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使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 二、应用恰当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用简便方法计算88125”,学生和老师同时口算看谁先算出结果,当老师又快又准说出结果时,同学们都非常惊讶,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独特的方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
3、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平行四边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以前又学过一些与长方形有关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不过,他们对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给予成功的满足。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
4、在力量消失。”。 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一般采取竞赛形式来组织教学。 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
5、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其次,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巧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