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实录怎么写l 前言:教学实录的作用。这个学期我们希望大家尝试写一篇教学实录,所以要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如果我们关注教学杂志,会看见经常有一些教学实录登载在上面,阅读这些实录会觉得教师的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都能得到相应的效果,有时候还会有一些精彩生成,整个课堂让人很舒服。实际上,教学实录的效果不仅体现在这些精彩的地方。比如某个环节我在这节课上得不舒服,于是就改,但是凭自己又想不出学生到底会是什么反应,最好自然是要再进班尝试一下才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一篇实录,其实也是在磨一节课。所以,名师的实录自然有名师的高超,但是我们的实录也会有我们的精彩。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目标很明确,我们不是和名师去比
2、赛,而是研究课堂,盯着一个内容,我们研究到一定程度也许就能和名师的教学实录别别苗头。回到写作本身来讲,我个人觉得,写教学实录比写反思要简单一些。因为说白了,它不需要我们使用很多的理论,甚至不需要像崔蕾老师写教育故事那样的文采来引人入胜。因为,我们有教案,这就相当于搭积木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一个骨架;我们又有课堂的实践,这就是积木。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积木一块一块地堆起来就行了。当然,说和做还是有一点距离的。那么,在写的时候可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我说一些个人的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参考。l 选择什么样的课?一般我们总归是希望记录下来的文字是比较好一些的,所以选择的时候,最好是研究课,比如年级组学科组
3、里帮助一起磨的课。如果没有,则可以是自己上了比较有感觉的课。这种情况下,一般第一遍我们并没有录下来,那肯定要再上一遍,或者上个几遍,录下来,然后听着录音进行整理。没有录的时候上课会有一些细节遗忘掉的,听录音或者看视频的时候很可能会回忆起来。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借助录音或者视频来帮助写实录的。当然,如果你记忆力特别好,课堂上事无巨细都能记得清,不用录音或者视频也可以。l 教学实录的类型1、对话式将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在对话之外,补充说明课堂情况。容易上手。2、叙事式像写散文和小说那样去写,既要记录双方的语句,也要关注整个课堂进程中的各种状况,最主要的是叙述的方式改变之后,可能相对难写一
4、点。下面我各举一例。张齐华认识负数片段师:瞧,老师这儿带来了一些数。不过,有没有大家所认识的负数呢?这样,11个数,我请11位同学上来。11位同学上台,依次拿好-8、+4、-5、12、-4、+49、-2、0、+5、100、-13等数字卡片,站成一排。这是描述课堂上的行为的。师:观察这些数,有负数吗?(有)谁愿意上来,将所有负数请到这边来。教师板书“负数”,学生A上台,将-13、-5、-4、-2、-13等同学请到“负数”的下面。师:同意他的观点吗?(掌声)从哪儿看出,它们都是负数?这是补充说明当时课堂的气氛。李镇西在烈日和暴雨下上课伊始,我问学生们:“你们喜欢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吗?”几乎全班
5、学生都说:“喜欢。”我高兴地说:“嗯,我也很喜欢这篇课文,这的确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可是,有没有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呢?”这时,前排靠边的一个男同学勇敢地举起了手,他明确说他不喜欢这篇文章。我问他为什么不喜欢这篇文章,他说:“我觉得这篇文章里面有许多词语用得不太好。”为了说明他的这个观点,他还举了好几个例子。我当即满腔热情地表扬了他:“同学们,虽我个人并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但是,我非常赞赏他的这种精神,因为他敢于向大多数人说不。这种不盲从多数,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就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同学们应该向他学习!”我郑重提出:“这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看法。”李镇西的这篇实录我觉得写得非常好
6、,建议语文老师们读一读,顺便说一下,相比读论文,读教学实录肯定不会让你觉得很累。回到写实录,一般我们写对话式的实录会比较多一些,我把李镇西的这一段实录改写成对话式,大概是这样:师:“你们喜欢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吗?”生齐声:“喜欢。”齐声,对应前文几乎全班学生。师:“嗯,我也很喜欢这篇课文,这的确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可是,有没有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呢?”生:我不喜欢这篇文章。师:为什么?生:我觉得这篇文章里面有许多词语用得不太好。比如哆嗦,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注意,这几个词组是我加上去的。李镇西原文里没有记录学生说的是什么,我估计他是不想把这种对于学生来说看似不够光彩的场面记
7、录下来,行文中就省略了。但如果是对话式,似乎省略掉了就不妥了。如果是简单的回答口算题,或者模仿性的练习,可以省略,这种是学生的不同意见,就不大好省略。这可以说是对话式记录和散文式记录的一点不同。师(满腔热情地):二、实录可以从详案开始开始动笔写实录的时候,可以从详案开始。1、对话式教案。某种程度说,实录是比详案更加详细的教案。因为我看很多老师写的详案都是这样写的:蔡小刚分数的意义2、揭示单位“1”,概括分数的意义 8师:回过头来看一看,你能概括出单位“1”可以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前面研究过的各种实物)师:把一块饼看作单位“1”, 3/4我们还可以说成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师
