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一)
(一)信息及信息的特征
1、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
信息论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三大资源),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学者钟义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信息是利用各种载体(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通过各种渠道所传播的内容(信号、消息、情报、报道等)。
2、信息的载体形式: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
4、信息的接收方式: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
5、信息存储介质:光盘、硬盘、优盘、软盘、移动硬盘
6、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发出方 用何载体 以何途径 信息接收方
(信源) (信 道) (信宿)
课堂练习:
1、 小王和小李就“信息”的范畴展开了讨论。小王说:“报纸上刊登的广告是信息”;小李说:“期中考试的各科成绩是信息”。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
A.小王说的对,小李说的不对 B.小李说的对,小王说的不对
C.小王和小李说的都对 D.小王和小李说的都不对
2、学校通过广播报道校运会赛事信息,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
A 动画 B 声音 C 视频 D 图形
3、 列关于获取信息的途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通过电视可以收看体育赛事 B.通过电话可以获取气象信息
C.通过收听广播可以了解新闻 D.只能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
4、一位专家说过:“信息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信息和人们的学习生活毫不相关 B.信息以物质形态呈现
C.信息和能源一样会枯竭 D.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5、一位学者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信息是一件东西 B.信息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C.信息是人们已经认识的消息 D.信息是人们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
6、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信源、信道和( )
A.信宿 B.介质 C.信号 D.流量
7、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 )
A.知识、经济、能源 B.信息、能量、物质
C.工业、农业、轻工业 D.物质、材料、通信
8、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
A.报上刊登的广告 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
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 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
信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实例分析信息的特征)
主要有:可度量性、普遍性、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可处理性、可增值性、价值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不完全性等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另外,信息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价值相对性: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
(3)时效性: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会失去原有的效用。比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时效性的前提是它的价值性,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交流,两个人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每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即价值不会因为交流而有所失
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周地或异地被多个人共享,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图书信息、网上免费软件的下载说明信息的共享性。
(5)普遍性:普遍存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6)真伪性: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并非都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信息具有真伪性。
产生虚假信息的原因:有些是出于某种目的,被人故意采用窜改、捏造、欺骗、夸大等手段;有些是由于人人在认识能力或表达能力上的不足;有些是传递过程中的失误。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孙膑减灶”。
(7)可处理性(可增值性):信息可以被加工、传输、存储,特别是经过人的分析、综合、提炼等加工,可以增加它的使用价值。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8)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传十,十传百。(如:春江水暖鸭先知)
(9)不完全性: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人类不可能都全面地了解、认识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也不可能获得全面的信息,这说明了信息具有片面性、不完全性。
(9)可度量性:信息可以用一定数据来衡量。例如:身高、体重、视力都可以用数据来度量,在机器中信息可以用字节来度量,如一首歌(mp3格式)占2.5MB.
例子(分类)
主要内容
主要的信息特征
几点启示
例1:体育盛事(体育)
即使路途遥远,人们仍然可以通过电视节目观看体育赛事。
信息的可传递性。
信息可以在时空之间实现传递。
例2:分享销售的经验与技巧(经济)
公司设立了每季度一次的销售方案评奖,每位销售人员积极参与,乐于分享,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销售业绩攀升。
信息的可共享性。
彼此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技巧,这是学习和进步的表现。
例3:啤酒与尿布(经济)
超市老板敏锐地从计算机自动收款系统的统计数据中发现,啤酒与尿布的销售量同时增长,于是改变销售策略,结果销售量大增。
信息是可以处理的,如果运用得当,则可以增值。
善于从凌乱的信息中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
例4:象棋比赛(生活)
看到已经失效过时的“象棋比赛”通知,想参赛也没机会了。
信息的时效性问题。
信息的时效性能决定其使用价值。
例5: 赤壁之战(战争)
蒋干偷“书”,曹操斩将;庞统谋略,曹船相接;黄盖诈降,曹军大败。
信息真伪性,具有真实与虚假之分。
真真假假,可能误事害人,也可能是智慧的高度体现。
参考选题
例子
主要的信息特征
选例说明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共享性。
例子往往体现出人们的智慧谋略、实际效益或经验教训等方面的内容。
真假难辨
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故事
真伪性。
这涉及到许多历史典故及生活实例,要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
老黄历看不得
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时效性。
