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简析一、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的编写依据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于当年9月进入实验区。为此,教育部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领导并主抓这套教材的编写。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依据新课标编写,了解这套教科书,有必要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所强调的基本理念。这是我们把握和使用这套教材的前提。1.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
2、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程其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其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其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2. 课程基本理念和追求(1)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少而精、实用;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2)以学生发展为本 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关切,适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
3、建构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觉悟服务。(4)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5)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要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6)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评价主体、功能、目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较大改革。课标是教材
4、的依据,上述理念教材要体现。从大的方面说,教材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改革的方向,贯彻课标新理念。二、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结构的特点1.教材结构的设计思路总的来说,教材的逻辑结构按课程标准的顺序来构建。全书分为四个单元。2. 教材结构设计的总特点(1)力求以人为本,以市场经济生活知识、政治生活知识、文化生活知识、生活哲学知识为支撑,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2)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的逻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力求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控制教学总量。三
5、、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呈现方式的特点1.关于呈现方式的思考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要针对以前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概括。但主要的是缺乏对学生的关注,脱离学生的实际,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时代感,没有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为了增强教学的时代感,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教材的形式设计应该有新突破。也就是说,在教材呈现策略上应该下功夫。举个例子来说。帮人改正错误,通常的办法是批评。这种批评是必要的,但效果往往不理想。非洲有个部落,那里有个习惯用赞美去教训。谁犯了错误,就让他成为全族大会的主角,站在全族人面前。族人并不分析他犯错误的原因、谈危害、提希望,而是赞美他为族人做了哪
6、些好事,如何帮助别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而且真心诚意地赞扬他。当大家讲完,就高高兴兴地散会。在这件事中,犯错误的人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吗?不是。不知道自己错误的危害吗,也不是。他还会再犯同类错误吗?可能性更小。采用这种方法,尊重了犯错误者的发展,张扬了人的善性,同时也遏制了他的恶性。如果直接批评、遏制其恶性,反面有压抑其善性的可能,不利于他的进步。从达成教育目标而言,用赞美去教训可谓高明的策略。这件事对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启发,对于教材的形式设计有启发。如果我们把教材的理论和政治教育观点,一股脑灌输给学生,他们会因成人化、枯燥而不易接受,甚至有逆反心理。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南其辕而北其辙。如果我们在
7、形式设计上,先把学生引进真实的情景,提出他们关切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研究,调动他们已有的经验,理性地审视这个问题,则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纳入我们预设的轨道,引领学生朝我们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进发。这里涉及教材观、学生观的问题。现代教材观认为,教材不是陈述真理的圣经,不是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而应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建构主体。优秀的教材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积极开展活动的工具,是激发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平台。有鉴于此,我们的教材设计,从真实情景出发,由此引
8、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通过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景的设计,引领学生感悟内容目标的意义。在这种开放式的设计中,以求达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境界。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2.教材的呈现模式(1)单元管涌图:描绘本单元内容的梗概、思维的流向。(2)单元导语其内容是:话题引入,承前启后,提示单元主要内容、单元教学达成的主要目标。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话题,帮助师生高屋建瓴地统摄单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各单元的
9、导语连排,即整本教材的提要。(3)各课引言是单元导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是:课题的引入,承前启后,本课内容提示,学习本课的意义。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本课话题,帮助师生明了本课所要讲述的主题,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全书各课引言连排,即全书内容的概述。(4)框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一层次。有具体的内容框定,其分量一般讲一课时。(5)目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二层次,也是最小的层次,讲更小的话题。每框23目。(6)活动导入提供案例、情景和问题,是提供给学生的探究平台,也是合作探究的小课题。有的针对本框或者本目的主旨,有的针对某个观点。其作用,有的侧重于导入;有的提供合作学习的背景、课题、路径。(7)正文广义
10、上讲,教材活动设计和宋体字都是正文。宋体字主要用于事实的叙述,逻辑的论证,基本的结论,知识的剖析和运用,提出行为要求的预期等。(8)辅助栏目主要安排三类:一是名词点击(解释相关学科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正文);二是相关链接(提供例证性说明,图示性说明,扩展性说明,解释性说明,引申性说明);三是专家点评(侧重于理论上的剖析、归纳、介绍)。这些内容一般不要求学生掌握,为教材的中心逻辑服务。由于这些设计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推衍、思维逻辑的需要而精心安排的,所以它形散而神聚,为教学内容的主旨服务。(9)单元综合探究是本单元实质性内容,也是小课题、长作业。它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强调学生动手做、
11、体验、感悟;强调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对于单元综合探究,可以早做安排,然后让学生课下做,最后整理总结,把最终成果呈现出来。此外,新教材的语言力求简明、朴实、活泼、深入浅出;课文配以丰富的数字、图表、图片和漫画烘托主题,将重要的知识点尽可能以直观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观赏、阅读、理解和把握。四、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内容的新特点1.体现时代感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科技发展、生产飞跃、社会生活急剧变化。思想政治课要增强时代感,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就不能不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反映党领导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最新理论成果。因此,教材内容较以前的相比,内容上有较大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一方面
