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开展“三农”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汇编四篇】.pdf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5524432 上传时间:2024-11-1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9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三农”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汇编四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开展“三农”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汇编四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开展“三农”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汇编四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开展“三农”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汇编四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开展“三农”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汇编四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开展“三农”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汇编四篇】开展“三农”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1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实上级关于农村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三个尊重”(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着力实现“三个转变”(选择耐旱作物和品种,由对抗性种植向适应性种植转变;增加和改善设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坚持舍饲圈养,由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转变),大旱之年全县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牧业生产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发展壮大主导特色种植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顺应自然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按照“选择耐旱、早熟作物和品种,由

2、对抗性种植向适应性种植转变”的思路,采取良种、节灌、覆膜等措施,大力发展适应性和设施性种植基地。今年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 70 万亩,其中马铃薯、蔬菜、瓜类糖菜种植面积达 40 万亩,占总播面积的 57%;覆膜种植面积 16 万亩,占总播面积的 23%。一是培育壮大马铃薯产业。马铃薯是适合我县气候特点而种植的一种耐旱性作物,几年来我们针对马铃薯品种杂、品质差的问题,努力培育优质品种。县财政先后拿出 450 多万元用于马铃薯良繁建设,目前马铃薯良种化程度已达 80%以上,具备了每四年彻底更新一次品种的能力。今年我们继续按照良种化、专用化、标准化的方向,努力扩大种薯基地和优质专用薯基地面积,结合国家

3、良补项目,新建马铃薯网室 200 亩,调入马铃薯原种 200 万斤,重点抓了长顺镇新富、朝阳镇特布、七号镇色庆沟、公腊乡堂地四个马铃薯良种基地建设。同时,通过运用新品种、新农艺、新技术,推广高垄栽培、坐水点种等适用技术,稳步推进旱作覆膜、喷灌种植。今年落实旱作覆膜马铃薯 10 万亩,每亩财政补贴 50 元新上马铃薯中型喷灌设备12 台(套),新增喷灌面积 2500 亩。二是培育壮大蔬菜产业。今年我们继续把设施蔬菜作为顺应自然规律、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措施来抓,依托*农业开发公司的辐射带动,在*设施蔬菜基地三期工程的基础上,按照原温室大棚的模式,进行技术改进,新建 120 亩日光温室(按每座 1

4、亩、四位一体、全钢架下卧式模式设计),每座建设成本 8万元,每座农户自筹 2.5 万元(含农发基金项目贷款 2 万元),其余整合退耕后续项目等资金予以补贴。目前工程已接近尾声,预计 11 月中旬可育苗生产。同时完善配套了占地 4000 平方米、配置高性能太阳板、移动式苗床、微喷、产品检验测试室的智能化日光温室,切实解决日光温室荐口安排、蔬菜育苗提早上市等问题。此外,稳步扩大露地蔬菜种植面积,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节水灌溉,节本增效,推广反季种植,弥补南方蔬菜淡季市场空缺,增加种植效益。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 5.5 万亩,新增设施蔬菜种植面积 165.5 亩(日光温室 120 亩、塑料大棚

5、 91 座)。三是培育壮大瓜类、糖菜等特色产业。覆膜糖菜、瓜类等特色种植需水量相对较少,且在我县具有一定的种植基础,今年我们重点在品种选择、技术服务上下功夫,依托品质优势,创建和打造品牌,提升效益,全县形成了以七号镇农场、达拉盖等村为重点的万亩瓜类种植区和以、等地的 2 万亩糖菜种植区。今年我们还在覆膜无籽西瓜、葵花、莴笋等特色种植上进行了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明年推广普及奠定了基础。四是培育壮大草产业。认真吸取去冬今春畜牧业因雪灾受损的教训,引导农民树立“以草定畜、以舍定畜”思想,走建设养殖的路子。依托玉米良种补贴项目,进一步扩大青饲玉米种植面积,建设牲畜“基本口粮田”,全县饲用玉米播种面

