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27622 上传时间:2024-11-1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概说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到别样的情味与风光。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学习本单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斜塔上的实验:这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叙事生动形象,文字比较浅显。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出疑问,也可以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就文中涉及的两个实验,可以设计“摆”的实验和斜

2、塔上的实验的课件,使教学形象化,视听化。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是一篇议论文。全文紧紧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本文论证结构的严密性,更主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思想、树立创新意识。要注意指导学生弄清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宇宙里有些什么:这是一篇介绍宇宙的有关知识的科学小品。宇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广漠神奇的世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所想象的宇宙,同时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宇宙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引入课文的学习。梦溪笔谈二则表现两篇古

3、代科学成就的文言文,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二、单元教学目标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和说明的一些方法。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文。进行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学习写科技新闻,并进行口头发布。三、单元课时安排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7课时)斜塔上的实验 2课时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课时宇宙里有些什么 2课时梦溪笔谈二则 2课时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1课时写作 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狼专题 4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目标:1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出科学家获

4、得成功的经验。2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激情。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教学时数:2课时课型:新授 方法:点拨交流式、实验法、比较阅读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要看看,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奇迹。二、研读课文1、学生轮读课文,并思考:(1)、标好段落序号,划出疑难点。(2)、文章主要写了几

5、件事?明确: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2、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提问:你发现绳的摆动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明确:尽管绳的往返距离越来越小,但是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一样长;自然的节奏原则。如果讨论不出,教师点明几百年前,伽利略能够发现这个规律,说明他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3、齐读第二自然段,并标出“仿佛、觉得、似乎”等词,这些词能否去掉?原因是什么?讨论明确:仅仅是一种猜想,有待证明。伽利略的感觉是否正确?他怎么知道的?明确:

6、正确;他采用实验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通过此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小组交流;明确:伽利略善于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4、他这敏锐的感官和观察、思考、实验能力与他孩提和学生时代是紧密相连的。速读812段,让我们为孩提和学生时代的伽利略画个像。讨论交流。明确:(1)不迷信权威。(2)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3)有理想。(4)敢于追求真理。(5)不断试验,挑战权威。(6)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5、就因为有了孩提和学生时代打下的基础,参加工作后的伽利略仍然不断实验、验证,最后,他来到比萨斜塔做实验。速读思考:当时有什么困难?伽

7、利略和众人又是怎么表现的?讨论明确。6、作者是采用先写趣事, 再写小时侯,再写斜塔上的实验的顺序进行写作,这样写好还是按时间顺序写好,为什么?7、小结。内容: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提、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试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讨论明确:本文顺序好。开头描绘发现摆的定律的经过,引人入胜,再回头略写孩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能使读者清楚的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的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这也就是文章巧妙的构思,是文章以斜塔

8、上的实验为标题的原因。三、作业1、学习了文章,你能否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2、收集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时代背景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3、搜集有关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说说他们成功的经验。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时代背景1、课前我请同学们收集了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现在请同向大家介绍你所收集到的资料。2、小组对收集资料学习评议后选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二、集中交流学习科学家伽利略一生对科学的贡献,分析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1、课文中写了伽利略的两个

9、发现:单摆的等时性及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你能说说伽利略还有哪些业绩?2、结合课文,说说伽利略在科学道路上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答:不轻易相信权威,努力实践,细心观察等)(学生课前已准备好,举手回答) 三、分组交流所搜集到的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并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1、小组对收集资料学习评议后,选代表回答。2、全班进行评议,选出优胜组。将该组准备的内容出一期黑板报。四、全班总结,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科学家们的发明创造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好,他们的创造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活水。难以想象,没有了创新,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一副情形,那真是不可想象。五、作业以自己的一次小小的科学探索、科

10、学实验或者创造发明为内容,写一篇350字左右的短文。同时附上一篇总结成败经验的小汇报。教学反思后记:没有反复强调课前预习,部分学生预习不充分,造成整个课堂的进度相对放缓,由预期的1.课时延为2课时。由于预习工作没有到位,部分简单的问题耗时太长,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仍不能正确找到相关段落。对于一些需要搜索信息进行提炼概括的问题,由于不熟悉文本,不能做到准确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预习工作置于重要的地位,反复强调,从而才能保证课堂效率和进度。对于预习工作不到位的学生,予以适当的惩戒措施。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