人们如何捕捉机遇,准确把握信息的时效性等。
一传十,十传百
中国航天载人成功飞行的消息在寻常百姓中已广为人知。
传递性。
经典的、有价值的东西流传久远,通信发达使信息传播得更快更远更广。
玉不琢不成器
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可处理,可增值。
信息要经过加工和处理,才有可能产生增值。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价值相对性。
对某些事情或现象(例如某犯罪案例)的态度和对策。
课堂练习:
1、列关于信息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日常生活事件说明了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
C.信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依附性的特征
2、案例:李明很喜欢看足球比赛,一天,他在市体育场门口看到一则有关“国际足球”比赛的海报,可赛事早已结束了,他后悔没有及时看到这条消息。
这一案例主要说明了信息具有( )
A.普遍性 B.可预见性 C.时效性 D.传播性
3.医生根据病人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来诊断病情,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
A.共享性 B.时效性 C.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D.真伪性
4.下列事例中,体现了信息是可以传递的有( )
①上海世博会的进展情况通过电视和网络传遍全世界
②中央电视台播报天气预报
③游客到商场购物
④班主任将“端午节”放假的消息通知给所有的同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有关信息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信息都能永久反映事物最新状态 B.信息可以被共享
C.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传播 D.信息可以被处理
6、“足不出户,坐观天下事”,这主要体现的信息特征是( )
A.时效性 B.传递性 C.价值相对性 D.真伪性
7、同学们通过主题班会交流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主要体现的信息特征是( )
A.共享性和价值性 B.价值性和真伪性
C.时效性和传递性 D.时效性和真伪性
8、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增兵减灶”引出信息的真伪性 B.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的时效性
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信息具有永恒性
D.“一传十,十传百”引出信息的传递性
9.信息是通过载体传播的,信息具有( )和可处理性。
A.依附性 B.公开性 C.多样性 D.普遍性
10.“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这个典故反应了信息的( )特征。
A.共享性 B.可处理性 C.真伪性 D.时效性
11.2001年7月13日晚10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这一喜迅立刻通过电视、网络、报纸传到世界各地。以上情况属于信息的( )特征。
A.真伪性和传递性 B.传递性和可依附性
C.时效性和价值相对性 D.可处理性和可存储
高考总复习(二)
二、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为IT,其基本概念:
定义1:信息技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有关的技术。
定义2: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定义3: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因此从广义上来看:信息技术是指所有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2、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通信技术(支柱)、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传感技术。
(1)计算机技术具有扩展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是存储、加工与处理信息的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计算机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处理机。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是:
现实世界 信息世界 计算机世界
(2)通信技术具有扩展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是传递和交流信息的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
(3)传感技术具有扩展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是获取(采集)信息的技术。
常见的传感技术分类:
压力传感:触摸屏、手写板
光电传感:摄像头、光电鼠标、扫描仪
声音传感:声控门、麦克风、听诊器
液压传感:体温计
气压传感等
注意:标准的键盘与机械鼠标、光驱、显示器没有用到传感技术!
(4)微电子技术扩展了人们对信息的控制与使用能力。
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其他技术和领域,为其他技术提供硬件支持。
3.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与信息技术, 古人借助飞鸽传书、烽风、狼烟进行通信, 比如 “鸣金收兵”; 后来发明了广播、电话、电报、电视进行传播信息; 如今采用了现代通信技术传递信息, 比如:IP电话、网络及互联网、手机、电子邮件(E-mail) 等。
4.信息技术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①语言的使用,是一次根本性的革命,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⑤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1) 人性化: 随着语音输入技术、写手输入、触摸技术的使用, 计算机的操作越来越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 朝着人性化方向发展。
(2) 网络化:随着互联网功能越来越多, 人类的很多活动将在网上进行, 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以电脑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 将逐步取代人类从事某些生产劳动, 人类将迈入智能化时代。
(4) 多元化: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紧密结合, 相互渗透。将引 领信息技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5) 多媒体化: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应用,使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更加多样化。如:现在的电脑既能看电影, 又能听歌、播放 VCD, 还能上网, 这就是多媒体的应用。
(6) 虚拟化:由计算机仿真生成虚拟的现实世界,可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如:QQ宠物、QQ农场、QQ币、电子宠物。
☆ 向人性化和大众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大众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 发展五化:智能化、多元化、虚拟化、网络化、多媒体化)
多元化:(强调与其他学科结合应用);
网络化:(主要指计算机网络应用)
多媒体化:(强调多种媒体的综合应用);
智能化:(强调计算机来实现人类的智能)
虚拟化:(强调计算机的仿真虚拟现实中的某些场景)
2.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具体表现
