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作文素材.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22662 上传时间:2024-1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作文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作文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作文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作文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经典时评1、情满珠水义薄云天3月1日下午,有游客在珠江边拍照,不慎落水。路过的武警部队警官郑益龙闻讯,飞奔着纵身跳入江中,托住急流中挣扎的落水者。在随后经过此地并跳入江中救人的路志辉及岸边市民的帮助下,落水者得救了,但郑益龙却不幸遇难。云山顿首,颂不尽义薄云天的慷慨;珠水呜咽,道不完大爱无疆的悲壮。英雄,以他如日中天的生命,化作催人泪下的音符,谱写了一曲对生命大爱的交响曲。14秒,见证了郑益龙从一位平凡警官到救人英雄的伟岸一刻。用14秒冲刺,纵身跃入江中的那一刻,你在想什么?我们只知道英雄郑益龙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你不要怕,我会救你的!”这一句,诠释英雄见义勇为

2、的大爱情怀。这一跃,彰显英雄珍爱生命,对生命无限崇敬的境界。3天里,你走来,他走来。广州市民纷纷自发走到江边,向着滔滔江水摆放鲜花,祭奠英雄,寄托感动,寄托敬仰。“英雄,你还是走了!你的形象、你的情怀将永远留在广州人民心中。英雄,广州向你致敬!”郑益龙,你以生命的壮举,赢得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敬重,收到的不仅仅是广州无数市民的敬仰。谁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谁说人情淡漠,好人稀缺?当社会处于危急,时代呼唤英雄,军人、市民、保安、司机总会有人挺身而出,没有豪言壮语,他们就像一滴水、一缕阳光,以善小而为的义举,慰藉他人,温暖你我;甚至于,“见义勇发,不计祸福”,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舍生取义的高标,拯

3、他人于水火,解他们于倒悬。2012年,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共慰问见义勇为人员1469人次。从牛作涛到郑益龙,从“托举哥”到“夺刀侠”,层出不穷的救人英雄、广州好人,以一桩桩感人至深的义举,一个个感天动地的壮举,谱写出一曲曲大爱广州的如歌行板。拒绝冷漠,融化冰霜,大隐于芸芸众生中的平民英雄,在他人危难时刻表现出来的勇气与大爱,正成为这个时代的道德标杆,在社会中散播着、传递着感人的正能量,照亮、温润着每一位前行的人。行动者越来越多,得益于制度救济的供应。为弘扬社会正气,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各地修改完善了相关法规和措施,例如广州大幅提高奖励慰问金,解决就医、就业、子女教育、住房、入户等多方面的问

4、题;前几日,深圳经济特区助人行为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救助人适用无过错推定原则,只要救助人尽到通常注意义务的,不对救助不成功的后果承担责任。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及时融化了冷漠的坚冰。需要“见义”的环境,更要“勇为”的个体。你怎样,广州便怎样;你怎样,世界便怎样。只有每个人的切实行动,才能肩负起良善期待。此次事件中,除了郑益龙,我们还要记住那位当时默默离开的路人路志辉以及“围观”的市民。是他紧随郑益龙,跳下水里救人,并将救生圈推给了落水者,是“围观”群众合力将落水者拉上来。正所谓:感动者,感而动之,行动才是对郑益龙的最高敬意。守望相助,见义勇为。50年前,雷锋精神感动了中华大地

5、。今天郑益龙的事迹告诉我们,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永不衰老,雷锋精神,是幸福生活、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社会进入什么时代,社会成员之间的关心与关爱,永远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让我们在为郑益龙感动的同时,更在倡导、践行守望相助、互相关爱中携手前行。英雄走好!我们永远怀念你!2、一个值得尊敬的“食言”者 曾颖郑益龙的这个举动,是一次值得尊敬的“食言”,他“违妻命”救起的,不只是一个落水的生命,更是在江边和电脑屏幕外旁观着的世道人心。他让“食言”和“背信”这些词语,有了正面的意义。连日来,广州跳江救人的武警战士郑益龙一直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记录他毫不犹豫跳入江中的14秒视频,成为网上最火的一个搜

