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专业成长之路哈尔滨市虹桥第一小学 阙慧楠“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对待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态度。 1998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那份热爱,我走上了教师的岗位。16年的教师生涯中,我由一名懵懂的师范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在业务上日臻成熟的市级骨干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得到过不少的机会,从中锻炼了自己,也错过了一些机会,经历过失败的辛酸。我深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成为一名既专业化又个性化的真正意义上的名师,必须要对自己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一、广泛学习 提升专业素养魏书生说:“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2、,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语文课程涉及的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夯实你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使你在语
3、文课堂上信手拈来,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那么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呢?阅读专业书籍当然必要。为了更加熟悉小学语文每个阶段的语文教学特点,我在充分解读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的同时,坚持从整体出发,认真研读小学阶段的每一本语文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去寻找每一个学段之间的联系,把握好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这为我的语文教学开阔了视野,做到了“有的放矢”。我曾经一度怀疑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否对我的小学语文教学有帮助。一次,教研室刘主任来我校指导工作,我便把我的困惑告诉了她。她说:“我现在正在读梁晓声的作品。”一提起梁晓声,我便自然想到了“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父亲”“知青作家”“现实平民作家”这些在专业书当
4、代文学史上学过的知识。她接着说:“教材上有一篇课文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只有去多读一些他的作品,我们才能对他的作品的创作题材、语言特点、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便于我们更好地去解读教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刘主任的一番话令我豁然开朗,激发了我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决心。于是,我利用假期,重新找出了自己的大学专业书,进行复习,从中国古代文学史到现当代文学史,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上册语音、文字、词汇;下册句法、修辞,病句、标点正确使用),从文学理论教程到普通写作学,每读完一本,我就感到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专业理论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语文素养,让我在教学中变得更加严谨。语文作为基础
5、学科,必然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教师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有益于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除了阅读专业书籍外,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课知识。柯瓦列夫说:“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要具有更宽广的科学视野,否则,他就不能唤起和发展对本门学科的兴趣,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师只局限于教材而不适当拓宽,学生学得索然寡味,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要提高文学素养,要拓宽文化视野,我觉得我们还得听从鲁迅教导“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杂采众家”,多看“闲书”,除了经典名著外,语文老师还应该读精的、新的、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该读的、适合学
6、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只有“博观而约取”,才能酿造最香最甜的蜜,“厚积而薄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二、注重反思,总结教学经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刚开始,我非常的困惑,课堂是师生在交流与合作,那么,老师充当什么角色?课堂教学到底如何进行?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对照新理念,我反思了自己
7、的教学行为,课堂上是不是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是否是被动的听众?教师是否过分地对课文进行推敲与分析,枯燥地讲解?是否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心态开放,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释放?是否采取学生感兴趣的上课方式?记得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备课时我就反复想怎样能在上课伊始就能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想,生活在北方的孩子对文中那种生长在南方的大榕树是缺乏具体的认知的,于是在备课时我设计了利用多媒体课件直接展示大榕树上百鸟齐鸣、群鸟纷飞的景像来进行导入,力求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我信心十足的走上了讲台,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边向学生介说:“同学们,在我国南方
8、有一种美丽的大榕树,它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树上住着许多鸟儿,它们自由自在地飞呀,叫呀,生活得多么快乐!”果然,学生观看影片时一副兴趣盎然的样子。我暗喜多媒体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事实却偏离了我的设想。接下来的学习中,从初读到熟读再到精读,不少学生始终没有进入状态,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学生学得兴味索然,我自以为完美的导入,却让没有和后面的教学有效衔接,也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按理说,我设计的导入应该是可行的,先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具体体会鸟的天堂,从直观感知到引入文本,步骤清
9、晰,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课下,我决定找学生聊聊一探究竟。 “你喜欢老师课前播放的视频吗?从中你对鸟的天堂有什么了解?”出乎我预料的是,有的同学居然不知道影片所展示的就是文中“鸟的天堂”,如此看来,我在播放影片时,声情并茂描述大榕树时的一段话也并没有被学生所接受,我只是按照自己备课时的预想走了一遍过场而已。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多媒体教学固然有优势,但却无法取代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着他们对天堂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如此看来,备课时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做充分了解是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反思型教师追求的教学是完美的教学,而对完美的教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只要我们善于面对
10、教学问题,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总会有所收益,总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的,也才不会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课堂教学感到厌烦。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只要养成了自觉反思的习惯,我们就一定能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既洋溢着成功的自信,也保留着反思的冷静。这样,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老师会越来越受学生喜欢,语文课堂教学必将越来越精彩。三、同伴互助,促进专业成长面对新课改,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也离不开同伴的合作。乍看是不经意的交流,疑难问题的探究,经过合作同伴的点
11、化,自己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我校同年级教师或语文组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研究交流,已蔚然成风。遇到班上的管理问题、课前的教学设计、板书、疑难都能互相商量。问题的发现、成功的尝试、失败的苦恼、有趣的课堂实录都是我们交流的话题。“我们是一个团队,所以我们要拧成一股绳。”我们同学年组的老师经常以这句话来相互勉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上完课后,我们经常在一起探讨:今天有什么新发现?这节课是怎样进行的?你的感觉怎样?学生的感觉如何?学生质疑提出了些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当然,交流中不只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失败的困惑。如,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年级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无
12、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就加重了学生对回答问题的逆反心理。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们试着进行改革,提出“无需举手,自由发言”。这样做又带来了许多问题:有时,一个问题同时有几个同学争着发言,有时却冷场这样的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如果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就着手研究与探索,先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和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反思与讨论,以求更有效的方法。教师之间经常合作交流,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多样性、丰富性、个性化,我们更加真切的体验到自己举手投足、言谈举止的意义,从与同事的讲述与争鸣中,对教育的看法、认识、见解也渗透其中,一般会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通过反思揭示出教育活动中内隐的思想与理念。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思想,筑成了我们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升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提高,在研究中找乐趣,我愿意和我的同伴们携手并肩,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