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第四课 儿童和平条约教学内容:儿童和平条约带有很浓厚的儿童情趣,语言流畅,文笔活泼。课文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条约,第一次出现在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它的每一项条款,都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同时,它又是一种儿童条约,表达了全世界儿童的一种美好愿望希望人类携手努力,共创世界和平。教学目标:1、学会5个字,认识3字,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随文学习本课的关键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励同学们为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
2、容,切身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2、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憧憬世界和平的美好景象,激励学生为世界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课时安排:2课时设计理念:本课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条约,首次出现在教材中。它的每一项条款都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每一句话都有丰富的内容。因此,用事例充实条约内容、让学生形象感受战争、动乱给人民,尤其是儿童带来的痛苦,继而诱发学生展开想象,学生在憧憬和平景象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1、再现画面,丰富情感,以情领读。条约语言概括性强,用事实丰富条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感受战争灾难。可以通过教师激情描述、播放战争纪实片段等多种渠道再现“
3、破坏”、“战争”等画面,学生逐步获得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渴望和平的美好情感,以情带读。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生成的和谐互动过程。2、循情导学,诱发联想,以读促思。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为了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文本,在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同时,利用和开发现有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用合作探究、朗读想象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将美好愿望与现实相结合,思考:作为新时代少年儿童,我们可以为维护世界和平做些什么?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1、(板书:条约)同学们,你们知道“条约”吗?结合预习说说你对“条约”的了解。2、解释“条约”:国与国之间签定
4、的有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文书。3、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有趣的条约:儿童和平条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鼓励学生读题质疑,部分解疑。(1)儿童和平条约和其它条约有什么不同?儿童和平条约不用强制别人执行,它表达的是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2)儿童和平条约签定的原因和时间?1986年为联合国“国际和平年”。这一年,全世界围绕“和平”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之一就是签定一项公约“儿童和平条约”。同年9月全世界儿童聚集在美国,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在条约上签字。代表中国在条约上签字的是11岁的小学生刘玉玲。(出示人物图片)(3)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二、通读全文,整体感
5、知1、过渡: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带着我们的好奇心走进课文。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把自己认为难懂的词句做上记号,联系实际想一想。3、小组内互帮互学,交流自学情况。4、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注意:多音字“给”在本课的读音。5、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默读。要求:边读边想,条约有些什么内容?(2)组内交流。要求:试着关上书说一说。(3)指导学生概括条约内容:向往和平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创造和平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课文条理。(14自然段)向往和平(59自然段)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第10自然段)创造和平2、交流:
6、儿童和平条约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儿童共同的心声,这心声是什么?(相机板书:和平)3、过渡:我们初读课文便读出了全世界儿童的共同心声。如果再走进条约,细细品味,我们还能够体会出条约蕴涵的那份执着以及儿童维护和平的决心。下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条约。四、指导书写1、小组内自由识记、书写生字。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四课,知道了全世界儿童的共同心声:希望世界和平!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儿童和平条约,去体会条约背后蕴涵的那份执着与真情。二、入情入境,细读感悟1、学习14自然段:向往和平(1)过渡:和平,世界人民永恒的主题;和平,世界人民向往的生活;和平,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7、作为“我们世界的儿童,宣告未来的和平。”(2)自由读14自然段,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3)相机出示句子:“我们要消灭一切!”鼓励学生质疑:“这一切”指的什么?(4)默读14自然段,勾画相应词语,小组交流: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5)拓展想象:除了“战争”、“破坏”、“憎恨”等词语,“这一切”还可能指的是什么?(一切与和平相悖的事物)(6)集体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朗读)(7)播放音像画面,教师激情渲染战乱场面:战火硝烟,肆意弥漫,无数轰炸机从人们的家园上空飞过,转眼间,城市变为废墟,到处是哭泣和呼喊,人与人之间充斥着冷漠、恐惧和憎恨。多少