6、索标题,在许多视频网站的搜索热榜上名列前茅。很多人被他急速而仓促跑出的人生最后21步所震撼,毋庸置疑,这将是2013年最感人的影像片段,“最美武警”的英雄形象,因那一段短短的画面,而让许多人动容。就在人们为之感动和悲伤的时候,新华社披露了一个更令人心碎的细节:他的妻子庞洪雨说,我们曾讨论过下水救人的事情,我“自私”地问过他,如果看到有人落水,可不可以不下水?他回答:为了家庭和孩子,不会下水救人。但郑益龙食言了。当看到有人落下水的时候,他忘记对妻子的承诺,忘记了还不到10个月大的儿子,忘记了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忘记了珠江洪水的险恶,忘记了与自身安危有关的一切,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扑向危险,没有任

7、何犹豫。如果他在事发的时候,有片刻的犹豫的话,也许后面的故事,便可能会是另外一回事。但有录像为证,他在那一刻,除了翻滚在波涛中的生命之外,什么东西都不在他的眼中。对妻子的承诺,没有成为一丝阻碍他的理由。也许当时的郑益龙,在看到别人落水时,心中想起过妻子的担心和自己的承诺。但就像别的答应妻子不抽烟或玩电脑游戏的丈夫们一样,终于没忍住自己的天性,调皮地悄悄违规一把,然后不动声色地跑回妻子身边装作若无其事他相信自己能救起落水者,然后安然地跑回妻儿身边,俏皮地对妻子说:天气太热,下水冲个凉。如果可以改变结局的话,相信所有人,都愿意用这个调皮的结尾,去换那个悲壮而忧伤的结局。但很遗憾,生活不是电视剧。食

8、言者郑益龙,并没有因为他的食言,而有损他的形象。他的妻子,也不会因为说出这段故事,而有损英雄家属的“高大全”形象。恰好相反,正是因为妻子的担心和忧虑,才显出她的真性情与感人之处,她太了解丈夫的为人,太担心他对“责任”与“担当”的理解,会伤及自己和家人。这种真实的表述,让我们看到了作为英雄家人有血有肉的形象,她因为这种真性情的表述,而显得真实。也正因为有此不做作的表现,才使得郑益龙模糊的形象变得生动和鲜亮起来,他也因此而不“空壳”和不近人情。也许连日来络绎不绝的各种悼念、荣誉、探望和捐赠,以及强烈呼吁为英雄竖立铜像的呼声,能帮郑益龙向妻子解释自己之所以食言的原因。这让他的妻子,能够对他的行动,有

9、越来越清晰的理解。但是,这只是期待,并不是要求,因为没有哪一个女人,会乐意自己的丈夫成为一尊铜像,她们所希望的,只是那一个在“一丈之内”知冷知暖陪自己共赴人生风雨的有血有肉的男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她当初要向丈夫讨要那个“可不可以不下水”承诺的原因。而郑益龙像很多丈夫哄妻子一样,当面“听话”地答应了她,在一转身,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但可以肯定地说,郑益龙的这个举动,是一次值得尊敬的“食言”,他“违妻命”救起的,不只是一个落水的生命,更是在江边和电脑屏幕外旁观着的世道人心。他让“食言”和“背信”这些词语,有了正面的意义。3、在奋斗中抵达梦想新高度 张颐武近来,“中国梦”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今天,当

10、我们迎来两会时刻,“中国梦”依然是代表委员、广大人民的关注焦点。这个梦为什么如此让人牵挂?因为它凝聚了几代人的夙愿、无数人的期盼,既是对中国人共同命运中凝聚的感情和力量的表达,也是对普通人希望和追求的表达。110多年前,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用豪迈的诗句写出了他对于中国未来的期望:“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00多年来,不管灾难再深重、危机再深刻,中国人都怀着一个顽强的“中国梦”。梦想的内容、表现的形式虽然多姿多彩,但其内核却惊人地一致。这就是习近平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有梦想才有力量,有行动才有改变。正是在复兴梦想的感召和激励下,一代又一代

