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5530021 上传时间:2024-11-12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9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寄怀李建勋(唐)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注释】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B.首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一样,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C.颔联中的“闲”字表明作者没有能为建功立业之事忙碌,只能无聊地悲叹世路难行

2、,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D.诗歌运用虛实结合的手法,将眼前的现实之景与自己的想象联结起来,以虚写实,拓展了诗歌意境。(2)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B解析: (1)B(2)客居他乡的思家之情。首联直接表现了自己客居他乡,在外漂泊,思念家乡却又不能回家的愁苦之情。时光飞逝,岁月不居的伤感之情。“老觉光阴速”看出诗人对时光飞逝、韶华不再的伤感;世路多艰,功业难成的悲哀之情。“闲悲世路多”悲叹世路艰难,表明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感受惠风和畅,见到春意萌发的欣喜之情。颈联写春风和畅,杨柳依依,雪融化后看到了露出的庭莎,表现出诗人面对萌发的春意的欣喜;想狂眠高歌,一醉解愁的豪放之

3、情。尾联诗人想要大醉一场,要狂眠、放歌,直接表现出一醉解愁的豪放。 【解析】【分析】(1)B项,“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错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是通过自己遥想兄弟们身上佩戴着茱萸的画面来间接表现出自己的游子处境。故选B。(2)从诗歌标题来看,“早春寄怀”交代了时令早春,同时也点明诗人是在早春“寄怀”;从首联来看,“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前一句点明诗人身处他乡,有心归家却“未得”,后一句“又”点明诗人身在异乡不止一次,正逢早春时节,内心涌起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颔联来看,“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以“光阴速”点明时光流逝之快,“悲”流

4、露出时光飞逝、美好的光阴已经不在的伤感,而“闲”字表明作者没有能为建功立业之事忙碌,只能无聊地悲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从颈联来看,“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风”是春风,是暖风,“雪”也已尽,露出了庭院里的草,早春萌动的春意让诗人内心涌起喜悦之情;尾联“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欲”意思是“想要”,诗人在这春光之中,在这离家在外的情境之中,想要“醉”,想要“狂眠”,想要“放歌”,流露出豪放之情。故答案为:B;客居他乡的思家之情。首联直接表现了自己客居他乡,在外漂泊,思念家乡却又不能回家的愁苦之情。时光飞逝,岁月不居的伤感之情。“老觉光阴速”看出诗人对时光飞逝、韶华不再的伤感;

5、世路多艰,功业难成的悲哀之情。“闲悲世路多”悲叹世路艰难,表明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感受惠风和畅,见到春意萌发的欣喜之情。颈联写春风和畅,杨柳依依,雪融化后看到了露出的庭莎,表现出诗人面对萌发的春意的欣喜;想狂眠高歌,一醉解愁的豪放之情。尾联诗人想要大醉一场,要狂眠、放歌,直接表现出一醉解愁的豪放。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2)本题考查把

6、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 ,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秋娘渡、泰娘桥:吴江地名。银字笙:作者家乡的一种乐器。笙管上刻有表示音调的银字。心字香:作者家乡一种常见的熏香名,据说是因香成心字形。(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片春愁待酒浇”中 “待酒浇”,言其愁绪之浓,急欲要借酒消愁。B.“江

7、上舟摇,楼上帘招”是写舟过吴江时的情景,呼应首句的“春愁”。C.“飘飘”“萧萧”句烘托了凄清、伤悲气氛,表达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恼。D.词末一“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岁月无情的感慨。(2)词的结尾“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貌似在描写鲜明而令人愉悦的景象,但实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悲伤的情感,下面诗歌中的情景关系与这一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B.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C.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崔涂江雨望花)D.草色青青柳色

8、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3)“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答案:C解析: (1)C(2)B(3)此句自问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漂泊的生活,回到家和家人团聚。通过想象回家后温馨、充满情趣(或宁静、安乐)的生活,表达倦游思归的情感,(或渴望归家的迫切心情)同时反衬了自己漂泊生活的孤独凄苦。 【解析】【分析】(1)C项,“表达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恼”错误,“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意思是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此处写风雨意

