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初三思想品德复习材料善于交往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核心词:仁爱 换位思考核心观点: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怎样对待别人。3我们时刻注意并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能否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4.爱心有时是惊天动地的,但更多的时候则在于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之中。5.爱心是一份情感,一种责任,他需要启迪、激活、熏陶和培养。6.人生的意义不仅表现在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上,而且表现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上。7.爱是一种关怀,一种理解,一种奉献,
2、爱不能斤斤计较,不能患得患失,但也不能没有原则。8.如果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而使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华,我们的人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9.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让人三尺又何妨核心词:宽容友善核心观点:1.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而心胸狭小者,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2.宽容友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你在宽容别人的时候,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3.宽容友善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4.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5.宽容友善造就了中华民族和谐
3、友爱、宽宏大度的民族性格。6.当别人不小心妨碍你的时候,我们要豁达大度,胸怀宽广。7.宽容并不意味着不分是非曲直,不讲原则;也不意味着麻木不仁,熟视无睹。8.宽容也不是理亏的表现,更不是软弱无能。9.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与严格是一致的。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为了我们健康的成长。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10.宽容不能丧失原则,依法“讨回公道”,正是对社会、对他人最大的友善。众人划桨开大船核心词:团队精神 个人与集体核心观点:1.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2.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和沃土。3.只有融入到团结的集体之中,才能享受快
4、乐;只有生活在团结的集体之中,才能获得成功;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茁壮成长、焕发生机。4.集体催人奋进,激励人们不断自我完善,鼓舞人们乐观自信。5.集体离不开个人,集体的成绩是大家协作努力的结果。6.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历经磨难和挫折,但依然没有垮掉,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有空前的凝聚力,能团结一致,转危为安。7.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形成不了合力。8.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有共同的行动。人心齐,泰山移。集体需要它的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每个成员都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各尽其能发挥所长,为集体作贡献。有朋自远方来核心词:多元文化 友
5、好交往核心观点:1.世界各国、各民族民俗风情各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与习俗。2.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的不同。3.如果不了解或不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往往就容易造成我们交往的障碍和困难,甚至导致误解,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4.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正是这种文化习俗的独特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5.我们对待各国、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既不要只认可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并把自己的文化习俗强加于人,也不能对别国别民族的文化习俗一概排斥,一无所知。只要大家在同世界各国
6、各民族人民的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我们就能和谐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6.我们要和不同民族、国家人民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友好往来,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7.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文化背景有别,对于外国的文化与习俗,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简单模仿,全盘照搬。外来文化也存在有毒有害的东西。我们应该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坚决抵制。8.作为“地球村”的小公民,我们要懂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认识和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习俗,以平等的态度、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促进与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让世界手拉手,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遵纪守法法律护我成长核心词:特殊保护核心观点:1.未成年人年龄小,发展还不成
7、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权利更容易受到忽视甚至侵害。因此,我国的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权利予以明确规定并进行特殊保护。2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工作,既包括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又包括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3.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学生和幼儿园儿童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的保护。(熟悉七下P56信息点击)4.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职责。(熟悉七下P58信息点击)5.社会保护是指社会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
8、织及公民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的正当权益。(熟悉七下P59信息点击)6.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熟悉七下P61信息点击)7.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为未成年人提供特殊的保护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明天。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是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护佑生命安康核心词:生命健康核心观点:1.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2.未成年人的权益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是考察一个国家人权水平的重要方面。3.未成年人生理和心
9、理均未发育成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生命健康权极易受到侵害。4.现实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现象仍大量存在,未成年人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对他们的合法权益加以特殊的保护,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5.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利,不只是未成年人自己的事,也是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6.我们每个人既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7.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首先要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父母养育之恩;其次,要多学一些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再次,要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
