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祁东县育贤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52837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祁东县育贤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祁东县育贤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祁东县育贤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问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敕(chì)造 两靥(yè) 诟(gòu)骂 嗔(chēn)视 B.憨(hān)顽  马谡(sù) 迤(yǐ)逦 懵(měng)懂 C.忖(cǔn)度 隐讳(huì) 掎(jǐ)角 城垣(yuán) D.亵(xiè)渎 阜(fù)盛 翠钿(tiàn) 教坊(fāng) 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脉膊 放诞无礼 委屈求全 再接再厉 B.誊写 名门旺族 融会贯通 摩肩接踵 C.赝品 鬼鬼祟祟 出奇不意 艰苦备尝 D.肄业 娇生惯养 掎角之势 既往不咎 3.填入下面各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我们翻译的这部《文化研究导论》应该说比较及时地 了这个空白。 ②如果我们承认自己的弱点,不再以自己并不掌握的本事 ,终究还能达到差强人意的程度。 ③“以人文代替语文”的现象已经在教材和教学中形成气候时,对这样的偏向可能存在的偏狭和遗漏,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   和反省呢? A.填补   自诩   置疑 B.填补   自诩   质疑 C.添补   自许   置疑 D.添补   自许   质疑 4.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当的一项 ( ) A.余光中又以《浪子回头》一诗,追忆那次重回厦门大学讲学的情景,字里行间充满了不绝如缕的乡愁。 B.萍水相逢的徽州人,只要听说祖上是“同一个祠堂的“便是沾了亲。 C.在慢性商业欺骗中,冒名顶替的“李鬼“可以冠冕堂皇地骗走商家的钱,而商家全然不知。 D.时装界在法国现在已经有点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味道了,因为上层品味在变化。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现在教师上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大概要花28小时左右的时间,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学校缺乏配套的教学资源造成的。 C.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器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6.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          (  )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         ,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①它以庄严的“中国红”为底色 ②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图 ③富有新意的运用这套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 ④它采用中国特有的印章形式 ⑤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 A.④⑤①②③  B.①⑤③④②  C.④②①⑤③  D.④③②①⑤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论王熙凤 王昆仑 在《红楼梦》一部大书的开始,我们第一次看到王熙凤,她那活跃出群的言动,彩绣辉煌的衣装,就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红楼梦》作者对于王熙凤出场的写作工力,也并不弱于托尔斯泰之写安娜·卡列尼娜的出场吧?她的出场是从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眼中开始的——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人皆屏息,她独放诞。特别是神情活跃,装饰辉煌,气势更高人一等。在这顷刻之间,王熙凤既“细打量”黛玉,称赞她生长得“标致”,又为黛玉母亲亡故而流泪,又责怪自己不该招引起贾母的伤心,又问黛玉读书、吃药,又关照给林姑娘搬东西,打扫屋子等等,这一连串明快变化的形象,已使我们一开始就看到这一人物的特征。作者更在这一小段速写之后,借贾母之口,对读者爽快地指出凤姐性格,叫她作“泼辣货”。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玉黛玉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固然是通过宝黛恋爱写一个家庭,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社会,实际上,作者曹雪芹用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败,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来作清朝康、雍、乾时代统治阶级的镜子。这正是作者伟大的成就。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已经挽救不了自己的灭亡,但它坚决要抢先一步扼杀下一个时代的新生萌芽和他们的恋爱自由。王熙凤就是一个濒于灭亡的大家庭统治层的执行者。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玉、黛玉、宝钗。