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面临社会的高速发展,语文教学需要进行全面的改进,只有这样语文教育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的改进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具有更新与日臻完善的含义:创新体现现有事物更新改造的过程;创新意味着一种旧貌换新颜和推陈出新的感觉;创新是建立在创造结果基础之上的,是对具有原创性东西的有限的具体地应用,它不能给事物以生命的起点。所谓创新思维,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思维活动,是有直觉或灵感参与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并具有开拓创新特点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就是在探索问题时对已有信息进行改造、加工、揭示其联系,生成新的信息的高级反映过程,它具有新疑性和独特性的特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2、创新思维首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所谓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由观察力、想像象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要素组成,其核心成分是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智力发展。其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江泽民主席在视察北大时指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光荣传统。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很
3、根本的一条路就是靠教育。”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教学,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他们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和掌握和对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的阅读和欣赏,用自己独特的体验,独特的思维方式,对文字信息进行加工、改造、构建新的意义。可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激励探索,培养创新意识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好奇心是指人对事物或问题的奇特而想探究的一种心。它是探索问题的内驱力。对于学生的好奇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教育激励常有如下几种方式:1、榜样激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有
4、的学生思维比较灵活,能提出新疑的观点。这时不论他的观点如何,我们都应给以肯定,以其作为榜样来激励其他学生。2、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未来,这时就要及时引导他们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3、参与激励,要让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因为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这样才能够培学生的创新精神。4、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长,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学生善于表现,我们应鼓励不能打击。同时也要杜绝别的同学的冷嘲热讽。有的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就招来其他同学的非议,认为这是爱出风头。这种思维是不健康的,要坚决杜绝的。5、
5、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的推动了语文创新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养成事事竞争的习惯。这样才能有进步,在竞争中求创新。6、成功激励,一点小小的成功都会给人带来好的心情。成功不是说有多大,只要是学生少许的进步我们就应鼓励他们进一步的进取,这能发展同学的创造性。7、表扬激励,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才智,这样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再也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样能增强他们自信心,这也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
6、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对学生来说作业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指导学生大胆探索首先还得让学生放开手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到问题当中,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或别人发现而没有说出的问题。其次还得引导学生解放思想,进而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有的学生思想比较僵化,对问题的看法也比较死板,如果不及时改正过来,那么社会上又会多一个知识的容器。只有思想解放了,头脑才会灵活,想问题才会有独特之处。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离不开激励学生大胆探索的。二、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潜能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
7、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与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得。因而怀疑是发现新知的钥匙,是寻求智慧的动力,也是培养创新的
8、前提。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应付老师的提问,不是被动地接受问题,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探求。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学会分析、研究、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我在一次教变色龙这一课时,我正组织学生讨论警官几次变色,通过警官的几次变色来分析人物形象。同学们都涌跃发言,发言都无非是用一些贬义词来看警官的形象。说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卑鄙无耻正在同学们热烈讨论之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警官奥楚蔑洛夫不那样做行吗?这一问着实让我们一楞,同时我也觉得他这一问有新意,我称赞了他大胆质疑的精神,并让他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我又组织学生对这一问题做了讨论。有同学认为不那样做行,至少我们不昧着良心做事,大不了官不
9、当了,回家种那二亩地。有同学就支持这种说法,认为正道直行才是为人处事之本,可以借此杀一杀那些为官之人的嚣张气焰。但有一学生起来说:“在沙俄统治下,不这样做你不但会丢官,甚至有杀身之祸。”她结合沙俄社会黑暗的历史事实阐述了奥楚蔑洛夫也有自己的痛苦,是身不由己。还有同学举出了沙俄作品小公务员之死来证明不那样做的后果。面对同学们激烈地讨论我感觉到了学生有许多问题,不是没有问题,主要是有没有给他们展示问题的平台。这节课我没有完成原有的教学计划,但我觉得这节课是有意义的一节课。同学们也有同感。顺着这一问题我又启发学生想一想在美国会不会有那一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是要
10、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要敢于大胆质疑。指导学生质疑,就是指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的矛盾。利用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来找到疑问,让学生的问题能够紧扣课文。当然,学生质疑,也不能仅局限于课文,而要把眼光放到现实生活中,可以去讨论电脑游戏的利弊等。不管那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质疑,作为教师都应大加鼓励,并作一番恰到好处的评议,在评析中多给学生激励,对质量高的问题则给予热情的肯定。从而来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之养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问精神。培养学生质疑要从小处着手,在一点一滴中发现并能及时激励。但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的质疑习惯荡然无存。我还记得在我刚执教之时,有一次在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课时,我们正沉浸在
