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单位:钢新十一幼 作者:刘娜 性别:女联系电话:18636824506 邮编: 030003摘要: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由此看出好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但是现如今人们一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就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这样做很显然会给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关键词:家长心态 游戏教育 养成教育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会把事情变得更糟,这是几千年来大家都懂的道理。可是为什么科技文化越来越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反而又在
2、做着“揠苗助长”式的荒唐事情。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愈演愈烈,究竟是为什么呢?一、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及危害1、幼儿教育“小学化”-家长心态是“元凶”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本应该是轻松快乐的天地,然而,近年来不少幼儿园却开始“变味”,教孩子学拼音写汉字做笔算、给孩子布置书写的家庭作业为何幼儿园会出现“小学化”倾向?其实归根结底,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是主因。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赢在起点”这句话越来越成为家长们追捧的名言,家长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多点优势。孩子的压力增大,这是家长和社会方面造成的原因。有些家长说了“虽然说幼儿园阶段孩子应该快乐开发智力,但他们也具备一定的接受能力,可以学东西了
3、。在幼儿园,老师就应该教一些,要是上了小学跟不上别的孩子,到时候他会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跟不上。”这些家长在评价幼儿园教得好不好的时候,会以有没有学写字,有没有布置作业来衡量,实在是不妥当。但是家长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幼儿园与小学在某些方面未能恰当衔接,也会造成家长产生又想让孩子快乐又想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孩子强的矛盾心态。所以说家长的心态直接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的罪魁祸首。2、 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制度是“帮凶”在这个分数说明一切的教育制度中,分数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分数是改变一个孩子未来命运的平衡杠杆,分数是决定一个孩子教育程度的充分说明。虽然素质教育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4、但是几千年来的科举制度却扎根在每一个父母,教育者的心里。但是大家往往都会忽视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往往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探索性地学习,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能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后更有潜力。据教育专家研究,岁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多数孩子尚未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很难进行运算。因此,儿童提前接触小学课程只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影响其学习兴趣。但幼儿园取消学科学习,并不等于取消学科知识学习,而是用更适合幼儿的方式进行科学启蒙。例如大班教师
5、在户外时,引导孩子观察花木的颜色,属于美术启蒙;认识形状和数量,属于数学启蒙;练习用形容词来描述春游的过程,属于作文启蒙。这些启蒙教育会让宝宝们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 3、幼儿教育“小学化”-厌学、低能是“后遗症”有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提前学了一些小学的知识,但是入小学后成绩反而不好。为什么呢?到了小学再学幼儿园学过的知识,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经懂了的心态而导致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反而影响了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这样就会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
6、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在幼儿园占的那点优势,学的那些超前的知识,反而在这个时候成了孩子成长上进的绊脚石。再看看其他在幼儿园快乐游戏中养成好习惯的孩子,既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又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岂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二、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杰明斯的研究指出,五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一个18岁的孩子达到的正常智力水平来说,其中50%的智力是四岁以前获得的,30%是4-8岁获得的,20%是8-18岁前获得的。由此可见幼儿大脑发展速度之快,所
7、以我们要在儿童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做好幼儿的早期教育工作。中国现代儿童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研究的开创者陈鹤琴先生就主要早教要基于儿童的心理特征,并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来获得知识,并培养生活能力,把培养幼儿的生存力作为教育目的。这就提示我们好的幼儿教育关乎幼儿以后的能力,智力,身体能否健康快速的发展,是树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
8、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获奖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幼儿时期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
9、运。”这句话说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句话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三、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
10、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这些转化可以使儿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认识范围,从而对于促进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模式。日本著名的早期教育专家仓桥物三先生在就学前教育一书中指出,真正的,自发的生活是从游戏开始的。他把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点放在自由游戏上,并认为“自由游戏是保育案的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放置于基础的部分这一点必须认可”。 张薇,陈鹤琴和仓桥物三幼儿教育思想之比较,幼儿教育,2003年第四期所以幼儿教育中,游戏是中心,是主要的教育方式。但是只有游戏又是万万不行的,一定要把游戏引入到教学当中,对幼儿自发的游戏进行指导,或者通过给予幼儿游戏方法对自由游戏进行合理的诱导。从而对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和创造力、想象力进行充分的开发,激起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成功感,满足感,快乐感。看似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有诸多相似之处,实则有着千差万别。 结论: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为了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现实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