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设计 【摘 要】国外教学改革表明小班化教学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由于我国的国情与国外相比存在差异,在无法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情况下,借鉴小班化教育理念所取得的成功经验,采用分层教学,从而达到小班化教学的效果。分层教学以因材施教原则为立论基础,从认知基础、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作业以及批改与评价几方面提出建议,并对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设计进行阐述。【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 一、导语 国家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注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
2、文献1须宏娟.对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不同评价体系的建构J.现代教学杂志,2008.(Z1).126-127.2耿红斌.关注差异 面向全体 共同提高浅谈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阅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0,(9).106.3袁仕理.七彩作业 彰显个性例谈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7,(4).15.4柏慧明.浅谈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6).126.5方玲.小班化数学教学中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2,(4).12-13.6封喜桃.杜国莉.从美国小班化教育改革实验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
3、).73-75.7吕永巧.利用差异实现个性化学习小班环境下语文课堂学生个性化学习初探J.浙江教育科,2007,(2).8杜志平.在小班化教学中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2002,(6).51-529施艳灵.对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J.数学教育研究,2011,(26).214因此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并制定出科学的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布置灵活的作业以及恰当的评价,使得每个学生受到平等公正的受教育的机会与发展自身的权力,并且帮助每个学生彰显个性,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二、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 美国在20世纪初开始了关于班级规模的研究,在各州进
4、行试验并取得成功。无疑小班化的教学形式可以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顺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小班化教育”是一些发达国家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组织模式。我国由于各地人口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经济条件等原因,只有上海在20世纪末开始了小班化教育形式,应当说效果也是明显的。另一方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独生子女增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对高素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社会对教育的诸多要求。但在目前全面推行小班化教育形式还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么采用分层教学,很大程度上能达到小班化教学的成效。可以认为采用分层教学是当下中国教育发展的趋
5、势之一。因为通过分层教学,能真正实施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的发展,同时为有特殊爱好和才能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知识领域。传统教学只能大一统地要求学生,在教学方法上顾及中间那部分学生,导致忽略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发展,学生渐渐厌倦,课堂效率下降。而分层教学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加了学生表现的机会,在课堂中给学生交流、体验、展示的时间,从而培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分层教学模式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也是一种推陈出新。它保留了原来的授课制的特点,还是以班级作为组织形式。但追求的是一种灵活性,旨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让每个学生都能表达内心的想法
6、,给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的课堂。分层教学以因材施教原则为基本,旨在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有的放矢、分层对待、合理灵活,既可以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有充分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避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拔苗助长,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分层策略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体的智能都各具特点,存在着个性化的差异。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注意每一个体在认知基础、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上存在的差异,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基础分层 教师首先需要对全班学生进行系统的了
7、解,再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每个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将决定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分层的依据是以学生的学习认知基础为主,学习能力、态度等为辅。A组为班级学习认知基础较薄弱,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而大部分的学生作为B组,他们的学习认知基础较好,态度也较端正,有一定发展空间;C组为学习认知基础好,学习主动性强,学习态度端正,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学生。 (二)目标分层 1.教学目标的分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一些有难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呈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效果。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针对整个班级,由于人数多,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
8、同,有些基础差的学生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有些优等生能轻易掌握知识点,想要拓宽知识领域却缺乏资源,而中等生在勉强吸收知识点的情况下达到了基本的目标。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笔者认为可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综合性目标。基础性目标为全班学生需要掌握并能进行分析运用的学习目标,即构建知识的主体。知识是探索的出发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渐构建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和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基本技能。发展性目标为大多数学生所设定,是能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
9、的能力,即能力的建构。学生是学习主体,不仅仅是学习基本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建构获得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此意。综合性目标为有能力的学生在达到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后,还能由学习内容获得一定的拓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数学的实践与综合活动中,能将数字、符号、公式、图形等转换为内在的一种认知方式,与现实问题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对数学的驾驭力,同时获得学习能力的发展。 2.学习目标分层在教师将教学目标分层后,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A组学生可以在完
10、成基础性目标后尝试发展性目标,在学有余力的条件下,适当的弥补自身在学习上的不足。B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后挑战综合性目标,努力进取,对知识进一步的消化吸收。C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综合性目标后,选择教师提供的更多知识背景和学习领域,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更上一层楼,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教法分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也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发展。有的学生学习认知基础好,接受新知识快,知识消化吸收好,而有的学生不易接受新知识,需要大量时间进行知识的消化吸收。当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目标也进行了分层,教学方法便不能再同传统的一样,需要进行