(1)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早前计算机操作系统采用 DOS(磁盘操作系统),是字符界面, 操作电脑都是通过键盘输入DOS 命令(没有鼠标) , 需要记忆烦琐的Dos 命令, 使用起来很不方便。1995年以后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使用图形用户界面(GUI) , 支持鼠标输入, 使得对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直观、人性化。
友好的人机界面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比如车辆驾驶员 、飞机与宇航员的模拟训练、电子宠物、3D 景物图 、虚拟实验、模拟动物和人体解剖等; 语音识别技术的使用给汉字的输入带来方便; 智能代理技术的使用, 使得计算机在某些方面可以 取代人类, 比如搜索引擎后台的“机器人”程序, 电子商务(坐在家里, 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物, 是机器取代人类做了很多事) ,Office 助手等。
(2)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软件与硬件越来越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 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自由定制, 比如多功能手机(具有 GPS、语音拨号 彩屏、触摸输入等功能)。
(3)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指性能越好, 价格越来越低。
☆虚拟现实技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
☆语音技术:(1)语音识别技术(ASR):使计算机能识别人说的话。
(2)语音合成技术(TTS):将文字信息转变成语音数据。
☆智能代理技术:Office助手、搜索引擎中的“机器人”或“蜘蛛”、 电子商务。
课堂练习:
1.人们常说: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理由是( )
A.微电子技术主要用于通讯领域 B.微电子技术仅用于计算机中
C.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 D.微电子技术主要用于传感器中
2.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主要体现了信息技术将朝着( )
A.智能化方向发展 B.多元化方向发展
C.网络化方向发展 D.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3.小王说:“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应用的技术。”小李说:“手机通信、上网查资料等行为都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你认为( )
A.小李说的对,小王说的不对 B.小李说的不对,小王说的对
C.两人说的都对 D.两人说的都不对
4.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体现了信息技术朝着( )
A.网络化方向发展 B.虚拟化方向发展
C.智能化方向发展 D.多元化方向发展
5.远程教育的出现处于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 )
A.第二次发展阶段 B.第三次发展阶段
C.第四次发展阶段 D.第五次发展阶段
6、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A.计算机技术 B.通信技术 C.传感技术 D.微电子技术
7.下列应用中,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范畴的有( )
①远程教育 ②移动电话 ③结绳记事 ④全国铁路联网售票系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网上购物的普遍应用,主要体现了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 )
A.语言的产生与应用 B.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C.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使用
D.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9.实习医生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系统练习外科手术,从而掌握手术技巧,这主要体现了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中的( )
A.多元化方向 B.网络化方向 C.虚拟化方向 D.多媒体化方向
10.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标志是( )
A. 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B.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C.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D.电报、电话、电视等的发明和应用
1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通常人们认为这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 )信息技术革命。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12.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它由( )组成。
A.微电子技术 B.光电子技术
C.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 D.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
13.在( )应用中,主要采用了信息技术的传感技术。
A.科学计算 B.光纤通信 C.文字识别 D.机器人进行灭火
14.飞行员在实际驾驶之前,都要经过一个模拟训练,利用计算机设计一个与实际操作非常相似的环境,这体现了信息技术的( )发展趋势。
A.多元化 B.智能化 C.网络化 D.虚拟化
15.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深入应用,将引领信息技术朝着( )
A.网络化方向发展 B.多元化方向发展 C.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D.虚拟化方向发展
16、下列不属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是:( )
A.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B.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C.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D.越来越高昂贵的价格
18、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感测技术
19、下列属于现代通信技术应用范畴的是( )
A.3G手机 B.电子秤 C.听诊器 D.显示器
20、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标志性事件是( )
A、火的使用 B、指南针的使用
C、印刷技术的应用 D、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21、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 )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A、传感器技术 B、网络技术 C、通信技术 D、微电子技术
22、下面( )属于虚拟现实技术。
A、电子宠物 B、ASR C、TTS D、Office助手
23、( )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语言识别技术和语言合成技术。
A、虚拟技术 B、语音技术 C、汉字识别技术 D、桌面系统
2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应该限制发展
B、网络上有许多不良信息,所以青少年应该积极抵制上网
C、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既不要过度地崇拜,也不要因噎废食、盲目排斥
D、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所有输入手段将全部由语音技术来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