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前,语文教改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语文教学却仍然处于费力大而收效甚微的状态,语文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急功近利,教学内容随意安排,导致课堂教学处于无绪和无序的状态。1、新课改下教师对于教学目标认识的现状。新课改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涵盖了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方面面的。但是,有一些老师认为新课标提倡开放性教学,不应该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是应该让其自然生成,在随机的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各个方面;有人认为课堂教学不应
2、该强调教学目标的预定,而要注重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生成,即提倡非预设性教学。还有人认为还是应该像过去的目标教学那样,严格按预设目标进行;更有人认为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就是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要与三维目标一一对应。不论怎样,即使是前两种不认为教学目标重要的看法,它们本身也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2、课堂教学的现状。在落实新课改的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由“满堂灌”进而发展成为“满堂问”、“满堂演”、“满堂讨论”,课堂上有太多的资料补充,很多的媒体演示,有些教师脱离文本,在学生还没有读懂文本的时候就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拓展,过于重视语文课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把语文课变成了政教活动课、历史课、文学史
3、课,使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大大降低了语文课的课堂效率。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诞生了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有
4、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佩尔蒂埃著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等。国内除叶澜、裴娣娜等教授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以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吕渭源教授著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教授著新概念有效教学,张庆林、杨东老师著高效率教学等。也有部分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和教育杂志上,具体情况在此不作赘述。从国内外文献研究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有二:一是国外研究成果固然有其科学性、先进性,由于文化、教育背景差异,难以有效地指导我们中国课堂教学,如何接受、借鉴、创新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二是国内研究成果大凡是文
5、献研究和建议性理论研究,缺乏扎实的实证研究,缺少实践基础,在指导性和普遍意义上看,缺乏推广价值。如何让有效教学的理念“本土化”、“实践化”,将教师教学行为合理分解,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在微观层面做群体性、持久性研究,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教学目标论、科学主义教学过程论斯金纳(B.Skinner)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
6、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正强化物和减少负强化物,建立积极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基于上述理解,建构主义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作了以下的分配。首先,
7、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发学生发表解决问题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多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知识的心理模式。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教
8、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3、语文新课标及语文教改的新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明确规定:“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五个方面获得发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
9、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以明确的具体的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在文本研读过程中探究体验,学会用心灵欣赏美好的文字,人类文化瑰宝,学会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结合自己的真切的思想和情感与作家作品交流,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创意欣赏,尽显语文学习的生命本色。四、本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概念1、“教学”:一般意义上,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本课题所讨论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为
10、上好课所做的事前准备及课堂教学中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2、“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优化。“有效”的内涵主要是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进步与发展。相关指标体系构成如下: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目中有“人”,有对象意识,有“全人”概念,能因材施教;教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其达成度力求能够检测。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能持续追问“什么内容是学生素养形成最基础
11、的因素”、“什么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众多的选择中是否有最佳路径”;能通过实践不断优化地域教学的准备、实施和评价策略。3、“课堂有效教学: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4、“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学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一般的规律。课堂教学能围绕构建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的目标展开。5、“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指在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改善学生阅读的基本状态,形成学生优良的精神世界,同时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山西