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了出来,《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所以,可以说作者是把宝玉、黛玉、宝钗和凤姐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 在中国古典著作中,不容易找到以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凤姐不是《左传》的郑庄公、《史记》的汉高祖,也不是《金瓶梅》的潘金莲或《聊斋》的仇大娘。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行将垮台的封建家庭和行将垮台的封建王朝,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的当权者也会有着相类似的性格和作用。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持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挖空汉皇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加速地结束了汉代统治的也是曹操。凤姐在贾府的使命从某一种限度内看来颇有一些类似。《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足证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之不可忽视。 7.依据第二段,不属于文中所说的“写作工力”的一项是 ( )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特点。 B.侧面烘托的心理刻画。 C.揭示人物性格的服饰描写。 D.赞美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8.对王熙凤服饰描写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突现王熙凤在贾府与众不同的地位、身份。 B.一改传统人物描写的手法而浓墨重彩绘形绘神。 C.华丽的服饰之下,掩盖着其贪婪、妖艳、狡诈与狠毒。 D.人物的文化情调完全可以通过服饰表现出来。 9.“《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意思是 ( ) A.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生活的真实,同时具有文学魅力。 B.凤姐的形象具有性格的多重性,给读者不知何为恨何为爱的联想。 C.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能够引发读者更加丰富的想象或联想。 D.凤姐的形象就像《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既让人恨又令人爱。 2,4,6 10.下列各项表述,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 A.《红楼梦》塑造的王熙凤与托尔斯泰之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具有相同的艺术魅力。 B.作者认为,《红楼梦》一开场就奠定了王熙凤性格特征, C.“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是说王熙凤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起支撑作用的人物。 D.在中国古典著作的人物典型中,再也找不到用“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每题3分,共12分) 留仙《志异》一书,脍炙人口久矣。余自髫龄迄今,身之所经,无论名会之区,即僻 陬十室,靡不家置一册。盖其学深笔健,情挚识卓,寓赏罚于嬉笑,百诵不厌。先乎此后乎此之类书,无虑汗牛充栋,竟无能望其项背者。顾才大若彼。知寻常传文,不能以一介寒儒,表行寰宇,是笔墨骨格,未经轻造也,踌躇至再,未可如何,而假干宝搜神,卿志一生心血,欲以奇异之说,冀人之一览,其情亦足悲矣。是书流传既久,而俗坊吝于铅椠,将其短类半删去之,渐久而失愈多,殊甚恨恨。然好事者尚可广搜远绍,符其原额。已巳春,于甘陵贾氏假获睹雍正年间旧钞,是来自济南朱氏,而朱氏得自淄川者。内多数十则,平素坊本所无。余不禁狂喜,遂假录之,两朝夕而毕。后复核对各本皆阙,殆当时剞劂,即亡之矣。好事之家,得其一鳞片甲,不啻天球,余何忍听其湮没,而不公诸海内乎?然欲付梨枣而啬于资,素愿莫偿,恒深歉怅。兹于道光癸未,与德州刘仙肪雨夜促膝言及之;仙肪毅然醵金。余遂得于甲申秋录而付梓,俾遗珠得还合浦,不但为当时好事者之一快,即于风清月朗时,以杯酒酹告清曜先生之灵,九泉有知,应亦大畅其未偿之愿也矣。 道光四年,岁次甲申仲秋,黎阳雪亭段栗玉书于清源。 (节选自《聊斋志异》序) 11.下列加点字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余何忍听其湮没 听:任凭 B.知寻常传文 传:传记 C.顾才大若彼 顾:只,不过 D.俾遗珠得还合浦 遗:丢失、散佚 1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而假干宝搜神 ②遂假录之 ③是笔墨骨格 ④是来自济南朱氏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作者出版《聊斋》原因的一组是 ( ) ①留仙志异一书,脍炙人口久矣 ②其情亦足悲矣 ③是书流传既之……殊甚恨恨 ④内多数十则,平素坊本所无 ⑤余何忍听其湮没,而不公诸海内乎 ⑥然欲付梨枣而啬于资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⑥ 1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目睹《聊斋志异》手抄本是在雍正年间已巳春天,整理付印在道光甲申年秋天,其间经历了十五年多一点的时间。 B.此段序言讲到了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方法是:在嬉笑怒骂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价。 C.此段序言讲到了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态度,他用一生心血,认真描绘人物事件。 D.此文评价到《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时,说作者感情真挚,见识超卓。 第Ⅱ卷(主观题 108分) 四、(20分) 15.翻译上文画线句子(共6分) (1)寓赏罚于嬉笑。(2分) 译文: (2)其情亦足悲矣。(2分) 译文: (3)应亦大畅其未偿之愿也矣。