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怎样做好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班主任.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29559 上传时间:2024-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怎样做好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班主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怎样做好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班主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怎样做好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班主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怎样做好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班主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怎样做好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班主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怎样做好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班主任单位:广西忻城县思练镇中心小学姓名:韦佶春邮编:546202联系电话:13407839691班主任,只要有资格站在三尺讲坛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什么叫班主任?对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也了如指掌。所谓班主任,就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对全班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负责。但是,如今成立了寄宿制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这就给班主任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课题,如何走近学生?如何管理学生一天的生活和学习?如何才能使这些寄宿学生健康成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班主任面前,在这种形势下,班主任的工作量大大提高,需要做

2、的事更多,究竟怎样才能扮演好班主任这一角色呢?怎样做才能算是合格的班主任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一、寄宿制班主任的角色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学生增多。亲情缺失造成的学习问题、道德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生活困难问题、心理压力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就要求寄宿制班主任从原来的学习教导者、管理者、督导者转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引领者、生活的导向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亲情教育的代替者,既成为学生的教育者,又成为学生的父母、朋友和玩伴,努力为寄宿制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消除其成长隐痛。(一) 健全人格的引领者人格指个人在适应环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

3、方式和行为倾向,能体现个人的身心组织特色。可塑性、可变性强的寄宿制学生由于亲情缺失,其人格发展十字路口,如果没有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对错、成败和社会现象,谁也不能保证被我们成人看成小问题的事件就不会毁其一生。寄宿制学生的人格向什么方向发展?发展到何种水平?往往与其长期接触的班主任关系密切。所以,班主任一定要针对寄宿制学生的人格特点和存在问题,从感情上俘获学生的心,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引领学生向健全人格发展。 (二) 生活的导向者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包括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寄宿制班主任首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问题,

4、尤其是年龄小或过去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学生。班主任培养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是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先自理自立,后自能自强”的正确生活态度,如勤俭节约、对自己言行负责;二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件小事,如洗手、起床、叠被、刷牙、衣服摆放、鞋子穿脱等;三是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小到洗脸刷牙、洗衣扫地,大到说话行事、与人交往;四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果皮纸屑等。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大脑中储存的一笔钱,这笔钱不断增值,而人在自己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所以,仅会自理生活还不

5、够,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持之以恒的要求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统一的作息时间安排学习、生活和活动。然而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既需要班主任时时检查、监督,也需要学生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高素质人才不仅体现在文化修养方面,更体现在生活习惯方面。学生从小养成了良好的活习惯,不仅能促进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提高,还能使其具备现代社会道德水准、适应和生存能力。(三) 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寄宿制学生因亲情缺失、管教不力,往往存在自私、冷酷、孤僻、懒惰、胆怯、纪律性差,或抗性、攻击、为所欲为、骄横跋扈、目无法纪

6、,或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缺乏自尊自信、责任感和应变能力,或承受挫折力差、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心理异常症状。这些异常心理不仅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还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因此,需要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心理异常症状,运用一定的心理疏导技术,帮助学生克服异常心理,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例如:一个母亲脑瘫、父亲长期外出打工、只靠体弱多病的奶奶照料的小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平时我故意惹老师、同学生气,他们越生气我心里越开心、越痛快”。试想想,一个有家得不到温暖、生活缺少精心照料、长期不能与家长感情沟通的小学生,当看到周围同龄人经常同父母在一起时,寄宿制学生情感寄托的空缺,会使他们产生

7、疑虑、孤独、自卑、焦躁、愤恨、嫉妒的情绪。如果在学校学习成绩差、常被教师批评、被同学孤立和欺负,难免会对周围人产生仇视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的深切关爱、帮助、鼓励和支持是抚慰其情感寄托空缺的良药,是矫治他们心理不健康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四) 亲情教育的代替者在我国,教师经常扮演家长代理人角色。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把教师视为继父母后遇到的权威人物,把对父母的期望转移到教师身上,希望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像父母一样给予他们亲情方面的关爱、生活方面的照料、行为方面的支持、学习方面的帮助、精神方面的鼓励等。年龄小的学生越容易把教师当作自己父母的化身。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

8、神。”班主任应成为神的化身,只有把所有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才能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角落。所以,寄宿制班主任应从各方面尊重、关爱、鼓励学生。当他们失落时,用微笑送去鼓励;当他们失意时,用语言送去鼓励;当他们伤心时,用行动送去鼓励从而走进学生心理世界,与学生建立温情如母子、真情似朋友的亲密师生关系。二、寄宿制班主任要培养学生“七种意识”。寄宿制学生管理并非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安心学习,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其生存技能。因此,需要班主任结合学生学习,培养其多种生活意识。(一)家庭意识。农村寄宿制学生往往没有学校大家庭观念,感受不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而难以适应学校生活习惯,尤其是年龄小的学生。这就为寄

