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测试题(二)(共150分)命题人:陈 芳一、选择题(共30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词语是()A颠沛流离(pi) 踯躅(ch ch)巫觋(x) 萦纡(y) 迤逦(y l)B弹劾(h) 风驰电掣(ch) 会稽(kui j) 鹧鸪(zh ) 凝睇(d)C回眸(mu) 肤如凝脂(zh) 鼙鼓(p) 玉扃(jin) 云栈(zhn)D眇眇(mio) 袅袅(nio) 修葺(q) 潺湲(chn yun) 薜荔(b l)答案:A踯躅zh z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A肇事 夙兴夜寐 磬竹难书 同仇敌忾B狭隘 窈窕淑女 信是旦旦 感激涕零C先妣 载笑载言 否及泰来 千里迢迢D苗裔 脉脉
2、含情 鼓瑟吹笙 向隅而泣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人大代表为了老百姓的蝇利蜗名到处奔波,不管一路碰到多少困难,他那满腔的热情不减不灭。B当你进入偌大的世博园区,面对诸多场馆和如潮的排队客流,即便做过再精心的准备,也会感到有点无所适从。C翻开报纸,看到泥石流突袭甘肃南部的舟曲县城这一耸人听闻的消息,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妈妈那悲痛欲绝、泪流满面的神情。D虽然知道自己的儿子犯的错误不小,但是乌鸟私情,血浓于水,这位好心的母亲还是想尽办法帮儿子推脱责任,以求让他免去牢狱之苦。答案:B(蝇利蜗名:像苍蝇头般的微利,蜗牛角般的虚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含贬义。无所适从:指不知怎么办
3、才好。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乌鸟私情:乌鸟:即乌鸦;人类很看重其反哺生母之情,故有“乌鸦反哺”一词,喻传于民间。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B.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C.元嘉三大诗人之首的鲍照生于乱世,身份地位极其卑微,但他才高八斗,志可凌云,功名之心尤其强烈,森严的门第观念与其远大的理想抱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D.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
4、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他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答案:D(暗换主语,将“他”删去。)5、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B )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与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唐诗,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开放时期的唐代社会生活的文学纪录 是他们的心理素质、情感幻想和思维方式的
5、折射 是人们在面对经济、生活、边疆战争、羁旅游宦、纯真友谊、缠绵情爱、优美风光时种种精神状态的结晶 是当时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丰富多采的生活感受和复杂曲折的思想历程的反映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A. B. C. D.答案:C(先总说,然后按照唐诗内容的主次关系加以分说。)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东晋诗人。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不做,归隐山水之间,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B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且分别
6、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D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答案:A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开创者。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C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
7、、陆游 9下面对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 (其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的句意,写出了一个孤独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B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帐照进来,清风吹动我的衣襟。 优美的景色衬托出诗人恬静的心情。 C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一只孤雀在野外哀号,盘旋飞翔的鸟儿在林中鸣叫。 沉沉黑夜,鸿雁哀鸣,象征了时局的险恶和内心的恐怖,表现了内心的哀伤和反抗。 D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走来走去还能看见什么,(只能)忧愁忧思独自伤心。 鸟和人都在不寐而徘徊,却又能看到什么希望呢? 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
8、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答案】B(此二句表现诗人孤独痛苦的心情。)10下面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写的是忧从中来,夜不能寐,起坐弹琴,徘徊户外,环顾四野,忧思难排。这首诗通篇写“忧”,却未明言,表达的是一种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B杂诗十二首(其二)写的是一个不眠的秋夜,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凄,是陶渊明咏怀诗中的代表作。C李白的越中览古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之后写的,写的是诗人对古代越国繁华生活的向往和羡慕,对其迅速灭亡无限惋惜,寄托了盛
9、衰无常的感慨。D一剪梅是作者写给她丈夫赵明诚的,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答案】C(“对古代惋惜”不对)二、阅读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
10、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
11、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11.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证明长恨歌是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的一项是( )A.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B.在蜀地,青山绿水分外美丽,玄宗却朝夕不能忘情。C.“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D.长
12、恨歌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答案:D(这是概括说明。)12.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恨歌在抒情方面回环往复的特点,体现在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感的紧密相连上。B.长恨歌中既有凄凉景色的描写,也有美好景物的描摹,景物特征的不同都是时令变化造成的。C.诗歌善于运用环境和景物描写对人物情感的触发作用,由景及人,深化情感。D.现实、梦境和仙境的交替出现,表现出主人公对杨贵妃的深厚情感。答案:B(景物特征的不同更多地体现出主人公的情感变化。)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恨歌虽然是叙事诗,但也有浪漫主义的想像成分。B.
