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薛晓光(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特级教师)【关键词解释】 有效教学,始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目标和理想。夸美纽斯( 17 世纪前后)的有效教学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的“班级教学”中。杜威( 19 20 世纪)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从“人的发展”、“教育与生活”的视角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我们今天研究的有效教学更多关注的是“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主要针对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习得与经验,造成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问题,该问题是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关键之一。 第一
2、讲 学情应真正进入语文教师的备课视野 人类的语文学习并不是从 6 岁学龄才开始的,儿童也不是带着零认知步入语文殿堂的,咿呀学语的听说练习从几个月的幼童就已经开始。日常生活中习得,各种传媒中汲取,很多孩子在上一年级时,接触到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卡通人物、科幻神魔已经车载斗量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3 6 岁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当儿童 6 岁走进学校大门的时候,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的词汇量已达 3000 左右。 2006 年我们分别在北京 20 多所城区和农村学校,对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自能读书水平的测试(限定条件包括:与课内同等水平的课外读物,可查字典, 40 分钟),学生可以自能读
3、懂课文的 70% 左右。这个测试结果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一、正视、欣赏、悦纳学生的“前见”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坦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学习者的“前见”。山东大学曹明海教授在阅读教学解释学中对此有清晰的阐释:“前见”是读者理解文本前就已经具备的阅读经验、价值观念、知识、思维方式等,学生在进入文本阅读之前,他的世界绝不是白板一块。“前见”构成了理解的情境和视域,学生的阅读对话不是在一张白纸
4、上进行的,越是“清白”的历史,越会造成学生对话的困难。 【课例 1 】人教版三年级小摄影师教学片段(北京朝阳实验小学) 生 1 :老师,我不懂什么是“停当”。 师:谁能给他解释一下“停当”的意思? 生 2 :“停当”就是完成,结束,就是把事情都做好了。 生 3 :“停当”就是妥当。 生 4 :我认为他们说得都不准确,小摄影师的事情并没有完成,他只是把摄影的准备工作就绪了,“停当”在课文中是“就绪”的意思。 师:你的词汇量真多。 教师显然对学生的“前见”水平估计不足,以至评价语言停留在一般赞叹层面,没有及时放大学生的生成并追加深层次评价。其实“停当”是方言口语的表达,“妥当”、“就绪”是典型的书
5、面语,“前见”丰富的学生,在阅读中能迅速调遣自己储备的语汇来解码遇到的新语汇,使词条瞬间处于激活状态。由于词语的解码自动化程度高,学生对阅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的能力就强,否则将层层受阻。我们再来见识一个课例。 【课例 2 】人教版六年级月光曲教学片段(北京白家庄小学) 生 1 :盲姑娘听了贝多芬为她演奏的钢琴曲,激动地问“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为什么贝多芬没有回答? 生 2 :我认为这个问题没有必要探讨,因为很多名人并不在乎别人是否认出自己。 生 3 :为什么课文这里要用“苏醒”一词? 生 4 :我感觉有“意犹未尽”的意思,因为兄妹俩已深深地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所以这里要用“苏醒”。 师:你的理解很到位,这里的“苏醒”不是医学意义上昏迷后的苏醒,它有慢慢回到现实中来的意味,用“苏醒”才足以表明贝多芬即兴创编的月光曲有令人陶醉的艺术效果。 “前见”是阅读的基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条件“正是以先有、先在、先识构成的前见”作为阅读的创造性的力量,进入到文本中实现了阅读的意义。 正视、 欣赏、悦纳学生的“前见” ,教师在课堂上就会给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并在学生“前见”的基础上开展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