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汇报(通用 7 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汇报 1*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中部、咸阳北部,总面积 1811 平方公里,辖 9 镇 1 办、179 个行政村、30 万人。2014 年,全县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村 112 个、贫困人口 13532 户49054 人。2019 年 5 月 7 日,省政府公告*正式脱贫摘帽。20152017 年连续 3 年被评为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A 级县,2016 年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2017 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阵,2018 年进入中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前
2、10 名,2019 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等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为优秀,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咸阳市第一。*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一)紧盯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
3、方面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强化主业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平台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领会*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
4、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推行“总队长负责制”“联席会议”“报账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抓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从严管理四支队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从严管理“四支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采取现场检查、随机暗访、查阅资料、考勤系统抽查、电话查岗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开展 4 次专项检查。从优选强村级班子。突出“双好双强”,围绕忠诚担当好头雁、务实重行好班子、风清气正好氛围、干事
5、创业好环境、高质发展好动力“五好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 月 11 日至 13日,在马栏干部学院举办了新一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党史、提能力、促振兴”专题封闭培训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紧盯政策落实不断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一是做实产业扶贫夯基础。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中锋养殖、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支持到户产业,
6、促进脱贫人口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冬春季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组织邀请专家、教授、种养殖能手,开展适时管用的技术培训。完成2021 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 2614 万元,重点扶持以苹果、生猪、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以玉米、中药材、羊、鸡、兔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发展。二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线上招聘会 6 次,线下招聘会 3 次,达成用工意向72 人,成功转移就业 23 人,其中脱贫劳动力 3 人。开展“点对点”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做好抵达地交接等农民工返岗复工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工安
7、全有序返岗,节后先后 4车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 123 人。组织开展“提供至少 3次以上职业培训信息、推送至少 1 次培训政策咨询、推荐至少1 个适合培训项目”的送技能优质服务,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 月份,共组织开展稳岗留工培训 650 人。三是做实教育扶贫促攻坚。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夯实“七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深入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继续组织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全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库,开展常
8、态化监测预警,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及时跟进帮扶机制,不断筑牢因学返贫致贫保障网。四是做实健康扶贫防返贫。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继续严格落实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缓解脱贫住院患者垫付压力和费用负担。将 2021 年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时间、频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组织对 30 种大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账,确保大病患者各类信息准确性。充分发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功能,对系统标注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认真核实、精准帮扶。五是做实安全住房保安全。继续落实“1+7”帮扶政策,对273 户 818
9、人易地搬迁对象中有劳动能力 207 户 392 人,省外转移就业 45 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 118 人,县内转移就业 31人,公益岗位安置 87 人,涉农就业 111 人;为有产业基础、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落实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做到搬迁政策不脱钩,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继续落实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危房改造一户,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不出问题。六是做实生态扶贫促双赢。扎实践行“两山”理念,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县 502 名生态护林员月考核制,按月兑付护林员补
10、助 43.7 万元,已发放至 2 月底。七是做实兜底保障保民生。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返贫户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对象准确,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农村低保发放标准由一档 340 元、二档 270 元提高到一档 410 元、二档 360 元、三档 310 元。目前,保障特困供养人员 577 人,发放资金 32 万元;保障农村低保 5378 户 16786 人,发放资金652.7 万元。救助困难群众 42 户,发放资金 15.7 万元。(三)紧盯工作落实不松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始终坚持保持工作力度不减,全面落实重点任务,扎实推进重点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全面落实防返贫监测预警及动态帮扶