10、,纠正不良行为;最后,当遭遇危险情境、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胁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8.学校应该保证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在保证未成年学生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9.社会要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筑起“防火墙”核心词:自我保护核心观点:1.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除了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给予特殊的保护外,更需要未成年人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依法保护自己。2.我们必须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未成年人应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自觉与社会各方面的保护相配合,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
11、益,保护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3.面对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未成年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注意培养自己对真与假、是与非、美与丑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其次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自觉把自己置于正面教育的氛围中,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不乱交朋友。4.我们在面临险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沉着冷静机智地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法,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依法进行自我保护,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5.面对不法侵害,忍让和报复都是不可取的。6.“打官司”是一种重要的维权方式。未成年人打官司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亲自到法院与另一当事人对簿公堂,可由法定代
12、理人来完成。7.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未成年人依法享有各种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未成年人在进行自我保护的时候,不得以自我保护为借口,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以规矩 难成方圆核心词:规则和秩序核心观点:1.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定的规则、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只有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2.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3.我国的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规就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也是人们同违反公共
13、秩序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4.遵守公共秩序要从小事做起,要自觉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和意识,自觉遵守公共场所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5.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要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强化公民的诚信意识,规则意识。6.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要加强法治,依法惩治不守规则不守秩序的行为。7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还必须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惩处扰乱、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8.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公民(1)自觉树立诚信意识、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意识,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习惯。(2)
14、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规章制度。(3)发现不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及时劝阻、制止,运用法律武器与扰乱、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作斗争,或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惩治建议。国家(4)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监管,依法惩治扰乱、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人们的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全面提高人们的素质。(6)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学会负责承诺的分量核心词:信守承诺核心观点:1.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承诺。2.承诺,给别人的是一份期待,给自己的是一份义务,一份责任。3.信守承诺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4.既然作出了承诺,就要兑现承诺。兑现承诺远比作出承诺重要
15、得多。5.信守承诺会获得回报。7.许诺之后,不努力地去实现承诺,就会失信于人,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对别人的不尊重,也会给他人或集体利益造成损失,那不仅要受到心灵上的拷问、道义上的谴责,甚至还要受到法律上的惩罚。8.轻诺者必寡信。事先没有衡量自己的能力,欠缺缜密的思考而贸然答应了别人,事后又因自己能力有限而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9.学会承诺,就必须在作承诺时量力而行。 在许诺之前要清楚地认识自己,是否有实现诺言的能力;实现诺言要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风险,如果不能实现,会给对方造成什么样的损失,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等等。10.学会承诺,还要求在承诺之后尽力而为。11.在我们实现诺言的过程中,由于当时许
16、诺的环境条件变了,当初许下的诺言已无法实现,这时理解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为许诺人,要取得对方的理解。诺言不能兑现时,一定要向当事人说明情况,不能拖延,更不能不了了之,最好和对方一起协商,寻找变通的途径或解决的办法。如果因为承诺不能兑现而给对方造成了损失,应给予对方一定的补偿。 作为受诺人,要能够理解对方。如果他人无法兑现诺言,在了解真实情况后,要善于换位思考,接受事实,及时变更,通过双方努力,尽量避免或减少损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核心词:责任核心观点:1.责任无时不在。责任伴随人的一生。2一个人所担负的责任往往是多重的。每个人都不仅担负着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还有对家庭、对集体的责任,对社
17、会、对国家的责任。3.责任是相互的,对他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他人负责。4.如果将责任根植于内心,让他成为一种强烈的意识,那么在日常的行为和工作中,我们就会表现得更加积极,也更加卓越。5.在生活中,只要你能认真、勇敢地负起责任,你所做的就是有价值的,你就会获得尊重和敬意。你就能以自己的行动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增光添彩。6.只有大家共同努力,郑重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才会有生活的宁静和美好,才会有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7.勇敢地承担责任,要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8.勇敢地承担责任,要做到临阵不乱。在生命的紧要关头,能够临危不惧地承担责任,是一种至高境界。
18、9.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首先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10.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有能力才能负责任。我们不仅要学好各门功课,还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分清是非心中要有杆“秤”核心词:公平正义 明辨是非核心观点:1.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和谐。2.对个人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3.公平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4.面对众多的不公平,一味地抱怨、嫉妒甚至仇恨,不仅无济于事,还将痛苦不堪。我们一方面要努力追求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而尽我们所能;另一方面要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5.我们要增强
19、公平意识,在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别人。6.正义的基本要求:一是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二是面对不良社会现象,要勇敢地加以制止。7.人们只有心怀正义,才可能驱除内心的贪婪、自私和恐惧,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坚决的斗争。人们只有维护正义,才能使邪恶无处藏身。8.维护正义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9.维护正义要有一颗同情心。自私和冷漠不仅与正义感无缘,而且自己也会因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而最终受到损害。10.维护正义,要勇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面对作恶的歹徒,“明哲保身”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以自己的“无为”置受害人于“无助”,这必然会助长邪恶势力的气焰,也必将最终伤害到自身
