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阅读题”没有考“阅读”.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64064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题”没有考“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阅读题”没有考“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阅读题”没有考“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阅读题”没有考“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阅读题”没有考“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阅读题”没有考“阅读”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访谈录小学语文教师记者 朱文君对大量小学语文试卷作细致的数据研究之后,吴忠豪教授认为,当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阅读试题。本刊记者为此拜访了吴教授。阅读题考的大多是“基础知识”记者:为什么说“阅读题”没有考“阅读”?吴忠豪:首先表现为阅读试题边际含混,命题目的不清晰。各地区试题中的阅读板块几乎都有相当比例的偏重于基础知识考查的题目,比如“读准多音字”“划去不正确的字”“在文章中加上标点”“解释词语意思”“填写关联词”“用带点词语造句”等。不少阅读试题中还夹杂有写话的题目,比如某地区四年级试卷中有两段短文阅读,一段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2、谈谈你对“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理解;另一段要求“根据短文的最后一句话来推想:听了薛勤的话后,陈蕃会沉思些什么?又会怎样做?后来他可能成了一个怎样的人?”这两道题目虽然与短文阅读理解有关,但主要考查的是书面表达能力。据我们对四个地区12份试卷作具体的分析统计,阅读板块试题平均占分23分,其中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占79分,写话题目占29分,真正考查阅读理解的题目仅122分。有一份试卷阅读试题20分,其中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占了 11分;还有一份试卷阅读试题 30分,而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竟然占了23分。请看某一地区短文阅读试题:1根据第节中的拼音写词语;2为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在第

3、节的括号中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4联系上下文,圈出第节括号中合适的字、词;5联系上下文,将第节“”处补充完整(要求能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6简答:文章第节中这样写道:他只用两分钟就治好了这头“疯”象,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疯象”上加引号?7、请概括第节节意。全部七道题目总计18分,其中直接考查阅读能力的题目只有第7题,仅3分。一些主观题取向和语文无关记者:据我所知,阅读题中,评卷争议最大的往往是主观题,问题出在哪儿?吴忠豪:很多地区阅读试题中都有发表自己主观感受的题目,这类题目取向很值得研究。比如有一篇阅读短文童年的馒头,内容是学校发了三个馒头,孩子在回家路上忍不住把馒头都吃了,结果邻

4、居家孩子把馒头都带回家了,母亲在邻居家,母亲说自己孩子也把馒头一个不落地带回家了。短文后有这样一道题目:“你欣赏文中母亲的做法吗?请联系你的生活实例谈一下”。其实这道题目主要不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而更偏重于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包括学生的道德判断和生活经历。现在各地区阅读题中经常设计有“谈启示”“谈感想”一类的题目,比如“读了短文,你想对文章的某人说几句话”之类。学生根据文本可以解读出各种个性化的感悟,这类题目的主观性很强,其答案呈多元化和开放性。从语文课程目标看这类题目设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评价阅读能力的角度审视,这类题目的合理性应该受到质疑。因为学生的答题很难区分阅读能力的高低,只

5、能从表达水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作出评价。语文试卷中可以设计这类题目,但作为阅读试题似乎错位了,放在习作试题可能更加合适。比如,上面童年的馒头这道题目,就是很典型的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题目,作为小作文甚至大作文的题目都有相当的合理性。只不过这类题目有写议论文之嫌,作为小学作文试题是否合适可以讨论。阅读题在试卷中比例很小记者:从本刊每年征集的全国各地试卷中,我们也发现,阅读题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不均衡。阅读题应该在语文试卷中占多大的比重?吴忠豪:最近,我仔细研读了各类刊物上发表的,以及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2009年江苏、浙江、广东、安徽、上海等省市大量的三至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从试卷板块结构上

6、看,小学语文试卷的主体部分大都是由基础知识、阅读、习作三大板块构成。但统计了江苏、广东、安徽、上海等六个地区21份三至六年级语文试卷,板块结构及所占分数,我们发现基础知识板块所占分数明显高于阅读、习作板块。其中江苏省试卷中基础知识、阅读、习作三个板块的比例大致为4:2:3,重视基础知识考核倾向非常明显;上海市比例大致为25:35:4。记者:小学是基础教育,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应该无可厚非吧?吴忠豪: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各地试卷中各板块的权重充分反映出这样的倾向,这的确无可厚非。但是基础的掌握最终应该是落实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特别是在中高年级

7、阶段,基础知识考核的权重高于读写能力考核权重,这是否正常,是值得探讨的。当前语文教学用时最多的阅读教学,差不多占了70以上,但是阅读考核的权重在基础知识、读、写三大板块中最低,仅2308。特别是阅读试题中还包括数量不菲的基础知识考查和表达能力考查题目,如果剔除了这些题目,真正考核学生阅读理解的题目占分更加有限。我们统计的13份试卷中,有5张试卷(占 38)中真正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题目不到10分(包括10分)。我们认为这是不正常的,很值得命题者反思。阅读题到底要考什么记者:阅读题存在诸多问题,其深层原因是什么?吴忠豪:主要是由于命题者命题全凭经验、凭感觉,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对阅读理解题目编制技

