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尴尬(gng) 饯行(jin) 熙攘(nng) 邂逅(xi) B龌龊(wchu) 考妣(b) 胯骨(ku) 倭瓜(w)C晌午(xing) 挪动(nu)惊骇(hi) 拘谨(j)D悲怆(chung) 刬袜(f) 滑稽(j) 卵石(lun)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多多益善 鞠躬尽萃 舐牍情深 神采奕奕 益于言表 热泪盈眶 局促不安 低睸顺眼错别字改正3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父亲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又可能
2、捡回一片瓦,再就是往黑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B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C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D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众目睽睽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4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词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词是: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 。 (3分)6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4分)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
3、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 6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5分) 材料一:2005年 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以赞成票2896张,弃权票2张,反对0票的结果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人民大会堂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问(节选): 温家宝总理说,我们之所以制定这个法,是体现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意志。同胞兄弟何不容?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希望全体台湾同胞能够理解我们的立法用意,也希望全世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关心台海
4、局势和平与稳定的国家和人民能够理解和支持这部法律。 这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一部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这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而是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这不是一部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现状的法律,而是有利于台海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法律。其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尽管大陆与台湾没有实现统一,但是丝毫没有改变一个中国的现实。这就是当前台海的现状。第三,你所说的采用非和平方式的三种情况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尽最大的努力推进国家的和平统一。 解决台湾的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我们不希望外国干涉,但是也不怕外国干涉!我的探究: 二、阅读理解(38分)阅读小小说
5、赊米,回答710题。(12分)赊 米文/赵丰华这天,镇上逢集,牛村长向“二虎米行”走来,裤腰上别着一只塑料袋,在屁股后头一甩一甩的。“二虎,给我装一袋米记账!”二虎到剥米车间,盛了一袋米出来:“牛大叔,看我给你装的新米,刚剥出来的,还热着呢!”牛村长“嗯”一声,扛起米袋,头也不回地走了。二虎干瞪眼,瞅了牛村长背影一眼骂道:“妈的,屁大个官,牛气啥呀?”不到一个月,牛村长又来了,腰间仍是一只塑料袋,吼一嗓子:“二虎,装一袋米!”二虎攥着塑料袋,进剥米车间,装一袋好米,提到牛村长跟前。“牛大叔,新米,热着呢我那宅基地手续,啥时候批下来?”“慌啥?你又没在家待过几日。”牛村长扛起米袋,晃悠悠地走了。
6、下次来,老子往你米里掺沙!二虎望着牛村长远去的背影,恨得咬牙切齿。过没多久,牛村长又来了,还是那只塑料袋,说的还是那句话。二虎心里不乐意,可照旧到车间装一袋米出来,照样笑嘻嘻的。“狗日的,下次来,老子再给你就不是人!”二虎向着牛村长的背影重重地啐了口唾沫。牛村长又来了,腰间仍是那只袋子。“牛大叔,又赊米呀?我们把以前的账结一下吧!”二虎皮笑肉不笑地说。“我会赖你这点米钱?以后一块儿结!”“姓牛的,你欺人太甚了!村里几百口子人,你三番五次,只诈我”二虎的脸黑了。“等你爹死了,这账也就结了!”牛村长解下袋子,冲到剥米车间去了。“你难道逼我不成逼我爹去火化我要告你!”二虎气得直哆嗦。牛村长扛着米袋子