13、从长恨歌的技巧运用上看,抒情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表达手段。C.唐玄宗对杨贵妃应该没有真挚的爱情,因为他们之间地位是不对等的。D.层层渲染的表现手法,既升华了人物的感情,也使整首诗有了更深厚的艺术感染力。答案:C(主观推断,理由不准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2)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3)余行,左骖殪(4)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5)四马,援玉枹(6)兮击鸣鼓。天时怼(7)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8)。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
14、原九歌国殇)注释(1)殇(shng伤):未成年而死。国殇:为国家牺牲。国殇是屈原悼念为国家牺牲的战士所作。(2)毂(g谷):车轮中心内贯车轴,外承辐条的部位。车错毂:指敌我双方战车交错。(3)躐(li猎):践踏。(4)殪(y异):死。(5)絷(zh执):拴住。(6)玉枹(f浮):嵌玉的鼓槌。(7)怼(du对):恨。(8)惩:悔。【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
15、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
16、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翻译:操吴戈啊披铠甲,车交错啊短兵接。旗蔽日啊敌若云,箭交坠啊士争先。侵我阵啊犯我地,左马死啊右马伤。埋两轮啊拴四马,敲玉槌啊响战鼓。魂魄强啊为鬼雄。厮杀尽啊弃原野。出不回啊去不返,平原阔啊路遥远。佩长剑啊带秦弓,首身离啊为国薨。既英勇啊又威武,还刚强啊不可凌。身既死啊神显灵,天发威啊神灵怒,1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说
17、明,有误的一项是( )A. 操吴戈兮被犀甲 “被”通“披”,披挂B. 出不入兮往不反 “反”通“返”,返回C. 凌余阵兮躐余行 “凌”通“领”,领导D. 霾两轮兮絷四马 “霾”通“埋”,埋起答案: C(“凌”非通假字,意思是“侵犯”。)15.选出全不是正面直接说明楚军与敌作战勇敢的一项(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A. B. C. D.答案:D(是说敌军,不是正面直接说明。)16.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
18、捐躯的高尚志节。B.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极短的篇幅却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C.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D.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一样,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答案:D(与作者的其他作品不太一样,通篇直赋其事。)三、鉴赏题:(共16分)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一)御街行 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9、。注:欹:音q,倾斜。【这是一首秋夜怀思情人的词。上片写秋夜景,或就地面刻画秋声,或就天宇描摹夜色,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沈际飞草堂诗余隽称赏“天淡”句写景空灵。下片专就离情宣发。“愁肠”三句折进一层,言离愁之深。“残灯”二句再现实境,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独自凭栏斜倚,尝尽这孤眠的滋味。末以离愁“眉间心上”无所不在,倍增酸楚。“都来此事”几句为李清照一剪梅词所袭用,化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向来为词评家所赞誉。这首词虽写似水柔情,却骨力道劲,绝不流于软媚。李攀龙云:“月光如昼,泪深于酒,情景两到”(草堂诗
20、余隽),可谓佳评。】 词上片写秋夜景象,却毫无“秋”字点出。一个“寒”字,秋意全出。请结合上片内容分析此字妙处。(4分)答案:“寒”字既写出秋天的节令特征,也表现出词人此时难以言状的悲愁体验。上片从秋声、秋声角度绘秋景,以此突出人隔千里、月下独望长天的孤独。 下片言愁,作者是如何加以表现的?(4分)答案:词人之愁,以独酌流泪加以表现,更以长夜无眠、追思过往进行强化。1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二)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江 总 岑 参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江总,南朝陈诗人
21、。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这两首诗都是五言 ,都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唐代诗人在一诗中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其中“佳节”也是这个节日。(4分) 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4分) 答案:绝句 重阳节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江诗: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1分)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1分)的情怀。岑诗:该诗是在长安沦陷时所作,故第三句有“遥怜”(1分)二字, 表现了诗人面对故乡长安遭受战乱时
22、的痛苦之情及收复失地(1分)的渴望。四、填空题:(15分)19.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5分) 陆游书愤中的诗句“塞上长空自许_ ,_镜中衰鬓已先斑。”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现作者强烈生命意识的名句,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无穷己 ,江月年年望相似”,曹操短歌行中的“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苏轼前赤壁赋中的“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这些诗句均表达了古人珍惜生命、追求理想、感逝光阴的情怀。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袅袅兮秋风_,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23、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行路难(其四)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五、语言运用(11分)20、为下面报道拟写一句不超过10字的标题。(3分)本报讯(记者 刘晓平)游山塘,白居易纪念馆是必到的景点。2009年3月6日,白居易纪念馆的回廊里,经过前期精心选择雕刻的16位与苏州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和8副对联警句一亮相,就
24、引来游人赞叹不已。据悉,有关部门正在搜集更多资料,丰富正厅里现有的白居易生平资料。与此同时,描绘山塘的书画作品也在积极征集中,届时将一起亮相,为纪念馆增色。参考答案:白居易纪念馆新增亮点。21、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4分)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密密与团团圆圆。 。参考答案:唯在端午,江南江北,同观千帆竞发;或在春节,将一只只饺子,包成绵亘千古的和
25、和美美与快快乐乐。唯在除夕,江南江北,共鸣一串爆竹;或在端午,将一只只粽子,煮成千年不变的香香甜甜与平平安安. 唯在重阳,江南江北,共品一块蒸糕;或在除夕,将一串串鞭炮,爆出千年不变的美美满满与平平安安.22下面是近期网络上的一则新闻,有多处错误,或标点不当,或有语病,或不连贯。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4分)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目前,艾滋病在中国逐步流行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科学研究事实证明,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进晚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
26、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机、卧具、游泳池、公共设施传播。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不传播艾滋病。 序号 改正 序号 改正 序号 改正 序号 改正参考答案: 用词不当,“逐步”改为“逐渐”; 缺谓语,在“人群”后加“扩散”,或在“向”前加“转”; 标点不当,“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进晚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标点改为“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进晚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 概念并列不当,在“公共设施”前加“或其他”,或改为“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不够连贯,“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不传播艾滋病”改为“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传播”。 (共4分。任选四处,改对一处得1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陶渊明拒绝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李白拒绝摧眉折腰事权贵而纵情于山水;项羽拒绝了屈辱地活着,选择了自刎;司马迁为了理想拒绝了死。一次拒绝就是一段佳话,你有拒绝别人或被别人拒绝的经历吗?请以“拒绝”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