8、人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多少亲人不得不面对生死离别!看到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你在想什么?想说点什么?(消灭“这一切”,世界渴望和平、向往和平)(8)情感朗读。可以引读。2、学习59自然段:珍爱和平、维护和平(1)过渡:消灭一切与和平对立的事物,这个世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切换画面,用心发现和平的世界给予我们的恩惠吧。(2)点读59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和平世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我们是怎么做的?(3)指导读句子,感受和平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4)我们将共享富饶的大地、保卫美丽的天空以及保持河水的洁净,这既是和平世界给予我们的恩惠,更是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带上我们的这份责任心齐读59自然段。
9、(5)拓展联想:除了人类这些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和平的世界里,我们还可以拥有什么?又会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呢?仿说句子:(谁)给予我们(什么)我们将(怎样做)3、学习第10自然段:创造和平(1)承上启下:没有战争,处处鸟语花香、欢声笑语,那是一个多么美好、和谐的世界啊!人们的生活幸福而舒适,心情开朗而豁达。让我们为了和平、为了现在的和平、永久的和平、大家的和平而努力吧!(2)自由读第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不仅有享有和平的权利,同时也有维护、创造和平的义务和责任,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3)只有我们共同携手,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才能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让我们加入和平志愿者的行列,叫响
10、我们的和平口号吧!齐读第10段。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过渡: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创造和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请同学来说说学习本课的收获。2、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下来。3、介绍一篇诗歌放飞和平,读一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有关呼吁世界和平的文学作品,读一读,或者办成小报。板书:4、儿童和平条约向往珍爱和平创造附放飞和平和平,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一个世界儿童、妇女、老人迫切拥戴的字眼。和平,一个与战争相对的字眼!一个在战火纷飞的时候,温暖人心的字眼。和平,一个难以实现的字眼! 一个飞舞了几十年,几百年,都无法兑现的字眼。不知是谁让和平的鸟,折断了翅膀,鹧鸪不时盘旋在天空悲
11、惨的哀号。和平的鸟,养好了伤,被放飞在蔚蓝的天空,播撒幸福的种子!作业设计:第五课 太阳,你好!知识与能力:学会四个字,认识一个字。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的词语。背诵课文二至六自然段。认识排比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仔细品读文的语句,从而体会到太阳对小朋友的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到太阳行走在天上,对世界充满了希望,并能向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文章中体会到太阳对小朋友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宇宙中有一个大火球吗,它虽然距我们很远
12、,但和我们的关系却最密切,知道它是谁吗?来,和它打个招呼。板书:太阳,你好!二、初读课文1、读通课文,把生字多读几次,课文读通读顺2、检查生字认识情况3、通读课文,正音4、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1、读一读,你从这段话中明白了什么?(这是文章的总启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去写)2、观察一下,你从句式上明白了什么?(这是一个排比句,句式整齐)3、指导朗读4、那么太阳究竟看见了什么,听说了什么,又知道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你们的想象说吧。四、指导学习生字1、融字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的时候不要把下口框里写两横,哗是一个形声字,写的时候注意左边口字在左上,稍小一些。特
13、别是喉字,写的时候不要多加一竖。2、学生写字,老师检查。第二课时复习生字一、学习课文二至六自然段1、上节课我们知道太阳知道的事情可多了,那么他究竟知道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二至六自然段2、指名朗读3、从刚才同学们的读当中,我知道太阳最爱小朋友了,来,老师也想读一读。4、师引读,引导学生读二至六段,每段的开头一句,说说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这也是一个排比句,这样的句子朗读起来很顺口,很有感情)5、过渡:是呀,太阳最爱小朋友,他爱白皮肤的小朋友,也爱皮肤的小朋友,爱黑皮肤的小朋友,也爱棕色皮肤的小朋友。太阳可真有爱心呀,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为什么爱小朋友吗?6、指导学习:因为他知道小朋
14、友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理想和希望。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二、学习课文八至十二自然段1、同学们,太阳这么喜欢小朋友,如果是你们会对太阳说些什么呢?2、指导朗读八至十二自然段读出小朋友对太阳的热情3、多种方式朗读: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读4、再看最后一段“太阳微笑着,行走在天上”5、学生谈感受:把太阳当作人来写,让人觉得形象而且生动。三、扩展:太阳最爱小朋友,你能对太阳说几句问候和感谢的话吗?小组讨论,最好用相同的句式。板书:5、太阳,你好太阳最爱小朋友后记:这课易懂,在教学中抓住太阳对小朋友的爱这条主线进行教学。通过”如果没有太阳,就_”这一句式训练,让学生感悟到太阳的重要。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在这
