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石 祥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樟树的外形美和香气永存的内在美。2.阅读补充资料,了解宋庆龄,知道宋庆龄和樟树间的关系及感情。3.初步懂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周恩来总理觉得宋庆龄的房子小了点,劝她搬家,可是宋庆龄不肯,因为她舍不得庭院里的两棵樟树。这究竟是怎样的两棵樟树呢?活动一:感知樟树蓬蓬勃勃的外形美。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樟树的外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词语概括)“蓬蓬勃勃”一词是什么意思?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写出了樟树的“蓬蓬勃
2、勃”?2.小组交流,练习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3. 小组汇报、朗读。【师:】1.引导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评读。齐读。活动二:体会樟树香气永存的内在美过渡:宋庆龄之所以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是不是仅仅因为这两棵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呢?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樟树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里?划出有关句子(注意划全),这些句子讲了几层意思?课文是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五自然段一开始为什么要写石榴树呢?2.小组交流、。3.汇报交流。【师:】 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
3、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1.引导感受樟树的可贵之处。2.句式比较。一般“即使”和哪个词搭配组成一组关联词语?(也)那这里是用“仍然”好还是“也”好?3.指导朗读。活动三:感受宋庆龄的人格魅力美过渡:现在,大家有没有明白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可樟树有那么多,为什么作者偏要写“宋庆龄故居的这两棵樟树”呢?1. 阅读宋庆龄的故事,思考: 宋庆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小组交流:宋庆龄是一个 的人。 宋庆龄和庭院里的两棵樟树有什么关系?3.小组汇报交流。反馈检测:【师:】(1)出示:“我说当时在上海,只有一个光辉灿烂、无与伦比的人物,她就是勇敢、美丽而又孤独的孙中山博士的遗孀。”-美国记者: 海伦斯诺小结:这就是外国人眼中的宋庆龄,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四海。出示: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洒在人们的心间!现在你知道作者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实际是为了写谁?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借物喻人。(2) 推荐阅读:同学们课后还可以阅读这几篇文章:海燕 、白杨礼赞 (3) 齐读第六自然段:正因为宋庆龄品质高贵,周恩来称她为 (出示:“ 国之瑰宝,二十世纪伟大女性。”)一起读第六自然段。反馈检测:心灵有约: 来到宋庆龄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