11、中国人接力奋斗,前仆后继地拼,胼手胝足地干,一点一滴地攒,才把积贫积弱的国家推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瞩目位置,才彻底改变了悲惨命运,迎来了幸福生活。最近,美国外交杂志刊文称:“今天的中国民众,要比近代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享有更多的自由,大部分人可以自由生活、自主择业、自行创业”今天,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抵达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我们距离复兴目标从未如此之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梦想的展开,总是不断奔向新起点、新境界。去年,诗人严阵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长诗中国梦,其中的自问自答发人深思:“有了一把能打开房门的钥匙就幸福吗?有了一把能打开车门的钥匙就幸福吗?虽然我们比起过去确实拥有更多,但仅仅

12、拥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这种“远远不够”的追问,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梦想的新期待,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车子有了、房子有了,还期盼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清洁的生活环境等。个人的梦想升级了,社会和国家的梦想又何尝不是这样?从“粗放式”转型为“创新驱动”,从“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克服“以权代法”建设法治中国,治理环境污染重塑“美丽中国”新起点上的中国,需要更科学的发展方式、更高的民生期待、更文明的社会运行、更优美的生态环境,这既是今日“中国梦”面临的新挑战,也是13亿人梦想之旅需要抵达的“下一站”。新征程中,不管是啃硬骨头还是涉险滩,都需要把制度设计得科学些、把问题考虑得

13、周全些、把对策谋划得精准些。从这个角度看,两会的议程议题、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既承载着“中国梦”,又是对“中国梦”的再想象、再出发。前行道路固然曲折艰辛,但也说明中国人对发展有更多期待,“中国梦”还在不断延伸之中,未来大有可为。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在其名作世界是平的讲到世界竞争激烈、未来挑战众多的时候,对他女儿提醒:“乖乖把书念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正等着抢你的饭碗。”这一段话令人难忘,因为它讲出了一个深刻而又容易忽视的道理:任何梦想都需要奋斗精神的浇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在奋斗征程的洗礼中,我们才能抵达梦想的新高度。4、我们都是时代列车上的乘客而非看客 中青报在“末日论”的杞人忧天中,在

14、各种盘点的喋喋不休中,在各种渲染着新年氛围的年会中,2012年即将过去。2012并没有如玛雅预言和电影传说的那样惊天动地。中共中央领导层的更替,使我们有了更多期待的理由。中国的舆论场上依然是众声喧哗,年度的时事大片依然缺不了房价、反腐、拆迁、艳照、雷语、谎言、阴谋、灾难这些关键词,流行语此起彼伏,网络红人各领风骚没几天。复杂的中国,复杂的2012,复杂的改革时代,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汉字概而论之。如果非要选一个,我眼中会浮现出“新”,2012年,随着新领导层的登台,主席台上有了新面孔,官场有了新风气,改革有了新气象。这一年有“喜”,公民意识增强,网络反腐方兴未艾。有“怒”,跨省追捕依旧存在,暴力拆

15、迁未受遏制,“不去解决人民提出的问题,而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民”现象依然存在。有“哀”,校车安全未得到保障,刺医事件屡有发生,面对无辜死难者,我们心中充满哀伤。可无论是喜是忧是哀是乐,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真实中国,我们都是这辆前进中的时代列车上的乘客。是的,我们是这辆列车的乘客,而不是看客,是利益攸关者,而不是旁观者。微博和现实中,很多人喜欢把自己当成一个热闹的看客,一个热点事件的围观者。围观改变中国,这是很多微博崇拜者的座右铭,我却不这样认为。其实,以看客和哄客的心态去围观,很多时候只是空热闹一场,留下的只有口水、纷争、撕裂和伤痕。只有以一个负责任的乘客的公民身份去参与,在参与中推进事件进程,凝聚