15、一过程得到训练,有的学生说“没有太阳,草木会枯萎,大地将没有生机。有的说:如果没有太阳,鸟儿不会歌唱,它们会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说的多好呀,难怪文中说:太阳知道小朋友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理想和希望呢。作业设计:第六课 检阅学习目标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第一课时出示挂图,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
16、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课题:检阅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认读生字。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
17、“棘手”吗? 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书写生字1、进一步认读生字。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席”的笔顺。“截”的笔顺。4、抄写词语:俱乐部博士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观众纠正 第二课时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1、投影出示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
18、”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指名读这两句话。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激情总结,引导写话1、总结:读完了课
19、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拓展延伸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作业设计:古诗 初秋行圃教材解读:初秋行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
20、。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教学理念:1、以读为主,读中体验。不管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须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全过程。2、创设情境,体会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会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灵魂。在学习“近在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时,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从情感的体验出发,首先在读中感悟、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找不到蝉到的遗憾,然后引导学生再读,再一次交流情感,体会到深藏在作者内心的对秋天美景、对秋蝉的赞美、喜爱之情。教学目标: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2、借助注释
21、,在读中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美丽景色;难点:体会作者蕴含在诗句中的欣喜、赞美之情。教学准备:1、课前复习作者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收集他写的其他诗歌。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初秋的美景。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预设: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1、同学们,三年级我们学习了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知道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齐背后交流)2、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板书课题。二、读题解题,初读古诗、指名学生读诗题。、通过预习,谁能说说题目“初秋行圃”
22、的意思?(教师提示:加进去适当的词语把话说完整。)、现在正值初秋,在你们眼中,初秋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学生交流自己在身边看到、感受到的初秋美景。、师:那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又描写了什么景色?他什么时候在花园里散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三、自读自悟,感知诗意1、教师范读古诗。2、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会生字。3、指名朗读,正音。学习生字“圃”。4、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诗弄懂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与同学交流等。)5、师:下面老师再给大家八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23、自学古诗,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先自学,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需要老师帮助的同学或小组,可以举手告诉老师,老师会很快来到你的身边和你们一起学习。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小组汇报学习结果,师:看到大家学得这样认真,相信大家已经有成果了,哪个小组愿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学习的成果?、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读诗的感悟,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大意。(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
24、,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五、读中品味,体会意境师:刚才,大家了解了诗意,相信大家再读,一定会读得更美,更投入。谁读第一句?1、从这句哪些词语看出作者写的是黄昏时候的景象?抓住“落日”和“暮蝉”加以体会。2、你觉得哪些字能体现落日的有情?引导学生品味“偏、催”二字。深入体会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一“偏”一“催”把落日当成了有灵性的人。就是这两个字赋予了“落日”的情意“有情”,使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满了勃勃的生机,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3、引导学生想象落日的“有情”。“落日无情最有情”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根据诗句谁能想象出这幅画面