8、:那这个5/8又可以怎么说?3/5、1/3呢?师: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分数,你能说出它表示的含义吗?在这样的教案里,教师的语言基本就已经定了,接下来只要将学生的反应,包括语言,气氛,甚至是互相之间的讨论添加进去,就基本成型了。像括号里的描述教师行为的一些句子也可以带进去。如果是这种写法,甚至可以尝试一下在备课的时候就将学生的回答备进去,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反应的。实际上张齐华同志在备认识负数那节课的时候就是这么写教案的,直接写的实录,然后根据课堂情况进行一些补充和修改。二、感受需要大的面积单位激疑: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面积单位呢?1若:生1:可能有没学过的面积单位。师:确实,
9、如果去度量一个比较大的面积时,平方米就可能嫌小了。诶,想想看,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块地方,度量时用平方米就会嫌小呢?生1:2若生:还有公顷和平方千米。师:知识面真广!这两个面积单位都比平方米更大。诶,想想看,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比较大的地方,度量面积时就要用更大的面积单位?生1:师:像这类地方,老师也找到一些。熟悉吗?(课件出示图片,生指认:锡惠公园,太湖广场,蠡湖公园,体育中心)测量它们的占地面积,用平方米就像这样的教案提供了两种可能的回答,改成实录只要二选一就可以了。2、描述型教案。也有的教案不是这样写的,同样是分数的意义教案:1、建构单位1(1)引导学生在小组里比较各种方法表示的3
10、/4,说说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得出相同之处: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相机板书)追问4和3分别代表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分数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它们分别是拿一个物体,一个整体,一个计量单位来平均分的。明确:不管拿什么来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都能表示出3/4。这个教案要改成实录就要先将教师的问句确定下来,然后写学生的反应。三、可以注意的地方1、对学生的关注当我们看视频听录音的时候可以更多地关注当时学生的情况,包括整体或者某一部分学生。然后思考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否得当。尤其是有时候会有些意外的生成,在上课时候我们第一关注的是那个提出
11、某问题的学生和这个问题本身,但是看视频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多关注其他孩子在这个时候是什么反应。这是写实录比单纯研究教案更能贴近课堂的地方。2、随时记录想法。因为我们写的不是最后交给编辑发表的定稿,所以完全可以在某个环节记录之后写写前后的变化,以及为什么这么改,或者是感觉怎么改比较好。如果是还想把这节课继续上得更好,那么这样写教学实录,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改进的。当然,教学实录本身也会越写越好的。3、可以适当把课件加进来。一是比较有特色的地方。这个练习的设计就是在前面学生自主地认识到负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整合了教材设计的,之前没有人这么做过,当然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的。二是为了更容易让人看懂。比如小刚的那
12、个建构单位一的环节,加上这个图之后,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前后之间的联系,不是数学老师的也能看懂这个地方是怎么回事。如果给编辑看,编辑也会比较喜欢。4、往好里写。我们看这段实录:这是我从人教网上看到一个教学实录:如果说这个推测没有确凿的证据,那么下面的实录我是每一遍都在边上看着的。师:你能读出这三个正数吗?(读略)看来,争论的焦点主要在12、100上了。两派同学,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我们觉得12和100不是正数,因为它们没有正号。生:我们反对。12和100虽然没有正号,但它们都比0大。只要是比0大的,都是正数。生:我也觉得是正数。你们看,正号就像是加号,+4其实就相当于0+4,它比0大4,所以是
13、正数。而12虽然没有正号,但也可以理解为0+12,既然也比0大,所以它也是正数。师:利害!你竟然找到了正号与加号之间的关联。不一般的洞察力啊!还有补充吗?生:其实,我们发现,正号写与不写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正号可以省略不写。师:你能具体说说吗?生:比如,这里的+4、+49、+5其实就是4、49、5,而12、100也可以写成+12、+100。师:真好!既然正号可以省略,那负号生:负号不能省!负号一省,就成正数了。生:负号表示这个数比0小,如果负号去掉,它就比0大了。生:-4表示比0小4,如果将负号去掉,就是4了。那它就比0大了4,意思不一样了。所以等到我自己来写的时候,就学会这种方法。请注意,我
14、们没有作弊,这些都是在课上出现的,只是有的课上出现的比较多,有的课上出现得比较少,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在某节课上出现这样超出预期的精彩场面。师:学到现在,谁再来说说,你对面积单位有哪些新的认识?生1:我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进率是10000。生2:我知道了测量大小不同的地方,所用的面积单位也不一样。生3:我原来觉得公顷特别大,但是后来又觉得公顷和更大的面积比,其实也不算大。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眼界越开阔,世界就越大。还想比吗?鸣谢。最后,要说明一下。书上和网络上关于写实录的介绍非常少,所以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内容都是很个人化的一些思考,肯定有不当之处。相信老师们只要自己去细细看几篇教学实录就能写得很好的,诚恳地欢迎老师们提出批评和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