12、语文高考。6、“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参照,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效益不断提升的所有教、学行为及策略。重点研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处理过程中的文本有效解读及能力迁移问题,清晰回答文本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形成区域内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五、研究的主要内容1)、教学目标的研究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先导。教学目标是衡量课堂有效性的标准,所以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和研究便是本次课题研究的基础。语文新课标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学生通过高中语
13、文课程的学习,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五个方面获得发展。”这告诉我们,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表现。因此,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2)、探究有效教学新模式和评价体系有效教学新模式和评价体系的探究是课题研究的核心。这包括有效性教学中教学任务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的研究、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教师行为的研究、教学评价的研究、教学环境的研究、教学反思的研究。3)、探究学生因素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
14、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由此可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反馈,重视学生因素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六、研究的方法与途径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有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的研究文献资料。2、邀请有关专家作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掌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理论知识和
15、有关研究成果。(2011.32012.4)2011.3.听高芸提高作文教学实效及2011年备考的讲座。(太原煤炭报告厅)2011.3.听高芸提高作文教学实效及2011年备考的讲座。(太原煤炭报告厅)2011.10听朱得勇 朱芒芒利用好教材提高课堂实效的报告。(运城中学报告厅)2012.2听刘朴明高三二轮复习有效指导的辅导。(垣中报告厅)2012.3听张四宝的创建高效课堂,做智慧型教师讲座。(垣中报告厅)2012.2.2听温锁林的高三有效复习的策略效率的几点思考的报告。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分析经典案例和课堂实录,吸取精华,为课堂语文教学有效性寻找规律打好基础。(2011.2
16、2012.6)(经典案例和课堂实录详见另外打印件)2011年3月22日听垣曲中学张建的八十分钟大课堂人物传记阅读专题评课实录。2011年6月临汾师大研究生听冀智芳滕王阁序及其它课后对垣中八十分钟大课堂调研的评课实录。4、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2011.32012.6)2011.9高中语文学习情况问卷调查(1000份)2011.11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情况调查问卷2012.2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学状况的调研问卷5、将研究成果付诸文字,并及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论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浅议浅谈新课改下提高语文课堂教
17、学效率的几点思考七、课题研究的基本结论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我不断自觉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探索有效教学的路径和行为,跟踪了一批教学骨干的成长与发展,开发了一批优秀的课例,提出并践行了许多关于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鲜明主张:(一)关于课改的基本认识、没有思想观念更新的课改是盲目的改革。时代在发展,教师素质不达标,课改必然会失败。而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是改革是否能够顺利推进的先导。、没有具体目标的教学是自由、散漫的教学。“课程标准”为教师自由教学留下了巨大的创造空间,但没有具体目标的教学只能走向散漫。课堂教学要进一步强化目标的指向性,条条大路任你选,目标罗马必须到。、不能紧扣课本的课堂拓展是空谈。语文教
18、学需要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但这一中心任务如何落到实处?不能搞天马行空,需要让风筝有根线。教师需进一步强调“以本为本”,在具体文本研习的基础上,有针对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探讨,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没有教师思考的问题是误导。学生会不会思考,会怎样思考,思考的深广度如何,具有怎样的思维品质,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教师只有自己思考在先,方能指导在后,发现在后。、没有文化氛围的人文是孤岛。课堂上大讲人文,个个文质彬彬,课外连文明之人都做不到,人文就成了孤儿。人文之花只有在花木成行柳成荫的环境中才会找到自己的天地。为此,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是关键。、没有活动开展的课堂激励是哄骗
19、。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而语文学习,对中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语文课需要教师的“讲”,但教师不能“讲”风太盛。只有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才能相互讨论、各抒已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二)对有效课堂基本特征及基本要求的界定好课就是有效的课。我们不强求人人的好课标准一致,但不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并作出基本选择的教师不是好的语文教师。我们比较认同杨九俊先生关于有效课堂特征的概括:主动的参与,明确的目标,挑战性问题,深刻的情感体验,适切的方式,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清晰的反馈,学生有迁移创造的欲望和能力。任何一堂具体的高中语文课须正确回
20、答并处理好七大问题: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是否简明扼要?选择的切入口是否能激发学生思考?教学行为是否是有效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关键内容是否经重锤敲打?教学过程是否有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课堂收束和拓展是否得当?上的是否是语文课而不是别的课?(三)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四条标准众所周知,就语文学科而言,“教什么”其实是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的一个问题。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习俗的角度是从教学方法入手,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新课程背景下,随着“一标多本”的普及,全国并没有了统一的语文教材,语文课堂上教师到底应该“教什么”变得至关重要。即使同一文本,不同