7、出来,扳着脸,理直气壮地走了。二虎说到做到,一纸诉状告到了法院。法院受理了这个案子。开庭那天,牛村长被传唤到庭,坐在被告席上。作为被告,牛村长对二虎的指控全部认账。二虎得理不饶人:“还村长哩!次次拿米,都不付钱。还说我爹死的时候,要重重敲我一回。今个,我得讨个说法!”话音刚落,门外跌跌撞撞进来一个老头,衣衫破旧,瘦得皮包骨头。这老头扶着椅子喘了半晌气儿,颤声说道:“我我来圆这个说法!你黑了良心的,开着米行,连米都不给我吃要不是村长,我早饿死了!”二虎张大了嘴怔在那里,好久回不过神来。(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06年第10期)7.面对牛村长的一次次赊米,二虎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请用文中词句作答。(
8、3分)干瞪眼 8. 小说往往在人物对话前加上适当的神态、心理或动作描写,来丰富形象。请揣摩语境在下列方框内,为文中两处分别加一段神态、心理或动作描写。(4分) 9. 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从原文中摘抄两句能暗示小说结局的语句。(2分) 10.下面是某人读了这篇小小说后写的一段赏析,你对此有何评价?请就其中某一点,写一段你的看法。(3分) 阅读病房里的眼泪,完成1115题。(12分)病房里的眼泪文/张燕梅晚上九点,医院外科三号病房里新来了一位四五岁的女孩。女孩的胫骨、腓骨骨折,留下来陪着她的是她的母亲。医院没有空床,孩子就躺在放在冰冷地板上的担架上。孩子的小脸煞白,那位母亲一直用自己的
9、大手握着孩子的小手,跪在孩子的身边,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孩子的脸。“妈妈,给我包扎的叔叔说我过几天就好了,是不是?”“是!”母亲的脸上挂着慈爱的笑,好像很轻松的样子。孩子没有说话,闭上眼睛,眼泪流了出来。过了一会儿,孩子说:“妈妈,我疼!”母亲弯下身子,把自己的脸贴在孩子的小脸上,用自己的脸擦干孩子的泪水。当她抬起头的时候脸上依然挂着那种轻松的慈爱的笑。“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孩子点点头,眼泪还是不停地流下来。母亲讲的故事很简单:大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给大象过生日。它们都送给大象珍贵的礼物,只有贫穷的小羊羞怯地讲了一个笑话给大象听,大象却说,小山羊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他的礼物是最值得珍惜的。不知道
10、母亲为什么选了这样一个故事。孩子的眼睛亮起来,她一边用手抹眼泪,一边用快活的声音说:“妈妈,再讲一遍。”于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轻声讲下去,她的手一直握着孩子的手,脸上挂着轻松的慈爱的笑。女孩终于忍不住了,眼泪再次流下来:“妈妈,我很疼!”并轻声呻吟起来。母亲一边给孩子擦眼泪一边问:“你想大声哭吗?”孩子点点头。病房却是出奇的安静,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睡了。那时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了。“让妈妈陪你一起疼好吗?”孩子点点头又摇摇头。母亲把自己的手放在女孩的唇边说:“疼,你就咬妈妈的手。”孩子咬住了妈妈的手,可是眼泪还是不停地流。后来,孩子终于闭上眼睛睡着了,脸上还挂着泪水,母亲这时却是泪流满面。凌晨三
11、点的时候,孩子就从梦中疼醒了,她叫了一声“妈妈”,就轻轻地抽泣起来。母亲忽然没了语言,她不知所措了,嘴里只是轻轻地叫着:“我的孩子!”“孩子要哭,你就让她大声地哭吧。”一个声音在房间里响起。“孩子你哭吧。”房间里的人一齐说。他们竟是醒着的。“妈妈,叔叔、阿姨不睡了吗?”孩子哽咽着问,眼泪浸湿了她的头发。她的小脸像个天使。屋子里能走动的人都来到了孩子的跟前,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止不住地哭泣起来:“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懂事的孩子”那一夜,大家都没有再睡,大家都被感动着,被那孩子感动着,被孩子的母亲感动着,一个称职的母亲才会有这样优秀的孩子。 (意汇2005年第9期)11文章多次写母亲的脸上挂着“轻松
12、”的“慈爱的笑”,对于受伤的孩子,母亲为何轻松,又为何“笑”呢?(2分) 12文章多次写孩子的眼泪不停地流,孩子为什么不停地流泪?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孩子的眼泪不停地流呢?(2分) 13孩子想大声哭,为什么没有大声哭出来?(2分) 14为什么说这个孩子是个“懂事的孩子”?(3分) 15这是一则非常感人的故事,故事中最让您感动的细节有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下。(3分) 阅读我们是一家人,回答1619题。(14分)我们是一家人文/秦文君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13、 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14、。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
15、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