12、突出了国家的意志,紧跟党中央的新精神,另一方面更贴近了社会、贴近了生活,增强了教育教学的时代感。2.强调思想政治教育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这个文件是指导我们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指针。加强3.67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个伟大的工程:是振兴民族的希望工程、广得人心的民心工程、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培养新人的战略工程。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学生处处面临不良诱惑的今天,作为高中德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落实八号文件责无旁贷
13、,教材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为此,教材在安排具体教学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统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高尚道德品质的教育。3.突出能力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际是通过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复杂事物会辩证思维,在多种可能的选择中,引导学生学会权衡利弊、果断作出正确选择。说得高一点,就是教给学生参与社会各种活动的种种智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础的奠定和课程设计的开放性、实践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者是手段,前者是目的。经济生活、政治生
14、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需要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新课程设计上特别注意在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意义,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另外,新教材还特别注意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呈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目标。其着眼点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给予,而是把形成知识的过程的体验、把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放到了突出的位置。4.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就是要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
15、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来编写教材,就是要把学生感兴趣、对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用的知识、原理和方法写进教材,努力做到“少而精,讲管用的”。“少而精,讲管用的”,就是我们所选择的内容要有利于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有利于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有利于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有利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有利于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有利于使学生具有健
16、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新教材在选择知识、原理和素材时,牢牢把握和坚决遵循的原则。五、教材简析经济生活简析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新教材一共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以及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学的学习及教学中可能已经习惯了从生产入手,为什么新教材要从消费开始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教材强调以“生活逻辑”为主线,强调贴近学生
17、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显然,消费是最贴近生活的经济现象,一个哪怕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经济活动的人,他也一定接触过消费,尤其是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材从消费入手,有助于我们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个人要消费,就往往需要与别人交换,而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否则是没有办法去消费的。根据这一逻辑,本单元设计为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包括两个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这样展开的:刚才我们说了,我们的生活、消费需要商品,而
18、购买商品又离不开货币,由此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原来货币的出现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这一思考使我们发现,货币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神秘,货币原来本质上只是一般等价物而已。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一目:货币的本质。面对看起来神秘,实际上并不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货币究竟在经济生活中起一些什么样的作用。于是教材接着分析货币的基本职能,领着学生去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些构成了本框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进行商品交换使用的都是纸币,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本框的第三目,教材对纸币进行了科学分析。由
19、于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具有一些缺点,而纸币拥有金属货币并不具备的优点,因此,纸币这种价值符号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通用的交换媒介,(货币的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其中前两者是商品货币;当今社会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行使职能)然后教材接着分析纸币的流通规律,告诉我们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则可能引发通货紧缩。(不能从教材的文字推断货币供应等于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加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现代社会的主要货币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而不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千万不要以为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就等于发行纸币;通货膨胀有三种:需求拉动型
20、、成本推动型、结构性;纸币发行量过多导致的通货膨胀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拉动消费和投资;对通货膨胀不能作望文生义的理解)。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三目:纸币。第一课的第二框叫“信用工具和外汇”。人们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并不是只有现金结算,而是经常使用各种信用工具进行结算。于是第一目“信用工具”集中介绍两种常见的结算工具:信用卡、支票。老师们一定要注意,我们教材所说的信用卡是从广义上说的,而不仅仅指贷记卡及准贷记卡。第二目“外汇”则专门介绍什么是外汇、什么是汇率(外汇定义中的支付手段是广义的;汇率就是货币买卖的价格;必须学会识别汇率升值与贬值;与其他物品一样,货币买卖的价格汇率也是以供求关系为基础
21、,主要是受购买力平价的影响)以及人民币币值为什么要保持稳定。通过学习以上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货币的本质及职能,有助于学生理性地对待货币,克服拜金主义倾向。前面说过,要消费、交换,人们还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所以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就领着我们去认识价格现象,这一课安排了两个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安排了两目。消费者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同一商品的价格因时、因地而异,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教材首先就从这一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价格?在列举了气候、时间、地域及生产条件等主要影响因素后,(变动是时间维度,差
22、异是空间维度;学生要掌握间接因素是如何通过直接因素起作用)教材接着追问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渠道影响价格的,由此得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影响价格”这一理论,并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但是价格的高低波动并不是任意的,它的背后有一个价值在起着决定性作用。于是教材接着就分析商品的价值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随后分析了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最后,教材总结包括第一目在内的前面的理论,引出了价值规律这一重要经济规律。以上就是本框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的内容。如果说第二课第一框重点研究了供求对价