11、。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按照“周排查、月研判、季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四支队伍”每月入户走访群众的收入、支出、生产生活情况,建立了排查工作台账;召开了第一季度联席会,对辖区内行政村可能存在返贫风险的群众全方位监测,经研判,无风险户和边缘户。二是切实规范扶贫资产运营管护。对 2016-2020 年扶贫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确权,移交等工作。建立了扶贫资产管护台账,完善长效机制30 个,实现了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全覆盖。对 2013-2015 年扶贫项目资产进行摸底、统计、确权,目前正在移交当中。健全了饮水安全四级回访机制,及时安排各供水单位采取重点监管、定期巡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对饮水安全薄弱村
12、集中进行巡查和走访,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完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及资产移交,全面实行路长制,落实县、镇、村三级管养责任主体,成效显著。三是扎实开展消费帮扶。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深入推进消费帮扶工作。认定扶贫产品 389 个,涉及供应商 49 家。举办“红红火火闹元宵,消费扶贫唱大戏”扶贫产品展销活动;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八进”对接承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借助“扶贫 832”、公益中国、陕西扶贫消费采购等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推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 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 480 万元。四是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强
13、化人才交流,两地互派挂职干部 7 人,泰兴选派援旬专业技术人才 12 人。正在积极争取江苏 3 家企业来旬落地投产。截止目前,陕扶贫协作完成消费扶贫销售额671.1 万元。(四)紧盯执纪监督不缺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联动查处机制。进一步运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县扶贫、财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农业等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运
14、用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由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案件查办责任。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信访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有奖举报投诉电话,重点受理扶贫领域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的举报投诉。搭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快速交办。目前,开展全员培训2 期,情景模拟 1 期,干部夜校 3 期,督导检查 5 次,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 3 件,实施第一种形态 4 人次。三是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办理领导包抓制
15、,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压力传导,压实压紧责任,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下发督办函、现场跟进督办的模式,快速办结,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按时限要求办结,清零见底。规范线索处置,对扶贫领域线索留存处置不过夜,并建立了扶贫领域案件线索台账,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跟进督办案件,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在 1 个月内办结。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在所涉及领域开展专项排查。严查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严查项目审批、资金监管、政策落实中欺上瞒下、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以及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行为,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在巩固拓
16、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还不扎实。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深入扎实学习,学思践悟,但是一般干部学习不够扎实,对“三新”的丰富内涵掌握不够全面,干事创新的热情不够高涨。二是个别工作推进不够平衡。由于今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级扶贫部门机构改革,职能划转,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职责正在进一步明确,导致个别工作进展不够快。三是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我县作为脱贫摘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前,依靠县级财
17、政难以保障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投入。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地处渭北旱塬,自然条件差,农业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交大。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实落细,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二是全面落实动态监测和帮扶防返贫致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
18、源,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三是健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四是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按照“资金清、项目清、底数清”的思路,稳妥有序做好扶贫资产确权、移交、运营管护等工作。建立健全各行业主管部门资产管护制度,强化资金、人员、制度“三重保障”。五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马栏红”苹果为主导,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中蜂养殖、玉米、中药材、烤烟、食用菌、油料、杂粮、花椒等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体系
19、,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六是大力促进稳岗就业。坚持就业实名制台账管理,积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推动人岗对接,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统筹用好生态护林员、护路员、护水员等各类公益岗位,促进就近就业。七是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完善“1+7”后续帮扶政策,加强 16 个搬迁安置点周边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工厂,确保搬迁群众每户都有产业扶持项目,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八是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大对退出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全面加快农村通讯、电力、供热、燃气、水利、卫生室、图书室、便民服务室等镇村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建设宜
