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泰山庙小学教师 宇锦花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生本课堂的一种体现。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下面,我从小组合作机制的建立、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小组评价机制三方面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些做法。一、建立小组合作机制。(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1科学合理组合小组成员。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学习小组由46人组成,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组合原则,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学生成绩、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
2、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学习中调动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2.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的职责:(1)负责管理和组织课堂上的组内交流;(2)了解组内成员的课前预习情况,督促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3)确定组内记录员和发言人;(4)检查小组成员的课后作业;(5)辅导和帮助本组的学困生;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控制发言的时间;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3教给学生适当的交流规
3、则。交流是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可以展现自我、探索真理,带来视界的开阔。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能更好地促进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1)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主持人的协调下,每一位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2)尊重别人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一位学生要认真倾听同组成员的意见,在听别人发表意见时,注意力要集中,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发言。不仅要肯听,更要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3)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必须参与,避免小组长一人唱“独角戏”。要求交流要从
4、每个小组最差的那个同学开始,如果他遇到了困难,小组成员就帮助他解决,直到他学会为止。还要求各组把有价值的收获和问题归纳整理起来,准备在组间交流的时候和其他小组交流、探讨。(4)组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组长不是权威,小组内的成员在学习的时候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见解。二、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作业方面: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
5、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学生准备记作业本,每天下午放学前组长检查组员作业是否记在本子上,然后组长签字,写完作业后家长核对每项作业是否完成,完成后家长签字。教师再加以鼓励,用打分的办法,给每个小组打分。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力,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2.课堂交流方面:第一,小组合作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讨或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或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沉默不语,这主要是因为在合作之前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
6、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第二,小组合作必须以教师的参与做保障。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须改变。课堂上学生讲得多了,教师就讲得少了,但这“讲得少”并不是教师由过去的“主角”变成现在的“观众”或“听众”,而是转变成了小组合作中的一分子,要积极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去活动、去参与。首先,教师应就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进行综合、归纳同学的意见,如何代表小组进行集体交流等技巧,有针对性地进
7、行辅导或示范表述。其次,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进行巡回指导,及时鼓励典型问题和答案的持有者,同时也给那些一时找不到思路的学生以帮助。再次,汇报交流过程中对有典型意见的问题,教师随时引导辩论,在应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上力求得出一致意见,在允许有不同意见的问题上,不要强求一致,要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要鼓励创见。最后,教师要总结合作学习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三、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小组的合作表现应做为主要指标。1
8、.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尽可能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发言,让发言人代表本组汇报小组学习的结果;在学业成绩上,教师在公平分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小组平均分加个人成绩做为学习小组成员平时成绩。这种捆绑式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在指出不足的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一难得的创新火花。另一方面,评价不能仅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3.小组评价分为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及阶段性综合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上,在课堂上的组间交流时,对各组在课堂上的表现、小组的收获和发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互相评议,主要是建议性的。阶段性综合评价一般每月一次,由教师组织,检查各小组的日常表现(查各组记录),课内外作业、日记、日常积累等,给各组量化评分,再加上单元测试的小组平均分,再按分数及学困生各方面的进步情况评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发给奖状。运用这样的评价方法,能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如果小组合作用得好,不但使那些优生的才华得以施展,也给学困生创造了学习的氛围和学习的契机,使他们在课堂上也有了表现的机会,同时,老师的负担也相对减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