16、公民社会的力量来制衡权力,微博才有力量,社会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前途。我们都是这辆列车的乘客,利益共通命运相连,所以我们需要彼此的宽容。诸种失衡和断裂下,这个社会中充满着太多的对立和冲突。化解这种冲突,我们尤其呼吁强者对弱者、吃肉者对喝粥者的宽容。政府不要将民众当成想象中的对立面,不要看到不同观点就充满敌意地视为洪水猛兽,不要用公权力粗暴地打压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对政府最大的威胁永远不会来自民众,而是内部的腐化。我们也呼唤富人应该更多地投入慈善,有话语权的更多地保持对无声者的关怀和尊重。我们都是这辆列车的乘客,所以我们需要彼此信任。一些地方政府失去公信力,无论说什么公众都不信,这是长期以来这些政府

17、部门丑闻屡出所累积的恶果。如何重建信任?政府永远不应该责怪民众疑心太重,而应该首先信任民众,坦诚地向公众公开各种信息,坦诚地面对问题,承认公众有“知晓真相”的权利和“面对问题”的承受力,而不是习惯性地将“担心影响稳定”作为说谎的借口。信任是彼此的,主动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只有政府部门首先去尊重和信任民众,才会形成一种正反馈。当然,这个问题上也需要公众的理性,要告别无原则的盲目的怀疑一切的情绪化思维,有时候相信比怀疑更需要勇气。 我们都是这辆列车的乘客,所以我们需要彼此的温暖。这个时代,微博上的负面信息太多;媒体上每天都有很多让我们感到冰冷的新闻,生存的压力、未来的不确定、房价的压迫感,都让我们无

18、奈且无力。我们之所以追捧“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那些英雄,是为了消除我们内心的道德焦虑,在满目疮痍的道德沙漠中寻找某种支撑。我们担心自己的孩子遇险时无人援手,担心家里的老人摔倒后无人敢扶,担心自己遇险时周边都是冷漠的眼神,担心自己老去的那一天会被抛弃。赞美道德英雄,是为了凝聚正能量支撑我们的信念。我们都是这辆列车的乘客,还需要彼此的责任感,对他人、社会、国家负责任的态度。尤其是媒体人,承担着更多责任。现实中虽然比普通人目睹了更多的不公,我们心有悲哀,但却不应将这种悲观传递和传染给我们的读者。在中国做媒体需要一种无可救药的、明知不可为而竭力为之、明知说了没有多大用也要说的乐观精神

19、。假如有一点儿话语权的媒体人都那么悲观的话,就没有谁有理由乐观前行了。媒体人如何,媒体传递了什么情绪,社会便被感染什么情绪。曾经有网友在我的微博上留言说:谢谢你们,你们不只是合格的优秀的评论人和新闻工作者,还是我们身边亲近的公民,当然还是个好父亲这句话让我深受感动,我知道这留言更多的是对我们这个职业的期待,我回复说:谢谢,我喜欢“身边亲近的公民”这个说法,我们是彼此身边亲近的公民。我们有幸共同成为这辆前行中的时代列车上的乘客。5、雷锋精神会在时代穿行中自行更新 环球时报今天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五十周年纪念日。今天重温雷锋精神,对民间是颇具温情的事情。雷锋作为一个政治及道德典型树立

20、于半个世纪前,这五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怀疑主义也流行开来。但不能不说,雷锋是那个时代留给今天的精神财富中最扎实的一笔,雷锋精神穿透时空的力量有目共睹。雷锋在现代社会已经固定成为道德典型,当时围绕他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化。如今的“学雷锋”基本在道德层面延续。反对雷锋精神、丑化雷锋则像是针锋相对的意识形态挑衅,是为了政治价值观而对传统道德符号的肆意践踏。它是一个很小圈子里的游戏,试图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渗透,但实际收效很低。环球时报去年针对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公共意见调查显示,雷锋的正面形象至今在中国社会中是压倒性的,近九成的受访者根本不屑围绕雷锋的杂音。诚然,雷锋的形象中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