11、优化,以适应每个学生。笔者在此设想了三种方法。 兼顾差异。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能力的培养,都应该兼顾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和教师进行心灵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需要和认知基础进行平衡,适当的修改教学方法。在一个新的知识点产生时,教师可以与学生相互交流,帮助学困生理解,或者是采用一些动作、话语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不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先准备一些方法,并进行设计。可以在备课本旁注明哪些问题由哪些学生来回答;哪些学生口头说明是不够的还需要直观的图像资料展示;哪些学生容易走神,应该怎么吸引注意力等等。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使课堂呈
12、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作教学。课堂教学活动只靠教师一个是远远不够的,满足不了全班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组内合作和组外合作的方式。在每个组内选两名相对优秀的学生担任“小老师”的角色,每当教师在帮助其他同学时,可以让“小老师”对组内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解答,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再请求教师的帮助。这样可以减少课堂解疑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使“小老师”有更深刻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相对于C组,其他两组可能存在的问题更多,因此组外合作是非常迫切需要的,C组学生可以帮助其他两组学生进行解疑,不仅能获得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个别教育。对于班里的学困生,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关
13、注。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避免落下教学进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应该考虑到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可以请学困生进行回答,一方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督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给予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甚至进行一一辅导,一方面针对学习的难点、重点作较为详细的说明与解释,展示知识的推理过程,使学生能真正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要不断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同时养成认真仔细、不怕困难、顽强进取的学习习惯。 (四)作业分层作业设计时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业的数量、难度、形式都会
14、有所不同,但却是符合每组学生的特点,满足每组学生的需求。作业分层可以更好的照顾每个学生,使得每组学生不仅能吸收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在学有余力的条件下获得具有挑战性的发展。依据学生的分层和目标的分层,可将作业分这必做层和选做层。必做层的作业是全班同学需要掌握并且完成的,属于基础型题目。选做层包括综合型题目、记录型题目和自编型题目三个类型的题目。综合型题目是需要学生完全掌握知识点并能很好的分析题目,融会贯通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题目。也就是说每组学生需要完成必做层的作业,而选做层的作业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意向进行选择。记录型题目是将生活中所见事物记录下来,可以
15、是数字、符号、公式、图形等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家里的电话号码,根据号码的位数来确定数位,是千万位还是百万位;再如看到车牌号,看看能被什么数字整除,结合所学知识,能被2、3、5等数整除的特征。自编型题目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根据教师上课的知识点,自己动手编题目,然后再自己进行解答。更可以将自己编写的问题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换,交换的是一个问题,但收获的确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五)批改与评价分层作业批改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活动,对学生获得学习辅导以及知识点上的查漏补缺都是重要环节。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能发现许多问题,应该及时解决,从而使班级的教学活动能正常的进行。当教师批改完作业后
16、,学生应及时订正反思,但由于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将作业订正遗漏,造成学习效果偏差。因此笔者设想了三种方法进行改进。 一是随堂批改并订正。基础型的作业可以在课堂上批改,一旦发现错误能立即进行指导,督促学生进行订正,以免影响学习进度。二是随机抽查批改。每次批改时适当抽取几位学生的作业,可以是作业粗心或者不按时完成的,这样可以对该学生进行督促,纠正不良学习习惯,但此方法并不能经常使用,以免有些学生怀有侥幸心理,不完成作业。三是制定错题本集。每位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对批改后错误的题目进行收集,但要求不写出答案。教师可以规定一个时间,例如每个星期一次,完成该星期内的错题,再由教师进行批改,如果
17、还错就继续摘入到错题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错误。如果遇到多个学生错同一题,教师也可以选择在课堂上公开进行讲解或启发引导,还可以让解答正确的学生交流各自的思考与理解,帮助解答错误学生领会知识。针对作业分层的特点,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也要进行分层,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得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获得成功的喜悦。每组学生在完成所对应的作业后给予相应的评价及奖励。当A组学生有一点进步时,教师应当给予大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往更高的空间提升,而B组C组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既要激发学生自信心,又要避免学生骄傲情绪的滋长,影
18、响学生的进取意识。学期期末时可以根据学生得到的评价进行适当加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与进步。 四、分层教学设计的其他思考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除了考虑到目标分层、教法分层,作业分层等方面,还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由于将学生分层容易引起家长和学生的不满,本文的基础分层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每个人之间的差异而进行的分层,存在于教师自己心中,是不公开的,家长和学生是无意识的。教师应多给予激励式的评价,鼓励性的语言能给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进步快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公开表扬,并且可以告知父母。在作业选做方面,学生自己做出选择,但是对于可以完成选做层作业的学生却故意不做的情况下,教师应
19、当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培养上进心。 其次教师给出的分层不是固定的,在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应当进行不断的调整。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努力与进取,让学生保持求知欲,更好的发展自己。如果学生退步,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退步的学生,以便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尽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另外,教师设计的作业必须是合理的,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应避免出现一些不符合生活实际的题目,更不能出现一些生僻的词语和误导学生的语句。可以适当布置一个或两个需要学生长期坚持的作业。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坚持、不放弃的学习习惯。甚至也可以是需要每组学生之间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总结 在现当代社会的发展情况下,小班化教育将是一种必然趋势,但目前还未真正实行小班化还是大班额的情况下,我们采用的分层教学来达到小班化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但也同时存在着局限性,分层教学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更高,使得教师的压力增大、工作量增加。因此教育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与探索,任重而道远,让学生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下个性化的发展自己,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