11、。2、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3、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情感目标:1、 肯定学生不同答案,教学中鼓励成绩差的学生回答问题。2、培养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的精神。能力目标: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引导学生如何及时处理文中传递出的现有信息。重点难点:自读程序分三步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划分本文结构可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战演习”。本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应适时适度点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由苏轼题西林壁导入:(学生集体背诵苏轼题西林壁)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12、各不同。”说明什么?(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找出观点)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含义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推敲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2、师: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作者总括性的语句。(学生默读)师:作者在本文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生答:“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师:对,在生活

13、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维视角的转换,都会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要点: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段落和一道习题:第4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末段)。)三、研读课文:1、关于本文结构:(一)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二)分析问题。(312段)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第三层(69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第四层(1013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三)解决问题。

14、(14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应注意下面的三点: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第三,本文是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2、 关于本文的开头:可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从生活中的现象谈开去;为后面“放矢”“树的”;与谈骨气开头的开门见山作比较。3、关于本文的论证方法:(1)例证法: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2)引证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四、拓展练习:1、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故事。(投影)(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

15、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

16、,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学生分析,教师归纳)2、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力?(生答)3、师:从课文的第四小节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一齐来读一下。4、师:对,那么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呢?请同桌之间商量一下,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最后一段3点)五、结语:同学们,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的才疏学浅,知识不够丰富,思维尚不成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会产生怀疑。学完课

17、文之后,我想同学们一定会信心大增。我们只要热爱生活,发现生活,遇到问题,多想想为什么。坚持下去,自己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六、布置作业:以关于“”的断想为题,写一小论文。(200字左右)。补充资料:1、 关于“推敲”的典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2、 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8、”教学反思后记:执教本课后,我充分感受到了现在的学生思维是如此敏捷,知识是如此丰富,表达是如此流畅真让人欣喜高兴。欣喜高兴之一,孩子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中充分体现了,他们拿到文本、问题后,不是简单地在文本中找答案,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这只有对问题理解透彻了,有一定深度了才能做到。欣喜高兴之二,在分组学习、全班讨论时,他们能那样直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亮明自己的主张,看得出这群孩子已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不人云亦云。欣喜高兴之三,孩子们能大胆地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而且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深度。欣喜高兴之四,孩子们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觉得有些遗憾的是:链接生活完成得不够理想。学生谈

19、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解决办法不止一个的事情的例子太少,说服力不够充分。另外,对文本语言的严密、准确探究不够。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目标:1、宇宙的物质组成和特征。2、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3、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重点难点:1、 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2、准确生动的语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郑文光,生于1929年,科幻小说家,广东中山人,生于越南海防。1954年发表科学幻想小说第2个月亮,后即致力于科学幻想小说和科学普及读物写作。作品文字质朴流畅。故事构思新颖,人物形象生动。二、整体感知1、思考:读了课文之后,请你说说宇宙里

20、有些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2、 理清文章思路全文21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11)说明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第二部分(12-20)介绍宇宙中的恒星系以及宇宙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是运动的,是无穷无尽的。第三部分(21)说明宇宙是可以认识的。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有几个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学生讨论、交流1、(1)开门见山,以亲切的口吻召唤读者,引出说明对象。2、(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3、(7-9)介绍恒星的其他情况。4、(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5、(11)小结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阅读第2-6,思考文章

21、怎样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的?明确:作者先总说恒星。将人们对恒星的感觉和恒星的实际情况加以对照,“火热的太阳”说明恒星发光发热的共性。然后突出介绍了恒星的一个共同特征:热度非常高。第2段的最后两句回到人的感觉上来,更使人觉得宇宙的奥秘无穷,激起人们探索的愿望。第3-5段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恒星按体积、密度、温度、引力等方面加以说明。第6段是第二层的小结,作者用两个“全都是”总结了恒星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发光发热”的共同特征。阅读第7-9段,思考:作者介绍了恒星的哪些其他情况?明确:先说明恒星的附属天体行星。作者从太阳拥有行星推测宇宙中别的恒星也会有行星绕着它们转。接着说明恒星间