6、积达到 11 万亩(覆膜玉米 3.5 万亩)。充分利用生态建设成果,把草业与生态建设工程结合起来,更新补植补种优质牧草 12 万亩。加大草业利用开发力度,购置饲草料加工机具 650 台(套),建设青贮窖 8000 立方米,确保了舍饲畜牧业的饲草需求。二、推进舍饲养殖步伐,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 一是培育壮大肉羊产业。从年开始,我们按照养殖区域布局,以建设肉羊舍饲育肥示范村为重点,按照“饲料、青贮、机械、圈舍、改良”五配套标准,示范村每村建配种站点 1 处(包括相关器材、种公羊、配种、防疫等),每户饲养 35 只基础母羊、建设 20 平米暖棚,为每只基础母羊种植 1 亩饲草“口粮田”、贮藏 1 立方

7、米青饲草。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投入资金 700 多万元,建设 30 个肉羊养殖示范村,涉及农民1500 多户。今年还投资 600 多万元,在长顺镇民建、七号镇八号等村建设年出栏 1000 只肉羊规模养殖育肥场 8 处。通过示范村与规模养殖场建设,既提高了禁牧舍饲、保护了生态,又提高了肉羊饲养殖与管理水平,扩大了养殖覆盖面,增强了示范带动力。全县预计年内出栏肉羊可达 60 万只,年末基础母羊存栏 28 万只。二是培育壮大该地乳产业。*事件之后,根据市场对乳业需求的新变化、新需要,我们将牧场式园区化养殖作为了今后奶牛养殖的必由之路,全县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加强基础建设,加大牧场式园区建设力度,引导奶

8、牛养殖户向园区集中、向牧场式养殖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开工建设牧场园区 8 处,其中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有 4 处,正在建设的有 4 处,全部建成后入园奶牛可达 2400 头。此外,我们加强对乳产业的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进一步提高奶农的科学饲养管理水平,降低养殖成本;继续加强对奶源、兽药、饲料、冻精等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类假冒伪劣产品和坑农害农事件,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三是大力发展生猪、肉鸡产业。抓住国家扶持生猪、肉鸡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扩大生猪、肉鸡的养殖规模,促进生猪、肉鸡产业提质增效。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成年出栏 500 口以上的生猪养殖场 8 处、5000

9、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 2 处。三、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推广节水应用技术,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发展设施性农业,是我县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共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因地制宜,坚持膜下滴灌、喷灌、软管微喷多措并举,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争取利用 3 年时间完成全县水浇地节水改造工程,淘汰大水漫灌。今年全县新增喷灌面积 0.25 万亩,发展膜下滴灌 1.5 万亩、软管微喷 0.3 万亩。二是狠抓农田水利建设。严格制定水资源开采审批制度,通过蓄住天上水,拦截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不断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今年

10、全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2 万亩。认真组织实施了二里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其它年久失修的水利灌溉工程以及部分水毁工程进行了修复。三是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认真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完成*风沙源治理 14 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 5 万亩(其中能源经济林 0.56 万亩、补植补造 4.44 万亩)。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面实施了“十里绿色长廊”工程(打造西起*,东至*的长 5 公里、宽 2 公里的护城绿色屏障),今年重点完成了 3000 亩绿化任务,栽植各类苗木 10 万余株。继续加强通道绿化建设,重点对历年绿化断档和绿化成活率较低的地段进行补植补造,完成省际通道绿化 9

11、2 公里、县乡间通道绿化 30 公里。积极推进城镇绿化,重点完成了*生态公园、城区五街三路、机关单位、学校、厂矿企业和居民小区的绿化工程,栽植各类苗木 50 万余株。此外,切实加强森林草原禁牧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四、培育和引入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着力提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一是从年开始,在新区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 1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5.6 万平方米的服装园区,园区集服装设计、信息网络平台、展示、培训、管理、业务洽谈、交易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建设现代化的服装生产园区,促进了全县服装产业提质增效,为农民进城务工增加了工作岗位。二是从年开始先后引入*蔬菜加工公

