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二语文考前指导之诗歌鉴赏.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13767 上传时间:2024-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考前指导之诗歌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考前指导之诗歌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考前指导之诗歌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考前指导之诗歌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二语文考前指导之诗歌鉴赏 2013/1/211、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2、、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 步骤此诗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春风和畅,日丽花香,燕子忙着衔泥筑巢,鸳鸯慵懒地静卧在沙滩上。步骤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巩固练习: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

3、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凉”。清冷的月光透过梧桐树叶铺照在床前,诗人夜久难眠,营造了清冷孤寂的意境。(如问如何营造意境的,则应回答成:诗人选取月光,梧桐这两个典型景物,写清冷的月光透过梧桐叶照在床上,烘托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

4、诗人怎样的感情。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

5、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答: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3、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

6、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感情。(想象1分,画面描绘2分)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

7、通俗)(意思答对即可)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过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答案:“空字描绘

8、出诗中主人公站在台阶上久久伫立,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5、一词

9、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人们认为某词是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原因?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解释该词在诗中的寓意。指出出了什么主旨。从构思上考虑。也就是诗人是怎样把该词与主旨联系起来的。 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

10、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6、鉴赏景物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 解答分析:古代的诗人常常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参见题型1);同时注意十分写景的角度,或动静结合,或由远到近,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答题步骤: 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和写景的角度。 抓住主要景物具

11、体描述画面,要适当展开联想与想象。 概括画面特征或分析思想感情。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步骤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由近到远,富有层次感。 步骤诗人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光粼粼,如细皱沙纹;然后是绿杨初醒,嫩黄浅翠,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 步骤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7、体会诗句型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

12、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结合全诗进行。 答题步骤: 指明表现手法。 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简要说明艺术效果。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五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水无情”明写落日

13、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8、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答题步骤: 逐句概述诗句的内容。 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

14、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答: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恋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

15、角砺石还是牛斗竹残,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如答成作者态度是“厚于竹而薄于石”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9、分析形象型方法点拨:分析诗歌形象应走好三步:1分析形象描写,识性质。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3展示形象的意义。因此,简答题答案也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2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例题解析: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参考答案:作者以梅自喻(或托物言志),以梅的耐寒而立、迎风而发表现自己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形象。方法点拨:把握诗歌的形象要善于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并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尤其是借物寓意的诗歌要准确把握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