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最终确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实践语文核心素养:语言运用与建构、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借助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显现出来。 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
2、思想,明确师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鱼渔均授,还自主权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其次,教学设计要突出重点。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先整体感知,而后有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让学生明确这些重点段落和重点词句在全段、全篇中的特殊地位和对理解全文的重要作用,最后回到全篇,进而产生对全文思想意义和写作特点等方面的思考,最终产生共鸣,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再次,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实践。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汉语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以学生实践为主,精心设计出层次清楚、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活动程序,甚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和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世界的思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最后,创设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课堂的阅读,还远远不够。阅读也应在课外。语文教师,乃至所有教师都应该是阅读的人,以此带动全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