20、居家园。九是提升教育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教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继续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保障措施。十是持续推进全民教育和扶志扶智工作。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把“扶志、扶智、扶德、扶技、扶勤”教育贯穿巩固拓展工作全过程,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十一是进一步拓展消费帮扶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发挥好“三专一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活动,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十二是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1、试点成果,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后续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汇报 2 朱阳关镇位于卢氏县东南,距县城 65 公里,总面积 137.5平方公里,耕地 7299 亩,原辖 13 个行政村,2018 年行政区划调整合并为现在 9 个行政村、122 个居民组、5326 户 16975 人,是卢氏第二大盆地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涵养区、天然林保护区、革命老苏区重点乡镇和扶贫开发重点乡镇。自全镇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朱阳关镇党委、政府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扛牢肩上责任,建立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遏制返贫致贫现象产生,
22、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全镇共有贫困村 8 个,截止 2019 年年底,全镇 8 个贫困村均实现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达标,退出贫困村序列。常住居民共有 5326 户 16975 人,精准识别之初贫困人口就有 1086 户4217 人,贫困发生率 24.8%,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社会各界大力帮扶下,贫困人口逐年递减,尤其是 2020 年攻克难中之难,实现剩余 72 户 136 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 0%,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镇目前共有“两类人群”65 户 190 人(边缘易致
23、贫 32户 88 人,脱贫不稳定户 33 户 102 人),其中 2020 年底前共识别“两类人群”45 户 132 人(边缘易致贫户 19 户 52 人,脱贫不稳定户 26 户 80 人),通过强化帮扶,目前返贫致贫风险已经全部消除。在 2021 年 1 月份至今的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中,通过“两发现”、“两核实”共新识别“两类人群”20 户 58 人(边缘易致贫户 13 户 36 人,脱贫不稳定户 7 户 22 人)。为加强帮扶力量,对两类人权均实行双重帮扶责任人,因户施策,一户一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及时跟进,将“两帮扶”落到了实处,后期将持续加大帮扶力度,确保收入持续增收,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24、,返贫致贫风险及时消除。二、学习贯彻国家、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深入领会中央 2021 年 1 号文件、省委 2021 年 1 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会议精神。镇领导班子每月至少一次召开研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认真梳理 2021 年工作要点,积极推进重点项目进度,指导各行政村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有序开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5、工作。三、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情况(一)建立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一是主动作为,早发现早纳入。发挥党员联户作用,乡镇、村组干部开展经常性走访,及时掌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情况,对于发现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人口,按“四议”识别程序及时纳入“两类人群”。早到早发现早纳入,确保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二是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做到精准识别。结合县民政、残联、医保、教育、应急管理等行业部门每月反馈的信息监测预警名单,建立预警监测台账,安排包村干部、村两委工作人员逐户上门核实,确认脱贫户是否存在返贫风险、非贫困户各类特殊困难群体是否存在致贫
26、风险。三是及时跟进帮扶措施,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对于新识别纳入的 20 户 58 人“两类人群”均实行双重帮扶责任人、一户一计划、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主要落实产业、就业、金融、扶志扶智等措施,帮助增强发展动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目前享受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扶持等就业帮扶政策的两类人群有 14 户 20 人,产业帮扶的有 12 户 45 人,低保、五保等兜底政策的有 20 户 29 人,合作医疗参保、签约家庭医生等健康扶贫均实现全覆盖。尽锐出战、帮扶力量、帮扶力度持续加强,确保致贫返贫风险及时
27、消除,坚决防止致贫返贫现象出现。(二)狠抓问题整改,补齐短板弱项。一是集中精力统筹整改。根据卢氏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卢氏县2020 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卢脱贫办20215 号文件要求,立即制定朱阳关镇关于对 2020 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的整改方案,及时下发各镇直部门、各行政村,按照反馈问题清单,在全镇范围内举一反三,自查整改,截止目前共自查问题*条,已建立自查整改台账,确保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二是问题整改“回头看”。对 2016 年以来的国家及省市县反馈的问题整改结果进行“回头看”,一看资料是否齐全,二看整改是否真实,针对历次整改
28、列入台账中的问题,逐村逐户逐人逐项目现场进行查看了解整改落实情况,坚决防止因问题整改不到位而出现反弹、引发事件,确保排查出的问题整改彻底、结果真实。做到所有问题真整改、出实效。以问题整改促进工作作风转变,促进工作质量提高,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发展动力。(三)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等重要指标,守牢脱贫底线。按照*总书记“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稳定住、巩固好“三保障”成果。义务教育保障方面:确保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持续加强控辍保学,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失学辍学;各类教育补助资金按时发放到位。实施教育扶贫,有效阻断了贫困代
29、际传递,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保障。医疗保障方面:2021 年全镇贫困人口、“两类人群”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 100%;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合格乡村医生配备和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率均达到 100%;全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意外伤害补充保险参保率达到 80%以上。脱贫群众及低保群众合作医疗参保补助及时发放到位。住房保障方面:开展农村危房动态监测,对 2016 年以来实施危房改造的 435 座房屋开展危房改造质量“回头看”,确保质量达标;对一般农户的住房情况进行排查鉴定。目前全镇农户住房安全均已得到保障。安全饮水方面: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营管护为重点,明确管水员、水费收缴标准,对全镇农村饮水安全工
30、程水源水、末梢水全面检测,确保群众饮水水质安全放心。全镇所有居民安全饮水均已达到安全饮水标准,生活用水得到充分保障。易地搬迁后续管理方面:一是加强组织保障。镇朝阳社区通过选举,成立 3 人组成的党支部委员会,3 人组成的居委会,成立 6 个居民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搬迁群众自主管理,“一站式”服务;二是认真做好户籍迁移工作。为全镇十三五期间386 户易地搬迁完成户籍迁移,保障群众权益,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三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成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幼儿园 1 座,方便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四是加大搬迁人口就业产业发展力度,社区成立金融服务部 1 个,便利群