(2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3分) 答: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5分) 答: 17.填写下面各句的空缺处。(6分,任选两句) (1)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 。 (2)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以上均出自(李密《陈情表》)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苏轼《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22分) 读书养气 李建永 人究竟为什么读书?或者换一个角度设问,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童年时的读书,说不出个为什么来,无来由地爱书,喜欢读书。 生在穷乡僻壤,没有多少书可读,就愈觉得书之宝贵了。用“如饥似渴”来形容此时的读书,真是再确切不过了。半拉子的“小人书”,没头没尾的古今小说和话本,见着就读,反复地读。饥不择食,什么“三六九日王登殿,文武人臣摆两边,一旁闪出个白虎官。……”之类的破旧书,在今天的小朋友们看来,是些什么东西!然而在当时,它之于我,简直就是奇书美文、精神大餐了! 读书,使我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色彩斑斓。 书给了我闯荡世界的动力和勇气。 转眼年届不惑。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但是“野孩子”的脾性未改,喜欢读书的“积习”亦未改——恐怕今生今世也改不掉了。只是在读书之余,脑子里不时地冒出“读书究竟有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吗?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趣味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养气,却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 略有删改) 18.文章谈读书养气的道理,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的?请根据文意概括说明。(6分) 答: 19.请解释第八段中“两脚书橱”的含义。(5分) 答: 20.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引用庄子的《逍遥游》,有什么作用?(5分) 答: 21.“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这一句分别用潮水、大海、泉水、波澜四个形象来比喻韩愈、苏轼、柳宗元、欧阳修四位文学大家的散文中的文气或风格。试就其中的一位,结合曾学过的文章,简要谈谈你对这个作家的“文气”或风格的理解。(6分) 答: 六、仿照下面所给的语句,另写两个与其表意相关、结构相同的句子。(3分)  欣赏高山,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欣赏大海,会在大海的的澎湃中感悟到气度与博大;             ;欣赏小草,会在小草的葳蕤中吸取执著与希望。自然界中的一草一物,都有妙境。 七、(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却拿了三块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那块?” “当然是最大的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 富翁一笑:“那好,请吧!”富翁把那块最大的西瓜递给青年,而自己却吃起了最小的那块。 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来。 青年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虽无青年的瓜大,却比青年吃得多。 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有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 吃完西瓜,富翁对青年说:“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利益,才能获取长远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看完以上故事,你对“成功”也许有了新的认识,请以“成功之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班次:     学号:      姓名:       考号:             ――――――――――――――――――――――――――――――――――――――――――――――――――――――――――――――――――― 祁东县育贤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答卷) 一至三大题 (选择题,共42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四、(共23分) 15.翻译上文画线句子(共9分) (1)寓赏罚于嬉笑。(3分) 译文: (2)其情亦足悲矣。(3分) 译文: (3)应亦大畅其未偿之愿也矣。(3分) 译文: 16.古诗鉴赏(8分)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3分) 答: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5分) 答:                              座位号 17.填写下面各句的空缺处。(6分,任选两句) (1)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 。 (2)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以上均出自(李密《陈情表》)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苏轼《赤壁赋》) 五、文学类现代文阅读(共22分) 18.文章谈读书养气的道理,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的?请根据文意概括说明。(6分) 答:      19.