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历史下册各课复习要点 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为了筹建新中国 时间:1949.9 地点:北平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关人民纪念碑碑文的有关问题: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
2、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三年以来”指哪些年?(19461949) 属于中国哪个历史时期?(解放战争时期)2.“三十年以来”指哪些年?(19191949) 属于中国哪个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以哪一事件为开端?(五四运动)其依据是: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显示了伟大的力量。3.“一千八百四十年”中国发生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鸦片战争)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目的是什么?(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5从碑文中,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什么精神?(
3、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它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至此,祖国
4、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二 土地改革 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时间:1950年1952年底3.措施: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步骤: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5、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见书13页图 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答:这种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在这次土地改革中,为什么要保存富农经济?答: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5.结果: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6.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 三 大改 造 1.方式:农业-
6、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国家赎买政策(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完成的意义: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答: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 背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时间、地点:1978年底 、北京。内容:(思想上)
7、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二、改革开放 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的目的: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对内改革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
8、村经济发展。农村改革主要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率先改革的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作用: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城市改革: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实行经营责任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2、对外开放 原因:是为了引进外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根本目的: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的举措: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
9、沿海城市。成立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 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简要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答:1)1980年创建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对外开放;2)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区,形成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3)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党的十三大邓小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党的十
10、四大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4)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2、内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海峡两岸的交往1、新中国成立,两岸关系的变化: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打破了被隔绝状态,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1990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
11、协会成立,1992年并在“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a.地点:新加坡;b.人物:汪道涵、辜振甫;c.内容: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d.影响:海峡两岸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2、海峡两岸的交往: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基础):a.党和政府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和采取的政策;b.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c.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民族。交往的具体表现:a.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b.文化旅游。两岸交往的感谢和启示:a.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b.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1年重大历史事件周年复习1、 逢“10”周年1)郑成功收复台湾450周年; 2)辛亥革命100周年 3)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4)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5)新中国重返联合国40周年 6)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 7)我国加入APEC20周年 8)巴黎公社140周年 9)俄国农奴制改革150周年 2、 逢“5”周年(1)、北伐战争85周年(19262011);(2)、西安事变75周年(19352011);(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55周年(19562011);(4)、美国建国235周年(1776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