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启发新思维,打造新天地,”这是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新课堂背景下,如何树立全新的思维观念,树立全新的课堂意识,这是每个教师应深思的问题。而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一、优化教学目标选好基点 有的教师把完成认知性任务当成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标,教学目标设定中最具体的是认知性目标,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肢解的人。新课程三维目标是有机统一的,而且是统一在过程、方法这个维度上。我们既要关注预设目标,也要关注生成性目标。预设目标的时候
2、不能机械地去套用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不是三维分立,而是三维统一。应该结合着课堂的具体内容,以过程、方法为主线,以探索性的、体验性的、过程性的目标作为主线,然后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其中。这里面过程、方法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把知识的、能力的、情感态度的目标有机地融合。课堂评价应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项任务。专家建议: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想想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我该怎么教,把更多的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新课程所谓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允许我们用同一教材达到不同的目标,使学生有所收获。课堂教学应当是面对完整的人的教
3、育,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是填满仓库,而是点燃火炬。所以,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课,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好课。二、突出学生主题定好立足点 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语文,它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对人生的思索。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应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应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欲望,经常启发学生思考、质疑
4、,可采取小组讨论或个别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每个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教师应认真的看,积极的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课堂中的所有情况,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应是多项信息传递和师生间、学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承认并尊重课程学习中的个性差异,承认并尊重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教师应以朋友姿态出现,“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创造一个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生的素质就会得到发展。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在教学
5、过程中弱化教师的作用。三、体现人文关怀择好“支点”“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善于唤醒和鼓舞。”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喜欢听学生的正确回答,学生一旦答错,就大骂一通。这种做法,不利于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不利于创新学习。语文是一门最具有人文特征的基础学科。因此,语文教学就是用智慧培育智慧 用生命呵护生命 用创造激发创造的事业。离开了人文性,语文教学就会失去灵魂、灵性而显得苍白无力。善于发现“闪光点”,核心就是解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并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张扬个性的课堂,是“雏鸟成长的摇篮、雄鹰展翅的蓝天”。教学方法的创新,一定要从学
6、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老师是置之不理,把问题淡化了,还是应该给予关注?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的时候,老师是不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和高度给学生一个推动力,推动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在生生互动的时候,每个学生是不是能够产生自己的意见,是不是全倾听,讨论是不是热烈,有没有深度,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在师生互动的时候,老师点拨得到不到位?等等。四、注重互动探究控制沸点对教学而言,互动探究就是交往,互动探究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对学生而言,互动探究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对教师而言,互动探究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
7、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践的过程。经过互动探究,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会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当然,要控制好“沸点”,即语文教学课堂的高潮。没有高潮的教学课堂,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当然,一堂课如果处处是高潮,那难免有无视教学规律、哗众取宠、搞花架子之嫌,是教学失控。那么,课堂的高潮是什么呢?我认为课堂高潮主要体现为学生情感发展高潮和学生思维发展高潮。如何控制呢?我认为教师应当准确地把握学生情感和思维发展的动向和脉络,创造条件,因势利导,采取或朗诵、或板书、或设疑、或练习、或优化教学手段等方式,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让学生的思维撞击出火花,并呈主体式发散。这样的教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优化教学策略,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制以怿辞。”如是,才能不断提高自我,提高教学效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