22、的距离。恒星间的距离本来是大得无法想象,作者却用假想的宇宙航行方式,列出数字,把它表述得很具体。然后说明恒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作者先极言恒星之大,接着说把它们放在宇宙空间里去,只不过是“大海里的小滴”,“也许还要小”,这就使读者对宇宙之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阅读第10段,思考:作者介绍宇宙里的星云,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四、本课小结课文介绍宇宙里有些什么,从人们肉眼能看到的恒星写起,说到行星和星云,十分讲究说明顺序。板书设计星云的多,难于计算星云的组成:尘埃和气体宇宙里的星云星云的位置:浮游在宇宙空间里星云的厚度: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星云的分类:亮星云、暗星云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炫目、

23、灼热、茫无涯际、广漠、汹涌、稀薄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一)学生阅读课文第1220段,思考:第二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层意。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这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12-14段):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第二层(15-17段):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第三层(18-19段):说明宇宙是运动的。第四层(20段):小结第二部分,“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二)阅读第12-14段,思考:作者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明确:银河系是太阳所在的恒星系,太阳是一颗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从银河系开始介绍是顺理成章。作者说明了组成银河系的星星的数目,用“铁饼”这

24、个比喻说明银河系的整体形状,用“环”这个比喻说明从地球上看到的银河的形状并引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了人们丰富的想像,写出了宇宙之美,然后用巧妙的惊叹和设问,列出数字,用“一千万万”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点”进行对比,说明宇宙的无穷无尽,自然地引出了下文。(三)阅读第15-17段,思考:作者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的?明确:宇宙里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有千千万万个,不可能一一说到。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这例,又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它距地球极其遥远,并进而说到每一个恒星系之大。然后说这样大的恒星系已经发现的虽然“数以亿计”,但“仍然只

25、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极小部分”,从而进一步突出宇宙的无穷无尽。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明确:这一段共两句话,前一句说明过去人类无法飞出地球去,尚且能认识星星的体积、温度、有什么元素、怎样运动,后一句由此推论,今天科技大大发展了,更有利于认识宇宙的奥秘。这样的结尾,给人以鼓舞,给人以信心。四、探究活动思考: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明宇宙有些什么的?举例说明。学生讨论、交流。明确:A、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如,为了说明恒星的温度,作者列出数字:“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小恒星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为了说明恒星的距离遥远,列出数字:“每秒钟能飞十六点七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26、B、作比较:用一般人可以感知和事物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人们凭直觉的经验,由已知认识未知。如: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非常小时,拿它和地球上的空气以及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作比较。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引力极大时,用地球上成年人的体重、白金的重量经及人们能承受的压力作比较。C、打比方: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喻体,这样可以使说明生动具体,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如,用萤火虫比喻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说明星体给人的表象情况。用大海里的水滴作比喻,说明恒星在宇宙里所占空间极其微小,从而说明宇宙的辽阔。D、分类别:如,课文在说明恒星时,将恒星按体积分为大、小、中三类进行说明。在说明星云时,依据它们所在位置能否反

27、射出光亮,分为亮星云、暗星云。E、举例子:如,说明恒星系时,先举银河系为例,说明组成恒星系的恒星数量、恒星系形状,以举出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通过介绍它距离我们那样遥远,说明宇宙的辽阔。以上这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五、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1、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年!(一“万万”就是一亿,为什么不说“一千亿”而说“一千万万”呢?)2、些星星里,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吧。(去掉“想来”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学生讨论、交流。明确:1、用“万万”和用“亿

28、”相比从语感上更能突出星星之多。2、“想来”表示一种推测语气,使说明显得更科学客观。六、本课小结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简明生动地介绍了关于恒星和星云,恒星系等天文知识,说明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们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七、布置作业探究、练习二。教学反思后记:这篇课文是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说明文,对说明文还不是很熟悉。对课文内容宇宙没有一定的印象,所以我利用网络搜集了许多图片,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上。在分析说明方法和品味语言的环节中,我注重对学生的示范作用,然后再让学生去说,去写,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回答