25、?(提示:夕阳、晚霞、地面景物、蝉鸣声)4、谁能读出落日的这份“真情”?预设:(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逐步让学生读出情,读出形,读出味。)生读(没有激情)。师:你这快落山的太阳,怎么这样无情?从你的读中,老师感觉不到漫天五彩晚霞的瑰丽。谁再来读。生读。师:老师从你的读中感觉到你是重情谊的夕阳,可我从你的读中没听到满园此起彼伏的蝉鸣声。谁再读?生读。师:哦!多美的景致!多热闹的黄昏!老师好象看到了夕阳西下时的灿烂晚霞,听到了园子里嘹亮的“黄昏大合唱”。来,让所有的蝉儿都唱起来,全班齐读。)师过渡语:初秋的傍晚,诗人独自在园中散步,抬头望着西边的天空,一轮红日即将落山,夕阳将天边抹上了瑰丽的色彩,
26、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多美的景致啊!听,众多秋蝉也不甘寂寞,趁着这美丽的时刻,放开清亮的歌喉,开始了“黄昏大合唱”“真美,服了;真美,服了”学生齐读前两句。5、听到这美妙的“合唱”,你会心动吗?是否想找到这些“歌唱家”,赶快行动()可诗人找到了蝉没有?引读:近在咫尺,寻到旁边。没看见蝉,心中会是什么滋味?指导学生带着遗憾的语气来读。()作者心中只有遗憾吗?再看,这漫天的五彩晚霞;再听,这此起彼伏的蝉鸣声,真有遗憾?那又怎样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的欣喜、赞美之情。()师小结:看到天边美丽的晚霞,听到园中这悦耳的“大合唱”,作者兴致大增,虽然没有寻到“演唱家”的踪影,可这情、这景足矣!这一样也能
27、让作者诗兴大发(学生带着赞美之情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意境。)六、赏读全诗,熟读成诵。、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对初秋行圃的理解。师:请大家用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读一读;想唱的,可以把诗句改成自己喜欢歌曲的歌词,试着唱一唱、学生分组练习、展示、评价。五、总结拓展,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总结刚才学诗的方法。读:读通、读顺诗句。译:结合注释、或查字典、或结合插图、猜读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悟:品读、感悟,想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诵: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用自己学到的古诗学习法,自学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让学生
28、初步了解诗意即可,无须对作者托物言志写法进行深究。(虞世南的蝉附后)、课外找找杨万里的其他写景诗读一读。板书设计: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偏催万树暮蝉鸣。近在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作业设计:语文乐园(二)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词的组成。2、引导学生积累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或成语。3、读名言,激发学生了解、积累古代格言的兴趣。4、读短文,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短文了解一个道理:化敌为友。5、引导学生开展探究,通过说,多角度表达对和平的向往。6、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积累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或成语。2、读
29、短文,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短文了解一个道理:化敌为友。教学手段:课件辅助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读一读读:1、让学生自由朗读词语。2、同桌检查词语,正音。思:1、动脑筋,想一想每个词的意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谈:1、你发现了什么?2、这些词的意思有变化吗?结:总结,积累,抄一抄。二、认一认,读一读。1、学生自由朗读。2、说说你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先横着观察,再竖着观察)3、再读词语。4、结合第一题进行拓展训练。三、写一写,背一背1、读古代格言。2、大概的说说读后的感受。(通过读这些古代的格言,你明白了什么?)3、背诵并积累:可见,这些简短的
30、格言往往给人以深刻的警示,让我们牢牢的记住他们。 第二课时一、读一读1、自由朗读短文。2、读完这则成语故事后,你能说说你知道了什么?3、谁能试着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4、你还知道哪些和“同舟共济”意思相近的成语?二、探究与发现随课文拓展。三、口语交际1、创设情景:(一声枪响)师:星期天,文文、乐乐、兰兰一起去登山。走着走着,文文突然用手一指,大声说:“你们看,有人在打鸟!”大家于是前去劝阻。2、激发讨论:师:我们该怎样劝阻打鸟的人呢?在小组里商量一下。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教师指导:了解打鸟人的心理以更好的选择劝阻方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法律警示。4、自由选择角色,现场表演。
31、第三课时习作写写我自己(或给自己画个像)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游戏:猜一猜他是谁!师描述,学生猜。二、引导发现描写点师:(惊奇状)你怎么猜出来的呀?指名交流。师引导、归纳。师:哦,你是通过外貌描写知道的。你是通过这句话知道的,这是描写他的性格的。哦,你是通过他的特长知道的。(板书:外貌、性格、特长、爱好)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倾听的孩子。三、尝试描述,教师指导1、师:你们都很会观察、描述别人,其实,描写自己也很有意思。不信?你也试着说说自己。可以抓住自己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说。注意,要说具体,说详细。这样,别人才能听的明白。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教师作典型指导指名。学生可以简单地说自己的不同点。再次指名。可以像他那样,通过一件事把自己的不同点说的更具体些吗?师:他把自己的语言特点说的很清楚!他把自己的动作刻画的栩栩如生!他把自己的神态写得真传神!他通过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很不错!他还能通过周围环境的描写来反映自己的心理活动,很好!(板书:事情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环境)3、这样,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跃然纸上了,真是生龙活虎啊!下面就请大家,自己尝试描写“我自己”,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像,写得最传神!四、学生自由习作五、根据学生习作进行点评(可请学生在组内交流,相点评) 作业设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