23、格的影响,第二框则反过来,即研究价格变动对生活及生产的影响。在第一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材首先分析了商品价格变化对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并得出一个结论:一般说来,商品价格越高,则消费者的购买量越少。接着指出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是不一样的。最后着重指出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一是替代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二是互补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如何准确理解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实际上就是需求交叉弹性;替代及互补是有程度大小之分的;要注意这里关注的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而不是其他的内容)。在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教材在这一目指出:价
24、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可以为广大学生认识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货币认识完了,价格也认识完了,自然该去消费了,所以第三课就引导大家去认识消费现象了。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包括两个框题:消费及其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第一框的第一目“影响消费的因素”,教材主要依次分析了居民收入及物价水平这两个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其中在考虑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时,教材分别分析了当前收入、未来收入及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分别对应着宏观经济学中的凯恩斯消费函数
25、;永久收入及生命周期储蓄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第二目“消费的类型”,教材首先主要从交易方式的角度依次分析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然后还从消费目的角度对消费类型进行分类,并指出了消费变化的一般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注重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消费。在第三目“消费结构”,教材首先指出什么是消费结构,接着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即消费结构的变化受经济发展水平及收入水平的影响,最后教材重点分析了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并对恩格尔系数大小变化的含义、意义进行了分析。教材在第二框的第一目“消费心理面面观”,主要分析了四种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现象: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实
26、心理引发的消费现象,(要注意区分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教材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各种消费心理的基本表现,并一一对它们作出了科学的评价。第二目“做理智的消费者”,教材依次分析了若干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学习以上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它的设计是出于以下考虑。金钱是什么?钱能做什么?金钱应该怎样获得?钱应该怎样利用?这是本单元的综合探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一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本单元的知识点是介绍货币、价格、消费。货币就是金钱,商品价格是用钱来表现的,消费不外
27、乎是怎么花钱。所以金钱观问题与这三课的内容都密不可分。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其次,正确对待金钱,在高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金钱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此外,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代高中生有更多的机会与金钱打交道。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可以避免他们陷入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再次,这一问题可操作性强,便于在班级形成探讨、争辩的气氛。对金钱观的看法,在社会上可谓众说纷纭。搜集相关的关于金钱观的观点,并对它们进行争鸣、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消费离不开商品,我
28、们消费的商品从何而来?当然是生产出来的,因此,顺理成章,第二单元就应该研究、分析“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生产”。正是按照消费离不开生产这一逻辑,教材在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首先介绍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材首先从四个方面指出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然后从三个方面介绍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这就是第一目“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内容;过渡到生产以后,教材则在第二目“大力发展生产力”重点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出发介绍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发展生产,二是主要分别从国
29、家的工作中心及改革两个方面介绍如何发展生产,这是这一目的重点。教材在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则重点介绍我国生产的基本制度背景,这一框包括两目: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第一目,教材指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然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一一进行了介绍,主要是介绍它们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教材接着介绍并分析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指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最后,教材告诉我们如何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第二目,教材首先对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一一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它
30、们的含义、地位、作用,在介绍完这些内容以后,教材接着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并告诉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是与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及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相适应的。商品是由谁生产出来的?在现代社会,财富主要是由劳动人民在企业中创造出来的。所以,第五课就专门分析财富创造的主体,正是按照这一逻辑,第五课叫“企业和劳动者”,它包括两个框: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包括两目: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在第一目,教材首先介绍什么是公司及公司的基本特征,然后重点分析公司的两种基本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对它们之间的区别
31、及共同之处,教材一一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最后,教材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包括两目:劳动和就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在第一目,教材首先十分明确地告诉学生:劳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光荣,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然后教材对就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顺着这个逻辑,教材接着针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问题,从国家和劳动者个人这两个方面介绍如何解决好就业问题,尤其是重点强调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在第二目,教材介绍了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而重点则是从国家和劳动者个人两个角度介绍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既然财富的创造离不开企业,而创