21、但公众对它们有着自然的历史消化和包容力。很少有人会把五十年前的青年榜样与今天的社会现实做挑剔性比对,刻意这样做的人除了少数研究者,就是些喜欢用“脑筋急转弯”搞政治和道德忽悠的人。“学雷锋”在今天的中国社会里仍被广泛认同,但雷锋精神在今天丰富的社会背景中不再会像过去那样突出,它成为现代中国道德正能量的一部分。但以它的一定淡化来证明雷锋已是被抛弃的符号,则是荒谬和令人极不舒服的。雷锋精神会在时代的穿行中做适应性更新,我们相信这首先会是一个自然过程。一份好的道德资源总是在时间的长河中自我丰富和完善,这是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得以延续、发展的内在力量之一。官方往往愿意为这样的道德传承助力,它们的实际效果或

22、大或小,但总体看这样的官方努力是善意的,其效果的方向也是积极正面的。渐渐远逝的五十年前的那个社会里,有一个普通年轻人至今在感动着中国大众,这条宝贵的道德情感线值得我们珍视。今天的中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我们不断进步,超越甚至扬弃过去,但我们无法同过去在精神上一刀两断。我们需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断有人用公民意识PK雷锋精神,我们认为这是无益的较劲。公民意识是社会治理层面的一个概念,雷锋精神是增加社会温暖的道德路标之一。后者之所以广泛流行,是因为人们普遍熟悉它,懂它,愿意推崇、维护它。强行以别的符号更换它,根本不会在民间成功。雷锋精神决非历史旧物,它的生命力与绵延不绝的社会美好理想

23、同在,也与中国人层出不穷的善行实践同在。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雷锋精神也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延伸空间。中华文明还有很长的路,雷锋精神会与它一起前行。6、行节俭 人人有责 人民日报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行中国人在欧洲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的钱是你们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在全社会掀起反对浪费的热潮中,这则故事发人深省。常听到有人振振有词:花钱消费是个人自由,浪不浪费他人无权干涉。殊不知,浪费行为的“溢出效应”侵蚀了社会资源,浪费就不仅是个人领域的事情,更关乎公共利益;厉行节约也不仅是一种个人私德,更是一种社会公德,从这个角度看

24、,厉行节俭、人人有责。今天,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活富了、腰包鼓了,不少人认为浪费一点也无妨。的确,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适当提高消费水平可以理解,但这决不能成为丢掉勤俭这个传家宝的理由。且不论农村仍有一亿多扶贫对象,也不说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仍然靠后,任何时候富裕都不是浪费的通行证,我们又怎能未富先奢?也有一种浪费行为,源于扭曲的消费观。或是“面子消费”,认为大操大办、宁剩毋缺、宁多毋少面子上才挂得住;或是“炫耀消费”,不选对的、专炒贵的,以此炫耀财富、夸饰身份、显示地位。任由扭曲的消费观滋生蔓延,就会产生“绑架”现象,讲面子、好排场、相互攀比,大家这样、我也这

25、样,必然助长奢靡之风。然而,个人虚荣满足了,社会资源却浪费了,这笔账怎么算?经济学家说过,奢侈是公众的大敌,节俭是社会的恩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躬行节俭,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从这个意义而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素养,也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春节将至,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节俭新风写在生活点滴间。7、让善文化火起来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最美”中国人频出,中国领导人频提“正能量”。“最美”的灵魂,是“善”。善,就有正能量。自古至今,善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力。2013年,要让善

26、文化更加火起来。让善文化火起来,可以借鉴各种宗教。以佛教为例,主张随缘济众,行善积德。明代了凡四训提出,行善包括:一,与人为善;二,爱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劝人为善;五,救人危急;六,兴建大利;七,舍财作福;八,护持正法;九,敬重尊长;十,爱惜物命。无论是“十诫”、“五戒”,还是“善德”、“善行”,都是提倡善的,可以为我所用。中国向来为礼仪之邦,追求和实践真善美。真善美是一体的,核心是善。传统文化主张为善,反对伪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人者,天地之心。人不善,则天地之心病。心病则耳目贸乱,血脉荣卫交错,而百病作。”这