9、在渲染凄凉的氛围。联系全诗作者意在抒发思归的愁绪,“仕途不得志的苦恼”于文无据。故选C。 (2)例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意思是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用令人愉悦的景象表达作者内心悲伤的情感,以乐景反衬哀情。A项,以江绿、山青、花红、鸟白的清新美丽景象反衬岁月流逝、归期遥遥的感伤之情,以乐景反衬哀情。B项,以“懂得人情”的雁儿带走愁心和美好的月亮从山上升起衬托诗人愉快的心情,以乐景衬托乐情。C项,以“细雨迷蒙”“江水满溢”“春风和煦”“野梅飘香香”之清新优美之景反衬诗人思归肠断的愁苦之情,以乐景反衬哀情。D项,以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

10、然和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美好春景反衬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以乐景反衬哀情。故选B。 (3) “何日归家洗客袍?”运过自问的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归之情;“何日”“洗客袍”表明作者长时间在外,生活漂泊,辛苦劳顿,抒发了渴望回家的急切心情。通过写“笙”和“香”这类居家事物,想象归家后的生活既温馨又温暖,表达作者对在外漂泊生活的厌倦之情,更显对家的渴望。 故答案为:C;B; 此句自问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漂泊的生活,回到家和家人团聚。通过想象回家后温馨、充满情趣(或宁静、安乐)的生活,表达倦游思归的情感,(或渴望归家的迫切心情)同时反衬了自己漂泊生活的孤独凄苦。【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

11、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表现手法。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

12、绿了,春去夏又到。 (3)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手法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三登乐范成大 路转横塘 , 风卷地,水肥帆饱。眼双明,旷怀浩渺。问菟裘 , 无恙否,天教重到。木落雾收,故山更好。 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算年来,识翁者少。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归鬓任霜,醉红未老。(注释)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词为多年在外的诗人归乡时所作。横塘: 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菟裘:此处指诗人家乡吴县石湖。醉红:指酒醉后面庞泛红。(1)下

13、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开篇点明行迹;“水肥帆饱”不仅描写看到的景色,亦寓有归乡时的心情。B.“无恙否”既是揣测,又流露出隐隐的担忧,这种心情与“近乡情更怯”颇相似。C.“休荡桨”写舟行水上,已无需荡桨,意在表现风力迅猛,浪推船行,极为迅速。D.“喜山林”三句是说虽然作者离家日久,但故乡山林的遗迹依然,还是旧日模样。(2)“横塘”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诗句中“横塘”的情感内涵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复见花开人又老,横塘寂寂柳依依。(唐李嘉祐伤吴中)B.散客出门斜月在,两眉愁思问横塘。(唐韩偓横塘)C.道出横塘跨石梁,塘南塘北稻花香。(宋程师孟入涌泉道中)D

14、.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宋范成大横塘)(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C解析: (1)C(2)C(3)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 “水肥帆饱”,“旷怀浩渺”,“故山更好”,“喜山林”“醉红未老”等句表达了作者归家时的喜悦和对自然山林的热爱之情;并通过“算年来,识翁者少”等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解析】【分析】(1)C项,“意在表现风力迅猛,浪推船行,极为迅速”错误,诗中“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句意为不要荡桨,恐怕惊扰了鱼和鸟儿,并未表现风力大小。故选C。 (2)A项,诗句意为“又见花开但人衰老”,可见“横塘”流露出一种感叹时光易

15、逝的情感。B项,“两眉愁思”表现了一种感伤情怀。C项,“塘南塘北稻花香”可见诗人心中对美好生活表达的喜悦之情。D项,送客分别,细雨飘洒,流露的是离别的感伤。C项情感欢愉,其他三项表达伤感之情,故选C。 (3)本题尤其需要看注释,抓词眼,上阙写了水涨扬帆,双眼明亮,胸怀宽广,问家乡吴县石湖是否安好,喊出“故山更好”,表现对家乡的热爱;而下阙所写喜爱山林,酒醉后面庞泛红却还未年老,除了表现归家的喜悦,还表现了对山林的热爱之情。兴致高昂地回家后,却发现这么些年来,认识“我”的人很少,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在总结归纳答案的时候,注意多角度思考答题。 故答案为:C;C; 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回到故乡的急切

16、心情。 “水肥帆饱”,“旷怀浩渺”,“故山更好”,“喜山林”“醉红未老”等句表达了作者归家时的喜悦和对自然山林的热爱之情;并通过“算年来,识翁者少”等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评价作品中意象的特点与作用,把握诗歌感情的能力。在仔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ABD三项中的“横塘”是寄托离愁别绪的地名,