31、众利用金融活水浇灌产业之花,村组干部通过逐楼逐户加大宣传务工信息,鼓励群众就近发展食用菌等方式,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四)加强扶贫资产管护,确保效益持续发挥。一是建立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在确定权属基础上,由镇产业办、扶贫办对各行政村 2016 年以来所形成的扶贫资产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建立明细台账,实地查看扶贫资产,完善扶贫资产确权台账内容,确保所有扶贫资产应确尽确、应登尽登。二是建立健全扶贫资产后续管护制度。对于确权移交到村的扶贫资产项目,督促指导各村建立项目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人员,不定期对项目运营、管护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扶贫项目能够充分发挥效应,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三是突出抓好资产收
32、益扶贫。坚持因地制宜探索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工作,进一步规范项目收益分配,完善减贫带贫机制,鼓励村级集体的扶贫资产收益实行二次分配,用于失能弱能贫困人口的补助、增设益贫岗位、发展和维护小型公益事业、扶持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等带动贫困户等。带动贫困户、边缘户参与产业发展并通过劳动获得稳定收入,完善巩固脱贫长效机制。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情况(一)续好脱贫攻坚曲,保持扶贫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做好帮扶机制落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保持现有的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和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各级定点帮扶和帮扶责任人继续做好帮扶对接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驻村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
33、、驻村工作队教育、培训与管理。确保在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不退、帮扶队伍不撤、帮扶力度不减。(二)绘好项目建设画,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施工进度,确保效果如期发挥。2021 年全镇重点项目 7 个,总投资达 1.5 亿元左右。为加快推进醒目建设进度,如期实现项目建设目标,早日发挥项目效益,一是倒排工期,细化施工任务。按照施工量、完工时间,对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分解,制定施工计划,细化到每一季度,每一月。按照施工任务表,稳步高效推进项目进度。预计 2021年 10 月底项目竣工率可达 70%以上,12 月底所有项目均可竣工。二是抽调精干力量,专人专班推进。实行重点项目领导班子亲自负责制,由领导班子成员
34、亲自牵头,抽调镇直部门精干人员组成项目推进组。及时跟进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施工问题,保障项目建设高质高量如期完成,确保重点项目效益早日发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三)下好产业发展棋,力促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围绕全镇“一镇一业一带”总体布局,一是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实现食用菌产业规模化生产。规划建设食用菌菌棒生产、菌种生产、食用菌分拣等食用菌生产加工工厂,形成香菇产业从产品制棒到产品加工、销售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延长产业链条,增加菇农收入。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依托产业扶持政策,鼓励菇农积极参与合作社生产,实现食用菌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提
35、高本镇食用菌市场地位。二是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实现“百花齐放”。在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连翘等中药材产业,猕猴桃、蓝莓、大樱桃、玉露香梨等种植产业。实现多种产业同台竞秀、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强劲的产业发展势头已经形成,产业振兴也将为乡村振兴夯实坚定基础。五、下步打算(一)扛牢政治责任,坚决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措施和帮扶机制,坚持通过“两发现”、“两核实”、“两帮扶”“一消除”“两类人群”工作法及早发现、及早识别、及早纳入、及早帮扶、及早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时刻绷紧防止返贫致贫这根弦,坚守工作底线,坚决遏制返贫致贫现象出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6、二)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全县、全镇发展全局谋划本镇乡村振兴发展蓝图。以朱阳关村、岭东村作为朱阳关镇乡村振兴试点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积累乡村振兴宝贵经验,为全面深入推进全镇乡村振兴工作起好步、开好局。(三)持续扩大招商,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立足全镇实际,发挥县西南中心乡镇的区位优势和独特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带动全镇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汇报 3*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中部、咸阳北部,总面积 1811 平方公里,辖 9 镇 1 办、179 个行政村、30 万人。2014 年,全县纳入建档
37、立卡贫困村 112 个、贫困人口 13532 户49054 人。2019 年 5 月 7 日,省政府公告*正式脱贫摘帽。20152017 年连续 3 年被评为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a 级县,2016 年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2017 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阵,2018 年进入中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前 10 名,2019 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等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为优秀,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咸阳市第一。*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
38、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一)紧盯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强化主业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平台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
39、重要讲话、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推行“总队长负责制”“联席会议”“报账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抓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从
40、严管理四支队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从严管理“四支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采取现场检查、随机暗访、查阅资料、考勤系统抽查、电话查岗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开展 4 次专项检查。从优选强村级班子。突出“双好双强”,围绕忠诚担当好头雁、务实重行好班子、风清气正好氛围、干事创业好环境、高质发展好动力“五好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 月 11 日至 13 日,在马栏干部学院举办了新一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党史、提能力、促振兴”专题封闭培训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紧盯政策落
41、实不断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一是做实产业扶贫夯基础。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中锋养殖、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支持到户产业,促进脱贫人口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冬春季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组织邀请专家、教授、种养殖能手,开展适时管用的技术培训。完成2021 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 2614 万元,重点扶持以苹果、生猪、蔬菜