29、尽管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由于是初次接触说明文,这种情况在所难免。而且我在评点的过程中也逐步进行了纠正。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也积极思考,但涉及面还不是很广,有的学生自始至终都很沉默,这部分学生有没有掌握,我还不很清楚。这是我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教育是面对所有学生,而不是某些学生,应该给更多的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即使有的同学由于胆怯不敢举手发言,我也应该鼓励他们,特别要创造机会让这些学生多多发言,让他们养成踊跃发言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不同程度学生的语文素养。梦溪笔谈二则教学目标:1、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

30、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2、 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3、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重点难点:1、梦溪笔谈这部中国文化史上的综合性的笔记体巨著,总结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课文所选的两则,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这种方法不仅是促进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第二则梵天寺木塔记述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决高层建筑木塔不稳定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2、梦溪笔谈两则,文字简洁生动。以虫治虫只用了70个字就记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应运而生,

31、迅速彻底地消灭了虫害,保证了农业大丰收的情况。梵天寺木塔仅用130个字就清楚地记述了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准确地解释了木塔稳定的原因。3、详略得当是这两则短文又一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文学知识1、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又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成书于11世纪末。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业、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现象部分,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于李顺

32、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有所反映,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翔实记载。2、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元丰五年(1082)以徐禧失陷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连累坐贬。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市区),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有见及,无不详为记录。又精究药用植物与医学,著良方十卷(传本附人苏轼所作医药杂说,改称苏沈良方)。二、请学生展示各自收

33、集的有关本课的图片、资料,教师作总结。三、学生自主学,疏通文意:1、学生根据手中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自读课文,分小组交流:字音、字形、字义、语句意。 2、集体讨论探究,教师作归纳。(1)字音、字形部分:喙(hui)穰(rang)梵(fan)胠(qu)箧(qie)履(lu)贻(yi)钗(chai)(2)字义部分:大穰:庄稼大丰收 方:才 级:层 患:嫌、担心 贴:赠给 但:只盖:因为 伏:通“服” 胠箧:从旁边打开箱子 以:用悉:全 之:结构助词的(3)语段意:方为秋田之害。译:正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

34、穰。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译: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匠师如其言,塔遂定。译: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办,塔身就稳定了。人皆服其精练。译: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四、简述文章主要内容: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作物获得丰收。梵天寺木塔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塔动”问题的生动事例。五、布置作业:1、悉课文内容,掌握字音、字义、会翻译语段。2、背诵课文。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基本实现了教学的初衷和目标,但是仍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而最主要的是知识能力的落

35、实环节有待调整以及教学反馈没有做到位。在理解文章时,我开展了四人一个小组的活动,让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句说出来,疏通文意,然后全班一起来讨论解决字词问题。在走进小组进行辅导时我就发现,学生在自己读完这篇文章后已经对文章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懂得它是写用一种虫子来吃另外一种虫子的事情。然后通过是什么?(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是用什么虫子(傍不肯益虫)来治什么虫子(子方虫害虫)?怎么样?“傍不肯”长得怎样?它是如何来消灭子方虫的?结果如何?这样一个形式进行提问。避免了学生仅仅只是翻译字词的而感到枯燥,而且让学生知道行文的内在规律。然后对重点词语进行理解记忆,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背诵,提高

36、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效率。让整节课更有活力!第二课时一、作业检查:小组间互相提问(字、段翻译,课文背诵)。二、合作探究,赏析课文,完成问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办法。2、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害虫天敌的出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保护了生态环境。3、 动物中还有哪些天敌,学生比赛发言。例如:猫鼠青蛙害虫4、那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现代农业的看法。 要点:粮食增产,农药的使用对人体有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提倡绿色农业。5、论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要点:“动如初”表现建筑工匠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问题,“

