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毕业论文:浅谈素质教育(xx).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56631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浅谈素质教育(xx).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浅谈素质教育(xx).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浅谈素质教育(xx).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浅谈素质教育(xx).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浅谈素质教育(xx).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谈素质教育考生姓名:XX考生所在单位:XXXX准考证号:XXXXX导师姓名:XXXX专 业:数学教育完成日期:XXXX年XX月XX日浅谈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XXX(XXXXX XXXXX)摘要: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教学观念,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教师必须具有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诱发学生灵感,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关键词:创新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创新设计;课堂教学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

2、,教师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的重任,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其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不言而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什么是创新意识呢?对于教师而言,创新意识就是指教师的创新的欲望和信念,其核心是自我批判的意识,不受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勇于立新。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3、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第一: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一)首先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1。学生既不是具有文化知识的听众,也不是看客,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师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必须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二)其次教师还要创造性的设计教学,使课堂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就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优化组织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教学过程,优化组织教学方法

4、,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这才是教学环节中的关键。从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不否认许多教师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钻研精神,但是在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还是“继承多于创造”,很少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便通过优秀教学案例组织自己的教学,也并不十分理想。其原因是没有把握住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没有把握住自己的学生情况。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主要包括32:(1)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例如,在概率一课中,有利用两枚硬币抛出后将可能出现几种情况,有同学说是三种情况,两正、两反和一正一反,他们认为一正一反和一反一正是一会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事先把教学内容组织好。我们可以在这两枚相同的硬币上做好标记“1”、“2”,从

5、而区分开他们是不同的两枚硬币。因此学生记录时就有了1正2反和1反2正的不同情况。(2)教学模式结构的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并非千篇一律。作为教师应当知道教学模式的五个因素4:教学理念,它是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它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例如;师生关系、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关系、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等。程序与方法,程序与方法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教学特色,体现了不同教学风格。教学评价体系,何时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要适时恰到好处;怎样评价,是教师点评、还是学生互评、还是学生自我评价;这一切都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适时的教学评价能够激励

6、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智力的开发。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综合一些教学模式,创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3)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教学组织的最优化与教学模式是不可分割的。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应当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2。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2。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活动空间,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4)教育技术的创新。主要是多媒体的合理组合,课件编制更富创意等。但要合理恰当、适时地运用教学媒体,切忌单纯地为了使用电教手段而使用电教手段。第二:教师必须具有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一)教师给学生一时间,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注重发

7、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3。例如:计算(1/2+1/3+1/2006)(1+1/2+1/3+1/2005)(1+1/2+1/3+1/2006)(1/2+1/3+1/2005)一题中,凭直觉我们可能从问题的结构中去寻求规律性,但这显然是知识经验所产生的负迁移。这种思维定势的干扰表现为思维的呆板性,而深刻地观察、细致的分析,克服了这种思维弊端,形成自己有创见的思维模式。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发现题中所显示的规律只是一种迷人的假象,并不能帮助解题,本题若要直接乘开方运算,则过程是相当繁杂的,也是不现实的,但运用整体的思想,结合题目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设a=1/2+1/3

8、+1/2006,b=1/2+1/3+1/2005,则原式可转化为 a(1+b)-(1+a)b=a+ab-b-ab= a-b,则问题变得十分容易。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的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二)教师给学生一空间,要引导学生想象。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3。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我们决

9、不能急于把自己认知思维、解题思路都说出来。一定要“引在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法,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要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问题情景,或者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或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有关二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问题时,发现了两个重要的结论:一是发现抛物线y=ax2+2x+3(a0)当

10、实数a变化时,它的顶点都在某条直线上;二是发现当实数a变化时,若把抛物线y=ax2+2x+3的顶点的横坐标减少1/a,纵坐标增加1/a,得到A点的坐标,若把顶点的横坐标增加1/a, 纵坐标增加1/a,得到B点坐标,则A、B两点仍在抛物线y=ax2+2x+3上。(1)请你协助探求出当实数a变化时,抛物线y=ax2+2x+3的顶点所在直线的解析式;(2)问题(1)中的直线上有一个点不是该抛物线的顶点,你能找出它来吗?并说明理由。(3)在他们第二个发现的启发下,运用“一般特殊一般”的思想,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用数学语言将你的猜想表述出来吗?你的猜想成立吗?若能成立,请说明理由。分析引导:发现的第一个

