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盔甲(ku) 确凿(zu) 人迹罕至(hn)B感慨(ki) 倜傥(t) 一日三省(shng)C啄食(zhu) 一箪食(dn) 博学笃志(d)D搓捻(nin) 绽开(zhn) 恍然大悟(hu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默契海枯石烂诀别眼花瞭乱B嘈杂人声鼎沸制裁轻而易举C娴熟顾名思意幅射月明风清D藉贯粗制滥造荣膺一泄千里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
2、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C得知考试成绩,小明伤心极了,眼泪淅淅沥沥,连饭也吃不下。D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观看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B滨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C大量事实表明,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力就转向哪里。D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要求,是能否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5、对下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一声声的问候,一份份不期而至的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一幅一幅美
3、丽的图画。一轮圆月缓缓爬上树梢,将它的清辉洒落在屋前的谷地上。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印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不是每一次成功都有掌声可他们仍然不放弃奋斗,不停止付出。A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B拟人 夸张 比喻 排比C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D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 最 恰 当的一项是()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 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
4、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7、古诗词默写。(1)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2)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4)曹操观沧海抒发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5)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友情”的名句,试写出连续的两句: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5、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沿溯阻绝 溯:_ 属引凄异 引:_不及返顾 顾: _ 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
6、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三、现代文阅读。(30分)1、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臧克家“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
7、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
8、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1第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开头有什么作用?2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请
9、分点概括。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含义?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1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引出下文,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进行鲜明的对比,表现出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 2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研究楚辞,校补赫然而出;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等进行研究,汇集成为古典新义。 3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们的民族比喻成一个病人,闻一多先生要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体现出他心怀家国天下的崇高品质。 4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具有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的学者。2、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江德斌文化类节
10、目在近期制造了一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嘉宾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首播的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
11、类节目。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和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有些人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忙里偷闲,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记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如今的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
12、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这些节目大都偏重于介绍图书、作者和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向“高冷化”,导致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
13、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14、。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四、写作题(40分)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请以“那天,如果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写作提示: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参考答案:一 DBCCAABCDC潮平两岸阔;随君直到夜郎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月之行,若在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 1逆流而上 延长 看,回头看就是2A3.(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4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三 【答案】1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2对比论证。将朗读者与其他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贴地气”,“触动观众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意近即可)3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4C四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