17、用以抒发愁苦之情。C中的“横塘”是作者行途中经过的地点,表现的是山川的美好,没有愁苦之情的寄托。 (3)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从字数看,雨霖铃属于_;从题材上看,这首词属于_。 (2)柳永的

18、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请找出这一首词中运用点染的句子,加以赏析。 解析: (1)长调(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离别诗(送别诗、爱情诗均可得分)。(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19、 【解析】【分析】(1)本题,雨霖铃,词牌名,又名“雨淋铃”“雨淋铃慢”,原为唐教坊曲名。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字,属于长调。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词人的内心独白。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

20、”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日“烟波”,又日“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此外还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就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超越了古今所有人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1、酒醒何处”写出了别离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故答案为:长调(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离别诗(送别诗、爱情诗均可得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

22、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体裁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知识分析。 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所以这是一首长调,同时这首诗歌表达出对是送别友人,所以这是一首送别诗。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仔细分析词句内涵的基础上作答。在这首词中起到“点”作用的句子是“念去去”,是指想到这次去南方,点明了离别之情。而“染”指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后面的写景有“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的是想象此去路途遥远,前路迷茫,通过写景来渲染离愁。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金

23、陵(清)陆嵩崔巍稚堞尚前朝,形胜东南第一标。惊见羽书传昨夜,忽闻和议出崇朝。秦淮花柳添憔悴,玄武旌旗空寂寥。往事何人更愤切?不堪呜咽独江潮。【注释】本诗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三年后,作者路过南京时有感而作。稚堞:城墙。崇朝:从天亮到早饭间。玄武:历史上的玄武湖为南朝训练水师之地。(1) 颔联的_、_两个字最为形象地体现了时局变化之快和作者的错愕之情。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和尾联。 解析: (1)惊;忽(2)借景抒情。借秦淮花柳、玄武旌旗之“憔悴”“寂寥”的景象来展现今日南京城凄凉、落寞的氛围,表达作者的忧愤之情。 设问。尾联自问自答,传达了作者对时事的愤切之情。拟人。用“憔悴”“

24、落寞”“呜咽”等赋予“花柳”“旌旗”“江潮”以人的情感和神态,形象生动地抒发对国家现实的悲愤和无奈之情。对比或虚实结合。将秦淮的往昔之繁盛和整肃与今日之萧条和寂寥进行对比,抒发昔盛今衰之感慨。或“昔日秦淮花柳之盛和玄武练兵之壮为虚写,今日憔悴与寂寥为实写,虚实结合,写出时事之变迁,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落寞之情”。【解析】【分析】(1)本题采用填空题的方式进行考查,要求考生从颔联中找出两个最为形象体现时局变化之快和作者的错愕之情的词语。“惊见羽书传昨夜,忽闻和议出崇朝”,“惊见”展现出昨夜才传来战争的消息,“忽闻”则是今早就已经议和了,“惊”“忽”展现出时局变化之快以及诗人的惊愕之情。 (2)先看颈

25、联,“秦淮花柳添憔悴,玄武旌旗空寂寥”是说秦淮河两岸的花柳增添了憔悴,失去了往日的神采,玄武湖畔的旌旗显得寂寥落寞,没有了雄武的声威,诗人以“憔悴”“寂寥”来形容“花柳”“旌旗”,使用拟人的修辞;颈联说秦淮河曾是达官显贵寻欢作乐之地,依然花红流露,却失去了昔日的光采,玄武湖畔,曾是军队操练的地方,虽然依然旌旗猎猎,却再也显不出雄武的声威,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用秦淮花柳、玄武旌旗之“憔悴”“寂寥”的景象来展现今日南京城凄凉、落寞的氛围,这是借景抒情。再看尾联,“往事何人更愤切?不堪呜咽独江潮”,前一句“何人更愤切”提出问题,后一句做出回答,这里使用设问的手法,“江潮呜咽”是写景,景中含情,传