12、司、*农产品公司在*镇*村投资兴建蔬菜交易市场,建设恒温库及蔬菜加工企业,到目前该市场已建成 3500 平方米恒温库,完成二期 2000 平方米恒温库及 2000 平方米防雨交易大棚地基工程。三是引入*肉食品加工企业在*镇*村建设集收购、加工、冷藏为一体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 3000 万元、储藏能力为2000 吨冷库已投入使用。四是扶持引导蒙源、顺达等肉食品企业完成技改扩张,提升了生产能力。五、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 一是加快农业科技转化和创新。今年引进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 19 个,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 15 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 35 万亩,使用配方肥面积 15

13、 万亩;种植业引进推广水肥双节、扩垄缩株增密等适用技术;养殖业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模式化饲养等先进适用技术。推行了农牧业典型观摩和现场培训活动,依托“阳光工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技能培训,到目前完成科技培训 200 期,培训人员 2.5 万人。二是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支持各类农业协会和农合组织的发展,鼓励开展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促进产销对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管理水平,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三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近年来,我们切实加强农机机械化推广普及力度,农机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县成立了 6 个

14、农机专业合作社、2 个农机化示范园区,通过农机购置补贴购入大中型拖拉机 49 台(其中 80 马力以上拖拉机 7 台),耕作机械 50 台(套),播种机械119 台(其中马铃薯铺膜施肥播种机 45 台、铺膜施肥穴播机 69台、种肥分层播种机 5 台),水泵 107 台(套)。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组织开展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工作。按照市委关于农村人口“三三制”战略部署,我县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聘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编制了县村镇体系规划。遵循“方便自愿、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积极探索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养老新模

15、式,筹资 240 万元,建设了 6 个农村养老示点,主要安置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剩余的鳏寡孤独人员。依托服装产业,大力实施无土移民工程,从年搬迁移民以来,*移民一区安置移民户 900 户、3211 人,二区全部建成入住后可安置移民 2160 户、7560 人。二是加快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能源建设,推广沼气工程,投资 540 万元,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 1000 座。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农村 24 个村、9990 人饮水安全问题。七、深入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年我县农牧业生产遭受了干旱、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全县农作物除水地和覆膜作物外,其余全部成灾。

16、干旱还造成了城乡水源地水位下降,部分乡村群众生活用水受到影响。灾情发生后,县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措施开展抗灾自救工作。成立了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领导包乡、科局领导包行政村、普通党员干部包自然村的包扶制度,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对全县严重受灾、口粮短缺、生活困难户实施重点救助。认真实施支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将各类补贴资金发放到户,确保了受灾群众生活安全。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积极引导农民进城从事服装、建筑等行业,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开展“三农”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2 2020 年以来,XX 县坚持疫情防控与“三农”工作“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认真贯彻

17、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克服困难,努力把疫情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并紧扣“三农”重点工作任务,按照规划先行、基础先动、产业先建、点线结合、全面推进的思路,突出抓好试点示范,积极推进各项举措落地落实。现将工作况报告如下。一、工作推进情况(一)巩固农业生产质量,因势利导确保增效增收。积极落实全省“XXX”产业体系建设,围绕巩固 XX 优势特色农业,提出“XXX”现代农业体系培育计划。坚持绿色乡村与休闲农业相结合,重点打造 XX 快捷通道、XX 路沿线农旅融合示范带,不断提升“XXX”等乡村景点业态。投资 XX 万元完善 XXX 现代农业园区基础配套