27、些提倡善的思想,均涉及到对待天地和人的关系,也涉及到对自己的关系。提倡善文化,就要善待天地、善待群体、善待自己。“上善若水任方圆”,要善待天地万物。一草一木,一山一石,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都是人类的朋友。了凡四训:“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渐渐增进,慈心愈长。不特杀生当戒,蠢动含灵,皆为物命。古诗云: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何其仁也?”要用万物一体之仁的心态对待它们,谨记白居易诗句:“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有了这种心态,虐猫、虐狗等丑恶现象就不复存在了。善待天地万物,人类得到

28、的回报就是:天变蓝,地变洁,环境不再污染,空气不再污浊,饮水不再肮脏,食物不再有毒,人类自然更为健康。所以善待天地万物是大善。要善待人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季羡林先生晚年提倡“人生四要”,也是处理这种群我关系的:爱国、孝亲、尊师、重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包括国内外,应该一视同仁,有一种“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概念。要善待自己。不仅仅是善待生活、善待生命,还要有善心、善信。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所以善待自己的最高境界是克服自我。在权钱色面前,怎么把握自己?理学因为提倡“存天理,灭人欲”,而被指斥为用“理”杀人。人是不能灭欲的,灭欲就等于不让人有物质追求,使人无法生

29、活。禁欲说和灭欲说在现实社会中是行不通的。寡欲说和节欲说是可以提倡的。善待自己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宋代邵雍在安乐吟中的那种境界:无贫无贱,无富无贵。无将无迎,无拘无忌。不佞禅伯,不谀方士。不出户庭,直际天地人人善待天地、群体、自己,我们就离美丽中国不远了。(作者蔡德贵,为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8、大雾霾又一次把中国推到镜子前 环球时报北京市空气连日重度污染,雾霾笼罩的京城照片登上全世界的媒体,有外电称北京看上去就像机场里的“大吸烟区”。北京的脸、乃至中国的脸都在世人面前“丢了”。这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不知有多少西方人一边看热闹一边讪笑。我们得接受外人的挤眉弄眼,谁让我们自己的空气质量不争气。一些媒体

30、甚至不用证实,就给我们戴上“史上最严重污染”的帽子。其实这两年我们丢的丑还有很多。去年一年有两个中国人钻进美国使领馆。光互联网上去年就抓出一批贪官。去年还出了那么多环保群体事件,有过一场死了70多人的北京大雨。再早一些,中国出了严重动车事故,郭美美事件。其实“真有面子”的国家这个世界几乎没有,大国尤其不时“出丑”。北京大雾霾天只是又一次把我们自己推到镜子前,让我们知道“形象工程”的想法有多幼稚。我们应当知道,有这样的大雾霾“拆台”,我们给自己脸上“化妆”越多,效果越差。“大丑”应帮我们彻底找回实事求是的勇气。我们过去总想把相对好的一面示人,无论内外事务都是这样。这个不管是好是坏但显然不被现代政

31、治接受的习惯,该完全丢掉了。其实实事求是的感觉很好,它最省力,而且在任何时候都站得住脚。我们先把自己的缺陷和问题都看清了,直率亮出来,然后我们就会很坦然地发现,即使有了那么多毛病,我们依然是个相当不错的国家。这里的人民勤劳善良,政府也想把事做好,这个国家虽然带着重重问题,但它拥有越变越好的力量。内外舆论这几年把中国的所有问题都翻了个遍,中国人已经习惯被舆论中的重重问题“包围”,这种内外舆论的“杀伤力”差不多走到了尽头。公众对新环境下舆论的辨识力在缓慢积累,某种极端舆论要欺骗公众将越来越难。政府作为引领社会前进的组织者,应对实事求是有更多自信。中国的问题都摆在那里,中国的进步也摆在那里,人心都是

