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概念及概况l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动宿主天然防御机制或给予机体某些物质来取得抗肿瘤的效应。l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深入和进步,生物治疗已经逐渐发展为治疗肿瘤的第四种手段。面向21世纪的肿瘤治疗,抗癌药物的发展将从应用细胞毒性药物攻击肿瘤细胞转向非细胞毒性靶向性药物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和应激反应来杀灭肿瘤细胞,其中生物治疗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肿瘤的生物治疗其有别于肿瘤的手术、放疗及化疗,肿瘤的生物治疗不仅可单独应用,也适于与手术、放疗及化疗联合应用,且不产生严重副作用,所以很快在生物高技术相对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
2、泛开展起来。我国肿瘤生物治疗也正在与国际接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免疫治疗的回顾及现状1l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以往治疗主要是手术、放疗和化疗,由于近几十年免疫学的进展,免疫治疗也被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措施。l开始人们用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和灭活的肿瘤细胞及其提取物充当特异性的疫苗来治疗肿瘤,试图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有所突破。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免疫治疗的回顾及现状2l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
3、发展,给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l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先描述了用于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杂交技术,开始了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世纪80年代,细胞工程技术可使巨噬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等大量生产,使之用于临床成为可能。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免疫治疗的回顾及现状3l近十几年由于DNA技术的进步,利用基因工程可以大量生产重组糖蛋白,如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克隆刺激因子等十数种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细胞因子。人们对肿瘤免疫治疗的理论及实践又有了新的认识,并
4、建立了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以外的肿瘤第四治疗程式肿瘤的生物治疗。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免疫治疗的回顾及现状4l上述技术的发展,美国癌症研究所Rosenberger实验室的Grimm等首先描述了 外 周 血 淋 巴 细 胞 经 白 细 胞 介 素2(interleukin2,IL2)体外诱导培养活化后,可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称之为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 cells)。以后又发现浸润在肿瘤细胞间质中的淋巴细胞经IL2活化后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效应,称 之 为 肿
5、 瘤 浸 润 淋 巴 细 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免疫治疗的回顾及现状5l在此基础上,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将体外活化的抗肿瘤效应细胞回输给肿瘤患者,给 过 继 性 免 疫 疗 法(adoptive immunol therapy,AlT)增添了新的内容,引起了世人瞩目。目前,基因重组细胞因子的大量生产,可提供足够的IL2、TNF、IFN等生物活性物质,有希望导致肿瘤免疫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临床应用原则lBRM的主要临床用途:l治疗恶性肿瘤;l治疗免疫缺陷病;l试用于自身免疫病;l慢性细菌或病毒感染的预防及治疗。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学的迅速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的第四治疗模式。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临床应用原则l(1)肿瘤免疫治疗的最佳情况 一是肿瘤特别小且身体状况好的病人,二是治疗时没发病,但具癌肿高复发率的患者。故通过手术或放、化疗使肿瘤缩至最小时免疫治疗最有效,阻止作用也最好。l(2)根据宿主免疫功能状况选用适当的免疫治疗,如要使宿主恢复免疫防御功能是主动免疫治疗,来自供体的免疫
7、细胞或抗体介入为被动免疫治疗,促使供体免疫白细胞传递信息给宿主细胞者为继承免疫治疗。未经长期细胞减少治疗,且肿瘤负荷很小者,用佐剂治疗最有效。l(3)手术、放疗、化疗期免疫功能受到暂时抑制,阻止新的免疫药物发挥效应,须待抑制作用过后再行免疫治疗。一般手术后12周,放、化疗前和放、化疗的疗程之间均为免疫治疗的恰当时机。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临床应用原则l(4)给药方法如为每天给药可致免疫调节剂的耐受,一般间歇应用较成功。l(5)细胞因子治疗并非无不良反应,不同种类其不良反应严重性不同。高剂量的细胞因子可出现病毒感染症状及血管
