加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力度,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解决垃圾污水乱扔乱泼、秸秆乱堆乱烧、畜禽散养等问题还任重道远。四是农村基层组织能力弱的问题。“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基层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目前基层组织老龄化严重,在接受信息,运用新的治理手段方面严
27、重不足。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本人通过在基层几年工作与探索中,结合当前实际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几点建议。第一,要制定规划,明确标准。要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制定出既符合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又体现人文经济特色的总体规划。规划制定要因地制宜,防止片面追求“高大上”。在规划制定的基础上,要明确实现乡村振兴的标准,标准的制定要切实对准新“二十字”方针,确保工作不跑偏、不走弯路。第二,要发展产业,富裕农民。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水平,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基础;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增
28、强村集体的自我投入能力,要把富裕农民作为发展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三,要改善民生,提高质量。要把当前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着力改善农村民生。要真正做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点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厕、网的建设;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教育、医疗、大病救助等社会服务体系,尤其是政府的“兜底”服务,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第四,要抓好试点,探索路径。按照新“二十字”方针内容,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打造试点,树立标竿,探索路径,为全面科学推进乡村振兴积累经验。第五,要宣扬典型,引领示范。要充分
29、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典型,树立典型,让广大农民看得到,学得着,同时增强典型的荣誉感。要通过召开现场会、推介会、帮扶对接会等有效形式,增强引领示范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第六,要强化培训,提高能力。要以加快农民职业化为目标,培育一大批以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为重点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立志扎根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加强农业战线干部队伍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要加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培训,统一思想,鼓足干劲,提高能力。第七,要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农业农村仍然是全社会最薄弱板块,农民仍然是一个最弱势群体,要
30、真正按照中央提出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要整合力量,打破部门利益,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创新农业农村的投融资模式,把更多资金吸引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上来。第八,要强化领导,形成合力。加强组织领导的核心就是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一把手重视,从上到下就都会重视,事情也就能抓紧、抓实、抓好。从长远看,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保证工作经费,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从当前情况看,要缕顺与住建、发改、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合力,加快建立起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篇 5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和北
31、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连边,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接壤,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全境东西宽 68 公里,南北长 140 公里,总土地面积 8,137.6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8 万亩,林地 431 万亩,林木蓄积量 320 万立方米。全旗辖14 个苏木镇、一个国有农场、363 个嘎查村、12 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 43.2 万,其中农业人口 37.6 万,蒙古族人口 16 万。国家级贫困旗县。2012 年财政总收入 60,044 万元,财政总支出 240,000 万元,粮食总产达到 33 亿斤,创历史新高,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 223 万头只,禽类饲养量突破 1,000 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
32、6,999 元。一、坚持规划先行,彰显特色绘蓝图 根据财政部文件(财农改【2013】3 号)精神结合我旗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思想,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根据镇、村人口状况、自然资源、产业优势等基础条件,优化新农村空间布局,确定形成“一心两轴三片”、核心放射、网络发展的空间格局(一中心即以大沁他拉镇为核心,两轴即以省道和县道形成聚集轴,三片即在南部山区、中部沙区、北部平原区连片打造新农村示范村)。在全旗 15 个苏木乡镇场、363 个嘎查村 按照“建设中心村、培植特色村、保护历史文化村”的原则,以苏木乡镇为单位,结合当地村情民俗,因地制宜地规划编制一批城郊社区型、移民搬迁型、生态文明
33、型、旧村改造型、民族风情型、旅游服务型“六型”新农村,通过层层筛选和实地查看,选取了移民搬迁型的白音他拉村、舍力虎村,生态文明型的扎哈塔拉村,民族风情型的巴彦塔拉嘎查为 2013 年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嘎查村。二、培育特色产业,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 白音他拉村是白音他拉苏木政府所在地,由白音他拉、耐日睦都、那木斯来甸子和卧风甸子四个自然村组成。总土地面积 5.1 万亩,其中:耕地 15,100 亩,林地 6,000 亩,沙地27,000 亩。全村 771 户、2,231 口人,劳动力 1,027 人,2012年白音他拉村整体搬迁,住房砖瓦率达到 100%,房屋建设规划合理、院墙整齐美观、街