26、达了作者对时事的愤切之情。 故答案为:惊;忽 借景抒情。借秦淮花柳、玄武旌旗之“憔悴”“寂寥”的景象来展现今日南京城凄凉、落寞的氛围,表达作者的忧愤之情。 设问。尾联自问自答,传达了作者对时事的愤切之情。拟人。用“憔悴”“落寞”“呜咽”等赋予“花柳”“旌旗”“江潮”以人的情感和神态,形象生动地抒发对国家现实的悲愤和无奈之情。对比或虚实结合。将秦淮的往昔之繁盛和整肃与今日之萧条和寂寥进行对比,抒发昔盛今衰之感慨。或“昔日秦淮花柳之盛和玄武练兵之壮为虚写,今日憔悴与寂寥为实写,虚实结合,写出时事之变迁,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落寞之情”。【点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

27、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1) 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 (1)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

28、分明。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2)羁旅愁思(思乡思亲)。前两句,描写了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孤独寂寞。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表达了词人孤独寂寞。 【解析】【分析】(1)起首“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二句写远景。雨后初晴,一道断虹斜插于东南方的长江之上,在夕阳落照之下,千山万水,一片紫翠。“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两句转写投宿,兼及近景,“系马短亭西”,说明客舍就在此近旁。词人好象手握一枝调色彩笔,精心构画,于是画面上出现了红黄

29、橙绿青蓝紫的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出现了,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也出现了“断虹远饮横江水”中的“饮”字,带有“追琢”的痕迹。青旗、红枫,判然可见,色彩明丽。 (2)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二句,谓词人奔走仕途,一事无成。“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词人这里借用,表示了对仕途的厌倦。“事逐孤鸿去”,大概是说往事不可追寻,已逝之时光亦不能再返,感慨至深,故亦真挚感人。结尾“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从时间上看,上阕写夕阳时候,提到山犹染紫;这里说“月黄昏”,则已暮色苍茫了。其上着以“又是”二字,说明词人在外不知漂泊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尝尽了千愁万苦。词的下阙抒发了羁旅愁

30、思和孤独寂寞之感。 故答案为: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 羁旅愁思(思乡思亲)。前两句,描写了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孤独寂寞。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表达了词人孤独寂寞。【点评】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可以从画面意象的构成、色彩特点等方面思考。景物描写的特点一般从顺序、着眼点、手法等几方面着眼,顺序有高低、远近等,着眼点有绘形、绘声、绘色等,手法主要是常见的表现手

31、法和修辞等。 (2)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情感题要注意标题、注释和文中的关键词语。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其四)白居易自从委顺任浮沉,渐觉年多功

32、用深。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妻儿不问唯耽酒,冠盖皆慵只抱琴。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注释】元和十二年作于江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交待诗人仕途失意的处境,表达他在宦海中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B.颔联紧承“功用深”三字,表明诗人修养加深带来了从外到内的改变。C.诗人妻儿不过问他,他只管喝酒,勾勒出他在江州时闲适的生活状态。D.本诗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即便是运用典故,也浅显易懂不生僻。(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 (1)C(2)意为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表达了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

33、做法的否定,以及诗人自己消除忧喜是非之心,乐天知命的旷达。(或者:诗人大笑表面上看是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作者贬谪江州的愤懑,以及如同屈原般的高洁情怀。) 【解析】【分析】(1)C项,“闲适的生活状态”错误。从首句“自从委顺任浮沉”可知作者宦海沉浮,仕途失意;从颈联“不问”“皆慵”可知无聊和孤寂的生活状态。“闲适”理解错误。故选C。 (2)“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表层意思是,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结合注释“元和十二年作于江州”可知这首诗作于作者被贬江州之时;再联系颔联“灭除忧喜色”“消尽是非心”、颈联“唯耽酒”“只抱琴”

34、都是表面上不问世事、故作旷达之语。据此,本句表面上否定屈原行吟泽畔,不知天命,实则流露出自己被贬的苦闷和仕途的失意。 故答案为:C; 意为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表达了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以及诗人自己消除忧喜是非之心,乐天知命的旷达。(或者:诗人大笑表面上看是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作者贬谪江州的愤懑,以及如同屈原般的高洁情怀。)【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

35、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释】(1)绿绮,古代著名的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

36、人对他的倾慕。B.颔联中的“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C.“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D.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2)请你谈一谈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表达上的妙处。 答案:D解析: (1)D(2)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