32、办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教材接下来分析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对企业来说是筹资,而对提供富余资金的人来说,则是投资,所以第六课叫“投资的选择”,(这里说的投资不同于“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其实连接这一课的逻辑是介绍企业的筹资方式,这一课包括两个框: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并不等于存款;储蓄在经济学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储蓄存款,二是指一切不用于当前消费的收入)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包括两目: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第一目,教材对什么是储蓄存款、我国的主要储蓄机构及储蓄存款的回报利息(利息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反映了时间的价值)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最后,教材对储
33、蓄存款的两大基本类型活期储蓄及定期储蓄的特点作了重点分析。在第二目,教材主要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及结算业务。第二框包括“股票、债券和保险”包括三目: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稳健的投资债券;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在第一目,教材对什么是股票进行了介绍,并指出股东享有的基本权利,指出股票不可退还但可以转让。接着教材对股票投资收入的来源作了介绍,由此指出股票投资的特点高风险、高收益。在第二目,教材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债券后,将重点放在介绍几种主要的债券形式上,学习了这一部分内容以后,我相信学生会对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这三种投资形式的特点有一个基本完整的了解。在第三目,教材会告诉
34、我们什么是保险,保险业务有哪些基本类型,(风险是随机事件可能结果分布的离散程度,即标准差或方差;风险也不等于意外事件,不等于损失;严格说来保险不是投资)以及订立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设计这个综合探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认清就业前景,掌握就业常识,了解就业及自主创业必备的基本素质,从而为成就个人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将来创造社会主义大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二单元介绍完生产以后,接下来该介绍什么内容呢?逻辑十分明确,既然已经创造出了财富,那么接下来当然就得介绍这些财富该如何合理分配。因此,顺理
35、成章,教材的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就是“财富分配”,告诉我们“为谁生产”。所以这两个单元,第二单元是谈财富的创造,第三单元是谈财富的分配。财富分配主要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方面。在第三单元的第七课,教材介绍个人收入的分配问题,所以第七课就叫“个人收入的分配”。这一课包括两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在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阐述了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及其意义,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第二目“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材介绍了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36、重点介绍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及其意义。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包括两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首先介绍什么是公平,并告诉我们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及意义,接着,教材重点阐述了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措施。在第三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材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效率,(效率包括三层含义以最节约的方式生产产品、产品组合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在消费者中间合理分配;经济学就一个效率,不存在多个效率)效率与公平之间的辩证关系,然后介绍我国为什么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这一关系。在介绍完个人收入分配后,第八课向我们介绍国家收入的分配。这一课包括两个框:“国家财政”及“征税和纳税”。在
37、第一框“国家财政”,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财政的三大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区分经济运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可滥用)这一框还介绍了财政的基本理论,主要要求学生把握财政的含义,财政收入的四个来源、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财政支出的五个方面以及财政收支之间的关系。第二框“征税和纳税”是继续在分析国家的收入分配。这一框包括两目:“税收及其种类”及“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一目主要讲税收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什么是税收,重点是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及固定性。关于 “我国税收的种类”,教材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两种税
38、种,在这里,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理解它们的含义、特点及意义。第二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则对学生进行依法诚信纳税教育,告诉学生为什么要依法纳税,违反税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违反税法将会受到哪些处罚。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效率与公平问题是收入分配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同时又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设计这个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分组讨论、全班辩论、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寻求二者之间的统一,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树立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党的路
39、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前面三个单元分别介绍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也就是说,对经济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作了初步的介绍。那么教材接下来该说什么呢?大家知道,自从人类有了商品交换以后,社会经济活动就都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四个环节。然而在不同的社会,这些经济活动表演的舞台就不一样,那么在我们国家,这些经济活动是在什么舞台上表演的呢?在我们国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些经济活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的,因此,在第四单元的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材着重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基本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学习这一课有助于高中生深入理解我国的生产、交
40、换、分配、消费。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两个框题: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第一框的第一目“市场调节”,教材首先从资源的相对稀缺出发,分析了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然后介绍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以及市场调节的优点。在第二目“市场秩序”,我们的教材首先从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离不开市场秩序出发,指出了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接着教材着重介绍如何规范市场秩序,一是市场秩序的规范离不开市场规则,二是加强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千万不要把社会信用制度等价于道德伦理,它是以市场化、法制为主)。在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教材首先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一是市场不能做的领域,二是市场