42、为主的主导产业,以玉米、中药材、羊、鸡、兔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发展。二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线上招聘会 6 次,线下招聘会 3 次,达成用工意向72 人,成功转移就业 23 人,其中脱贫劳动力 3 人。开展“点对点”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做好抵达地交接等农民工返岗复工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节后先后 4车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 123 人。组织开展“提供至少 3次以上职业培训信息、推送至少 1 次培训政策咨询、推荐至少1 个适合培训项目”的送技能优质服务,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 月份,共组织开展稳岗留工培训 650 人。三是做
43、实教育扶贫促攻坚。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夯实“七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深入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继续组织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全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及时跟进帮扶机制,不断筑牢因学返贫致贫保障网。四是做实健康扶贫防返贫。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继续严格落实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缓解脱贫住院患者垫付压力和费用负担。将 2021 年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时间、频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
44、约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组织对 30 种大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账,确保大病患者各类信息准确性。充分发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功能,对系统标注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认真核实、精准帮扶。五是做实安全住房保安全。继续落实“1+7”帮扶政策,对273 户 818 人易地搬迁对象中有劳动能力 207 户 392 人,省外转移就业 45 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 118 人,县内转移就业 31人,公益岗位安置 87 人,涉农就业 111 人;为有产业基础、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落实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帮扶
45、措施,做到搬迁政策不脱钩,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继续落实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危房改造一户,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不出问题。六是做实生态扶贫促双赢。扎实践行“两山”理念,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县 502 名生态护林员月考核制,按月兑付护林员补助 43.7 万元,已发放至 2 月底。七是做实兜底保障保民生。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返贫户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对象准确,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农村低保发放标准由一档 340 元、二档 270 元提高到一档 410 元、二档 360 元、三档 310 元。目前,保障特困供养人
46、员 577 人,发放资金 32 万元;保障农村低保 5378 户 16786 人,发放资金 652.7 万元。救助困难群众 42 户,发放资金 15.7 万元。(三)紧盯工作落实不松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始终坚持保持工作力度不减,全面落实重点任务,扎实推进重点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全面落实防返贫监测预警及动态帮扶。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按照“周排查、月研判、季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四支队伍”每月入户走访群众的收入、支出、生产生活情况,建立了排查工作台账;召开了第一季度联席会,对辖区内行政村可能存在返贫风险的群众全方位监测,经研判,无风险户和边缘户。二是切实规范扶贫资产
47、运营管护。对 2016-2020 年扶贫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确权,移交等工作。建立了扶贫资产管护台账,完善长效机制 30 个,实现了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全覆盖。对 2013-2015年扶贫项目资产进行摸底、统计、确权,目前正在移交当中。健全了饮水安全四级回访机制,及时安排各供水单位采取重点监管、定期巡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对饮水安全薄弱村集中进行巡查和走访,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完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及资产移交,全面实行路长制,落实县、镇、村三级管养责任主体,成效显著。三是扎实开展消费帮扶。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深入推进消费帮扶工作。认定扶贫产品 389 个,涉及供应商 49 家。
48、举办“红红火火闹元宵,消费扶贫唱大戏”扶贫产品展销活动;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八进”对接承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借助“扶贫 832”、公益中国、陕西扶贫消费采购等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推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 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 480 万元。四是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强化人才交流,两地互派挂职干部 7 人,泰兴选派援旬专业技术人才 12 人。正在积极争取江苏 3 家企业来旬落地投产。截止目前,陕扶贫协作完成消费扶贫销售额 671.1 万元。(四)紧盯执纪监督不缺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
49、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联动查处机制。进一步运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县扶贫、财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农业等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运用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由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案件查办责任。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信访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有
50、奖举报投诉电话,重点受理扶贫领域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的举报投诉。搭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快速交办。目前,开展全员培训2 期,情景模拟 1 期,干部夜校 3 期,督导检查 5 次,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 3 件,实施第一种形态 4 人次。三是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办理领导包抓制,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压力传导,压实压紧责任,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下发督办函、现场跟进督办的模式,快速办结,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按时限要求办结,清零见底。规范线索处置,对扶贫领域线索留存处置不过夜,并建立了扶贫领域案件线索台账,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跟进督办案件,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