18、,大力推进 XX 县 XX 园区创建市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工作。进一步加大园区项目招引力度。通过园区带产业,万亩 XX、万亩 XX、万亩 XX、万亩 XX、万亩蔬菜等优势产业配套持续完善,优质粮油、优质水果、优质水产、绿色蔬菜、道地中药材和生态畜牧等特色产业得到巩固,“一环两线”农旅融合示范带已现雏形,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机制不断规范化、标准化。已通过全国休闲农庄验收 X 个,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X 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X 个。全面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千方百计抓好抓实粮食生产和生猪稳产保供,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X

19、万亩。实施扶贫产业“短平快”项目、积极兑现并激活农业补贴地、扎实开展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多措并举稳定农民增收。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 X 亿元,增长 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 X 元,增长 X%。(二)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落实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城乡山水林田湖治理,协调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配套建设。扎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配套,以“*”为重点,扎实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实施农村厕所革命,计划在 X 个村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 X 户,目前已完成 X 户;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 X 户;新建农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设

20、施X 套、污水处理厂 X 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 X 座;改造提升农村路网 X 公里;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建设市级“水美新村”X 个。结合疫情防控整治环境卫生,围绕开展“大扫除”“大清理”“大消毒”等活动和环保问题整改,多方位实施村庄清洁行动,上半年共纠正农户院落脏乱差 X 处,清理道路边沟渠 X公里,清理零星垃圾 X 吨,整治消除黑臭水体 X 处,清理残垣断壁 XX 处,农村环境卫生秩序保持良好。(三)不断推进示范创建,积极引领促进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振兴试点县级扩面工作,按照全市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总体安排,我县在 XX 镇 XX 村、XX 村 X 个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的基础上,新增 XX 镇 X

21、X 村等 X 个市级试点村和 XX 镇 XX 村、XX 镇 XX村 X 个县级试点村。以项目为抓手,巩固完善 X 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X 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 X 个市级乡村人才振兴示范村发展机制,组织示范村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深入推进“三治融合”,成立了县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以文明村、“四好村”创建为载体,结合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村建制调整改革,推进民主管理,落实民主监督,对村建制调整后村监督委员会推选进行规范,投入 X 余万元全面规范、整治村(居)务公开,全县村(居)务公开率和规范化率均达 100%。指导全县 XX 个村制定各具特色、切合实际、通俗易

22、懂的村规民约,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 XX个。积极开展扫黑除恶工作,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四)重点有序落实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发展要素。开展“三农”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总结篇一我镇在区委、区府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我镇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立足镇情,精准发力,全力推进“经济、生态、人文、幸福”四个高坪特色乡镇创建,现将该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围绕五个方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我镇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23、、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成立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江洪同志任组长,镇长欧建、人大*江振声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在农办负责乡村振兴日常工作。确保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重点任务落实。(一)抓特色产业发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不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1.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把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全力推进玄顶村花椒基地 1400 亩、瓦店村中药材基地 500 亩、高峰村李子园 300 亩、月台村和冒咕村粮油基地 500 亩、冒咕村柑橘和桃子等水果 300 亩以及新兴村竹鼠生态养殖。2.多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实施“三变”

24、改革,实现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冒咕村在 2019 年被评为“三变”试点村、市“绿色新村”,实现生态优美、农户增收,推进冒咕村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提质增效;成立冒咕村、高峰村综合服务社,实现了农业、服务业的融合;“小川东道”提档升级,投入资金 100 余万元,新修文化墙 2 堵,休闲亭、茶铺、商铺等 4 个,修复古道石板 2000 米,安装移动公厕 3 座。沿途栽植行道树、风景树、果树等树苗8000 株,形成集采摘、休闲、娱乐、饮食于一体的乡村游发展典范。3.耕地利用效益提升,实施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 200 亩,水稻保险 500 亩,全镇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达到 26 个,其中区级龙头企业 1 个

25、,农业经营主体 69 个。4.加速生态建设,2017 年全镇在原森林覆盖率 48%的基础上新增退耕还林 2018 年 2800 亩,2019 年 2150 亩、农村“四旁”植树 800 亩、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新造 250 亩、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改造 400 亩。共实施营造林 6400 亩,目前森林覆盖率达 56.6%。生态河长制工作有序进行,狠抓了污染源清理、入河排污口普查活动,开展工业、生活、农业农村面源、河道内源“四大”污染集中整治,制定了一河一策,责任明确,治理到位。(二)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1.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协助开展大安公路高坪段 9