20、。11.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由于身体尚未成熟,在面对直接危险时,就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如拨打110、在安全的情况下大声呼救、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等。在惩治邪恶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既做到见义勇为,又做到见义智为。12.世界是纷繁复杂的,美与丑、善与恶、曲与直、良与莠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清是非。13.判别是非的依据不是个人的主观兴趣和好恶,而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14.青少年中那些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莠为良不辨是非的做法,既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和形象,也妨碍着自身的健康成长。如果任其发展,难免有人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15.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言行举止,不
21、仅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且破坏了社会风气,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了社会安全。16.一个正直的人,也是诚实的人。17.一个正直的人不会因为一己之利而丢掉做人的尊严。18.一个正直的人能够以国家、民族的大义为重,因而能够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核心词:从众 好奇 不良诱惑 核心观点:1.从众心理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发展。一方面,从众心理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等缺点;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又可能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2.我们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固步自封;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
22、。3.克服盲目从众心理的途径:(1)提高知识水平。(2)培养自尊心与自信心。(3)提高自制性与独立性。4.好奇心使人对感兴趣的新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激励人们去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5.好奇心既可以激发我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也可能把我们引上歧路。好奇心指向美好事物时,它会造福于社会,而一旦与恶结缘,它就可能诱使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的沼泽。6.对于好奇心,一方面,我们要在道德与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7.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但关
23、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前途。8.网络既可能是孩子成长的知识宝库,也可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电子海洛因”!正确利用网络,会给中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若沉溺于网络,尤其是沉溺于网络上的游戏、色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可能会导致学习退步,甚至走上歧途。9.有的诱惑对个人的成长有积极意义,在这种积极诱惑的吸引下,采取正当有效的行动是要求进步的表现;有的诱惑本事并无对错之分,关键要看实现的途径和手段是否恰当,投入的程度是大是小;有的诱惑则完全是有害的。10.青少年要善于鉴别身边的不良诱惑,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并学会用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
24、自身和他人造成危害。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核心词:休闲 情趣 高雅 教养核心观点:1.休闲至少有两方面的功效:一是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的平衡;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使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休闲行为不只是寻找快乐,也是寻找生命的意义。我们应从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抽出时间,放松自己,体验休闲。2.学会休闲,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3.学会休闲,要做到科学、合理、有度。有益、适度的休闲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维护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气;低俗、过度的休闲活动,不仅不利于消除疲劳、缓解压力,还会使人染上一些不良习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4.高雅情趣不但能使我们因学习而紧绷的神经得
25、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还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5. 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陶冶情操。 (1)培养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 (2)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3)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盲目从众。 (4)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文化生活。6.有教养的人懂礼节,有礼貌。7.有教养的人有宽广的胸怀,不盲目自大。8.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别人。9.有教养的人注意生活细节。10.有教养的人能够将人类的各种优秀品质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11.教养不是天生的。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和锻炼才能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与
26、外在形象,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网络交往新空间关键词:网络、网游、网瘾、网友、网毒基本观点:1网络的特点 (1)网络具有无限性,网络内容很丰富。 (2)网络具有两面性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网络的正面作用: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 网络的负面作用:(网络成瘾)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诱发诱惑欺诈、违法犯罪等 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2. 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1)要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 (2)要学会“信息节食”,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3)要利用网络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4)要帮助别人解
27、决一些困难,实现人生价值。3.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 学会自我保护,遵守网络规则4. 网络交往时学会自我保护(网络交往要注意什么?)(1)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2)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意泄漏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 (3)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尽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师长解决,不要仅仅依赖网友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免上当受骗。 (4)提高辨别觉察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5网络交往时要遵守网络规则 (1) 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 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空
28、间,我们共负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的责任。 (2)上网更要遵守法律。 上网时,要有很强的依法行事的意识。6、中学生要正确对待网络,文明上网 (1)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要正确选择网上信息,自觉抵制不良性系信息的影响。 (4)不进营业性网吧,可在家中或学校上网。 (5)遵守网络道德,遵守纪律和法律,等等。7、中学生怎样克服网瘾? (1)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 (2)努力在现实中创造成功的记录,培养自尊心与自信心。 (3)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多和外界接触,充实生活内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4)多与父母和老师谈心,在生活和学习上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点,必要时要接受心理治疗。 (5)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网络等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