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语文阅读分析题高考语文阅读分析题解题思路.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13072 上传时间:2024-11-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阅读分析题高考语文阅读分析题解题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阅读分析题高考语文阅读分析题解题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阅读分析题高考语文阅读分析题解题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阅读分析题高考语文阅读分析题解题思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阅读分析题高考语文阅读分析题解题思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三语文阅读分析题高考语文 阅读分析题解题思路 一、关于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新课标卷9分)时间 新课标卷宁夏 内容2007年 论述类(社会科学类) 关于精神价值2008年 说明类(社会科学类) 常形与变形2009年 论述类(社会科学类) 诗与歌词2010年 问题设置的常见类型有如下几种:1.无中生有: 2.偷换概念:3.以偏概全: 4.答非所问:5.因果倒置:6.夸大其辞:7.随意逆推 8.篡改文义:(二)古代诗文阅读(新课标卷36分) 1.文言文阅读(新课标卷19分) 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1)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2)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3)直接间接评论,表明作者观点

2、。2.古代诗歌阅读(新课标卷11分)(1)归纳诗词主题思想的方法“八看”1看诗题 2看作者3看注释 4看词语5看句意 6看典故7看风格流派 8看试题。(二)推断诗词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主题思想的方法:(八看)1看诗题 诗歌的题目有时就是诗歌的眼睛,一般情况下,它常常起到点明主题、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一首诗中心的作用,因此分析诗题是理解诗歌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军城早秋 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1)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案】秋季到来、秋风萧瑟、边关云寒、西山月冷,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阴沉凝重的边关早秋月夜图。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

3、002年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可知作者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在他乡洛阳因听到一首折杨柳的曲子从而勾起故园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看作者:2007年某地考题:蝶 恋 花 苏 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 “绿水人家绕”一句有的版本写作“绿水人家晓”,请问“绕”与“晓”那个用得好?“绕”字以动写静,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前后呼应;“晓”字无晨景呼应。(2)本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晚年贬官岭南,寄寓惠州,心情

4、抑郁。他对朝廷一片忠心,却落得远谪岭南的下场,这不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而他当时的境遇也正像被风雨摧残的柳絮“枝上柳绵吹又少”,表达了作者晚年被贬抑郁苦闷的心情。李 白怀才不遇、豪迈奔放。杜 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白居易自身不幸、同情人民王 维淡薄功名,热爱自然。刘禹锡今昔对比,国运衰微。李商隐意境朦胧,有苦难言。苏 轼屡遭贬谪,渴望功业。陆 游国土沦丧、悲愤慷慨辛弃疾抗金救国、恢复中原李清照国破家亡、凄凄切切文天祥忠贞爱国、宁死不屈3看注释 诗歌下面的注释,对理解和鉴赏该诗是很有帮助的。它一方面解释诗歌当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另一方面也向考生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如,时代背景(安史之乱

5、、南宋战乱)、作者经历(做官、贬官、归隐)。借助注释可以帮助自己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如:2008年全国2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 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答:(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

6、新奇。(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和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在因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之后,对世态冷暖的感叹。4看词语 一首诗中往往就有那么一两个关键词,而使全诗境界全出,而这一两个词往往又是由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充当。鉴赏诗歌,我们如果从这些关键词语入手,它是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的一把钥匙。做诗歌鉴赏题时只要抓住了作为诗眼的关键词语,就能很快理解句子含义。如:2007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两首诗,

7、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晚望 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 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晚唐均为诗人。(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1)从“晚翠”“落日”“秋声”和“老木”“寒云”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

8、。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5看句意通过翻译句意,来推断作者思想感情。2007年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我们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对句子表达的意思很熟悉,从而对诗中创造的意

9、境很熟悉。据此,推断作者思想感情是家国之思。(1)驿站秋夜难眠图。(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6看典故 古代诗歌在叙事、议论、抒情中常运用一些典故,这些典故常隐含在古诗中的某些具有暗示性的词语中。解题时若能理解其中典故,诗歌的思想内容便迎刃而解。例如:全国高考题,阿鲁威的元曲蟾宫曲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

10、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却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审视全曲,可抓住的具有隐含信息的词语应是“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借得”、“赤壁东风”、“南阳卧龙”、“西蜀”、“江东”等。由这些词语自然得出“曹公”即曹操,“南阳卧龙”即诸葛亮,“借得赤壁东风”是指江东的孙权。此处不能忽视“紫盖黄旗”这一句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它是指一种紫盖黄旗状的云气,古人认为是天子之气。 所以此诗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曹操、孙权和诸葛亮三位英雄人物,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7看风格 古代作家因其诗的风格不同而各属不同流派。如盛唐诗人就分为山水田园诗派和

11、边塞诗派。在词家来说,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分。诗词风格,常与思想情感密切相关;婉约派常常表达浓重的离情别绪,或惜春伤春。终南别业王 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一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答案】抒情主人公具有心中悠闲、赏景怡情、自得其乐的性格特点。首句的“好道”为主人公的性格奠定了基调;“南山陲”的居所暗示了主人公的隐逸情致;“独往”与“自知”表现了其独游独乐的特点,在“水穷处”“坐看云起”,与“林叟”谈笑等画面,展现了其赏景怡情、自得其乐的淡逸情趣,以及热爱自然、向往归隐生活的思想感情。

12、例如1995年全国高考题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常用含蓄的手法。审视全词可知,这首词通过对主人与侍女的问答,写了风雨之夜后对海棠的关心。作者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惜春之情。“绿肥红瘦”应是借代,代花、叶,又可以代人。所以此诗也可能有对人生美好时光流逝的伤感,或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此为李清照早期作品,流露的还仅仅是一种淡淡的哀愁,对自然风物,对个人生活。到后来,就更多了一份国破家亡的浓浓的哀怨之情。所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们阅读