9、宿制班主任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如何弥补寄宿制学生的亲情缺失问题。弥补寄宿制学生亲情缺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亲情教育,让寄宿制学生将情感转移到教师和同学身上。开展亲情教育,要求班主任要以家长的方式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为学生最亲密的人;以家庭教育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谈心,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烦恼、疑虑和困惑;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交往、组织学生之间的交往,为他们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等。总之,让寄宿制学生感到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是父母、同学都是兄弟姐妹,从而培养寄宿制学生的家庭意识,学会尊重、谦让、互助、合作、团结和友爱。(二)安全意识。安全问题是寄宿制学生管理的首要问题。小

10、学生好动、贪玩、喜欢追逐打闹等,因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对此,除了学校要常抓安全管理外,还要强化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和能力。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不做多述。(三)卫生意识。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个性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人素质的表现。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不受欢迎。寄宿制学生一般都有不良的卫生习惯,培养其卫生意识,不仅要用制度约束学生不讲卫生的陋习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身先示范”,指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学生明

11、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四)法律意识。当前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在校生违法犯罪呈低龄化上升趋势。这与不重视法制教育、学生法纪观念淡薄有关。小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差、偏激和固执、行为盲目,往往把执拗当坚强、把冒险当勇敢、把轻率当果断、把蛮干当英雄,迷恋“搞两肋插刀”等。违法犯罪是从小事开始膨胀,恶性发展所致。培养寄宿制学生的法律意识,除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外,主要是要让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自己应有的权利,什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明白遵纪守法的意义,自觉运用法律知识规范自己言行,用法律武器与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五)吃苦意识。不少农村学生心理脆弱、

12、害怕困难、受不了委屈和挫折;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懒惰,不劳而获思想严重;挥霍浪费、怕苦怕累等现象突出,不明白“苦尽甘来”的含义。农村学生一般家境贫寒,培养寄宿制学生的吃苦意识,主要是让他们树立顽强拼搏、艰苦奋斗、艰苦朴素意识,养成勤奋努力、勤俭节约的习惯。(六)自主意识。同城市一样,农村学生从小也少有自主行为的机会,这使其入学后缺乏自主能力。寄宿制学生既要独立安排日常生活,又要独立为人处事,还要独立学习和发展,对他们的管理应以培养自主意识为突破口,加强自主能力培养,使其具备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因此,班主任应重视下列工作:一是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劳动技能,鼓励学生自己能做的

13、事自已做、不会做的事学着做,学会生活自理,如独立理财、安排起居生活、管理宿舍内务;二是指导人际交往培养独立处事能力,如教育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宽容、学会互相尊重、学会解决矛盾、学会交友等;三是从课余学习入手培养自学能力,如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鼓励互相学习、教学生学习方法等;四是从兴趣、爱好入手培养学生独立发展能力。总之,培养自主意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以便将来能适应社会。(七)责任意识。美国教育家克劳蒂娅曾说:“一个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茫,从而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并容易被其他一些物

14、质的、轻浮的事物而吸引。”家庭对子女的大包大揽或缺乏责任、或学校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不够,或学生缺少“苦难”经历,使当代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强而责任意识薄弱、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培养寄宿制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对周围人、事、物的关心意识;其次是要利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勇于约束自己、自觉承担责任,做一个无愧于社会、他人和自己的人。三、寄宿制班主任需具备“六颗心”。管理好寄宿制学生,需班主任全身心投入。这就需要班主任具备下列心理品质:(一)责任心。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作为寄宿制班主任,首先应有强烈的责任心,

15、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内在动力。寄宿制班主任的角色特点决定了他对学生负有以下责任:一是教育责任,即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二是培养责任,即利用和创造条件,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三是发现责任,即发现学生特点、兴趣、爱好和特殊才能,使其得到充分发展;四是激活责任,即启动学生进取意识,形成自我教育能力;五是夯实责任,即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爱心。托尔斯泰认为:“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父母一样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不热爱教育事业又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寄宿制班主任不仅要热爱教育