34、道平整宽广,村屯环境整洁大方。白音他拉村立足于自身的交通、位臵、技术优势,着力于发展食用菌、黄牛养殖产业。发挥内蒙古亿佳鸿菌业有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加强种植户技术培训,增加种植品种,新增食用菌大棚达到 202 座,发展种植户 201户,户均增加收入 1.3 万元。培育黄牛养殖产业,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作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增加养殖户经济收入。建设养牛小区 3 处,养殖基础母牛 1,500 头,建设标准化牛舍 4,300 平方米,采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集中饲养,带动 70 余户增收,户均增收 2.8 万元。继续加大蛋鸡养殖产业,2013 年新建保温鸡
35、舍 38 栋,总数达到 50 栋,蛋鸡养殖规模达到 25 万只。通过农机合作社,把村内集中连片的 1550亩耕地,在确保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从 347 户种粮农民手中依法流转过来,实行集约化、机械化耕作,开始尝试走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的道路。从土地流转中解放出来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大沁他拉镇舍力虎村位于大镇西南 20 公里,京通、巴新铁路、国道 111 公路从村屯东部穿过,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全村 119 户、460 口人。总土地面积 11,630 亩,其中:耕地面积 3,289 亩,林地面积 3,290 亩,畜禽总量 5,000 头只,有种植专业合作社 4 个,养殖专业合作社 2
3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1个,其他专业合作社 1 个。按照村屯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本村实际,以打造“种植、养殖、林果、劳务”四大产业发展为主线,全村规划出了2,500 亩的高产玉米种植区;200 亩设施农业种植区、600 亩果树种植区;600 亩的综合养殖区;100 亩的农副产品加工区。依托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家庭院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特征,集农业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家一日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安臵闲臵劳动力,从而促进生态观光区、生活娱乐休闲区的功能发挥,加快村级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扎哈塔拉村位于八仙筒镇西北
37、 4 公里,省道开鲁至八仙筒公 路穿村而过,紧邻通辽市著名的孟家段水库旅游度假村。由 2 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 494 户、1,540 口人。总土地面积36,000 亩,其中:耕地 3,500 亩,林地 2,000 亩,沙沼地30,500 亩。在产业发展方面:农业建设中,发展配套土壤墒情和气象监测、节水管灌与滴灌、农田作业路、农防林等建设;强化科、教、文、卫、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产先进化、生活社区化、生态和谐化目标。农作物种植方面,每年除种植传统高棵作物玉米以外,扩大了红干椒、万寿菊、以及曼沙西瓜等经济作物和特色种植
38、面积,同时同甘肃沙漠水稻研究所签订了 100 亩沙漠沉膜有机水稻种植实验项目。在规模化养殖、生态林果和劳务输出方面,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发挥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村里还有两个村办企业,吸纳了本村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让他们一年四季不出村就有活干,有钱赚,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巴彦塔拉嘎查是固日班花苏木政府所在地,距离高速公路入口 20 公里,大奈线油路和八青线油路穿村而过,该嘎查由南胡吉图、小胡吉图、巴彦塔拉三个村民小组组成,全嘎查 225户 708 口人,总土地面积 84,
39、000 亩,耕地面积 14,360 亩,林地面 积 11,000 亩,草牧场面积 58,310 亩。是一个以养殖业为主的民族村,养殖科尔沁黄牛为主。种植业主要种植玉米和优质牧草。现在嘎查有和谐养牛合作社一个,敖图嘎养牛公司一个,建有全旗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最高日成交量 5,000 头,成交额达到 5,000 万元。该村的“沙漠怪柳”被联合国列入自然文化遗产,蒙古族烤全羊,蒙古族特色小吃,丰厚的民族文化和豪放纯朴的蒙古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这里体验民族风情。三、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以“宜居家园”为目标,实施“五化六有七配套”(村屯亮化、绿化、硬化、美化、砖瓦化;有党员活动室
40、、图书室、计生室、警务室、卫生室、便民商店;水、电、路、厕、广场、宽带、有线电视配套)工程。示范嘎查村街道绿化项目已基本完成,栽植各类绿化树 6.2 万株;安装太阳能路灯 300盏;改造危房 769 户;4 个村级活动场所及村民文体活动广场;村屯改造砖化院墙 32,000 延长米;4 个直播卫星户户通;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部完成。(二)以环境优美为重点,积极开展“卫生环境整治”行动。以治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为重点,投资近0 万元,出动万人次,车辆00 余台次;共清理街路 2 万多延长米,清理垃圾00 多立方米,新建垃圾池处,设垃圾箱 5个,建沼气池 52 口;清理占
41、道经营摊点 25 家,打造街道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篇 6 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周山村与时俱进,开创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局面,成了偃师市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抓好党建,全心为民 把班子建设放在首位,是村里的主要任务,为了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为党员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周支书带领村两委班子,投资改善了党员活动阵地。更换了桌椅板凳,制作了党建书柜,安装了空调、音响,配置了投影仪器,优化了学习环境,利用现代化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周山村共有党员 41 名,这 41 名党员,是村里的中流砥柱,是党联系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42、是群众中的贴心人。在他的领导下,党支部每月一次碰头会,传达上级精神,总结前期工作,布置下期任务。全体党员定于每月 26 号为学习日。一方面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认真执行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努力营造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环境,使班子成员之间能互相通气,互相补充,互相协作。党员是群众的榜样!为了体现党员的服务意识,党员定期在村里公共场所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在路边村口义务植树。在扶贫攻坚战中,党员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引导和带领人民群众