41、能够做,但由于“三性”可能做不好的领域,然后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由此带来的后果:资源配置、利用的低效率,经济波动,收入分配不公。在第二框题的第一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材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然后分别从所有制、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等三个方面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第二目“加强宏观调控”,教材的分析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二是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那么,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些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简单说来,近期目标是为了全面建设一个小康社会。因此,第十一课叫“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习这
42、一课以后,大家会对我国经济活动的目标有着全面的认识,有助于高中生深入理解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包括两个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第一框题的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教材首先主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介绍我国总体小康的成就,然后指出总体小康水平依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及发展很不平衡的。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大好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第二目“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中,教材一一介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几项新要求。第二框题的第一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材首先从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引出科学发展观,然
43、后着重介绍、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在第二目“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教材主要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五个方面入手,介绍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前面十课在分析我国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暂时不考虑我国经济生活与外界的联系。当然这是不符合现实生活的,不过现代经济学都是这么做的。因此,在最后一课,我们的教材把经济生活放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所以第十一课叫“经济全球化与
44、对外开放”。因此,加上这一课,我们整个教材的思路,或者说逻辑结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舞台上,进行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等生产活动,以建设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包括两个框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在第一框的第一目“经济全球化趋势”,教材主要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载体,在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材主要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在第二框的第一目“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教材主要分析世贸组织的功能、原则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活动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45、并指出如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在第二目“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教材首先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并介绍我国二十多年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即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然后教材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使得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接下来教材的重点就是从“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出发,介绍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在最后,教材指出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设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这一探究活动,有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抓住各种机遇,勇敢
46、迎接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大好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探究展示的,正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第二,青年是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因此,必须培养他们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本领。在第十一课主要是从战略、宏观层面介绍我国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至于具体怎么采取各种措施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十一课并没有讨论。本综合探究希望学生结合本地或我国的经济建设实际,针对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在充分搜集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因此,本探究活动是属于操作
47、层面的。第三,应当说,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一个方面是必须让学生加深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另一个方面是必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探究活动涉及的面很广,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正好可以实现上述两个目标。政治生活简析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政治生活全书由四个单元组成,分别是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一单元由两课组成。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本单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主观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
48、与义务。公民的生活不能回避政治的主题,本部分教材立足于公民个体的政治生活,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可感可知并能参与进去的政治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公民生活在怎样的政治背景、政治环境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如何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我国公民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它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使学生了解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必须履行应尽的政治义务,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都要遵循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学习和实践中,明确我国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途径和方式,提升参与政治生活所应有的正确态度、理性思考和操作能力。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二单元由两课组成。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第二单元与第一单元的内容有内在的联系,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们的政府作为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在社会生活中,与我们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不仅自己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