11、结论是:“不论a如何变化,抛物线y=ax2+2x+3的顶点都在某条直线上。”由于a是变化的,我们可以取一些特殊值,确定出具体的二次函数后,求出它的顶点坐标,再由它们在同一直线上这个条件,可以设这条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代入求出k,b,确定出直线的解析式。因为所求出抛物线的顶点所在的直线上有无数多个点,需要从所给的条件中发现哪一个点不是抛物线的顶点。从y=ax2+2x+3确定出它的顶点坐标公式为(-1/a,3-1/a),实数a是变化的,但是a0,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1/a0,因此点(0,3)不是该抛物线的顶点。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第二个发现是对顶点的变化进行讨论的,其中顶点的横坐标增加或减少

12、1/a,纵坐标增加1/a,所得到的两个点一定在这条抛物线上。我们的发现可由a的不同取值,确定出相应的A、B的坐标,代入相关的具体二次函数解析式中验证,再从一般形式上进行证明。也可以探究出抛物线的其他规律,只要合理即可。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问题,自我猜想,探究规律,证明猜想,从而发现结论。教师没有必要告诉学生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既掌握了学习方法也发展了学生直觉思维。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13、(三)教师给学生一尊重,鼓励学生求异。炼就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3,也是尊重学生个性的体现,从而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更广的自由空间。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想不到的观点,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技巧。这些学生富有联想,好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也就是传统教学中教师认为挑刺的学生。现代的课堂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以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例如:在概率问题中,一枚硬币抛出落在水平地面上将会出现几种情况?有同学提出可能有三种情况,即一正一反、还有可能存在硬币竖立的情况。学生的观点并没有错误,这一观点恰好使教师

14、给学生提出小概率事件、偶然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的机会。如果教师认为学生是在捣乱,从而扼杀学生的富有挑战意义的见解,我们的教育将岌岌可危。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没有学生质疑的教育,根本就没有技术的创新,也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四)教师给学生一火把,点燃学生灵感。启发学生的灵感,也就是挖掘学生的潜力,灵感是智慧的源泉。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这就是启发一词的来源1。作为教师决不能简单的认为“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知识渊博固然是重要,但是教学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才是教学的关键。我们教师应当清醒的看到现在学

15、生不学不干的大有人在。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望、成就动机等多方面因势利导,通过教学内容的情趣、奥妙、意境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启发诱导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而且要引导他们动手。掌握知识不是教育的目的,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1。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独到的想法,以及违反常规的解题方法,标新立异的构思,即便只有一点新意,我们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越过一般逻辑推理或常规方法而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如,

16、有这样一道题:y1=-2x+2,y2=x-1,求当y1 y2时x的解集。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转换的方法,-2x+2 x-1然后解得x的解集。虽然解答不是麻烦,但是由于负号问题,学生时常做错。为此,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画出两函数的图象,然后再想一想如何用图象解决。又如,在讲四边形与外接圆时,什么样的四边形才有外接圆?在引导学生时先问学生是不是所有的四边形都有外接圆?然后问任何一个圆是否都有内接四边形?圆的内接四边形有什么特点?通过几个问题的转化学生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并找到了具有外接圆的四边形的特点。(五)教师给学生一机会,允许学生辩驳。训练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

17、证。人常说:“理不说不透,沙锅不打不漏”。不辩不足以明是非。教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允许学生和教师和学生进行辩论。这样能够更好体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新课程教学观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还能够把握学生的认知思维,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学生之间也能够相互激发认知过程,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肩负着培育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请用我们的激情在课堂上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吧!参考文献:1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王义堂等 中国言实出版社2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学化学 林承志 当代世界出版社 3创造性思维与数学教学 段志贵 论文网4课程与课堂教学 陈玉琨 代蕊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