8、渗漏综合征,甚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均可对症处理。l(6)在免疫系统精细的调节网络中,细胞因子不会孤立作用,故联合应用的生物效应较明显。必须注意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和使用的先后顺序。l(7)免疫治疗的前、中、后应测定病人的免疫功能,根据病人的反应调节给药方案,避免免疫失调而促进疾病的发展。l(8)生物化疗的应用中,如加用白介素2,有可能减少耐药基因的表达,甚至有可能逆转耐药基因,这或许是生物化疗疗效增加的一个因素。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生物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1.细胞因子 2.过继免疫疗法 3.单克隆抗体 4.肿瘤疫苗 5.基
9、因治疗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细胞因子1.干扰素(interferon,IFN)2.白介素(interleukin,IL)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 TNF)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CSF)5.其他 如转化生长因子(TGFp)、趋化 因 子(CK)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干扰素(interferon,IFN)l干扰素通过增强吞噬细胞、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分化,调
10、节其表面抗原机制,发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干扰素(interferon,IFN)l主要适应证:l毛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肾癌和膀胱癌等效果较好;l与化放疗联合,应用于各种恶性实体肿瘤的治疗。l剂量与用法:剂量每次36MU,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10次为1疗程。通常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不良反应有发热、寒颤、乏力、肌痛和厌食等,一般在注射后48 h内自行消失。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干扰素(interferon,IFN)l张国英等干扰素
11、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0例,I期期采用CHOP方案,期期包括复治患者采用MHACOD方案。联合治疗组加用干扰素肌肉注射,1MUd1,连用10d,为1疗程,第2个周期化疗时再用第2疗程。两组疗程均在4周期以上,联合治疗组干扰素治疗均在2个疗程以上。联合治疗与单纯化疗相比,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提高,中、晚期及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疗效明显提高,中位缓解期及无病生存期延长,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干扰素(interferon,IFN)l杨璐等评价干扰素与白介素2瘤体局部注射配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临床疗效。对照组26例单纯
12、化疗,化疗配合IFN与IL2的治疗组34例,每次IFN 36MU+IL2 051MU瘤体局部注射,每3d注射1次,每个化疗周期使用35次。结果对照组化疗2周期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12例,有效率为462,化疗4周期后CR+PRl6例,有效率为602,治疗组化疗2周期后CR+PR22例,有效率646,化疗4周期后CR+PR27例,有效率794。结果表明IFN与IL2配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高于单纯化疗组,可明显缩短化疗周期,减轻毒副作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干扰素(interferon,IFN)l田春桃等对33例恶性心包
13、积液患者心包腔留置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并以干扰素针15MU腔内注入,23 d后重复引流并再给药1次。结果33例中完全缓解20例,好转10例,有效率909(3033)。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白介素(interleukin,IL)l是指由白细胞产生的可以调节其他细胞反应的任何可溶性蛋白或糖蛋白物质。目前,以白介素命名的细胞因子已达15种。其中以白介素2(IL2)研究得最为深入,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白介素(interleukin,IL)l作用机理及作用:lIL2主要由活化
14、的T淋巴细胞产生,IL2具有激活和扩增T细胞和B细胞,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诱导肿瘤杀伤细胞(如LAK,TIL)作用发挥,促进许多重要细胞因子(如IFN,TNF等)产生与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IL2对肾细胞癌、黑色素瘤等肿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使瘤块缩小及防止其转移扩散,甚至使肿瘤完全缓解。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白介素(interleukin,IL)l用法用量:l临床上应用的IL均属基因工程产品,主要以IL2联合其他细胞因子(如TNF,IFN)局部注射为原则,亦可静脉输注IL2和LAK细胞。IL2局部应用可采取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瘤体