37、无可奈何”一词也写出了大家对“塔动”无计可施。作用:为后面喻皓轻易解决难题作了铺垫,反衬其技艺高超。6、梵天寺林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能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讨论要点: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未面瓦”,“上轻”,可实践的结果让匠师很难堪。为了向钱帅交待而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见喻皓的妻子,请求喻皓解决塔动难题。“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胸有成竹。7、用自己的话说说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这一难题?8、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本文写作特点。要点:

38、(1)详略得当如以虫治虫观突出以虫治虫这一中心,对“傍不肯”外貌、特征、剿灭“子方虫”的情况介绍比较详细而对“子方虫”为害则一笔带过。梵天寺木塔对如何解决塔动,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作了传神的描写。(2)生动简洁如:“方”“笑”“密使其妻”9、梵天寺木塔体现了我国古代在建筑技术上的伟大成就,你还能说出我国古代还在哪些方面的科技水平长处于领先地位。10、本课总结,学习了这两篇课文对你有哪些启发,各抒己见。A:绿色农业环保可持续性发展B:为国家的过去的发达自豪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为使现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而自强不息。教学反思后记:文言文的字词疏通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本就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且不说字

39、词难懂,但就兴趣而言,不少学生就已经皱眉摇头了。如何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文言文,让文言文的翻译工作更有效地完成则成为不少语文老师思考的难题。备课前我也认真地考虑了这个问题,对于文言文,学生的抵触心理究竟来自哪里?无外乎就是文言文的“艰涩难懂”。仔细想一想,文言文真的难懂吗?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真的不可接受吗?其实倒也未必,毕竟我们有一只强有力的拐杖,那就是页下注释。可是学生对于书页下的这块宝地却视而不见,为什么?是不是与我们老师平时文言文教学的习惯有关呢?一味的强调讲解完全剥夺了学生自学的权利,以至于不明页下注释为何物,因为平时上课他们无需观察,只要认真听讲,认真笔记就万事皆可。学生没有参与思考,

40、只是死记,当然没有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了。因此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文言文翻译的过程中,只有尝试,才有成功的可能。于是在课前,我布置了这样的预习要求:1、查字典,读准文中生字的字音。2、熟读课文、参考页下注释,尝试翻译课文并总结疑难之处。学生欣然接受,在课上检查预习的环节,学生的朗读令人眼前一亮,给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孩子们也一定会不负众望。文言文对于现代文而言,理解起来的确有一定难度,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个人独立尝试之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就显得的尤为必要了。课堂教学中,在疏通文意环节,我设计了组内质疑讨论,提出个人的疑难,小组合作解决并总结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学生的问题更集中了

41、,在全班交流质疑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质量,如“贻以金钗”中的“以”,“便实钉之”中的“实”,“但逐层布板讫”的“讫”。通过学生尝试自学,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们对本文的内容都能大致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方法::结合页下注释,确定了一种学习态度:自主尝试。文言文也是教材中一种常态,我们教师首先不能以如临大敌之势对待,正所谓“越有难度,越值得尝试”,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方法和态度的指导。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教学目标1. 文言文知识: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2. 基本阅读技能: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回忆已学知识,理解课文意思,能翻译全文,理解实词

42、的含义。背诵全文。3. 高级智慧技能: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名言警句的含义及教育意义。能结合内容分类。4.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儒家思想的丰厚蕴涵,对照反思自己。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意思,能翻译全文,理解文中实词的含义,背诵全文。2、清晰、明确的领会名言警句的含义以及教育意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儒家思想的丰厚蕴含,对照反思自己。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 自主学习1、查阅资料、填空。1)、孔子名 ,字 , 时代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 ”。后世将他与 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 合称“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 体散文,是

43、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四书”指论语、 、 、 ;“五经”指 、 、 、 、 。2)、论语是记录 的书,共 篇,是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它的内容有 ,答 及 间的相互讨论。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罔( )殆( )愠( )凋( ) 3、对照课下注释并查阅字典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是知也( )不亦君子乎( )是知也( )与择其善者而从之( ) 二、交流讨论1、同桌互议、翻译下列句子,试背诵全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 诲女知之乎!译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 2、合作交流文中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有: 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是: , 。论述新旧知识的关系的是: , 。论述学习应有的谦虚态度的句子是: , 。 三、合作探究1、在孔子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