请解释第八段中“两脚书橱”的含义。(5分) 答:    20.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引用庄子的《逍遥游》,有什么作用?(5分) 答: 21.“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这一句分别用潮水、大海、泉水、波澜四个形象来比喻韩愈、苏轼、柳宗元、欧阳修四位文学大家的散文中的文气或风格。试就其中的一位,结合曾学过的文章,简要谈谈你对这个作家的“文气”或风格的理解。(6分) 答:    六、仿照下面所给的语句,另写两个与其表意相关、结构相同的句子。(3分) 欣赏高山,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欣赏大海,会在大海的的澎湃中感悟到气度与博大;             ;欣赏小草,会在小草的葳蕤中吸取执著与希望。自然界中的一草一物,都有妙境。 七、作文(60分) 600 600 800 1000 1.D 翠钿(diàn) 2.D(A膊-搏  B旺-望  C奇-其) 1,3,5 3.B(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添补:补充(用具、衣裳等);自诩:自夸,带贬义;自许:自我称赞,自命;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质疑:提出疑问。) 4.A(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句子的对象和语意都不适合用“不绝如缕”。) 5.C(A一面与两面不对应 B句式杂糅,或删去“造成的”,或者改为“这种状况是学校缺乏配套的教学资源造成的” D主语残缺,删去“对”。) 6.C(排序依据“中国的”“世界的”“传统的”“创新的”) 7. D(并非赞美而是为突出其在贾府的特殊地位和身份) 8. C(“狡诈与狠毒”不当) 9. A(联系“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回答) 10.B(A原文是说他们的“写作工力”相同,C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是说王熙凤在封建大家庭中的作用,D项原文是“不容易”而非“找不到”) 11.B(传,流传) 12.C(①借助于,②借得,③④这) 13.B(②是作者对《聊斋》一书的评价;④单列出来只是说明作者所获抄本与其他版本的区别;⑥说明。) 14.A(序文作者得到的是雍正年间的抄本,而非在雍正已巳春天得到的。) 四、(6分,每句2分) 15.(1)在嬉笑怒骂的文词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褒贬 (2)他的心情也是很让人悲叹啊 (3)也会使其无法满足的愿望得到满足 16.(3分)(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的心情。(5分)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表面写家人在想念自己,其实是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思想感情。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 17.(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8.(1)读什么书,养什么气(或“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读书是养气,是输入”)(3分) (2)养什么气,作什么文。(或“写作即是释放,是输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 (3分) 19.指自身气弱,读书不能融会、吸收的人。 20.引用庄子的话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读书不足,就会养气不够,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来” 21.能够对四位作家中的某一位的文气或风格有基本准确的解释给2分(潮——气势宏大; 海——博大深沉;泉——纯净明澈;澜——起伏多变),结合具体作品谈给3分;语言表述简明流畅1分 六、欣赏大树,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和尊严。 七、略 《〈聊斋志异遗稿〉序》译文 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书,受人赞美传诵已经很久了。我从儿童时期开始到现在,亲身经历的,无论是大都市的人家,还是偏僻的角落之家,没有一家不购置一本。大概他学问精深见识卓越,在嘻笑怒骂中寄寓着对人事的赞赏批判,所以百读不厌。此前此后同类的书,几乎汗牛充栋,竟然没有能够比得上他的。但是,像他那样的大才,知道寻常流传的文章,不能够凭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在全国彰显流行,这文笔构思,不能轻易达到,一再犹豫徘徊,没有确定怎样做,于是借助干宝写《搜神记》的笔法,姑且用它来记载一生的心血,欲用这些奇异的文章,希望别人看一下,那情怀也足以让人感到悲哀啊。这书流传很久,而那些一般的书坊舍不得化钱刻印出版(全部篇章),将其中的短篇删去了一半;时间越长,散失的篇章越多,令人非常遗憾。然而那些好奇的人还可以广泛地到处搜集,补足那书原来的数量。己巳年春天,我在甘陵姓贾的人家有幸借读到了雍正年间的旧抄本,是从济南朱氏家中得来的,而朱氏是从淄川得来的。抄本中多了几十篇,是平素书坊刻本所缺的。我禁不住狂喜,于是借来抄下那些篇章,两昼夜抄录完毕。后来又核对了其他版本都缺这些篇章,大概当时刻印的时候就已经缺失了。那些好奇的人,得到了一篇两篇,就像得到了珍贵的玉石,我怎么能忍心听任它埋没,而不把它们公之于世呢?但是想要刻印却缺少钱,平素的愿望不能实现,常常感到深深的歉疚惆怅。就在道光癸未年,与德州刘仙肪在雨夜促膝交谈说到这件事;刘仙肪毅然同意捐款。我于是能够在甲申秋天编辑出版,使那些缺失的篇章回到了《聊斋志异》一书中,不但对当时好奇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就是在风清月朗之夜,以杯酒洒地祭奠祷告清曜先生在天之灵,如果他在地下有知觉的话,也应该为其未尝之愿得以实现而感到非常痛快。 道光四年,年次在甲申仲秋,黎阳雪亭段粟玉写于清源。 15 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  页 (共12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