15、内直接注射、胸腹腔内注射、淋巴结周围注射、膀胱内灌注和肝动脉留置导管注射等方法。一般每次剂量为011 MU,23d注射1次,依据病情及不良反应情况,每疗程给药320次。IL2与IFN,TNF,CD单抗及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更好的疗效。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白介素(interleukin,IL)IL2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寒颤、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停药后均可自行恢复,在治疗前后给予消炎痛、地塞米松、异丙嗪等药物,可减轻或控制副作用。毒副作用大、价格昂贵、半衰期短影响了IL在临床的推广。近年来有改善。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16、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白介素(interleukin,IL)临床应用l1990年Fisher等报道了经静脉给大剂量IL2的治疗方案,255例转移性,肾癌患者有15获得缓解。全组255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是163个月,510年生存期1020。这一方案的疗效优于任何传统疗法,包括化疗、激素治疗和单药IFN的治疗。Fisher的给药方法为IL2 026072MUkg-1,静脉点滴15min,每8h重复1次,连续5d,经5-9d休息后再重复该剂量为1疗程。对有效和稳定者可每612周重复疗程。由于本疗法可引起严重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水液潴留、低血压、心肾功能减退等毒副作用,因此美国国家
17、肿瘤研究所外科部研究了小剂量72 kUkg-1,d1-5,皮下给药,具体用法为第1周025MUkg-1,dl,然后第26周减半使用。此方法有效率11,毒性相对较小。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白介素(interleukin,IL)临床应用l高剂量IL2对黑色素瘤可取得1520的有效率,其中6可获完全缓解。对266例患者长期随访的结果表明在获完全缓解的患者中,69都能长期无病生存,中位随访的时间5年。随访20个月的有效患者基本都无复发,这部分患者实际上已被治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最近总结11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其中57例术后以IL2和
18、IFN为主的生物或生物化疗的中位生存期为27年,3年存活率368。而54例术后常规化疗放疗的中位生存期为17年,3年存活率125。二组疗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白介素(interleukin,IL)临床应用lIL2用于消除癌性胸腹腔积液效果肯定。周玮采用重组人白介素2(rl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2例,在胸腔积液尽量排净或明显减少后将重组人白介素2 04 MU用9gL1氯化钠溶液稀释后注入胸腔内,嘱患者多次变换体位,使药物与胸膜广泛均匀接触,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注入药物后夹闭引流管,24h后开启继续引流。如1周后复查胸片或B
19、超显示胸腔积液未能控制,排液后重复给药1次。结果CR 17例(占405),PRl8例(429),CR+PR834。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白介素(interleukin,IL)临床应用l杨秀枝等对60例恶性胸腔积液行白介素2和顺铂腔内注射,对控制胸腔积液有显著疗效。行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尽量将胸液放净,治疗组接受白介素2 22MU+顺铂40mg,分别溶人9gL-1氯化钠溶液200mL中缓慢注入胸腔(注毕嘱患者变动体位),每周1次,不超过5次,4周后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对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有效率达90,同时副反应发生率明
20、显降低,而且中位生存期亦明显延长,与文献报道的5个月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认为白介素2与顺铂联合腔内注射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之一。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坏死因子(TNF)l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主要由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巨噬细胞产生的TNF命名为TNF,T细胞产生的为TNF,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是TNF。在TNF多种生物效应中最受关注的是抗肿瘤作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坏死因子(TNF)抗肿瘤机制lTNF抗肿瘤机制为:对肿瘤细
21、胞有直接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抑制作用;血管阻塞所致的肿瘤缺血性坏死;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可导致肿瘤血管损伤和出血性肿瘤坏死;诱导NK细胞和巨噬细胞毒作用升高、增强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诱导干扰素的产生等免疫调节作用以攻击并杀灭肿瘤细胞;诱导肿瘤局部发生炎症反应,使肿瘤坏死。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坏死因子(TNF)剂量、适应证l TNT的临床应用以小剂量局部注射为原则,成人用量为05MU次,每个疗程连续4d,2周为1个疗程。适应证为:晚期胸腹腔积液患者胸腹腔内注射;实体瘤患者瘤内注射;对晚期
22、肿瘤患者通过导管进行局部给药;作为手术、放疗、化疗、中医药和免疫抗瘤疗法的辅助治疗。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发热、寒战、低血压等反应,可对症处理,治疗前后给予吲哚美辛、泼尼松等药物可预防和减轻反应。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坏死因子(TNF)临床应用l51例晚期癌症患者均伴有中等以上癌性浆膜腔(胸腹腔)积液,其中癌性胸腔积液28例,癌性腹腔积液23例。积液抽尽后,将溶有卡铂400600mg的9gLl氯化钠溶液250mL+TNF lMU+地塞米松注射剂10rng,注入浆膜腔。结果CR 30例(5882),PR16例(3137),总有效率9019,