37、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解析】【分析】(1)D项,“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错误;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故选D。(2)听蜀僧濬弹琴这首诗,主要是写作者赞美蜀僧弹琴技艺高超,而用“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收束全诗。不知不觉中,暮色已经笼罩了青山,秋云黯淡,布满了黄昏的天空,从内容上说

38、,这两句分明是景色描写,写曲终时的景色,用“不觉”写出了诗人沉醉在琴声之中,从手法上说,用景色的变化从侧面来写琴声的魅力。 故答案为:D;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

39、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咏梅(其一)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注】高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吴中四杰”之一,前人称其梅花九首“飘逸绝群,句锻字炼”。何郎:指南朝的诗人何逊,留下过描写梅花的佳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琼姿”,谓瑰丽的姿容,通常只用于梅花,措辞虽平常,不过首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

40、反问的手法,使得表达平中见奇。B.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构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痴的意境C.“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本该是“萧萧寒竹依疏影,漠漠春苔掩残香”,诗人却把“寒”与“春”提炼到醒目的句首,突显梅之魂魄。次序一变,诗的境界顿异。D.“何郎”一句,诗人先高度赞赏何逊咏梅之作,接着告诉世人,后世只有自己才是梅花真正的知音,作者的自负可见一斑。(2)诗人是如何展示梅的形象的?请结合颔联和颈联作简要分析。 答案:A解析: (1)A(2)颔联: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与清秀典雅的品格与风度(或:梅的风骨与气节)。

41、颈联:诗人进一步用萧萧竹来烘托梅的固守清贫;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 【解析】【分析】(1)A项,“不过首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手法,使得表达平中见奇”错误。首句是以疑问的方式起句,但又不见回答,寓答案于疑问之中,衬托出梅花的不俗气质和灵秀仙骨。故选A。(2)“雪满山中高士卧”,梅花到底还是来到了人间,不过,它们既然是夙具仙骨,当然也不屑在尘埃之中生长;远离人迹的烦嚣,栖住到大雪铺满的深山,这,才是这位孤高拔俗的隐士的愿望。“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到底是花的一种,是世人愿意亲近的美人。你须得摒弃一切俗念,退身到清风明月的林泉之下,那时,你才能见到她款款而来。颔联,诗人以高士、美人

42、作比喻,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与清秀典雅的品格与风度。“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诗人把“寒”与“春”提炼到醒目的句首,显得这二者才是依托于“疏影”、“残香”的梅之魂魄,而遗于句尾的“竹”、“苔”,倒成了这二者蜕下的躯壳。写“竹”和“苔”是为了衬托梅花的高洁。竹和苔都是清雅之物,和梅花互相映衬,深化了诗歌的意境。故答案为:A颔联: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与清秀典雅的品格与风度(或:梅的风骨与气节)。颈联:诗人进一步用萧萧竹来烘托梅的固守清贫;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

43、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张孝祥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注

44、释】槎(ch):木筏。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B.“后日相思”两句是说作者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天涯海角,运用的是虚写手法。C.下片首句是对朋友的嘱托,是希望他上任之后切勿佩戴明珠翠羽,不要注重打扮。D.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 (1)C(2)惜别之情,相思之意。这是送别词,“后日相思”直接点明了别后将有的思念情怀。 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地

45、角天涯”写路途遥远,“冥冥四月黄梅雨”讲天气不好,这就暗示了朋友行程的艰辛,表现词人对朋友的牵挂。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词人希望朋友莫贪钱财,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希望朋友有良好政绩,前程远大。【解析】【分析】(1)C“不要注重打扮”说法错误,词中的“翠羽”本意为翠绿色的羽毛,借指珍宝,并非指装饰品之类。这里让朋友“莫拾明珠并翠羽”,是希望朋友莫贪钱财。故选C。 (2)可以通过对词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惜别之情;“地角天涯路”“冥冥四月黄梅雨”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之情;“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表达了对朋友的

46、叮咛与劝诫之情;“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表达了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答题时,指出表达的情感,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C; (2)惜别之情,相思之意。这是送别词,“后日相思”直接点明了别后将有的思念情怀。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地角天涯”写路途遥远,“冥冥四月黄梅雨”讲天气不好,这就暗示了朋友行程的艰辛,表现词人对朋友的牵挂。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词人希望朋友莫贪钱财,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希望朋友有良好政绩,前程远大。【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