16、工作,更要像父爱一样严格而慈祥、像母爱一样宽容而无私的热爱学生。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寄宿制学生只有从情感上真正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爱护、关系和帮助,才会乐于接受教育。但爱不是宠爱、放纵,而是一种心灵交流。例如:某学生不爱学习,需要老师督促才能极不情愿地完成,为此经常受到班主任的批评与惩罚。后来,我接替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并上语文课。我偶然发现这个学生特别爱劳动。于是就经常给他安排劳动卫生工作,不管多苦多脏多累,这个学生总是乐意认真去做。每当如此,我就在班上大力表扬,结果这个学生在一年后就成为班上各科都优秀的学生。这说明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发现其“闪光点”,即使差生,只要教师相信他、鼓励他

17、,他就会努力进步。(三)童心。教育是一门以心灵感受、理解和感染心灵的艺术。虽然师生存在“代沟”,但班主任与学生接触、联系广泛,在学生心目中有特殊地位,其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班主任不仅要坚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学生的老师”,还要具有一颗童心,善于心理移位、将心比心,站在学生角度看待和对待学生问题。这样才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真诚的爱护、关怀、帮助,达到心与心的接触、情与情的相融,酿成感情共鸣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对班主任是无情纪律的监督者和执行者的恐惧心理,改写了孩子们心目中就是,教育警察,为日后事半功倍的管教学生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四)耐心

18、。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面对寄宿制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的大量问题,需要班主任树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欲速则不达”的信念,决不能给学生扣上“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的帽子,要像慈母般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做大量的耐心细致工作,遇到学生的问题和工作中的困难,不急不燥、不嫌不烦、不怕困难挫折,多次反复的教育、帮助、指导他们,相信学生能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细心。用心慎密、做事细心是对寄宿制班主任的基本要求。教育好寄宿制学生,需要班主任做到:一是全面观察每个学生,详细了解和掌握其基本情况,包括优点和缺点、进步和问题、思想波动和错误苗头

19、;二是发现问题仔细,不让任何蛛丝马迹的问题逃过自己的眼睛;三是处理问题细致,不能急躁、简单甚至粗暴,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要晓之以理,以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例如:气象学上有个“蝴蝶效应”(1963年洛伦兹提出):一件表面上看非常微小的事,可能会对事物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即1%的细节带来100%的差异。对于寄宿制班主任来讲,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习惯、心理及情绪变化等都会对管理效果产生影响。这就是要求班主任细心的根本原因。(六)知心。“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疾其道”,多数寄宿制学生不愿意或害怕与班主任交心,其原因在于:一是班主任常用自己主观意志强迫学生做事,损害了他们的独立和自尊意识;二是班

20、主任缺乏民主意识,学生不能与班主任平等,一旦和班主任一起就感到心理压抑。所以,班主任应经常主动接近学生,利用闲谈、班级活动,运用建议性的而非命令式、责问式的口吻了解学生的家常事、思想、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从而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建立相互尊重、信任、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能切实提高教育效果。四、寄宿制班主任需要做到“六到”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具有多重角色,其行为必须符合自身角色的行为模式,即心到、眼到、身到、言到、行到、思到。(一)心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的事业,热爱学生是成功教育的奥秘。如果班主任充满了对每个学生的爱,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自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

21、尊重,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班主任不信任、不尊重学生,甚至经常讥讽、挖苦、指责和惩罚学生,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对班主任的教育无动于衷。(二)眼到。善于观察是班主任获得学生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式。每个学生都是独特、复杂的个体,在不同时间、场合,他们对待不同事情的表现不同。班主任只有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发现,才能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变化上,感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把握偶发事件的荫芽,及时“长善救失”,采取针对性教育和防范措施。(三)身到。善于深入学生生活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有关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班主任时时走进急速制学生的生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健

22、康状况、生活状况和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等,准确掌握每个的特点和基本倾向,为教育好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四)言到。教育是一个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过程,而道理的阐发、情感的表达、行为的引导,需要借助予“言传”来实现。所以,班主任要勤于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或及时传递教育的最新信息,或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或给学生有益的忠告,或对学生表现予以肯定和赞赏,或巧妙处理偶发事件等。对寄宿制学生来讲,“言传”绝非是空洞的“大道理”说教,应注重结合其实际。(五)行到。俗话说,“话说百遍,不如做一遍”。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

23、生。”班主任形象是学生心中的“一杆秤”,学生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不只听其言还会观其行。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自己首先要举止文雅、言谈文明;要求学生认真对待生活,自己首先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求学生遵守规章制度,自己首先要遵纪守法。班主任只有用行动做榜样,才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六)思到。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班主任工作有共同规律和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但又不能照搬照用,需要班主任针对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实际和特点,灵活运用。所以,班主任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和研究寄宿制学生管理、教育问题,探讨寄宿制学生及其管理、教育的特点、规律、途径、手段和方法,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寻找理论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