11、畅快淋漓惩恶之中,一位学生却打破了我们的“享受”。他是一名中等生,他说这篇课文怎么能教导我们不通过法律手段就盲目惩恶呢?这难道不是误导吗?同学们一听都七嘴八舌地指责他,而我也没有好气得让他坐下去。经过这一次,他以后再也没有“问题”了。这是我一次失败的教训。如果当时我能正视这个问题,给这位同学应有的鼓励,我想他会积极问下去的。三、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在课文教学中想象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想象也就无所谓创新。那什么是想象呢?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怎样在想象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呢?所谓想象它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为想象对促进学生
12、创新思维至关重要,所以语文教师就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索,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激起孩子想象的关键是教师要为激发孩子的想象提供契机。一是要让学生获得直接的印象。我在教授荔枝蜜这一课时,课中有一句“生活像蜜一样甜美”。同学们就难以把握这句话,怎样的生活才能像蜜一样?蜜一样的生活到底怎样?有不少学生还没见过蜜,更没有尝过蜜到底是什么滋味。为了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我就设法弄来了一小瓶蜜,让每位学生都能亲口尝一尝蜜是什么味。经过一尝同学们才对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时同学们也就想开了。蜜是如此的甜,什么样的生活才会像蜜一样那?有学生认为那样的生活一定会是更富有的生活,
13、人们不在为生计发愁,都干着自己满意的工作,整天乐呵呵地生活。有同学则认为那样的生活是突破地球这狭小空间的生活,人们可以自由的到外星空间,去找寻更遥远的乐土。还有同学认为那时的地球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小草也更绿了,我们躺在草地上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徜徉在幸福的海洋中。看同学们多么善于想象啊!可看出鲜明的直接印象为同学们展开想象创造了十分有效的心理上情感上的准备,甚至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处于一种呼之欲出的状态。二是在阅读中进行想象,提出新颖的观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讲解、分析、说明,学生习惯被动学习,这样,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了,更谈不上去展开想象了。教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让给学生
14、,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角色定位好了以后,学生在阅读中还要做到自己做主、自觉主动、自悟行动。做到这些学生就能做到边阅读边思考边想象,进而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并不代表教师无事可做了,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达到创新的目的。有一次在指导学生阅诚孔乙己这篇课时,我引导同学们向更深地方去想象。如课后说孔乙己再也没有出现,这时就让同学们想象孔乙己的处境会是怎样的?指导同学们从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的情况,想像孔乙己最后的愿望是什么?于是同学们冥思苦想,想到孔乙己可能会很快地死掉,而且死得非常凄惨。想到孔乙己临死时最大的心愿就会是自己能够金榜题名,
15、荣登名利场。于是我又让同学们想象假设孔乙己考上了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学生的想象很丰富,发言很热烈。在想象的过程中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进一步地明确了文章的中心,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三是在观察中想象,拓展学生创新空间。学生要想想象得更广更深就需要思维材料的储存,思维材料的积累是以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为基础的。在教学中以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而且要想得远些,想得快些,想得与自己过去不一样,想得与别人不一样。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课时,我让同学们观察我们当代的社会亲情是怎样的?与十九世纪的法国在人情伦理上有何异同?通过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同学们也看到了我们当代社会的现实,拓宽了思维的空间,起到了积极
16、地作用。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想象中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从而达到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引导逆向、拓宽创新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把问题倒过来想一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不同的看法,从而得出新的结论。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思辨水平,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逆向思维,首先就要打破思维定势在学生头脑中的消极影响。因为从小就受定势思维的灌输致使大部分学生
17、思维僵化。他们思考问题只按定势来,不知道打破定势,有时想问题就会走入死胡同,难以继续进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他们走出定势,反方向思考,这样就会使他们找到思考问题的新方法,从而拓宽了他们思维的空间。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课时,有不少同学难以理解课文,一看到语言就会望文生义,把课文理解为自然界动物所发出的言语。他们按定势来思考语言是有声的,只有动物才能发出有声语言。这样顺理而推就会是上面的那种理解了。还有文中的“每一块石头都向人诉说着它的历史”。对于这句话学生就更难理解了。石头怎能向人诉说历史呢?这时就要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来思考。这种“诉说”是他的表面擦痕表明它所经历的时代,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有声诉
18、说。有学生还会怀疑,一块普通石头怎会经历了几千上万年呢?如果光从这问题想你是很难发现答案的。你不妨逆推这地方在远古是什么地点?这石头是不是这地方的?它是不是从别地“漂流”而至呢?通过逆向思维同学们就找到了发现问题的突破口了,他们的思维就会更加的开阔了。其次要从矛盾的对立面来思考问题,理解课文。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课文范进中举时,我们对胡屠户前倨后恭进行批判,在批判的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反思:胡屠户在教训范进时有没有真诚的动机?有学生就答有,有的则回答没有。答有的同学认为胡屠户对范进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通过这样一
19、反思,人物的形象就会更加的丰满。学生的眼界也就更加的开阔了,以后他们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很好地找到解决的突破口了,还有如故乡中你怎样看待杨二嫂这个人?通过反向逆推我们就会对杨二嫂多一分同情少一分责难了。同时也更能使学生了解那一时代的社会特征了。我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逆向思维非常重要,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更要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发展。逆向思维活跃了,思维空间也就宽广了,思考问题的思路也就更加清晰了,这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更强了。总之,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锐利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加以正确地引导、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独创性,为造就21世纪的新型人才打好基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