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润物细无声”-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黄春莲 音乐课不是培养学生成为音乐家,但是,很多家长与老师,一味的追求孩子钢琴要到多少级,舞蹈跳了几级等,他们往往只注重技术的传授,看不到孩子进行能动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潜在本能,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代替孩子的思想行为,而忽略培养了孩子的审美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成为当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深化教学改革,将素质教育渗透于音乐教育中,而不单单是技术上的培养,注重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不仅是当前也是今后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长期的紧迫任务。一、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首先,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
2、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具备音乐审美能力和素养,使他们喜欢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柏拉图说,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入”,并使“性格的变成高尚优美。”中国古代的乐记也说:“致乐以治心”。大纲中也十分明确地提出要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它所特有的美育功能。一般来说,实施美育或审美教育,其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单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这一形式,不但可培养并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
3、力、素养及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受教育者的高尚情操、净化了心灵,在对音乐的审美过程中使他们懂得辨别善、恶、美、丑,进而发展了其分析能力、处理能力、开发智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同一性。其次,音乐教育是一种充满活力又独具特色的教育形式。一般普通教育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如: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伦理道德的规范、体育技能的训练等,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音乐教育在最终目的上与此是一致的,它通过技能训练、审美教育、基本音乐理论与知识的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和配合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而为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4、具有较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铺路。从这一意义上说,音乐教育可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再次,音乐教育在教育手段和局部目的上又具有特殊性。它以听觉系统作为媒介,以抽象思维为源泉,直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创造能力,进而过渡普通教育的最终目标,既全面素质教育。从这一意义上说,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和媒介,因此,它又成为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音乐教育媒介和手段的特殊性,使它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一般来说,音乐教育的作用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这是因为:第一,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声音艺术,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形象性,同时又集知识性、艺术性及技艺性于一体。
5、它深刻、细腻地表达着人的情感,启迪着智慧、陶冶着情操、净化着心灵。由于音乐的这种特殊性,使我们在感觉着、欣赏音乐的同时,还透过音乐美的面纱,更深层次的揭开来自于大自然、生活以及世界等多姿多彩的奥秘。在美的感觉中,音乐让我们掌握了多方面的知识,并激励着我们去追求、开创美好世界。正是由于音乐的这种知识性、艺术性与技艺性,使音乐教育尤其在德育、美育及智育中发挥着极其特殊的重要作用。第二,音乐教育是集审美性及非审美性于一体的教育。审美性既审美功能,主要是指一切音乐作品都是对象化了的审美经验,作曲家在审美创造过程中反构思而成的意象世界,凭借一定的音乐语言载体物态化为音乐作品,成为现实的艺术审美存在。通过
6、对它的审美欣赏照,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境界最终得到提高和完善。非审美性也既非审美功能,它是指音乐是生活的反映,音乐中包含着大量的真和善的生活内容。它必然会对受教者的思想观点、伦理道德、认知能力、知识积累等方面产生种种影响,从而使受教者在非审美层面上获得教益。因而在音乐教育中受教者的知识文化、思想道德、审美素养、实践能力等审美、非审美的多方面综合素质可以得到全面培养和训练。第三,由于音乐教育的非审美性能溶解于审美性之中,而带有情感性和形象性,所以其感染力、吸引力、渗透力更强。此外,音乐教育的感性模糊性、不确定性与德育、智育的理性明确性、确定性相辅相成,故而使得音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
7、教育形式。因此,就教育目标来说,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那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就教育形式来说,音乐教育又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内容。由此可见,它在素质教育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具体实施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此,笔者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各种需求,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对音乐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培养审美素质,注重审美情感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学生审美情感素质的培养是音乐教育实施美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曾在学
8、科价值方面作出了“提高审美能力”的表述,同时也在教学目的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规范了音乐教学对于美育的实施,也充分显示了素质教育中音乐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密切关系。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美的感觉和表现。听音乐,如果没有任何感受、感觉,那么音乐教育就是失败的,素质教育对于美育的要求就无法得以实现,从而就会使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受到阻碍。正像奥乐夫所说:“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教师的无能和教育中的失败,使其不能认识到孩子本身所具有的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质,这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害。”音乐教育在其艺术表现上说侧重
9、于音乐情感的流露。在其内容和形式上自然、直接为主要特点、究其最终出发点是使学生能感受、理解和创造音乐。故而,从本质上说音乐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感教育,其教学目的的确立必然含有情感目标,使人的情感丰富起来,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上课期间,在我所执教的欣赏课春之歌中,我通过语言与多媒体相结合创设这一方式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激发其情感的。一开始,我就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图景。然后,用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调朗诵到:“在漂渺的春天大峡谷里。有这么一幅美丽的图景:春的旋律漾起了春的梦幻,那红的花,绿的草,在红与绿的律动中,超凡脱俗的境界里那缥缈的大峡谷,那里有着人间难寻的奇景,还有着怡人心性的天籁之音:流水潺