8、术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编制的各年级阅读理解题目没有梯度,缺乏层次感。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开始对阅读理解题目分类编制进行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PISA考试中评价阅读能力的方法很有借鉴价值。记者:什么是PISA考试?吴忠豪:PISA考试是“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的简称。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与各国共同开发的,是一项针对9-15岁在校生的国际性学生学习质量比较研究项目。PISA考试中的阅读试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获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包括形式和内容)。“获取信息”是依据文本信息进行逻辑上的理解,包括字面信息的理解和隐含信息的理解。例如:小聂耳见妈妈闷闷不乐,知道了妈妈

9、的心事。“妈妈的心事”是什么?文本中有现成的答案,答题时可以提取这些信息回答。“形成解释” 是整合并加工文本信息,结合自己的既有知识经验来建构意义。例如: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聂耳是个怎样的孩子?答题时需要学生自己提取文本中有关的信息,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整合和加工然后作回答。“反思和评价” 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对文本中表达的观点进行反思性的批判和评价,包括对内容的评价和对表达形式(结构和语言特征)的评价。例如:你认为“最好的安慰”指的是什么?用这个词组做题目好在哪里?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反思,然后对这个题目进行评价。记者:和PISA试题相比,我们的阅读题有什么不同?吴忠豪:

10、我们选取国内三至六年级五份试卷,试着按照这样的分类对这几份试卷中的课外阅读题进行解读(原题中还设计有若干基础知识题目,引用时删去。)阅读题一(三年级)短文:“妈妈,我有书了” (395字)(1)“小聂耳见妈妈闷闷不乐,知道了妈妈的心事。”“妈妈的心事”是( )(2)“妈妈看着本子,鼻子一酸,泪水禁不住流了出来。”你认为妈妈流泪的原因是什么?(3)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聂耳是个怎样的孩子?阅读题二(四年级)短文:无题(439字)(1)概括第一、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挪威青年比尔面对无赖的傲慢无礼,是怎样做的?(3)一开始,男青年的命运是怎样的?(4)后来,青年男子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

11、)你从青年男子命运发生的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阅读题三(五年级)短文:有人送我一枝草 (653字)(1)作者在文中说“欠了这位陌生人的一笔债”,这笔债指的是( )。(2)最后一段中的“这份能力”指的是( )。(3)与其说作者借此文赞美那枝在她情绪低落时陌生人送给她的小草,不如说作者是在赞美( )。A由小草延伸而出的生存的快乐。B生活中所有能使自己愉快的小事。 C那位当作者情绪低落时向作者伸出援手的陌生人。(4)文中的那枝“小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阅读题四(六年级)短文:放大你的优点(674字)(1)文中的青年是谁?(2)他最初的优点是什么?(3)他是怎样将自己的优点一点点放大的?(4)用“”划出

12、文章说明道理的句子。(5)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发。阅读题五(六年级)短文:最好的安慰(808字)(1)“我”在电话里向老父亲发泄的原因是什么?(2)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说“我羞愧难当”,说说“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难当。(3)文中说“爸爸是个性格特别倔强的老人”,你觉得,从文章所写的这件事中,爸爸是个性格特别倔强的老人吗?为什么?(4)你认为“最好的安慰”指的是什么?(5)用“最好的安慰”做题目好在哪里?以上所选的课外短文字数随着年级升高增加,说明命题者在选取短文时,对篇幅控制的意识很强。然而从阅读题的分类情况看,分布不均匀:提取信息类题目有13题,占了 591,形成解释类题目锐减为 273,而反

13、思评价类题目只有 136。从试题分类比例情况分析,各年级区别不大,或者说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差别,命题的随意性可见一斑。记者:检测的梯度模糊不清,这是阅读题让考生摸不着边际,让教师难以把握评改尺度的症结所在。但小学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初始阶段,正确提取信息是评价其阅读能力的主要指标。阅读题侧重于难度较低的提取信息考查,是否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吴忠豪:如果说提取信息类题目难度相对较低,反思评价类题目难度相对较高,那么四年级与六年级两套题目几乎没有层次差别,而五年级没有设计反思评价题,其难度反而低于四年级题目,这怎么解释呢?再者,试题的难度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短文内容有深有浅,在不同的文章里,“形成解释”类题目的难度不一定比“反思评价”类低,“提取信息”类题目难度有时也可以超过“形成解释”类题目。我想说的是,如果命题者在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时有分类意识,那么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各年级试题的层次差别或许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显现。转自小学语文教师2010-0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