43、齐心协力投身小康村的建设。二、争取项目改善公益设施,服务群众生产生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精神文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让村里群众都有丰富的业余生活,村支部克服困难,筹措资金,为村里建了两个文化广场,广场周围安装了功能多样的健身器材,有篮球场地,乒乓球台。晚上文化广场最热闹,有散步的中老年人,有打篮球和打乒乓球的孩子们,健身器材利用率很高,男女老少上上下下,其乐无穷。广场东南角活动室门口音响响起,跳舞的中青年妇女开始上阵。优美的舞姿,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北文化广场的东面,是 2015 年新建的文化舞台周山剧场。逢年过节,村里宣传队都会为群众奉献文化大餐,
44、在舞台上演出精彩的节目,那些演员们上台表演节目,下台下地劳动,真是群众性的文艺活动,给乡亲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周山村南文化广场北面,建有一个周山村家风家训馆,馆内有浓浓的文化气息,馆壁四周板面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馆内文字中正能量的引导和榜样的力量,让每一个进馆的周山子孙都会有一次心灵的洗涤和道德情操的升华!他集周山村之智慧建造的家风家训馆,是造福周山后代的基地!为营造文明村风,尊老爱幼,纯朴民风,和善家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要想富,先修路,周山的原出村道路狭窄,限制了大型车辆的进出,也限制了村民的增收。生产路是土路,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村两委讨论决定:出村路一定要扩宽,生产
45、路一定要硬化。可是在修路过程中,占谁家地都心疼,在以土地为生的周山村民,视土地为生命。党员干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换位思考,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和有关群众谈格局,谈利害,谈发展。最终,达成共识。出村路 2400 米进行了扩宽,村里经济作物运出更加通畅了!村民出入更加方便了,减少了因雨后土路的泥泞造成的生产损失。他真正把“要想富先修路”贯彻到位了。扩宽道路完成后,村两委深谋远虑,又考虑解决排污问题。要挖排污渠,会破坏有些家庭的一些建筑,会暂时阻碍正常出行,有时还要个人出工,有个别村民暂时不理解,村里召开两委会、党员会,分头给群众做工作。如今,周山村大街小巷没有污水,街道干净整齐。只要进入周山村
46、的人,无不绝口称赞,周山村真干净!周山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十年九旱。村两委想尽办法,投资又为村里打了三眼机井,扩大浇地面积 500 亩。结合村水利条件优势,村里又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以种植葡萄,大葱,红萝卜,西瓜创收致富,并打出了品牌。市区常常有外地商贩,果蔬前边都加“周山”二字用周山品牌,可见周山果蔬品牌名声之大。在今年春天无雨情况下,周山村浇地不停,一眼望去,到处绿油油的麦田和果树,还有出土不久的西瓜大葱。保证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同时又修建了自来水池子的配套设施,保证了全村的人畜安全用水。村两委克服重重困难,为村里条条街道和出村路上都安上了路灯,为村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那些披星戴月在外
47、求学的孩子们晚上放学回家有安全感,村民外出推销蔬菜、水果,晚上归来,只要看到村口的路灯,一天的疲劳顿消一半,从心底里感到满满的温暖!周山村低压线年久破旧,存在安全隐患,党员干部上下奔走与有关单位协商,全部换上 12 米低压线杆,旧电线全部换成了符合安全标准的新黑皮线。给村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群众无不拍手称快。周山村地处偏僻,缺医少药,村党员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马行动,为村里筹建了集体卫生室,为群众提供了方便,特别是老弱病残的人,看病吃药有了保障。他高瞻远瞩,雷厉风行,引天然气进村,带领周山干部群众较早用上了天然气,全村百分之九十的户已用上了天然气,既节约方便又环保。三、多措并举,
48、致力帮扶脱贪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全村 54 户贫困户需要脱贫,为了打胜这一仗,他四条线齐上阵!第一,政策兜底,12 户能享受国家待遇,帮助办全了所有手续,每户享受 4500 元待遇。第二,光伏扶贫,利用村里光伏收入扶贫 9 户,每户 3000 元。第三,金融带贫,每户 2400 元。第四,金果树工程,鼓励劳动致富。每年村里为这些贫困户提供一亩地的葱或红萝卜种子,化肥和浇地费用全免,每年收入 30004000 元。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子,贫困户家家有人管,户户有人问,他走遍了每一户贫困户,保证扶贫到位,人人满意!2017 年底,全村 54 户贫困户(163 人)中,51 户(156 人)脱贫,周山
49、贫困村顺利摘帽。剩下的 3 户(7人)保证今年脱贫!四、常抓综合治理,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村里以发展促稳定,各项工作都在营造整个村子积极向上的氛围。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有了全面的、明显的提高,群众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守望相助,安居乐业。乡村振兴是奋进的旗帜,是憧憬的诗篇,周山村以实际行动践行振兴乡村战略,引领最美乡村幸福发展!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篇 7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企业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够激活一片区域,壮大一个产业
50、,带动一方农民;能够吸引和集聚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高地,解决乡村产业空心化问题;进一步强化农村软硬件支撑,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以及农民购买力大幅提升,农业企业将迎来更好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近年来,花筵村通过制定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壮大产业支撑,建设文明乡风,不断加强“美丽乡村、幸福花筵”建设。一是抓好规划引领,明确建设方向。通过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还可以为农民创业就业开拓更大的空间,让农民有更多增收渠道。从 2015 年开始,我乡邀请了规划设计院来实地考察,对花筵村进行村庄规划,全村全部按照规划建设。花筵村现有农户710 户,总人口 2570 人,房屋改造完成了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