21、的教师由于着眼点不同,也会教出不同的内容来。更可怕的是,许多教师手拿新教材,根本不知道应当将什么样的内容呈现到课堂中去。上海师大学科教育研究所王荣生教授提出“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这种提法极有道理。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必须是选对教学内容的课。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课堂应该满足以下要求:一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意识,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二教学内容正确,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三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实际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四课程目标能够有效达成,教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
22、一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坚决反对并杜绝“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出现。(四)专题教学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新的语文教材分模块、专题、板块、具体文本几个层次。文本是构成专题(单元)的基本单位,专题的有机组装形成模块。这种以专题结构单元的文选方法,与传统教材以文体结构单元有很大的区别。以文体结构单元的教材强调知识构成的系统性,文本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是作为完善学生的相关语文知识框架而存在的。新教材在认可单元结构的基础上,相对强调文本内容的独立价值,编者意在通过人文专题让学生获得对某一类情感的深刻感知,进而认识世界、建构世界。因此,高中教学尤其不能继续以单篇文本为核心展开割裂
23、的学习,而要相对强化专题意识。构成专题的文本最好能在专题内涵的框架内展开解读,为专题的建构服务。综上所述,专题教学须体现出专题意识,任何一篇文章的学习必须围绕原教材的专题核心展开解读和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找准定位;同时,体现出文本意识,强调专题教学并不是倡导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离开教材提供的文本搞泛语文,语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话题的深度拓展尽量先依托文本展开;专题教学更要体现出必要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最好能以具体的问题为核心推进,不要做空洞的讨论或赏析;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最好以能否转化成可探讨、可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前提;专题教学还要学会弹钢琴,十个指头同时用力不会流泻出优美的旋律,教学要体
24、现出节奏的原则,同一专题不同文本之间的研习要讲究相互配合和补充,前后文本的解读力求能在不同形式的对比中,张驰有致地进行。另外,要高度重视经典文本的个案分析。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材的钻研,尤其独立深入解读经典文本永远是语文教师第一位的工作。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一标多本”背景下,大量新的文本被充实进了各种新的语文教材,广大语文教师本就捉襟见肘的文本解读能力进一步受到挑战。扣不紧文本,课堂满把抓却什么也没抓透的语文课可谓俯首皆是。 于漪老师感叹“我们常关注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忽视作者写什么和怎么写,尤其认为写什么已经解决。其实,读懂写什么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与基础。文质兼美的课文,尤其是经典之
25、作,必有丰富的内涵,必有作者独特的见解,如果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往往难以领悟文中的真谛。”值得警惕。(五)有效课堂三大关键教学行为美国伊利诺州的中学教师加里鲍里奇潜心研究课堂教学实例,提出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和五种辅助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等。鲍里奇在介绍如何做到“清晰教学”时指出,有效的课堂授课,必须目标明确,能够连结新知与旧知,把握学情(教学适应学生当前的水平或者略高于当前的水平),他同时还指出,清晰有效的授课,教师需要缓慢而明确地发出指令,在每一节课结束时进行回顾和总结。可见,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实施有
26、效教学的基本保证。语文是母语,母语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其关键是解决如何让学生想学,让学生能学,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学好等一系列的问题。要让学生想学、学得好,语文课上教师必须掌握“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倾听)”、“有效激励”三大关键教学行为。有效讲授:教学无论如何改革,“讲授”作为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仍然显得卓尔不凡。它以独特的“优势”使之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好老师总是那些善“讲授”的老师、“能说会道”的老师。好的“讲授”是适时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反对过度的、不恰当的“讲授”。教师在开讲之前首先要对教学的各个要素如琢如磨。如讲解问题:讲什么不讲什么,尤其
27、是不讲什么更重要。讲解也是对话,会的不讲,永远不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授要追求风格和个性,要从“我们的”走向“我的”。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意味着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教师讲的语言要精确精练精彩,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富有节奏感和节奏美,既要做到主次分明,详处泼墨如水,略处惜墨如金;又要循序渐进,张驰有度,过渡自然。当然,讲授有它的局限性,它可能使学生处于被动静听状态,单调乏味,不容易充分地将学生带进课堂,加上内容过多或过长,使那些缺乏良好注意力、记忆力差的学生获益很少。但这不是讲授的过错,而是不会讲授导致的。有效
28、提问(倾听):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它的关键是能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问题”的有效性与问题切入的角度、资料的提供(问题的语境)、思维引导和精神引领的程度有关。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空间上的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回答;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内容上的深刻性。就语文而言,有一种力量叫思想,现在的小学教师上课都在强调做加法,要求增加课堂的内涵和思想,而中学教师常常以高考和语文的工具性为借口,要么不问问题,一讲到底,要么问一些小儿科的知识性问题,问题
29、既不因对象的不同体现出层次性,也缺乏连续性和引导性,无法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自然的节奏;有效的提问同时是以倾听为保证的。我们听了很多的公开课,觉得效果一般,可上课的学生喜欢,为什么?因为名师都是善于“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倾听也是一种对话。教师在“提问”之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并对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有效激励: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有效教学而言自然是重要的,但似乎还有比“方法”更重要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期望、教师的热情,教师是否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几乎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在教师的所有有效行为中,教师的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深刻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