13、鉴赏诗歌时应该注意作家的流派,从而准确辨析其艺术技巧,参悟其思想情感的真谛。8看问题: 如2004年全国(三)卷: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命题者往往将一些已知信息巧妙地隐藏在问题当中,一方面作为已知或引导条件为你备用,另一方面则提醒考生要所答为所问,不要偏题和答非所问,请各位考生要利用好“问题”。问题为: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这里有这样的信息隐藏在其中:一是告诉你

14、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二是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三是要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2)表现手法:掌握答题术语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描写手法 动静相衬、虚实结合、运用白描、烘托渲染、联想想象 表达技巧 开门见山、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承上启下、卒章显志 运用伏笔、制造悬念、

15、点面结合、对比衬托、象征手法、运用典故 答题顺序:定性举例说明例如:市二模题蝶恋花 王 诜shn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9词的下片写到作者重回旧时官邸,其内心感受如何?结合上片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 作者运用的是乐景衬哀情的反衬手法。下片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写出七年的迁谪生活给作者带来了无尽辛酸,此时物是人非,朱颜已老,更让作者倍感凄清孤寂。3.名篇名句默写(新课标卷6分)考纲规定的64篇二、关于选考题(一)选考方法与原则(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

16、类文本阅读)1.平时练习,两题都做。(只做不批统一讲)2.小型考试,指定一题,交替进行。(连做带批统一讲)3.大型考试,学生任选,心中有数。(连做带批统一讲)4.高考之时,考前选定,直接答题,节约时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新课标卷25分)最近三年小说阅读(不排除散文可能)。据调查,只有不到10%的考生选择,可能感到为难。【考点题型及分析】设题均是围绕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这一核心。 一、考查环境 例如:2008年宁夏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

17、的人已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

18、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

19、察先生。”“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

20、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

21、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12. 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答:1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为下文做铺垫;2第二次,除了渲染气氛,转换情节的需要外,主要是烘托吉米失望的心理。解题思路: 1、要善于从时间、地点、行动、季节、气候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出对主题的烘托作用。 2、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用。

22、要善于从人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时代根源。 3、小说对某一景物进行描写,是为了通过景物描写来传达思想感情,或烘托环境或渲染气氛,即描写是为主旨的表达服务的。 4、环境描写的作用(程式化用语):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渲染某种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 二、考查情节 故事情节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解题思路:抓住小说里的人、事、物及其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理清情节发展线索,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3、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例如:2008年宁夏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鲍勃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 B. 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 C. 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 D. 高个子男子担心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E. 鲍勃读便条时微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答:AC。 A. 应是做贼心虚的紧张心情 C. 表白自己重情守信,说明自己出现此地的合理性,以

24、此减轻警察对他的怀疑,借以转移警察的注意力。这些都是考查学生对情节的掌握程度。 三、考查人物 题型: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人物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意义)。例如:2008年宁夏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包括人生经历,品德特征,狭义性格和命运结局。答:鲍勃独自在西部打拼,未获成功,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但是他重视友情,信守诺言;冒着危险前来约会,这是他性格中积极的一面。3然而他东躲西藏,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这是他性格中自然属性的阴暗一面。四、考

25、查探究能力 新课标卷考试大纲的考试能力要求: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展、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量层级。3.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常见的命题方式:1、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一个那样的主题,你怎么看?4、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5、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例如:2008年宁夏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26、)1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简析】不可单纯问答式。如:1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2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3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不要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论述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答:主人公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表面看似乎是背叛了

27、友谊,抓捕了朋友,实际上是珍视友谊,帮助了朋友。因为他使得鲍勃在犯罪的道路上立即停车,没有越滑越远,为他重新做人抢得了先机。如果只重私情,放任自流,鲍勃在犯罪的泥潭中会越陷越深,后果不堪设想。那是才是真正害了他的朋友。解题思路: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四是根据作者对人物描写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四是问题或原因追问法。从情节与环境追问人物性格命运形成的原因,甚至追问情节形成的原因,是把握小说主旨、探究小说意蕴的重

28、要方法。(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20072009年的新课标考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体裁,均是“人物传记”,分别是叶圣陶、盛宣怀和陶行知的传记。据调查,90%的考生选择“实用类文本”作答。【传记的文体特点】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选文是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的评传。【高考对传记阅读的探究要求】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吉林省模拟题11(4)有人设计了另一种结局

29、,老黄牛在小男孩的保护下,得以尽享天年。你认可哪一种?1. 突出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固然正确;2. 但是,紧扣作品,强化作品的批判力量(人性的冷漠),悲剧结局则更好。紧扣主题。吉林市二模题: (4)有人说,曾宪梓如此大规模的捐资,不否认有爱国心,但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巧妙地做商业广告,因为他毕竟是企业家。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观点。(8分)答:a不同意。祖国富强,人民富裕是他的最终目的,不是贪图金钱。b同意。言之成理即可。(实际上,要依据原文材料,不可主观臆断) 吉林市一模题:(4)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僧。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请发表你的看法。(8分)答:探究题。言之成理即可。如,他报国无门,独善其身。或对祖国黑暗,痛心疾首,而遁入空门。或对前途失望,消极避世。或另辟蹊径,曲线救国。不一而足。送别 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本诗所倾诉的迷惘惆怅之情代表当时大所数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绪。祖国黑暗,探索艰难,救国无力,报国无门,因此,感伤幽怨,迷惘惆怅。是否可以据此推断李叔同出家的原因呢? 总之,不可脱离人物思想性格而想当然的信口开河。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