23、明显优于卡铂TNF单用的效果,说明二者联合有协同作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坏死因子(TNF)临床应用l周涛等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X例,常规行胸穿或腹穿,尽量将胸腹腔积液抽尽,将2025MUrhTNF NC溶入9gLl氯化钠溶液50mL中,注入胸腔或腹腔,每周2次,3周为1疗程。结果显示,rhTNF NC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有效率(CR+PR)为636,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为714,恶性腹腔积液有效率50,毒副反应轻微。RhTNF NC对提高生存质量有益。l梁建科等治疗152例晚期肺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联合EPF化疗方案,总有效率达
24、772,且毒副反应不大。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集落刺激因子(CSF)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的问世推动了肿瘤化疗的进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用于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同时也推动了骨髓移植、外周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这两种CSF在体外可诱导小鼠白血病细胞分化。虽有报道GMCSF在体外对小细胞性肺癌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但目前临床尚无此类报道。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可改善晚期
25、癌症患者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集落刺激因子(CSF)分类l人类CSF主要有: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l多向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l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血小板生成素(plateletpointin,TPO)。lCSF是一种糖蛋白,有刺激红细胞系以外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集落刺激因子(CSF)GCSF作
26、用机理lCSF目前临床应用的是基因工程产品,有GCSF和GMCSF两种。GCSF的主要作用有:刺激骨髓CFUG向成熟粒细胞分化、增殖;促进骨髓成熟粒细胞向外周血释放;激活成熟粒细胞的功能,延长其寿命;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增强成熟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增强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集落刺激因子(CSF)GCSF用法l我国常用的商品有格拉诺赛特、惠尔血、瑞血新、瑞白等,适用于肿瘤化疗、放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在化疗结束后d 2开始皮下注射,5gkel,1次d1,连续应用14d左右。GCSF副作用较轻微,表
27、现为发热、骨痛、肌肉疼痛、嗜睡和皮疹等,一般不影响治疗,停药后可消失。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集落刺激因子(CSF)GMCSF作用机理lGMCSF的主要作用:促进骨髓造血细胞较早阶段的CFU GM增殖、分化;促进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使外周血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明计数显著增加;激活成熟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提高机体抗感染和免疫应答能力。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集落刺激因子(CSF)GMCSF用法l我国常用的有生白能、里亚尔、特尔立、吉姆欣。GMCSF主要用于骨髓移植和化放疗后骨
28、髓严重抑制的患者。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后做自体骨髓移植的同时,静脉滴注GMCSF(300gd-1),能加快骨髓重建。一般不良反应较大,表现为发热、头痛、流涕、骨痛和乏力等感冒样症状,少数可有胸闷、气短、皮疹等症状。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集落刺激因子(CSF)应用时机及预防用药lGCSF的应用方面不提倡在化疗前和化疗期间使用,化放疗后期使用时一般不要静脉给药。l 谢德荣探讨癌症患者化疗后预防性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适应证。结论是既往类似化疗后出现-度血液学毒性、感染、度以上口腔炎或增加化疗剂量强度,平均相对剂量强度12的患者,预
29、防性应用GCSF有助于减轻化疗引起的血液学毒性、降低治疗费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过继免疫疗法(adoptive immunotherapy,AlT)l过继免疫疗法是将具有杀伤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如LAK,TIL,CD3,AK和单核巨噬细胞等转输或回输给肿瘤患者,从而使效应细胞在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方法。过继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有希望的肿瘤生物疗法之一。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