16、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读者2006第8期, 有改动)16体验细腻情感,回答:(4分)第段画线句“我的泪水掉了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与第3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17理解鲜明形象,回答:(4分)母亲开始坚决不同意“分伙”,可后来为什么又改变初衷答应了呢? “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 18揣摩生动细节,回答:(3分)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
17、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 19品味精彩语言,回答:(3分)“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这句话对表现全文的主旨有何作用? 三、作文(40分)20根据材料作文。胡锦涛总书记近来在两会上提出了“八荣八耻”的口号,其中有这样三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联系你的生活,对照这三条,你一定有引以为荣的喜悦,也许会有引以为耻的懊悔,请以“荣”或“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600字以上,主题自定,题目自拟,体裁自选(诗歌除外)。参考答案1B(A项中“攘”应读rng,C项中“晌”应读shng,D
18、项中“刬”应读chn。)2萃瘁 牍犊 益溢 睸眉3D(解析:“众目睽睽”表示大家都在注视的样子。句子的意思是在公共场所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所以“众目睽睽”用在此语境下不恰当,应当改为“大庭广众”。)4他尚未落伍。(点拨:此题中的余光中是著名的诗人兼散文家,知识渊博。他很明白在颁奖这样的场合下,最忌讳说套话、空话,且必须要和人物的身份相吻合,他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所说的话含蓄幽默,妙趣横生,把自己的心理话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众面前,让人感到和蔼可亲,不摆架子。)5秋色人似画中游6开放性试题,答案略。提示:对于台湾问题的处理,要有它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所以立法就有必要。多年来对台政策,对台湾问题
19、的解决,多数希望能够采取一个比较平和,甚至比较和平的方式,希望能够解决。希望两岸的统一能够是水到渠成。但是随着时局的改变,台湾的情势可能让中国政府感觉到,如果不采取一点有关于法律一种手法,那么台湾就会渐行渐远,所以这是产生反分裂国家法主要的关键所在。反分裂国家法体现了祖国大陆最大的善意。从1979年以来,祖国大陆一直努力用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一直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约束分裂行为。而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对台湾“台独”分裂势力不断挑衅的行为做了法律规范。7干瞪眼恨得咬牙切齿重重地啐了口唾沫气得直哆嗦 8板着脸,瞪着眼,说 咧着嘴,舞着手,大声吼着。9 “我会赖你这点米钱?以后一块儿结!”
20、“等你爹死了,这帐也就结了!”“村里几百口子人,你三番五次,只诈我”理直气壮地走了。解答时按题目要求写出两处即可。10提示:本题是对小说的综合评价。题目中的“赏析”对人物形象进行了评价,对小说情节进行了说明,解答时我们可以另从素材、写法、语言进行赏析,也可对题目中的“赏析”谈自己的看法。此为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言之成理即可。11母亲“轻松”的“慈爱的笑”表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母亲也是在用自己的行动鼓励孩子坚强。(开放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2孩子受了伤非常疼痛,所以流泪。当时的情况就是如此,多次写是真实表现孩子疼痛的程度。 13那时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了,好怕影响别人休息。 14意
21、志坚强,受伤之后仍懂得关爱别人,不因自己的痛苦而影响别人休息。 15开放题,表述合理即可。示例:小女孩非常疼痛但为不影响别人,只流泪而不哭出声来;母亲陪孩子“一起疼”。16因为“我”已感受到与亲人的隔膜所带来的凄楚(无助、委屈、脆弱等)。“分伙”之初的快乐是初次品尝自由(自主、独立)带来的快乐,“分伙”结束时的快乐是重新感受家庭温暖(亲情、关心)带来的快乐或是与家人消除隔膜、同心同德之后带来的快乐。17母亲决定让女儿经受一次锻炼,在生活中碰壁,然后自己回心转意。既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又表现母亲善解人意或照顾女儿的自尊。18细节一:“家人在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表明家人对我的关心。细节二:“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表明家人仍然在看着我,不放心我。细节三:“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子上放一副筷子”。“以往坐的”表明女儿在母亲心中的位置一直没变。19通过反复的手法,进一步点明全文的主旨。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