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探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湖北谷城职教中心蒋红艳【摘要】本文从分析中职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入手,提出了中职计算机教学要以“夯实基础、强化技能、适应市场、服务社会”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从教学的目标、计划、内容、模式、考核等诸方面进行了专业课程设置阐述。【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 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宗旨与办学方向。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能否在发展的大趋势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主要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日益发展的就业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目前,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中职
2、学校的生源现状令人堪忧。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1、生源现状差由于大学和普高的扩招以及政府对中职学校的扶持政策,现今中职生入学门槛很低,基本没有分数要求。这样以来,大多数中职生的基础文化课程相对较弱,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不高,更有学生抱着到中职学计算机就是混学历混文凭的心理,在家长的强迫下入学,然后上网、玩游戏。2、师资力量弱由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软硬件更新换代很快,很多中职学校由于资金短缺,在教学设施方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毕业的学生也就不能掌握最新的技能,不能很好的适应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教师,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学校培养高素材高技能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计算机软硬件
3、更新快,导致很多教师专业知识相对陈旧,新的应用软件更是操作不熟;更有一些计算机教师非计算机专业出生,这样一来,师资力量更显薄弱。3、教材版本旧由于计算机硬软件设施的滞后,也就不能使用最新的教材;还有的学校,为了图便宜,选订老旧的教材。例如:现在的二维动画设计flash课程,软件已经更新到flash CS6了,我校还使用flash8.0,2008年的版本,无论从工具还是动画特效上,与现在的cs6相比,都逊色不少。4、考核方式单一现阶段,很多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都比较单一化,一套试卷或一套上机考题,评价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真正看出每个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中职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置及软硬件资
4、源上,呈现出结构不合理、陈旧滞后等现象,造成了教育和人才市场需求的脱节,导致学生就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或适应不了工作岗位的现状。为了让中职生能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需要,中职计算机教学要以“夯实基础、强化技能、适应市场、服务社会”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在教学的目标、计划、内容、模式、考核等多方面进行更新。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更新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以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目前,计算机专业正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办公自动化、平面广告设计与
5、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管、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应适应岗位需求,设置如下专业方向:1办公自动化:培养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的能力、文字报表编辑与处理的能力。2平面图像处理: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平面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的人才。 3多媒体技术: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的人才。 4网站制作:设置以网页三剑客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5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组建及互联网操作系统为主,培养初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三、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 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造成了教育和人才市场需求脱节
6、的现状,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扬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以中职三年制为例,在前两学年,进行计算机专业公共课程学习,最后一年第一个学期根据学生特长及爱好,分方向进行特长提高强化训练,最后一学期深入企业和公司实习。学年学期专业课程设置第1-2学年专业公共课第1学期操作系统、office、计算机基础第2学期Office、flash、photoshop第3学期Coreldraw、dreamweaver第4学期多媒体技术、网络与组装第3学年第5学期办公自动化班、动漫制作班、平面广告设计班、网站开发班、多媒体技术整合班、网络
7、搭建班(小班强化教学)第6学期深入公司或企业实习实践 四、计算机专业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1课程内容尽量“新” 中职学校计算机硬软件设施的滞后、教学内容的陈旧,已经成为中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脱节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让中职毕业生能很好的适应岗位需求,那么他们在校学习的内容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课程内容应尽量新。学校应选购最新版的教材,机房安装最新版软件,了解最新行业发展动态,让学生去学习、实践、体会和创新。2强化以技能为本位的课程内容的整合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教学目的是学以致用。因此要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社会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就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例如:计算机语言、计算
8、机技术原理、数据结构、算法等,这些理论性较重的课程,在中职阶段可以不开或少开,而以操作性为主的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小型局域网的搭建等课程,可以开足课时。同时,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任务性、项目性或案例性,切忌选择以理论讲解为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体现出技能性、实用性,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 五、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变革 1教学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计算机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会操作、掌握技能和制作出作品为目的。课堂上,教师应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启发与指导相结合,学生则是聆听、观看、实践。一堂课,教师讲演
9、10-15分钟,其他时间则由学生操作为主,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教学应以机房、多媒体教室为主阵地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室+黑板+粉笔”。 计算机教学要求直观、便捷、可操作,这些都是在传统教室用黑板加粉笔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计算机教学一般应采用多媒体教室教学和机房教学为主。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机房教学学生可以边听讲边实践;教师也可以分发自制
10、CAI视频,学生可以反复多次地观看教师的操作过程,不受时空限制,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3开通多种助学通道,为学生提供自主灵活的学习方式有效利用多种助学资源,充分发挥局域网、互联网、远程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例如:学校可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优秀案例或项目,发布在学校网站或上传到学校局域网,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时间自主学习。亦可定时集中优秀教师在网上进行学习指导或网上答疑,完成相应项目即可申请免考相应课程等等。这样开通多种助学通道,能为学生提供自主灵活的学习方式。4用竞赛的方式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中职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11、趣和学习动力。竞赛,是一种常用的激励机制。通过竞赛,能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挖掘自己的潜质。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例如:文字录入比赛、海报设计竞赛、动漫制作竞赛、计算机组装竞赛等等,让学生在竞赛中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让厌学情绪变好学动机。 六、教学考核评估应多元化 由于中职生的基础文化课程相对较弱,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不高,现有的单一的考核方式,会进一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恶性循环。根据计算机课程特点,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编号方式多元化考核内容1学分制在学校指定的选修课范围内,学生可自主选
12、择课程,考试合格,即得到相应的学分。总学分达到学校规定的分值,即为学业合格。2平均分设置允许不合格的课程数量和最低分数线,在最低分数线以上,部分课程不及格,各科学分数可互相弥补,平均达到及格即可。3实训课可上机操作的课程,都以上机考核成绩作为评定成绩。4项目课每学期的实训项目达到“优等”成绩,本学期的其它课程允许一门不及格。5竞赛在学科竞赛中得到前三名的成绩,本课程可以免试合格。6实践课最后一个学期的分方向发展的实践课成绩若为优等,则可以弥补前几个学期中某些笔试课程的不及格。七、对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1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说实话,中职学校很多计算机教师专业知识陈旧,软件应用水平低已是一个
13、不争的事实。现在中职学校的老师中,三十岁以上的居多数,他们也是学校的骨干,这些老师在校时学习的内容又如何能跟上当今软件发展的需要?所以,要办好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一批过硬的教师队伍才是当务之急,而能够做到这一点只能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培训要做实,不能搞花架子,走形式主义。2开发适合中职学校的系列证书现在各行业都需要从业证书,单靠一纸毕业证,不能说明人才优势。目前合适中职生的计算机专业证书,也就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联合企业开发一些适合中职生的系列证书,以能力和应用为主。比如:二维动画flash制作师、平面处理photoshop设计师等。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为社会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在数字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才能踏准时代的节拍,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蓝领”。【参考文献】【1】程满凤职业学院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 株洲技术学院2005/03【2】潘静,祁利平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 计算机教育.2007(11)【3】应世根 对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领域实施课程置换的思考 职教论坛.2007(33)【4】上海大众工业学校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2008,2,16【5】吴桂斌 试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 科技资讯.200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