30、lLAK细胞是不同于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s,NK),并且不 受 主 要 组 织 相 溶 性 复 合 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的一种新型杀伤细胞。LAK细胞是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患者开始IL2治疗数天后反跳性增殖时收集的,在体外与IL2一起培养数天后发展为具有高度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后再返输给患者。常用血液淋巴细胞与1 MUL-1的IL2共培养3天(d)后明显呈现LAK活性,活性可维持21 d,可扩增1001 000倍,应用时取其培养中期细胞。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
31、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抗肿瘤的机制l目前认为LAK细胞抗肿瘤的机制主要是直接杀灭肿瘤细胞,LAK细胞以核在前,线粒体等细胞器在后的姿态,向靶细胞“游动”,与靶细胞结合后,细胞浆中的高尔基复合体、微管和细胞毒素颗粒向靶细胞定向移动,然后LAK细胞释放细胞毒素颗粒,在钙激活下,细胞毒颗粒释放穿孔素、丝氨酸酯酶等活性物质结合于细胞膜上并各自发挥作用,从而使靶细胞裂解,1个LAK细胞仅能杀灭1个肿瘤细胞。LAK细胞可分泌IFN-,TNF和IL1,对肿瘤细胞有杀灭或抑制作用,还有促进诱生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
32、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临床应用l LAK细胞一般与IL2联用(称IL2LAK疗法),临床应用时一般d 15给予重组IL2 10Ukg1,8h静脉注射1次,d 812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并在体外加重组IL2培养诱生LAK细胞,培养34d,在d1215给予LAK细胞静滴,1100G细胞悬于9gL-1氯化钠溶液100250mL中,内含20-50gL-1人白蛋白,3060min输完,同时继续按上述方法给予IL2治疗至d 16,也有学者认为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IL2LAK疗法效果优于IL2。目前只在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患者中试用了LAK细胞并取得一定疗效。文档仅
33、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lTIL是直接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T淋巴细胞,经离体培养后由IL2诱导而成,具有肿瘤特异性杀灭活性,特别是对黑色素瘤活性更强。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作用特点l1986发现从实体瘤组织中分离出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体外经IL2激活后可大量扩增,并对肿瘤细胞具有高度杀灭活性。在大约80的人类肿瘤中分离出的TIL细胞,可以在IL2诱导下在体外扩增。TIL分泌I
34、L2,IFN和淋巴毒素(1ymphotoxin,LT)的能力极低,但经外源性IL2体外培养后反应性明显高于LAK细胞,且持续时间长、扩增倍数可达数万至数十万倍,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活性比LAK细胞高50100倍,并具有特异性。TIL在体外培养30d可扩增1万倍以上,其后仍以指数方式增长,比LAK细胞具有更大的扩增潜力。LAK细胞和TIL在IL2中培养520d都能在临床应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作用特点l 临床研究显示约有13黑色素瘤细胞中分离的TIL细胞对新鲜的自体瘤细胞有溶解杀灭作用。TIL细胞的这种特异性溶解作
35、用可以被抗CD3抗体和抗MHCI类分子的抗体所阻断。从黑色素瘤来源的TIL细胞,与IL2和IL4共存时对自体瘤的溶解作用增强。肿瘤细胞与干扰素作用后,可以增强TIL细胞对肿瘤细胞溶解的敏感性。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作用特点l一般利用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制备TIL,TIL与IL2或TIL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临床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机体能耐受治疗剂量的TIL而无严重毒副作用。但TIL扩增制备有相当的难度,限制了其应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在体
36、外致敏的淋巴细胞(in vitro semitized lymphocyte,IVS)lIVS细胞的特异性介于LAK细胞和TIL细胞之间,需要肿瘤细胞作为抗原来刺激。其中肿瘤抗原激 活 的 杀 伤 细 胞(tumor antigenactivation killer cells,TAK)就是典型代表。外周血淋巴细胞同肿瘤可溶性膜抗原、抗CD3单克隆抗体和IL2共同培养扩增后返输给患者,可起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TAK比LAK有更强的特异性,因此攻击性更强。TAK细胞抗原强度和递呈表达的效率、共刺激信号的提供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某些机制也未阐明,故应用受到限制,因疗效也不稳定,在免疫原性较强
37、的黑色素瘤应用效果也不理想。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过继免疫化疗(adoptive immunochemotherapy AICT)l即过继免疫疗法联合应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过去很少将化疗与免疫治疗同时使用,理由是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同时也杀灭了免疫活性细胞。近年很多研究证明,LAKIL2治疗的同时,给予一定量的化疗药物能明显产生协同作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过继免疫化疗(AICT)作用机制l过继免疫化疗的作用机制可能有以下几方面:l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肿瘤的负 荷,而
