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新入学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摘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培养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必须有一个缓慢形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还会伴随着反复的阵痛。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只要我们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走向成功。“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只要儿童在起始阶段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份财富必将跟随着学生走进青春、走进社会、走进人生,使学生终身受益。【关键词】新入学儿童 学习习惯 培养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一个人受益终生。新入学时期是儿童学习生活的起始阶段,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所以,新入学儿
2、童的学习习惯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教育的现状是家长们忙于生计,几乎没有照顾儿童的时间,更没有培养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可能,儿童家庭教育大多属于粗放式,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在新入学儿童中比较普遍地出现了不想学习、不认真上课、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习惯。新入学儿童的学习习惯该怎样培养呢?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学家巴金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好习惯的培养来自于一定的约束。经过学龄前教育,儿童已有了一定的约束和控制能力,但他们对学习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形成真正自觉学习的习惯,更缺乏约束自身行为的能力。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坐不住”现象,比如上课做
3、小动作、随意走动、乱说话、打呵欠、玩东西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儿童加强约束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要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根据新入学儿童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着重从课前准备、课堂学习、作业等方面对新入学儿童提出具体的要求,初步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准备是学习的必要前提。学生必须准备好本节课所需要的学习用品。上课铃响时,要迅速地、安静地走进教室,端正地坐在座位上,身体坐直、坐正,眼睛正视前方,等待上课。如果上课迟到了,进教室时要喊“报告”,待老师批准后方可进入教室。如果要方便或喝水的应该在课间完
4、成,课堂上不能随意走动。课堂认真听讲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学生上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讲课,注意听老师的提问和别人的发言,做到举手发言,不举手不乱说话。课上能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认真进行表达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遇到问题不懂就问。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表达要清楚。同时注意避免课堂上做小动作,与同学交头接耳等。及时作业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做作业时,要读懂题目要求,要读准确,认真弄清题意。答题时书写要字迹工整、书面整洁、格式规范。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确保准确,如果作业有错题时要及时更正。作为教师,只有在学生的具体学习行为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并且持之以恒地坚
5、持做下去,才能真正把习惯抓成习惯。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进入小学后,儿童的活动内容有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以“玩”为主变为以“学”为主,这对孩子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教导孩子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良好的习惯不是短时期可以形成和巩固的,急于求成会适得其反。由于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习惯的养成比较困难,而且花费时间会很长。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提醒:下课时提醒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利用下课时间抓紧时间上厕所、写字时背要挺直,眼离书本要有一尺远、书写要工整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从点滴抓起,不断地提醒、督促孩子,有意识地使儿童明确自己已是一名
6、小学生,肩负着努力学习的责任。表扬是好习惯。2马卡连柯说:我深信,所有孩子的心灵都是向往美好的东西的。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坏的,无道德的。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自觉学习。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要做好全面检查和重点指导,特别是督促检查。充分发挥班队干部的作用进行互相监督,发现好的,作为典型,给予奖励。低年级学生模仿意识强,往往表扬的是一个,受影响的是一大片;一句话的表扬,孩子受益一辈子。就这样,一次奖励的效果要比10次批评好得多。久而久之,学生好习惯就养成了。倾听是好习惯。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上会发现,课上得热热闹闹,孩子们
7、争先恐后的发言,却忽视了别人的意见,如果问起他别人怎么回答的,他却吱吱吾吾说不出来。特别是语文阅读课上理解文章内容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明显了。因此,首先,在课堂上我就抓住时机及时表扬正在认真倾听的孩子,“会倾听的孩子最厉害!”“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明白了,真厉害!”“你听得可真仔细!”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其次,在别的同学回答精彩时,我会顺势提醒学生,要学会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别人也有奇思妙想。交流是好习惯。新入学的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他们能正确理解问题,但不一定能把答案正确表述出来,有时候即使表达出来,也会有语言不完整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通过语言示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语
8、言表达能力。有时根据问题的特点我还会给学生设计好回答的模式,来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规范。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表达的内容。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也是自我展示的需要。书写是好习惯。“字迹工整、书面整洁、格式规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首先要向学生讲明书写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明确答案再写,少用或不用橡皮擦,否则,作业看上去不整洁,这样既会影响作业的正确率也会影响了美观等要求。我们还对写字的姿式作了要求:如背要挺直,眼离书本要有一尺远等。尽管这样的要求时时在学生的耳旁提起,但每次批改作业中还是发现不按格式书写或字迹不工整等现象,有时几天
9、内做的比较好,过几天又出现了反复的现象,我们都及时耐心地指出来,教育学生有错必纠,及时订正,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风。另外,作业中错误是难免的,学生要针对问题认真补救,可以通过读评语、查资料、请教他人等方法进行矫正,要建立“错题档案”,经常复习,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三、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用榜样的模范行为教育影响儿童,可以把抽象的规范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所以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率先垂范,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来的实效。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作为老师,平时就应多加注意,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首先要求自己先做到,比如:课前做好上课准备,不打无
10、准备之仗;讲课时语句完整,声音响亮;在上课时,书写规范整齐,板书设计合理;给学生的批语也要工工整整;做事不拖拉等。这些行为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言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同学也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同学中的佼佼者是最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榜样,其影响力和激励作用有时可以超越一切。学校可以发挥榜样评选活动的教育功能,大力开展评选 “学习之星”、“进步明显”、“学习标兵”等,在校园里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表扬,让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榜样的影响作用,学生的情感得到孕育,思维得到激活,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3四、合作是硬道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有一个简洁而鲜明的
11、观点,那就是:“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因此,学校应争取家长的配合与参与,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4任何成功的教育都需要家庭、学校的亲密合作,从来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学校教育一定要汇聚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完成。尤其针对问题学生,我们要耐心说服家长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表现,多了解孩子学会了哪些知识,多走进孩子的生活实际,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家长会是家校合作最常用的方法,它为教师了解家长、家长了解学生和家长之间相互学习提供了平台。家长会是一个集体活动,必须合理选择时间,提前通知,使大多数家长能参加。家长会一般每学期举办12次,
12、每次家长会都要精选主题,可以由学校领导或教师作主题报告,也可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也可以举行家教经验交流会,使家长会真正成为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平台。 家访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家校合作方式。5教师在家访时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环境等,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家访一定要事先确定目的,每次家访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家访的成效。成功的家访可以增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了解,推动家校合作的健康发展。家校合作还有很多方式,只有灵活地采用这些合作的方法,才能使家校合作真正地富有成效。家校合作让孩子真正受益,能给孩子们带来身心和
13、学习的健康发展,能让孩子更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习惯的培养,都不会是简单的一蹴而就,必须有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还会伴随着反复的阵痛。这时作为老师,我们一定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只要我们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我们就一点能走向成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作为塑造学生灵魂的教师,我们一定要在新入学儿童学习习惯地培养上多下功夫,尽可能地寻找一切科学的办法达成这一目标。只要儿童在小学的起始阶段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份财富必将会跟随着学生走进青春、走进社会、走进人生,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是我们教师最期盼的。【参考文献】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2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75。3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43.4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6。5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7:193。4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