26、 公里、瓦莫路 5.3 公里、茨玄路 7 公里、升级改造。推动新建和升级改造灌火路、堰黄路、李白路和天唐路“农村四好公路”12 公里。2.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位于新兴村的重点水源建设工程麻柳冲小一型水库项目已开工建设,实现自来水主管网全覆盖。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瓦厂沟水厂、青龙水厂现已移交鑫发集团,麻柳冲水库现已开工,瓦厂沟水厂启动户户通二期工程、青龙水厂户户通三期工程正在实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筹。3.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环保、市政、公路、河长制多部门通力合作,统一管理,避免了管理上的推诿、扯皮现象,形成了“户清扫、专人保洁、镇集中处理”的环卫模式,

27、制定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使村庄环境管理走上规范化、长效化轨道,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4.加大镇容镇貌综合整治,乱搭乱建彩钢蓬、遮阳伞,车辆乱停乱放、摊点乱摆乱放等“顽疾”得到明显改善,修建青龙、冒咕公厕 3 个,统一规范天宝场店招店牌,实施天宝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持续推进青龙场镇农贸市场、停车场、文化广场和休闲步道建设。新添置路灯 89 盏,安装公路沿线栅栏5.6 公里,确保场镇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5.农村综合环境明显改善。新修泥结路 4 公里、便民路 4公里、实施玄顶村产业路 3.5 公里,推进冒咕村“美丽乡村”、“绿色新村”建设,实施高峰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三)促进一

28、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加大了招商引资,不断培育壮大超市、商贸等协同发展,着力繁荣城乡市场。2.加大农贸市场基础建设和污染整治;3.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发展邮政、中通、顺丰等物流站点3 家。4.实现电商、金融、超市“三进村”,成立电子商务便民点 8 个,打造市级电商 2 个。在确保市场秩序稳定、规范有序前提下,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四)民生保障更加有力。1.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今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148 户、437 人,实施危房改造 C 级 12 户、D 级 57 户,投入扶贫资金86 余万元,解决 85 户建卡贫困户的四配套问题。2.农业惠民资金、社会福利资金精准落实到人到户,民生救助资金

29、,应救必救,应保尽保。农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248余万元,水库移民直补资金 8 余万元,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资金 254.8 余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 335 余万元,残疾补贴、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救金 67 余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150 余万元,合作医疗保险参保 11652 人。3.农村承包地确权工作正在顺利实施中,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纠纷,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现已完成前期指界、勘验、绘图工作。4.强化扶持引导,现有家庭农场 10 个、专业合作社 16 个。(五)生态美村建设开始启动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完善农村水电气路讯房等设施升级改造,今年在

30、全镇投放 837 户卫生厕所指标,统一免费实施,引导农民开展公厕革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社投放、村收集、镇转运。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和国土绿化行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实施村级公路沿线植树造林,现我镇的冒咕村评为市级绿色新村,切实筑牢生态屏障。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市政、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2.贫困面大,因病因残因智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产业弱、人才缺。3.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面广、管理人员少,设备设施简陋,需进一步加大投入。4.出台奖励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5.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的带头辐射作用有待提高。开展“三农”工作

31、情况汇报材料 4 统筹城乡重点在“三农”,“三农”问题核心在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富裕农民的基础在于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和农民生活资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试行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农村承包地换城市社保、林地承包权换股份收益”的“三换”工作,对于实现转移农民、安置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意义重大而深远。一、实施“三换”工作十分紧迫 1、工业化亟待实施“三换”。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全市上下正大办工业,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正在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 13 个,规划用地 107865 亩,实际开发 37185 亩,政府实批 20145 亩,缺口 70680 亩。工业用