38、阿霉素等对LAK,NK等免疫活性细胞 无明显作用;l环磷酰胺等又是免疫抑制剂,选择性抑制了 T细胞(Ts);l化疗药物(如CTX,DOX等)作用后,实验表明可使输注LAK细胞的肿瘤组织积聚增加1倍以上;l实验证明,丝裂霉素和IL2,阿霉素和IL2,环磷酰胺和IL2均有明显协同抗癌作用;另外CTX可明显降低IL2毒性反应。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单克隆抗体(单抗,MAb)l单克隆抗体治疗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单克隆抗体(单抗,MAb)的制备及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取得极大的进展。把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与细胞毒性物质(如放射性核素、化
39、疗药物和毒素等)连接起来,利用MCAb与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结合,把细胞毒性物质集中到肿瘤部位,可更有效地破坏肿瘤细胞结构,即所谓的“生物导弹”或“导向治疗”。其中放射性核素应用方便,标记简单,既可显像诊断又可治疗,故临床使用最多。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单克隆抗体作用机理l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在多种抗原中识别单一的抗原决定簇。单抗通过自身与肿瘤细胞结合、激活补体及调控作用直接杀灭肿瘤细胞;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癌细胞表面存在许多与生长分化密切相关的受体(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转铁蛋白受体等),这些受体在癌细胞表面往
40、往明显增多且功能增强,特异性单抗与这些受体结合将降低抑制这些受体的功能,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其次,根据单抗与特异性抗原结合的能力,将其与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嵌合成偶联物,能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这种单抗交联物的应用也称为肿瘤的导向治疗。这些物质包括化疗药物、放射性同位素、生物毒素等。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及努力方向l目前应用的单克隆抗体主要为抗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表 皮 生 长 因 子(epidermal growth
41、 factor,EGF)受体和铁蛋白受体等抗体。当前医学领域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核素为131I,125I,90Y,32P,111In,186Re等。放射免疫治疗已用于临床治疗肝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胶质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及淋巴瘤等。目前单抗治疗肿瘤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单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改进杂交瘤基本技术,另一方面致力于基因工程抗体和新型单抗的研制。在单抗的基础上制备抗独特型抗体用于肿瘤疫苗也已进行尝试。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复合物即往疗效不佳的原因lMCAb复合物治疗肿瘤实际效果不很理想,因MC
42、Ab复合物到达肿瘤部位的数量有限和所用MCAb多为鼠源性MCAb,反复大量输入人体会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后果是HAMA与再次进入人体的MCAb结合,使其无法到达靶细胞,严重者可发生过敏反应。l解决的办法是研究开发人源性MCAb。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单抗治疗近年新进展抗171A单克隆抗体(panorex)l1995德国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了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鼠源性IgG2a单克隆抗体,靶l点是癌细胞表面抗原171A,因此也叫抗171A单克隆抗体(panorex),在术后给药可以防止约13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
43、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单抗治疗近年新进展(美罗华)l1997美国FDA批准Rituxan(美罗华)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Rituxan是为一种人源化的抗B细胞CD20的单克隆抗体,一般来说在90以上B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中均有CD20的表达。对复发性和化疗抗拒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Rituxan的有效率为48。Rituxan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可以诱导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诱导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CDC);诱导程序化细胞死亡即凋亡;使
