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生物与环境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2.种子发芽必须的最基本条件有(水)、(适宜的温度)和(空气)。3.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4.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
2、、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5.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6.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7.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9.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10.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11.(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12.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
3、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1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14.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1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17.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环境条件受到破坏,
4、生物生存就会受到(影响)。18.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19.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20.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 (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水分)、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 包括(同这种生物有关系)的其他生物。21.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22.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1956)年。2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
5、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2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25.在草原上鹰、兔、草有一方少了,会怎样?如果那样,草原的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草原的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其他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26.是什么引发了沙尘
6、暴?在我国的北方,由于我们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特别是草原的生态平衡,至使一些草原沙化,遇到大风就形成了沙尘暴。27.写出水田中的5条食物链。老鹰 狗尾草 水稻 小鸟 老鼠 蝗虫 蛇狗尾草老鼠蛇老鹰 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水稻老鼠蛇老鹰 水稻蝗虫小鸟老鹰水稻蝗虫小鸟蛇老鹰28.写出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草兔鹰 草兔蛇鹰 草蝗虫鹰草鸟蛇 草蝗虫蛇鹰 草鸟蛇鹰29.分析题:美国西部是一块资源丰富、森林成片、草原辽阔、土地肥沃的宝地,是美国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粮食短缺,小麦价格上涨,促使美国中部各州的农场主纷纷赶来开发西部。为了扩大耕地,他们把大片的森林砍倒,把大片的草
7、原、草甸开垦出来。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农场主们种植了粮食作物,然后通过卖粮赚了许多钱。1934年5月11日凌晨,一场灾难降临了,从美国西部刮起了一场遮天蔽日的黑色怪风,怪风携带着泥沙腾空而起,自西向东迅速蔓延,持续了整整3天3夜! 以上资料表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就失去了平衡。 破坏美国西部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是为扩大耕地,砍倒大片的森林,开垦大片的草原、草甸 。如果美国政府聘请你担任农业大臣,你改变这种状态所采用方法是: 光: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没燃烧的蜡烛不是光源。2.许多光源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
8、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4.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5.影子产生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6.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正午)最短,(清晨和傍晚)最长。7.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离光源越远,被照物体的影子(越小);8.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的影子。9.阳光
9、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10.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也称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1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需要(8)分钟。科学家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12.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生活中我知道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
10、有(梳妆镜)、(倒车镜)、(太阳灶)等等。额镜、反光镜 、潜望镜。13.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侦察工具。14.太阳在发光的同时也产生(热),物体在吸收阳光的同时也吸收(热)。15.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16.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支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17.在同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光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个介质,传播路线(可能发生变化)。18.太阳
11、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外部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地球只得到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19.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在阳光下,物体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物体按(与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20.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21.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22.影响太阳能热水器效能的因素有:(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性质)、(接收太阳光的位置)和(角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
12、.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常见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湖泊)等。2.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3.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4.什么是大陆漂移说?5.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单人床,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6.地球(内部
13、)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7.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察觉)的。8.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9.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
14、,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10.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11.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12.(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13.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14.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15.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16.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15、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17.(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18.(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等可以减少土地的流失。19.(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20.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21.影响土
16、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22.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23.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24.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25.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这是为什么?因为河流从上游冲下来很多的泥沙,当到下游和中下游的和入海口时,水流变慢了,所以发生了沉积,因而形在了平
17、原。运动和力:1.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2.水往低处流,人从滑梯上往下滑,向上抛的物体最终要落回地面,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3.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5.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6.衣
18、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作用制造的工具。7.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8.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9.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1牛(100克力)10.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1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背诵以下三点)(1)拿
19、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13.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14.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即滚动还是滑动”)有关。15.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16.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
20、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17. 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18. 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去(增大它);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去(减小它);19. 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计花纹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20. 赛车的设计特点:(1)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动力要大)(2)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不会翻车)。(4)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