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戏曲进入音乐课堂之我见音乐课是推广与普及戏曲艺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戏曲教学,消除学生对戏曲的陌生感,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又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接受并喜爱上我国的传统的戏剧艺术呢?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对此也做了一些研究与尝试。一、学生不喜欢戏剧的原因1、戏剧本身的原因:我曾在学生中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戏剧。因为戏剧听不懂、拖音太长没有时代感,戏剧本身流派很多,受地域、方言的影响,再加上亢长的唱腔,使戏剧学习更加困难。相比之下,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的流行音乐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喜
2、爱。2、学生的审美观念:目前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开放时代,人们面对的新事物越来越多,面对的选择也越来越多。通俗音乐、流行音乐蜂拥而至正合乎现在的孩子那活跃、好动、叛逆的性情,那富有动感,超时代的旋律,无不激荡着他们的心。再加上现代媒体的传播,流行歌曲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孩子们,刺激孩子的感官,也是造成戏剧艺术被孩子冷落的原因。3、音乐教育自身的原因: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老师教不好戏剧,学生不爱听唱戏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音乐老师自身戏剧知识缺乏,大部分老师平时只关注自己的钢琴、声乐、视唱等基本功是否扎实,很少接触戏剧,有的甚至对戏剧不感兴趣,又谈何培养学生呢?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方法、教学
3、内容单一,引发不了学生学习戏剧的兴趣。二、培养学生学习戏剧兴趣的思路与方法中国戏曲文化有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民族风韵,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各种因素,是上千年的艺术实践所形成的意象和形象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有着非常强的表现力,吸引着众多的戏迷和票友,同时也享誉海内外,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为了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深化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戏曲艺术,由陌生到理解,逐步感受和热爱我国的戏曲文化,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进戏曲教学,并产生难忘的功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学中需采用多种手法吸引学生对戏
4、曲文化的关注和了解,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情境,调动想象,鼓励参与,在快乐的情境中,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感知、体验、联想、理解和评论音乐的氛围,最终使教学的内容升华为情感的渗透,并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1、提高教师自身戏剧修养学生素质的高低从侧面反映了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培养音乐老师自身的戏剧兴趣和提高自身的戏剧素质来带动我们的学生。2、音乐课堂的导课艺术A 情境化的导入在课堂教学开始,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的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贴近教学内容,符合
5、学生身心需求,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真情实感的教学情境,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使学生的心理及情感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能用最大的激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学中,可以采用生动的戏曲行当分类图、戏曲剧照、戏曲音乐、戏曲的乐器等相关图片,动静结合,使课堂一开始就处于浓郁戏曲文化氛围当中,并且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戏曲的相关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认知。 B 趣味性的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之一。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内容,可以采用多种趣味性的导入,如故事引入、竞争激趣、辨别认知、问题串联等。C 音乐性的导入音乐对人的感官刺激来得尤为强烈,它能唤起人们对音乐的感知、体验,引起情感上的认知冲动,逐步进入理
6、性层面,从而达到记忆难忘。戏曲教学中,通过耳熟能详的著名唱段,辅以特定的情境,使学生从熟悉到关注,再由了解到喜爱。在这样的学习、认知转换过程中,音乐性的导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3、有效的戏曲教学方法A 欣赏与剧情介绍相结合 我国戏曲剧种丰富,流派纷呈,除京剧、昆剧属全国性的剧种外,其他都属地方戏,运用地方方言演唱。如果在欣赏时,一味地让学生听,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来,他们都认为,“太拖了,听着够累人的,而且也听不懂,不知在唱什么”。在让学生欣赏戏曲时,我们采用欣赏与剧情介绍同步进行,讲一段,听一段,边讲边听。如:越剧十八相送是著名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段唱,欣赏时先让学生讲讲梁山伯与祝
7、英台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接着,教师介绍十八相送是祝英台一封家书催祝英台回家,梁山伯十八里相送,一路上所发生的一件件有趣的事。同时,教师把这段歌词打出来,让学生熟悉,因为越剧用嵊县的地方方言演唱,学生听不懂,一边看着歌词,一边听,这样就能听明白了。然后,再把整段唱分几小段让学生来欣赏,讲一段故事,听一段唱腔,同时可以穿插一些表演或演唱,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沉闷、枯燥,相反,他们觉得学习戏曲倒也蛮有意思,课堂上时时会发出开心的笑声。B 学唱与表演相结合 戏曲中拖腔的演唱是最大的一个难题,一字多音,半天唱不完一句,如果仍旧运用传统的听唱或视唱方法来教唱,肯定行不通,学生会更觉枯燥,为解决这一难点,我
8、们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把学唱与动作表演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唱黄梅戏对花时,第一句“一对对到田埂下”看似简单的一句唱,却有二个拖腔,我们指导学生在演唱时加上画圈圈动作,左一个圈圈配一个拖腔,右一个圈圈配另一个拖腔,最后双手用手指点一下,这样,学生很快地掌握了这种方法,并能完整地唱好它。C 视频与欣赏相结合 在戏曲教唱中,教师经常发挥自己的演唱特长,给学生示范演唱和表演,但戏曲艺术是视听的完美结合,悠扬婉转的唱腔,色彩斑斓的服饰,秀丽多姿的脸谱,丰富多彩的道具,无不体现出戏曲艺术的魅力。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教师视频视听相结合。如: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欣赏完戏曲视频唱段后,由此引出“包拯
9、”这一角色是何种行当?学生本身对戏曲中“净”的脸谱十分感兴趣,这样一来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时我们再通过欣赏各种人物的唱段短片来了解不同脸谱下的不同唱腔。最后,让学生课后搜集一些戏曲的脸谱,并了解脸谱背后的意义,还可以自己给自己设计一张脸谱,做一期戏剧脸谱板报。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戏曲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语言、内容、唱腔、音乐和舞台艺术效果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它的纷繁的形式风格、丰富的相关文化及综合性的表演上,它已深深地融入了社会生活。戏曲就是社会、人生的缩影,台上演的戏,其实就是在演绎我们的生活。因此,学生能在学习戏曲的过程中自信地表演,能体现出他们对
10、戏曲的了解和热爱,体现出自信和能力,更能透射出他们能否把自己将来的人生唱成一个满堂彩。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创新,以赏识教育让学生获得成功的自信。例如,可以让学生表演戏曲中程式化的动作,进行脸谱的创作,尝试进行锣鼓的演奏,表演戏曲小片段等,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不仅获得戏曲文化视野的拓宽,更重要的还让学生获得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快乐。更重要的是戏曲课堂教学要变无奈为主动、变枯燥为生动、变反感为喜欢,其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多种参与性、实践性、体验性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始终处于快乐的氛围之中,使学生沉浸在想学、乐学的情境中,让课堂所学知识和艺术实践成为记忆深处难忘的亮点,为振兴戏曲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