10、潺,树叶轻语、芦苇呼啸,山谷回声。”接着,我就播放音响让学生仔细的倾听,并引导学生从音乐的感受中多方面、多角度的展开无穷的美妙想象,在脑海中构勒出一幅幅春的美丽图景,之后,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他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如此这般在情景的创设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情感激发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另外也可通过音乐表演、巧问激情和情绪体验、再现情感等式来进行。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就是情感素质教育的使者,它浸透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歌一曲中,只有教师把音乐艺术的情感揭示出来,用生动饶有情趣的教学方法来激进学生,才能引发学生表现
11、音乐的真情实感。可见,审判情感素质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只有紧紧抓住这一核心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并落到实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牢牢把握这一核心原则。2、完美人格、德育渗透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来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音乐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手笔。”音乐有愉悦性、情感性、形象性等特点,因此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笔者认为,如
12、果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那么音乐会产生理想的协同效果。这是因为:首先,中国有名古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与理相互结合,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将德育融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二者相互配合,以情为线,以理为针,才能充分发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以理服人,音乐教育以情动人的整体作用。其次,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思想教育。但由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音乐教育在形式上就表现出了轻松愉快,通俗易懂,趣味性强。正是由于这些特性,通过教学方式的多种运用便调动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投入了情感,受到感染和启发,在不知不觉中达
13、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情感,陶治了情操,达到了“寓教于乐”、“以乐辅德”的效果,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德育要求。3、提倡学科综合,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修养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提高国民综合文化素质修养,是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国际竞争与科技进步所提出的迫切要求。所谓综合文化素质,它包括智力、文化素养、以及学习习惯、技能等方面。在普遍学校教育中,综合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是通过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物理、化学等学科表现出来的。综合文化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在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之间,音乐与教学
14、、物理、化学等基础学校极其相似,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也可以说,音乐在逻辑思维上与数学、物理、化学等有着某种程度的的联系。学好了音乐就有助于逻辑思维和记忆力的提高,从而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奠下基石。其次,就音乐的表现手段、表现内容而言,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它通过音响旋律的律动,表达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着现实社会生活。以其鲜明、抽象的音乐元素的组合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渲染着音乐氛围,创设着音乐场景,塑造着人物形象,表现着角色的性格和心理活动。而要把握、理解这些,都必须以文化基础素质来支撑。反之,对音乐理解的提高又将会促进文化基础素质及其理解能力的提高。再次,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国家、区域都有着不
15、同风格、形式和内容的音乐作品。因此音乐本身又与历史、地理以及人文风俗等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后,音乐本身又与文学、美术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美术与音乐合称为“姐妹艺术”。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形式上深入地表现着音乐,同时又被音乐所反映。例如:管弦乐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据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着著名的同名诗篇谱写而成。此外,唐诗、宋词、元曲、楚辞、诗三百等文学艺术,都与音乐血脉相连。它们反映着音乐,却又在音乐的反映中得到了更深刻、更形象的表现。又如: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音乐作品风格就是吸纳了以毕加索、梵高为代表的印象派绘画风格而成。其代表作大海、伊贝利亚等就深刻
16、的反映了这种抽象、立体的绘画风格。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把美术、文学与音乐所表现的形式和内涵在理解、感悟上也会变得更透彻。可见,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与音乐教育不仅密切相关,而且还相互促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把二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使素质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欣赏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向学生介绍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征、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以及居住地的地理环境等。在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时,可结合歌词向学生讲述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率领人民与封建五爷、反动军阀作斗争的历史故事。一堂课下来,丰富了他们对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学科各方面的知识。综上所述,音乐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它与各个学科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综合文化素质教育不仅可行,而且相当必要,这是适应全面素质教育发展和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参考书目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孟抗美著文学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音乐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音乐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2003年8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