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学广角(2)——巧安排时间
新余市暨阳学校:陈婧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沏茶的策略》。课本第113页例题2。
教学目标:
1、 理解合理安排的方法,体会提高效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2、 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经历沏茶的探究过程,体会统筹安排的数学思想。
4、 在学习生活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沏茶问题的探究。
难点: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同学们,陈老师这有些草稿纸是准备发给你们用的,这样,你们认真观察老师的发法,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太慢啦!)那怎么办呢?你们说我该怎么发?(学生回答,说到了一起发,或同时发时,板书:同时)这个词用得真好!
课件出示青青草原。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陈老师带大家到青青草原上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呢?我们来到美羊羊的家,看看美羊羊今天在干什么呢?
课件展示:美羊羊说:“大家好,我是美羊羊,为了青青草原上的和平,今天我请了很多朋友来作客,也欢迎你们的加入。”
大家来猜猜看,谁会第一个到呢?(指名回答:懒羊羊、沸羊羊、喜羊羊等等。)
我们一起去看看是谁第一个到呢?课件展示:美羊羊:“喜羊羊,你是第一个到的,你的跑步速度不愧是最快的,你先坐会儿,我给你沏杯茶。”
美羊羊可真是好客呀,我要先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生活经验多不多,沏茶需要做些什么呢?(指名回答及补充回答:洗水壶、洗茶杯、找茶叶、沏茶、烧水、接水。)
看样子生活经验还是挺丰富的呀,根据这几个步骤,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一道工序所需要的时间。课件展示:每个工序所需时间。
再想想看,这几个步骤,哪些是必须要先做的呢?
(生:洗水壶、接水是必须要先完成的。)
二、 问题探究
1、 沏茶问题。
A、 组织讨论交流。
好,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如何能让喜羊羊尽快喝上水呢?讨论:四人一组,分工合作。找出最快的方法,并计算出你们这样设计所需的时间。
B、 学生汇报。
请一个组派代表来汇报过程。让学生上来摆(已经准备好的沏茶六个步骤的卡纸),并且说出他们的想法。
摆完后,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些符号将这些步骤连接起来呢,对了,用箭头连接起来,这样是不是更清晰呢?这种表示叫做流程图。
生可能会出现: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我与学生一起讨论,看看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发现这个过程需要14分钟。板书:1+1+8+1+2+1=14(分钟)
这时,我会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生: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
洗茶杯
︳
找茶叶
我们共同讨论,这个方案需要11分钟。板书:1+1+8+1=11(分钟)。这样的话,你们觉得哪种方案更快更合理呢?生回答第二种。为什么?发现在等待烧水的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去完成其他的工序。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巧安排时间。板书课题:巧安排时间。
小朋友们,现在陈老师有个问题,你们为什么会把洗水壶和接水会放在最前呢?(指名回答:注意卫生,接好水才能烧水。)那沏茶能不能放在烧水的同时呢?(不能,因为只有烧好了水才能沏茶。)
2、 感冒问题。
接下来看看喜羊羊和美羊羊在聊什么呢?
喜羊羊:“美羊羊,平时懒羊羊参加聚会最积极了,怎么今天还没来?”
我们一起去看看懒羊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懒羊羊:“5555555,我感冒了,吃完药后我还要去参加聚会呢,你们帮帮我吧!”
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用流程图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我收集学生的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
找杯子倒开水
1分钟
等开水变温
6分钟
找感冒药
1分钟
量体温
5分钟
展示作品时,让学生自己说出设计过程。并回答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什么这样列式。(设计意图:让学生不但能自己设计,也能够很好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思路更清晰,更深刻。)
3、 小结。
当我们碰到前面两种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去设计会让时间更短呢?先让学生说,我引导学生说完整。
小结:在一些安排上,首先应该找出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先做的,哪些事情是可以同时完成的,这样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三、 应用反馈
最后看看喜羊羊和美羊羊又在做什么呢?
喜羊羊:“美羊羊,客人们都到齐了,你赶紧去沏茶,我来帮你准备今天的聚餐,让我来露一手,等着瞧!”
课件展示:美羊羊只有一个电饭锅和一个烧菜锅,该怎样设计能让大家尽快吃上美味的饭菜呢?
洗电饭锅
1分钟
放米和水
2分钟
煮 饭
20分钟
烧 青 菜
3分钟
烧 鱼
6分钟
烧 肉
6分钟
烧 汤
6分钟
请学生独立思考。收集学生作品,投影仪展示。
生1:1+2+20+3=26(分钟)的设计,发现煮饭20分钟不够烧菜。所以将烧青菜放在煮饭的后面。这时我会引导学生,煮好饭后可不可以让它保温,我们暂时不管它呢?(可以)
投影仪出示学生的正确答案。
生2:1+2+21=24(分钟)
四、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和交流,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收获,你们有没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呢?
五、 送学生一句话
最后,陈老师要借用叔本华的一句话送给你们:“普通人耗神于如何打发时间,精干的人却耗神于如何有效利用时间。”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