32、一杆秤,它比猜测的要准得多。无论政府的功与过,它一点也不会缺斤短两。中国用了很长时间适应对各种丑闻的揭露,现在这个过程该结出正果了。把所有问题都摊开来,中国就走过了一个时期,中国的各种问题就会回归问题本身,它们同政治、制度的真真假假联系就会逐渐脱钩、切割。只要中国踏实解决问题,不被各种节外生枝干扰,问题总是可以解决或者缓解的,一时实在解决不了的,中国这么大,也会有绕道和回旋的余地。中国最要避免的是将某个具体问题习惯性地与价值、道德、制度作关联性推导,令整个社会沮丧无助。中国互联网上天天纠结于政治,或者围绕政治编织信息,然而现实生活完全不是这样。现实生活的方向恰恰是去政治化。只要政府实事求是领导

33、这个国家,各种政治邪气就无法在现实生活中稳固做巢,它们只能来去匆匆,留下一些幻影。中国跑得越快,迎头撞上问题的频率就越高。眼下我们就闯入了罕见的大雾霾。我们需要认识它,解决它。只要不慌乱,不怨天尤人,我们就可以有所作为,历史也会助我们一阵吹散它的风。历史永远支持为解决问题认真努力的人们,它自会与我们在前方路上汇合。9、传菜工的律师梦传递怎样的中国梦对于杨绍平这样的青年而言,真正实现“阶层翻身”,这并不是简单的一两句祝福就可以实现的,他更需要坚定信念,继续努力。追逐了8年,传菜工杨绍平的“律师梦”向现实迈进了扎实的一大步。8年前,因为贫穷,傣族小伙杨绍平瞒着家人放弃了大学,准备自考法律专科、然后

34、再升本科,拿到毕业证后参加司法考试。2012年11月22日,国家司法考试成绩公布,杨绍平通过了。这是一个多少有些令人心酸的励志故事。假如不是贫穷,杨绍平当初也不必辍学,他的“律师梦”实现起来也许不会这么艰难。“心若在梦就在”,杨绍平一边打工一边到北大自习室苦读,国家司法考试成绩的通过,算是为他的人生履历增添了一抹温暖的底色。即便是你我这样的旁观者,在观照杨绍平的命运轨迹时,因为他有可能从传菜工向律师转身,我们的感慨中也不会只剩下一声叹息。杨绍平是千千万万普通青年里的一员。很多时候,我们在浏览有关普通青年的新闻时,总是隐隐透露着一股愤懑、无助、挣扎的情绪,因为社会不公、贫富不均、阶层分化这些社会

35、命题都会被嵌入到“阶层固化”“拼爹游戏”等话题的内核里,“弱者愈弱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不断呈现。还好,杨绍平8年的追梦之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青年是如何转身为梦想的实践者。一个真正的普通青年,他敢于直面各种问题乃至不美好的事情;一个真正的普通青年,他也不会流于愤世嫉俗,不会以发泄牢骚为快。不低头,不叹息,勇于向自身现实挑战,这是杨绍平走出的路。当传菜工杨绍平的“律师梦”即将照进现实,这固然是一个底层民众“华丽”转身的“标本”,但我们并不能乐观地以为,这个“标本”一定具有普遍性。对于这些底层个体而言,他们必须要学会如何做一个更努力更奋进的人。但是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当有人努力转身改变命运时,社会能否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向朋友讲述传菜工杨绍平追逐“律师梦”的故事,朋友上来就问,“当了律师以后的日子就一定能好过吗?”我知道朋友的疑问并不是要为杨绍平泼冷水,他只是担心社会到底能给杨绍平们提供多少资源。对于杨绍平这样的普通青年而言,真正实现“阶层翻身”,这并不是简单的一两句祝福就可以实现的,他更需要坚定信念,继续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