32、地指标不足致使许多好的工业项目搁置,严重影响工业发展,而农村农家大院和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存在。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农村居民居住点共占地 31.15 万亩,户均达 0.49 亩。如果户均减少宅基地0.12 亩,全市可置换出建设用地 7.84 万亩,可大大缓解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矛盾问题。2、农业现代化呼唤“三换”。农业发展方向在于现代化,现代农业必需走规模经营之路。然而,目前农村实行分户、小规模的土地承包经营状况,导致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农业发展动力日益微弱,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实行“三换”,让移居城镇的农民放弃土地和林权,把土地和林权逐步向专业大户或经营企业集中,以利于更好地发展高产

33、、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三换”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三换”以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和城乡一体为目标,以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为重点,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以人为本理念,对愿意放弃“农村宅基地、农村承包地和林地承包权”的农户,探索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保障住有所居;农村承包地换社会保障,保障难有所解;集体林权换股份收益,保障换有所得”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用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按照“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思路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基本原则,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由村民提出申请,村委会汇总逐级上报乡、县人民政府批准,原宅

34、基地经有关部门核准面积、评估作价后,由国土管理部门收储到宅基地收储中心,统一安排使用。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按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既可以到城镇选择一定面积的安置房,或到商贸小区置换部分商贸用房,也可以选择货币安置到政府统一规划区自行建房。不论采取哪一种补偿方式,农民均拥有完整产权。用农村承包地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民凭迁入地户口申请手续和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三换”有关证明,到迁入地公安机关进行城镇居民户口登记。已办理城镇居民户口的人员,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和社保等政策,对尚未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但已经参加新农合的人员,当年可继续享受新农合补助政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

35、构都要免费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就近安排入学,并继续享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受教育权。用林地承包权换股份。在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后,对不愿意放弃林地承包权的农民,可以把潜在的资源转为现实的资本。即农民把林业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采取入股、转包、转让等多种形式,将林权流转给产业化龙头企业、乡镇企业或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林权流转收益归农民所有,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又促进林业的规模化经营。三、推进“三换”工作主要措施 1、重点突破。一是突出重点区域。以月河川道为重点,依托安康中心城市西扩和九个县城及重

36、点集镇,打造“三换”试验示范区。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优先选择工作基础较好,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资金保障能力的镇、村和农户率先启动。二是突出重点产业。大力引导进城农民以园区经济、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着力培育以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生物制造、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为主的新经济产业体系,为农民进城务工创业提供优质平台。三是突出重点对象。以个体经营户、大中专毕业生和长期在外务工农民为重点,率先实施“三换”,引导其优先进入城市务工创业定居。2、服务引导。“三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统筹城乡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以“三换”带动全局的重要性,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

37、办公、保姆式服务,搞好换前、换中、换后的系列服务,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城镇建设,优化城市创业和居住环境,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按照农民进城居住社区化、社会保障市民化、生活方式城市化的思路,集中搞好社保服务,全面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户户都有住房、人人都有社保、家家都有收益”的目标。尤其要加强农民进城安居后的后续引导、服务,为农民务工创业定居送政策、出主意、解难题,帮助其限度增加收入,尽快转为市民。3、政策保障。实施“三换”要以尊重和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发展权益为根本,制定出台一系列具体实施政策,快速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及时建立“三换”利益补偿制度和新型农民转市民制度,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户籍、社保、公共财政等改革,形成统筹城乡的制度框架。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实现城乡一体,促进城乡人口合理双向流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统筹土地管理和使用,把置换收储的承包地集中到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公共财政政策,以城镇建设为主,把“三换”安置重点作为关注民生、赢得民心的亮点。拓宽农村金融渠道,推行农民单户抵押、户户联保等多种形式抵押担保,进一步开拓农村信贷市场,解决农民融资难题。用足用好奖扶政策,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切实保障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落实三农工作汇报乡镇三农工作情况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