44、化疗耐受性淋巴瘤细胞重新敏感化。目前Rituxan联合化疗在中高度恶性淋巴瘤中的作用和在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的使用均在积极研究中。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单抗治疗近年新进展(美罗华)l适应证:主要适应于中低度NHL,使用前需要对淋巴瘤病理切片进行CD20表达的检测,以求治疗的准确性和保证疗效。l剂量与用法:推荐剂量为365mgm2,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mgml后摇匀静脉缓慢滴注,每周一次。每48次为一疗程。l本品和化疗联合用药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有效率可达90。有报告33例病人中CR21例,PR11例,PD仅1例。平均缓解期超过1年。文
45、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单抗治疗近年新进展赫赛汀,Herceptin l199899年 FDA通过了用于肿瘤治疗的单抗Herceptin,其作用的靶目标是具有Her2基因过度表达的肿瘤细胞。已观察到在13的乳腺癌患者中由于Herceptin的使用而增加了化疗的敏感性,提高了有效率和延长了生存期。在提交FDA通过的关键性单药临床期研究资料中,222例乳腺癌患者总有效率为15,中位缓解期91个月,中位治疗到进展时间(TTP)为1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还有部分患者的病情稳定期超过6个月,总的临床获益患者超过30。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
46、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单抗治疗近年新进展赫赛汀,HerceptinlSeidman等曾在一个期研究中用Herceptin加紫杉醇疗法观察了95例Her2基因表达阳性和阴性的患者;这些患者曾接受多达3次的化疗,其中87有内脏转移,65用过葸环类药物。紫杉醇90mg/m2,1次周,加标准Herceptm剂量。结果发现用IHC法检测Her2阳性者和阴性者有效率分别为83和45,其中部分患者治疗20个月后肿瘤仍在缩小;Herceptini在Her2基因阳性表达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使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上升到新的水平,是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
47、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omimetic receptor,PR)基础上的内分泌治疗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单抗治疗近年新进展其他l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的鳞癌、乳腺癌和脑胶质瘤等均有较高的表达。有报道,抗EGFR单抗与长春碱衍生物的偶联物在裸鼠做预实验,显示良好的抗癌效果。抗EGFR的人鼠嵌合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血管新生抑制剂也是靶向抗癌药物研究的一大热点。目前针对该靶点的药物有SU5416,SU666
48、8等,均能特异性抑制VEGF受体的活性。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疫苗l肿瘤疫苗即肿瘤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active specific immtmotherapy,ASl),是用减毒的完整细胞、细胞壁、特异性抗原或非致病性的活微生物来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以引起免疫应答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方法。用肿瘤疫苗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可以克服因肿瘤产物造成的免疫抑制状态,刺激特异性免疫应答来攻击肿瘤细胞肿瘤,增强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的免疫原性。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
49、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疫苗l近年的研究表明肿瘤疫苗具有诱导机体特异性主动免疫应答,增强机体抗瘤能力的作用,这一机制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肯定,目前多种肿瘤疫苗已进入临床实验研究阶段。特别是在免疫原性强的肿瘤中,肿瘤疫苗已显现其临床疗效。当前,肿瘤疫苗治疗从许多临床期和期研究报道中反映出肿瘤疫苗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得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而且基本无毒副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疗效持续时间相当长,可达数年之久,有些已进入临床期研究。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疫苗肿瘤细胞型疫苗 l是研究最多、研究时间最长的肿瘤疫苗,其中疗效较好的首推病毒感染的肿瘤溶解
50、物疫苗(viraloncolysate vacine,VOV)。VOV是用感染病毒的自体或异体肿瘤细胞,经溶解后制成的疫苗,主要用于高免疫原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等的治疗。VOV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肿瘤疫苗肿瘤细胞型疫苗机制l其机制包括:病毒抗原可修饰具有免疫原性的肿瘤抗原,使之更易于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针对病毒的特异性,可修饰具有免疫原性的肿瘤抗原,使之更易于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针对病毒的特异性Th细胞,可非特异刺激肿瘤特异性T细胞或B细胞。许多学者的临床实验均表明,VOV能明显延长恶性黑色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